导读:本文包含了近代工业建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闽南,近代,华侨工业建筑,发展阶段
近代工业建筑论文文献综述
王青[1](2019)在《浅析闽南近代华侨工业建筑的产生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十年以来,关于侨乡近代建筑的研究已有不少,但较少有学者将"近代华侨工业建筑"作为一个单独对象开展历史研究。这些历史资料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社会关注度不够等问题正在快速流失,老旧废弃的华侨工厂也面临拆除的危机。因此,以闽南近代华侨工业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闽南近代华侨工业建筑产生背景、影响因素、发展阶段的梳理、总结和对闽南近代华侨工业建筑的普查、统计,从而推进和完善闽南侨乡近代工业建筑的相关研究,同时为当代的闽南地区侨乡工业建筑转型优化提供参考,为当代工业建筑设计提供新的创作思路和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9年08期)
曹兴[2](2019)在《津浦铁路沿线皖北近代工业建筑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津浦铁路是我国近代重要的南北铁路干线,津浦铁路的开通使得蚌埠由一个渡口小镇一跃成为商贸重镇,繁盛的工业活动勃然兴起,大量的工业建筑应运而生。津浦铁路带来了蚌埠近代工业建筑的发展,津浦铁路的全线筑成通车,不仅带来了不断增加的人口和相互碰撞发展融合的多元文化,也带来了蚌埠工业建筑建造技艺的日新月异和社会经济的繁荣。蚌埠近代工业建筑作为皖北近代工业建筑的实物见证,不仅反映出当时建造技术的发展水平,更体现出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其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论文旨在对蚌埠近代工业建筑的形成背景、历史沿革、产业类型分布、影响因素、功能类型、空间组织、结构选择、材料应用、风格特征以及文化演变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概括总结蚌埠近代工业建筑的整体特征。笔者通过阅读各地方史志以及查阅大量资料,梳理了蚌埠近代工业建筑形成的历史沿革,分析其城市在地理、区位等各个方面对于工业建筑选址的影响;根据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理清蚌埠近代工业建筑在四个时期的发展脉络;探析其近代工业建筑发展的影响因素。通过梳理蚌埠近代工业建筑多元性的功能类型,从厂区的功能划分、建筑空间形式及交通流线组织的叁个角度,选取典型的案例来分析其建筑营造规律和手法,建筑结构、材料、风格等特征;总结出蚌埠近代工业建筑的先进技艺。从建筑的体量关系、立面造型和拱劵装饰手法等方面进行详尽解析,将建筑的造型风格特征完整地展现出来。总之,本文以蚌埠近代工业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例分析、图示分析对其近代工业建筑的特质进行总结,论文有助于推动蚌埠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建筑的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也为津浦铁路沿线皖北近代工业建筑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对同类建筑保护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4)
曹兴[3](2019)在《津浦铁路沿线安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技艺初探——以蚌埠宝兴面粉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津浦铁路催生了沿线大量工业建筑,沿线近代工业建筑在其选址规划、空间布局、建筑特征等诸多方面具有显着特点。本文以蚌埠市宝兴面粉厂为例,通过史料整理、实地调查,总结津浦铁路沿线近代工业建筑特征及营建技艺,为安徽近代建筑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9年04期)
赖世贤,徐苏斌,青木信夫[4](2018)在《中国近代早期工业建筑厂房木屋架技术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式木屋架早于近代之前已传入中国,厂房是最早使用此类屋架的建筑类型之一,木屋架技术大发展亦出现在近代工厂创办之初盛期。通过分析《建筑新法》所列木屋架类型并结合实际案例,参照不同时期及地区对西式木屋架的认识,廓清其技术发展概况。发现近代早期官办厂房等在建筑技术史上是不可或缺的研究要点,其木屋架作法历经照搬模仿、消化吸收、在地创新叁个阶段,反映了技术传入初期曲折进步的特点,折射出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取舍、最终实现本土与外来结合后的再创造。(本文来源于《新建筑》期刊2018年06期)
季晨子,王彦辉[5](2018)在《基于保护性再利用的近代工业建筑改造研究——以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工业建筑保护再利用是新旧体系有机融合的过程,如何在"有效保护"的宗旨和前提下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以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为例,选取清代末年与民国两个时期的代表性建筑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建筑改造前后比较分析,重点从结构技术和功能空间两个方面归纳总结出近代工业建筑适应性改造方法,为近代工业建筑的保护再利用提供相关借鉴。(本文来源于《遗产与保护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陈亮[6](2018)在《南京近代工业建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在近代时期的中国是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自1865年沿秦淮河岸建成金陵机器制造局后,南京的工业建筑在之后的80余年中作为城市文化的创造者和承载者,见证了南京从六朝古都发展成为近代中国首都的巨大转型。本文以南京近代工业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以史料查证和现场调查为方法从多个角度考察其在多个时期所展现的建筑现象和规划特征,并对蕴藏其中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技术等背景进行探究,以此对南京近代工业建筑的发展特征、规律以及蕴含的价值做出讨论。填补了南京近代工业建筑史学研究的空白,为南京近代工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论文第一章为绪论,简述了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明确了研究对象和内容,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探讨和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与研究框架。论文第二章介绍了南京近代工业建筑的发展概况和现状,提出研究的时间分期的同时阐述了南京近代工业建筑的空间布局特征,并对这些建筑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和评估。论文第叁至第五章根据之前的时间分期对不同时间段的工业建筑进行研究,从社会背景、工业类型、空间布局、建筑技术、建筑形式、设计思想等多方面分析了每一时期的工业建筑的特征,并选取了七个主要案例和叁十二个次要案例进行了论述。论文最后两章以前文的结论对南京近代工业建筑的价值及其评估方法做了研究,并最终总结了南京近代工业建筑的发展特征,对南京近代工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作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2-28)
刘威[7](2017)在《《满洲建筑杂志》视角下的近代东北工业建筑》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满洲建筑杂志》上的相关史料,了解近代日本和东北的建筑业发展情况,为中国近代东北的工业发展史、工业建筑史,以及相关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并为研究东北的建筑文化、工业史和沦陷史提供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徐震,李卉,胡溪[8](2017)在《安徽近代外商企业的工业建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梳理了近代外商在安徽开办的工业企业的厂房建筑情况,并结合吉田榨油厂厂房进行了案例研究,提出近代外商建造的工业建筑数量少,整体落后,建筑以单一空间砖木结构为主,多采用改良传统建筑的方式应对现代生产要求。(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7年04期)
潘靓娴[9](2017)在《近代历史工业建筑空间改造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社会体制的不断变革,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工业建筑的转移使城市中心遗留许多历史工业建筑,这是工业社会结束,信息时代来临的象征。城市中的历史工业建筑不同于其他历史建筑,它具有非常显着的特殊性。历史工业建筑本身面临两种不同的命运,有的被废弃拆除,有的被保护与再利用。然而如今有相当数量的建筑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以及商业价值都在逐步被人们所发掘。并通过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保护自然环境的方式对工业建筑进行合理的改造再利用,为社会带来最大的经济与环境效益。针对城市的近代历史工业建筑的空间置换改造问题,本文立足于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的武汉,选取武汉市内的汉阳区历史工业地段作为研究对象,以该工业区的“汉阳造”创意产业园区为例,通过历史研究法、实地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科学的研究方法,详尽地研究国内历史工业的历史沿革与现状,武汉城市整体工业发展的背景与历程,把握城市的历史工业建筑现状与城市文脉,结合针对汉阳地区“汉阳造”实地调查,通过实景拍摄及数据、资料的收集,对该区域的历史工业建筑空间置换改造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探析城市历史工业建筑空间的改造设计手法、改造特色,从而使历史工业建筑的历史价值与建筑价值并存。在体现城市文化的同时,建筑空间本身也得到充分利用。并结合具有相似特征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对比,使得工业历史建筑的空间置换改造研究更富有针对性。通过对“汉阳造”地区的历史工业建筑空间置换改造的研究,本文找出在改造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此进行归纳与分析。在借鉴优秀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作者对于“汉阳造”改造的反思以及解决方法,使城市历史工业建筑的空间置换改造问题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更好的把握改造中遇到的困难,使城市历史工业建筑通过空间功能的置换改造而重获新生,使城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不忘与历史文化齐头并进。(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期刊2017-03-01)
李海霞,马品磊[10](2017)在《福州近代工业建筑遗产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州作为近代"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在近代西方建筑东渐过程中,工业建筑具有典型意义。现存许多已失去原有功能的工业建筑需要得到保护和再利用。但对于福州内遗留的近代工业建筑还未有系统地梳理。因缺乏对这片区域内遗存的工业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区域内的近代工业遗产已所剩无几,其现存状况也多处于低效使用的状态或面临拆除的命运。文章主要通过对福州近代工业遗产整体风貌的审视和对工业遗存案例的考察,总结了福州近代工业遗产的特征,并对其工业遗产进行价值评析,并对未来保护利用提出了几点思考。(本文来源于《遗产与保护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近代工业建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津浦铁路是我国近代重要的南北铁路干线,津浦铁路的开通使得蚌埠由一个渡口小镇一跃成为商贸重镇,繁盛的工业活动勃然兴起,大量的工业建筑应运而生。津浦铁路带来了蚌埠近代工业建筑的发展,津浦铁路的全线筑成通车,不仅带来了不断增加的人口和相互碰撞发展融合的多元文化,也带来了蚌埠工业建筑建造技艺的日新月异和社会经济的繁荣。蚌埠近代工业建筑作为皖北近代工业建筑的实物见证,不仅反映出当时建造技术的发展水平,更体现出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其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论文旨在对蚌埠近代工业建筑的形成背景、历史沿革、产业类型分布、影响因素、功能类型、空间组织、结构选择、材料应用、风格特征以及文化演变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概括总结蚌埠近代工业建筑的整体特征。笔者通过阅读各地方史志以及查阅大量资料,梳理了蚌埠近代工业建筑形成的历史沿革,分析其城市在地理、区位等各个方面对于工业建筑选址的影响;根据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理清蚌埠近代工业建筑在四个时期的发展脉络;探析其近代工业建筑发展的影响因素。通过梳理蚌埠近代工业建筑多元性的功能类型,从厂区的功能划分、建筑空间形式及交通流线组织的叁个角度,选取典型的案例来分析其建筑营造规律和手法,建筑结构、材料、风格等特征;总结出蚌埠近代工业建筑的先进技艺。从建筑的体量关系、立面造型和拱劵装饰手法等方面进行详尽解析,将建筑的造型风格特征完整地展现出来。总之,本文以蚌埠近代工业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例分析、图示分析对其近代工业建筑的特质进行总结,论文有助于推动蚌埠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建筑的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也为津浦铁路沿线皖北近代工业建筑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对同类建筑保护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代工业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王青.浅析闽南近代华侨工业建筑的产生与发展[J].中外建筑.2019
[2].曹兴.津浦铁路沿线皖北近代工业建筑特征[D].安徽建筑大学.2019
[3].曹兴.津浦铁路沿线安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技艺初探——以蚌埠宝兴面粉厂为例[J].安徽建筑.2019
[4].赖世贤,徐苏斌,青木信夫.中国近代早期工业建筑厂房木屋架技术发展研究[J].新建筑.2018
[5].季晨子,王彦辉.基于保护性再利用的近代工业建筑改造研究——以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
[6].陈亮.南京近代工业建筑研究[D].东南大学.2018
[7].刘威.《满洲建筑杂志》视角下的近代东北工业建筑[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8].徐震,李卉,胡溪.安徽近代外商企业的工业建筑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7
[9].潘靓娴.近代历史工业建筑空间改造设计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7
[10].李海霞,马品磊.福州近代工业建筑遗产述略[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