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向中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干扰,双向中继,安全速率,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
双向中继论文文献综述
鲍慧,佘蕊,石梦倩,骆亚菲[1](2019)在《CR-NOMA双向中继自干扰能量回收传输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单向中继自干扰能量收集的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窃听用户的接入概率增加,从而影响次用户物理层安全性能的问题,在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中通过双向中继辅助次用户传输,同时在中继能量捕获受限等约束条件下,最大化弱用户物理层安全速率.由于优化问题为复杂的非凸问题,因此根据半定松弛理论将其转化为凸问题,并通过迭代算法对信号协方差矩阵、中继发送和接收的功率分配因子进行联合优化,进而得到弱用户物理层安全速率的全局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与单向中继自干扰能量收集相比,在保证中继节点收集能量和强用户安全传输条件下,弱用户物理层安全速率提高了15.4%.(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何宪文,李智忠,姜斌,杨刚[2](2019)在《双向MIMO中继网络中采用信道独立预编码的自干扰消除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向中继网络在提高频谱效率的同时会引入额外的自干扰,本文针对放大转发(AF)模式下双向多输入多输出(MIMO)中继网络中的自干扰抵消问题,从消除信道估计误差引入的剩余自干扰着手,提出一种采用信道独立预编码的盲干扰抵消(BIC)方案。新方案在源节点对信息进行行空间预编码,从而构建不依赖于MIMO信道矩阵的期望信号子空间和自干扰子空间,实现未知信道状态下自干扰抵消和期望信号分离,从而消除非理想信道估计带来的剩余自干扰信号。在此基础上,以最大化有效信噪比为目标设计最佳预编码,通过推导可达和速率的闭合表达式,分析不同方案下信道估计误差对可达和速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案在不同的信道估计误差下,能够实现完美自干扰消除,其检测性能和容量均优于基于信道估计的自干扰消除方案。(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9年10期)
鲍慧,佘蕊,赵伟[3](2019)在《基于SWIPT的双向中继CR-NOMA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研究中CR-NOMA(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均配置单向中继,频谱利用率和能源利用率低的缺点,提出在CR-NOMA系统中通过双向中继辅助用户传输,并且中继采用无线信息和能量同时传输的方式.推导出在用户服务质量和最小能量捕获等约束条件下的次用户传输能效,将目标函数转化为单目标问题分别求解;利用交替迭代算法,对中继发射功率和功率分配因子等单目标最优解进行联合优化,以最大化次用户系统传输能效.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单向中继系统相比,所提方案在提高频谱利用率的同时,次用户传输能效也提高了45%.(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谢显中,扶渝茜,陈九九[4](2019)在《FD-SWIPT双向中继系统中基于天线选择与波束成形联合优化的高能效和吞吐量最大化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虑了一个利用full-duplex 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 (FDSWIPT)双向中继提供移动通信蜂窝网络中小区覆盖,同时改进吞吐量和能量效率的应用场景.针对FD-SWIPT双向中继研究存在问题,提出了FD-SWIPT双向中继系统中基于天线选择与波束成形联合优化的高能效和吞吐量最大化方案.首先,给出了一种低复杂度次优天线分组算法,在中继接收端使用天线分组策略,将信道条件好的接收信号用于传输,剩下的信号用于能量采集.进一步,在中继发送端设计了波束成形方案,并利用最大广义特征值方法优化波束成形矢量,达到优化接收端信干噪比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联合优化方案能有效提升系统的和吞吐量与能量效率,且天线选择方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信息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李光,王卫东,刘皓,李哲,王卫[5](2019)在《基于中继通信的电力隧道双向中继网络安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加强电力隧道内的无线网络安全通信,文中提出了基于双向中继网络安全的通信传输方案。构造了由两个信源、多个协作中继和一个干扰器组成的双向中继网络模型,利用放大转发协议来最大化信源之间的转发信号,并且剩余的中继节点通过分布式波束形成传输干扰信号,以此混淆干扰器信号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发射功率的增加,所提方案的保密中断概率收敛到零。(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刘锋,牛毅,曾连荪[6](2019)在《MIMO-X双向中继信道并存网络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K用户MIMO-X双向单中继信道并存模型,研究利用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实现用户间的信息交换,提出广义信号对齐(general signal alignment,GSA)方案,使MIMO通信系统的天线效率最大化。以半双工中继节点为参考,双向传输过程分为上行链路阶段和下行链路阶段,具体实现在并存网络中将各个用户间对发的消息在变换的子空间中对齐以消除干扰。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信号空间对齐(signal space alignment,SSA)方案相比,在相同的用户数条件下,GSA方案具有更高的天线效率和复用增益。(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9年09期)
Chan-fei,WANG,Ji-ai,HE,Wei-fang,WANG,Ya-mei,XU[7](2019)在《双向中继传输中基于半定松弛的非相干检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双向中继传输广播阶段高性能非相干传输方案,即不需要信道估计的多符号差分检测算法。在下行阶段首次引入基于广义似然比检验的多符号差分检测(GLRT-MSDD)。进一步转换GLRT-MSDD,得到基于半定松弛的多符号差分检测(SDR-MSDD),此转化过程降低了算法实现的复杂度。性能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双向中继传输中,所提SDR-MSDD方法以合理复杂度得到接近于GLRT-MSDD方法的误码性能。(本文来源于《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期刊2019年09期)
刘锋,葛培新,曾连荪[8](2019)在《基于延迟CSIT的非对称双向中继X信道传输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快速衰落信道中,当发送端不具备即时的信道状态信息(CSIT)时,利用延迟信道状态信息能够提高系统的自由度。假设系统每个节点具有延迟CSIT,研究了非对称(即中继两侧用户数不相等)双向中继X信道的自由度。将传输过程分为MAC和BC两个阶段,提出了一种结合干扰对齐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多级传输方案,利用延迟CSIT在多个时隙解码期望消息。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可以实现比Vaze提出的上界高21.8%的复用增益,同时,相对于TDMA方案提升了166.7%。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TDMA方案和Vaze界,该方案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自由度增益。(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罗轶,施荣华,董健,冯倬惠[9](2019)在《能量采集双向衬底式认知中继网络中断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具有硬件损伤的能量受限网络传输效率低、生存周期短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硬件损伤模型和多天线能量信标(PB)辅助能量采集的衬底式双向认知中继网络模型。次网络节点发射功率由采集自多天线PB的射频信号能量和多主接收端的干扰约束共同决定。推导了次网络在瑞利分块衰落信道下中断概率的精确和渐近闭合解。理论分析和蒙特卡洛仿真结果表明:随着PB天线数目和发射功率、主网络干扰约束和能量转换效率的增加,次网络中断概率减小;随着主接收节点数目、次网络节点硬件损伤水平以及PB与次网络间距离的增大,次网络中断概率提高。(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樊一莹[10](2019)在《双向协作中继无线携能MIMO系统收发机联合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户对移动通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多入多出技术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多入多出技术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配置多个天线,可以提升系统信道容量,从而提升系统性能,已经成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近年来发展的射频信号既可以作为能量传输的媒介,也可以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因而产生了一项新兴技术—无线携能通信。无线携能通信旨在实现信息与能量的并行传输,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为了更好的提升系统吞吐量,双向中继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的传输方式使得频谱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可以扩大通信覆盖面积,还可以节省信息传递时隙数。通信不仅需要信道容量大,更需要的信息准确度,传统的单中继系统会让通信存在更高的误码风险,造成更多的传达信息错误的情况。而协作通信是指在直接传输之外增加中继节点来保障信息传输的正确性,可以对抗衰落和提供空间分集,尽可能降低误码率,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将上述几种技术结合,围绕双向协作中继系统开展研究,并可以对用户进行充能。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为了更符合实际场景,在接收机处设置了时间分配和功率分配接收机。首先,本文对于使用时间分配接收机的中继半双工的通信模式下双向协作系统进行了研究,以最大化系统速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连续凸逼近(SCA)的交替迭代算法和以奇异值分解为主要技术的低复杂度对角化(SVD)两种优化算法对波束成形矩阵和时间功率分配系数进行优化。并将两种算法的优化性能进行比较。其次,本文还研究了中继半双工,接收端采用功率分配接收机通信模式下的双向中继协作系统。由于两种接收机下的信号表达形式并不相同,因此增加了解耦合,参数设置和求解过程的难度。功率分配接收机通信模式下,通过衡量系统的速率对系统进行评估,以基于最大化速率的准则,采用连续凸逼近算法和对角化算法对功率分配系数,源节点以及中继的波束成形矩阵进行优化。最后,文章使用了 MATLAB仿真平台对上述的基于时间分配接收机和基于功率分配接收机系统进行了系统仿真,以系统速率为性能评价指标,得到的仿真结果在可以验证本文理论推导的同时,也得到优化算法间的优化性能和不同系统模型优缺点的比较。连续凸逼近算法由于其较高的复杂度,因此收敛较慢,但是得到的系统速率更优。低复杂度对角化算法的复杂度得到了降低,但系统速率却比较低。在一定仿真条件下,天线数量越多,系统信息速率性能越佳。(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0)
双向中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双向中继网络在提高频谱效率的同时会引入额外的自干扰,本文针对放大转发(AF)模式下双向多输入多输出(MIMO)中继网络中的自干扰抵消问题,从消除信道估计误差引入的剩余自干扰着手,提出一种采用信道独立预编码的盲干扰抵消(BIC)方案。新方案在源节点对信息进行行空间预编码,从而构建不依赖于MIMO信道矩阵的期望信号子空间和自干扰子空间,实现未知信道状态下自干扰抵消和期望信号分离,从而消除非理想信道估计带来的剩余自干扰信号。在此基础上,以最大化有效信噪比为目标设计最佳预编码,通过推导可达和速率的闭合表达式,分析不同方案下信道估计误差对可达和速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案在不同的信道估计误差下,能够实现完美自干扰消除,其检测性能和容量均优于基于信道估计的自干扰消除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向中继论文参考文献
[1].鲍慧,佘蕊,石梦倩,骆亚菲.CR-NOMA双向中继自干扰能量回收传输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何宪文,李智忠,姜斌,杨刚.双向MIMO中继网络中采用信道独立预编码的自干扰消除技术[J].信号处理.2019
[3].鲍慧,佘蕊,赵伟.基于SWIPT的双向中继CR-NOMA系统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谢显中,扶渝茜,陈九九.FD-SWIPT双向中继系统中基于天线选择与波束成形联合优化的高能效和吞吐量最大化方案[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9
[5].李光,王卫东,刘皓,李哲,王卫.基于中继通信的电力隧道双向中继网络安全[J].信息技术.2019
[6].刘锋,牛毅,曾连荪.MIMO-X双向中继信道并存网络编码[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9
[7].Chan-fei,WANG,Ji-ai,HE,Wei-fang,WANG,Ya-mei,XU.双向中继传输中基于半定松弛的非相干检测(英文)[J].FrontiersofInformationTechnology&ElectronicEngineering.2019
[8].刘锋,葛培新,曾连荪.基于延迟CSIT的非对称双向中继X信道传输方案[J].计算机科学.2019
[9].罗轶,施荣华,董健,冯倬惠.能量采集双向衬底式认知中继网络中断性能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
[10].樊一莹.双向协作中继无线携能MIMO系统收发机联合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标签:自干扰; 双向中继; 安全速率; 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