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诗歌审美理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叶燮,主体,客体,审美理想
诗歌审美理想论文文献综述
王向荣,连丽丽[1](2018)在《“冥漠恍惚之境”:叶燮对诗歌最高审美理想的建构和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燮处在我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清代,其《原诗》的理论价值不仅体现在具有现代性和严密逻辑性的理论体系的建构,同时也把中国古典美学中常出现的概念范畴赋予新的美学内涵。在《原诗》中系统的阐释了审美活动中审美主客体的独特性,并且提出"默会"是审美客体生成的思维介质,"神明"是审美主体的能动性与灵活性的具体表现,在审美主客体的相互运动中叶氏诗学旨在建构"含蓄无垠,思至微渺"的最高审美理想。(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金卓鹏[2](2014)在《略论《逸老堂诗话》之诗歌审美理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逸老堂诗话》由明代余弁所着,因其体制驳杂,故对俞弁的诗学思想亦只能是抱以"窥一豹而见全身,见一粟而观沧海"的念想从各则诗话的论述中探求。《逸老堂诗话》并未显名于世,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都没有收录。清卢文弨在《逸老堂诗话跋》中评其曰:"顾其书虽无大过人处,而叙述亦斑驳可喜。"可见还是有可取之处。本文试从叁个方面论述俞弁在《逸老堂诗话》中所体现的诗歌审美理想:贵含蓄;贵平易敦厚;喜出新意。(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4年02期)
曾洁[3](2013)在《天人和谐之美——从意象“月”浅析中国古代唐诗歌中的审美理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诗歌中"月"这一意象很受诗人青睐。诗人对"月"有着怎样的情结?在不同的意境中,"月"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这篇论文中,笔者就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认同的理论为基础来赏析"月"这一意象。文章主要从以下六点来进行论述:(1)以萨特的"存在主义"与李御宁的"非土壤分析"为理论依据;(2)中国唐诗中如何形容"月"这一意象;(3)拟人化的"月";(4)与"月"相关的动词;(5)作为喻体的"月";(6)中国唐诗中的意象"月"与日本和歌中的"月"比较。(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期刊2013年02期)
张颖[4](2013)在《张戒与严羽诗歌审美理想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戒的《岁寒堂诗话》和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中的两部杰出着作,且两部诗话都对苏黄诗风进行了锋芒毕露的批判,强调了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抒情文化的载体所应具备的审美品格和艺术特征。但两者也存在显着的区别,张戒继承了儒家传统的雅正诗教观,注重诗歌的伦理价值而兼及艺术,严羽则喻诗以禅,唯艺术为尚,摆脱了传统道学的束缚,对诗歌美学的超越性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来源于《船山学刊》期刊2013年01期)
江玉娇[5](2011)在《菲利普·沃伦生平及其诗歌中的禅宗审美理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沃伦的创作始于其对禅宗的兴趣,终于其禅宗的最高境界。虽说他被视为"垮掉派"之列,但其作品没有那种"野性"、"嚎叫"、"愤世嫉俗"的艺术特征,而更具有东方式的"文雅"、"婉和"、"静穆"的禅宗审美理想,其特征主要表现为:(1)"空与寂"的境界及"静与幽"的意境,(2)"顿悟自性"的思维方式,(3)佛性在其诗情画意中的凸显。(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研究》期刊2011年02期)
蒋登科[6](2005)在《九叶诗派与中国诗歌的道德审美理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审美理想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诗歌在文化思想方面的主要构成要素。中国诗歌的道德审美理想的本位是国家与群体,其主要内容是国家、民族关怀。九叶诗派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经验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发扬了中国诗歌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艺术主题,尤其是在揭示现实的负面因素方面显示了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05年02期)
陈咏红[7](2004)在《韩愈诗歌审美理想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少学者在研究韩愈诗歌时,都认为其诗歌的审美理想是"雄奇怪异"。文章通过分析韩愈诗歌的题材、意象和语言等方面的特征,认为韩愈诗歌的审美理想应是"陵暴奇崛"式的自由境界,即"自如"地"驾驭""奇崛雄豪"。(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9期)
雷敢[8](2004)在《试论徐志摩诗歌的审美理想和艺术个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资产阶级诗人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主要抒写了对大自然的歌赞,对爱情的追求,反映了某些社会问题等等。在诗歌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中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他的诗歌构思精巧,意象新颖,比喻新奇,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和色彩,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4-05-01)
李世英[9](2001)在《论沈德潜的诗歌审美理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沈德潜的诗歌审美理想以“中正和平”为总体要求 ,主张温柔敦厚的诗教。沈德潜身处中国传统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都已充分展开的清代中叶 ,他强调兼取诸家诗学 ,于对立的诗论里求以儒家诗学为主导 ,兼容审美派的某些见解的“中和”主张 ,体现了追求伦理价值与审美价值和谐统一的诗歌审美理想。(本文来源于《攀登》期刊2001年01期)
肖兆权,刘具兴[10](2000)在《意象: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意象界定为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基本审美概念,并以此为核心探讨了意向的历史演变、生成过程、分类情况和审美特色,分析了中国古典艺术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些特点。(本文来源于《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2期)
诗歌审美理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逸老堂诗话》由明代余弁所着,因其体制驳杂,故对俞弁的诗学思想亦只能是抱以"窥一豹而见全身,见一粟而观沧海"的念想从各则诗话的论述中探求。《逸老堂诗话》并未显名于世,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都没有收录。清卢文弨在《逸老堂诗话跋》中评其曰:"顾其书虽无大过人处,而叙述亦斑驳可喜。"可见还是有可取之处。本文试从叁个方面论述俞弁在《逸老堂诗话》中所体现的诗歌审美理想:贵含蓄;贵平易敦厚;喜出新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歌审美理想论文参考文献
[1].王向荣,连丽丽.“冥漠恍惚之境”:叶燮对诗歌最高审美理想的建构和阐释[J].绥化学院学报.2018
[2].金卓鹏.略论《逸老堂诗话》之诗歌审美理想[J].青年文学家.2014
[3].曾洁.天人和谐之美——从意象“月”浅析中国古代唐诗歌中的审美理想[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
[4].张颖.张戒与严羽诗歌审美理想之比较[J].船山学刊.2013
[5].江玉娇.菲利普·沃伦生平及其诗歌中的禅宗审美理想[J].外国文学研究.2011
[6].蒋登科.九叶诗派与中国诗歌的道德审美理想[J].贵州社会科学.2005
[7].陈咏红.韩愈诗歌审美理想新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8].雷敢.试论徐志摩诗歌的审美理想和艺术个性[C].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9].李世英.论沈德潜的诗歌审美理想[J].攀登.2001
[10].肖兆权,刘具兴.意象: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