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科技翻译论文-楚行军

英汉科技翻译论文-楚行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英汉科技翻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义场,水资源管理,科技术语,科技翻译

英汉科技翻译论文文献综述

楚行军[1](2019)在《语义场理论对科技术语翻译的启示——从“水资源管理”一词的英汉互译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术语在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语义匹配过程,如何在考虑相关术语使用现状的基础上将新产生的科技术语准确翻译为其它语言是科技工作者和术语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以语义场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分析以"水资源管理"及其相关术语为代表的英汉互译,结果发现:不同科技术语在同一语义场所涵盖的语义范围将会随着相关研究深化带来的术语界定细化而发生相应的动态变化;新兴科技术语的翻译要充分考虑其所在语义场其它相关科技术语的翻译先例和使用现状所带来的影响,在翻译准确性和解读便利性之间做出适当的平衡。这是造成"水资源管理"及相关术语英汉互译处理极为复杂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科技翻译者在工作实践中多加注意。(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起铭,段钨金[2](2019)在《浅析英汉科技文体翻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发展迅猛,中外科技交流日益增多,因此,作为科技交流的桥梁,科技翻译备受人们关注,同时培养科技翻译人才也成为当今时代的任务。但因科技文体的特点:专业性强,语言客观准确等,除了传统的翻译通用方法外,其翻译策略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将通过论述科技文体本身的特点,探究科技词汇、句法等方面特点,探索科技文体的翻译原则及翻译方法,为科技翻译学习者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0期)

何艳[3](2019)在《译者主体性视角下航天科技文本英汉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十种未来技术探索》(SOONISH)一书由扎克·韦纳史密斯和凯莉·韦纳史密斯夫妇共同撰写,并于2017年10出版。作为一本科普读物,本书描绘了航天航空、太空资源等十种未来科技发展所能带给人类的改变和思考。随着20世纪90年代苏珊·巴斯内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提出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促使翻译研究从语言层面转向文化层面,从原语转向译语。同一时期的中国学者们也开始对译者主体性展开研究。学者们发现: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译者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经历了从幕后到幕前、从隐形到主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的主观意识逐步得到肯定。本文将译者主体性应用于《十种未来技术探索》一书的翻译实践,旨在使科普文本翻译活动与科技发展大背景相结合,通过阅读译文,使读者不仅能够了解源语作者所要传递信息,还能够更好地了解科技的未来趋势。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翻译任务,包括源语文本的介绍及翻译背景;第二部分为翻译过程,包括源语文本的特点,译前准备及译后校对;第叁部分介绍了翻译理论:翻译理论的简介,主要内容及应用现状;第四部分为案例分析,分别从词汇、句法、以及语篇叁个方面对案例进行分析,并详细讨论了翻译实践中所采用的翻译方法;第五部分归纳并总结了翻译实践中的要点及不足。把译者主体性作为翻译实践的理论指导,有助于译者在了解英汉语言词汇、句法、及语篇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策略,以达到准确传递源语信息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王超[4](2019)在《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科技英汉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成果对外交流的步伐不断加快。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叁大支柱产业之一,通信工程的应用也已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因此材料科学和通信工程的翻译越来越受到重视,也越来越具有研究价值。本文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出发,结合目的论的原则和科技文本的特点,论证了翻译目的论指导科技文本汉译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本翻译报告选取两篇材料科学和通信工程类论文进行翻译,分别介绍了材料科学中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相关研究成果和通信工程中一种用于逻辑计算的节点结构全光网络编码方案的设计。译者结合科技文本翻译实践,以理工科学术论文的汉译为例,从词语、句法及语篇叁个层面具体说明如何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方法来指导翻译实践。其中,词汇层面主要探讨了选择词义、词类转换、非谓语动词的汉译和翻译方法;句法层面主要探讨了英语被动语态、复合句与长难句的汉译方法;语篇层面主要探讨了通过逻辑分析提高语篇逻辑性的汉译方法。本文通过具体实例翻译提出相应翻译方法,旨在为从事科技文本翻译的译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以期促进科技文本翻译质量的提高。(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于翔[5](2019)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航空类科技文本英汉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航空业高速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文化、社会和语言的差异,我国在这一领域如要同他国实现有效的交流与互鉴,航空科技文本的翻译实践的研究必不可少。然而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我国关于航空科技文本翻译实践的研究远远不足,所以本翻译报告意图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借鉴。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他主张在翻译中要注重目标读者的需求,在翻译时不能只求文字表面的形式上的对应,要在两种语言间达到功能上的对等,具体可通过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风格对等来实现。本英汉实践翻译报告以一篇题为“WFD Final Report”的航天科技文本为翻译实践对象,在分析原文科技文体特征的基础上,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以SDLTrados为辅助翻译工具,探索翻译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本翻译报告介绍了翻译项目、翻译过程和功能对等理论的主要内容,还列举了大量原文实例来对所述论点进行佐证。笔者根据具体案例,重点介绍了如何从词汇、句法和语篇叁个层面出发,寻找合适的翻译策略,以期实现两种语言间的功能对等。研究表明,功能对等理论对于航空科技文本翻译的质量提高作用明显。翻译中遇到的问题繁多复杂,单一的翻译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翻译中疑难杂症,需要依靠多种翻译方法的配合。笔者在总结本次任务的翻译经验后,针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展望和建议,以期抛砖引玉,对今后航空科技文本的翻译实践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袁云[6](2019)在《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科技文本英汉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科技英语文本作为人们了解和学习世界各国最新科技的重要途径,其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大多数常见翻译理论通常被应用于文学翻译。因此,如何选择对科技英语文本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翻译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功能目的论由德国翻译理论家Vermeer和Reiss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其理论核心是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目的原则是翻译的首要原则,强调译文的目的性;连贯原则要求译文具有可读性;忠实原则则要求译文对源文本的忠实。功能目的论作为功能学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在指导科技英语文本的翻译实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报告选取了两篇关于智能电网中云计算应用的科技论文作为源文本,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进行翻译实践。报告的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本次翻译实践任务的背景和意义。第二章对源文本进行了分析,并详细描述了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审校。第叁章简要介绍了作为本实践报告理论基础的功能目的论,并探讨了功能目的论的叁原则。第四章介绍了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并运用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方法进行案例分析。在翻译专业词汇和缩略语过程中,笔者遵守忠实原则以确保译文质量。在名词化结构、被动语态以及长难句的翻译方面,笔者遵守连贯原则,从而确保目的语接受者在其母语交际环境下能够准确理解译文。此外,在遇到不同的翻译问题时,笔者以遵守目的原则为最高标准去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以达到翻译的交际目的。第五章对本次翻译实践中的研究发现和收获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不足之处以及对后续研究的建议。本实践报告运用功能目的论指导科技翻译文本翻译实践,在运用翻译理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注重译文的可读性以及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所要实现的交际目的功能,从而为促进科技英语文本翻译实践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穆珊[7](2019)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语英汉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外的交流愈加频繁,科技英语的影响日渐加强。近年来,水利水电领域的先进技术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大量相关英文专着和科研资料层出不穷,使得国内科技人员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国外先进技术。但是科技英语文体的特殊性对译者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且目前对水利水电类原着翻译研究并不多,因此将这些先进的水利水电专着翻译成汉语就显得尤为必要。本篇翻译实践报告的原文来自澳大利亚的巴里·刘易斯编写的英文原版图书——Small Datns:Planning,Conslruction and Maintenance(《小坝:规划、修建和维护》),本书一共有十章,作者致力于从小坝的设计、修建和维护叁个层面来对水利水电行业的相关从业者们进行正确引导。本文作者选取原文第一至第二章进行翻译,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分析了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翻译方法,从而撰写了翻译报告,旨在为从事水利水电领域的翻译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本报告包括五个章节,即翻译任务描述、翻译过程描述、翻译理论概述、文本案例分析和翻译实践总结。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作者从词汇、句子、语篇叁个层面对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分析,引用大量的实例来具体讨论翻译技巧。在词汇层面,作者多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加注法和分译法来处理原文中专业词汇和半专业词汇的翻译难点,使译文尽可能在词汇层面实现与原文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对等;在句子层面,作者通过分析语法和语义结构,分别采用顺译法、直译法、意译法和增补法来处理原文中被动语态、名词化结构和长难句的翻译难点,解决了英汉不同文化差异下若干科技英语的汉译难题;在篇章层面,作者采用指代、替代、省略和词汇衔接等手段来实现译文中语篇的衔接和连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作者充分考虑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最终实现译文与原文在功能和意义上的词汇、句法和篇章层面的对等。(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王凯[8](2019)在《目的论指导下的科技英汉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新科技产品不断涌现,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科技力量的竞争。随着我国各行业的快速发展,翻译市场对专业的科技翻译人才需求巨大,然而各领域专业译者和需求之间仍存在着缺口,因此,科技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作为科技领域内的重要一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翻译目的论由德国翻译学家汉斯费米尔提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目的论的叁大原则包括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其中目的原则是核心原则。忠实原则从属于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又从属于目的原则。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的原文选自Big Data on Real-World Applications(《大数据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一书,本翻译报告则选取的是此书中的第四章“Medical Big Data Analysis in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医学大数据分析》)作为原文本进行翻译。本报告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进行翻译实践,选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具体翻译实例对其进行分析。第一章主要描述翻译任务,介绍了翻译任务的背景及意义。第二章介绍了翻译过程,包括译前准备、进行翻译及译后工作。第叁章为翻译过程中的理论指导,即翻译目的论的简介及其叁原则。第四章是案例分析,主要从词汇、句法、篇章叁个方面结合翻译目的论对原文和译文进行分析。第五章总结了此次翻译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以及研究过程中的局限并对未来研究及实践提出建议。本报告主要探讨目的论指导下的科技文本的翻译。此次翻译实践研究不仅可以为类似的科技文本翻译提供理论指导,还能对以后相关文本的翻译研究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刘亮[9](2019)在《论高职理工科开设科技英汉翻译课程的可行性——以机械制造专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社会对科技英语的发展需求,而对于高职院校的理工科学生来说,拥有一定的科技英语翻译能力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基于目前高职院校理工科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和社会就业需求,从解决高职翻译教学困境和培养高质量综合性人才方面分析了在高职院校开设英汉翻译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开设英汉翻译课程的可行性办法,以满足当前日益严峻的科技应用人才培养需求。(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常小草[10](2019)在《科技术语定义的英汉翻译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翻译实践报告所涉项目为Wetland Glossary(《湿地词汇》)英译汉。原文为湿地学的专业概念及定义,涉及海域、河口、河流、湖泊、沼泽、水库、池塘、稻田等诸多方面。本文属于科技辞书,术语众多,专业性强、用词严谨、逻辑关系复杂,对译文的要求较高。本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有些术语查不到对应的中文词汇,由于湿地科学发展还不成熟,一些英文湿地概念尚未有中文概念与之对应;原文理解困难,由于对湿地学了解较少,以及中英文定义习惯的差异,译者在原文理解上存在困难;原文逻辑关系较为复杂;译文表达不专业,不符合辞书语体的特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译者依照逻辑学常用的七种定义方法,即规定定义、精确定义、语词定义、理论定义,过程定义、种属定义、外延定义作为指导,探讨英文定义在译为中文时,所需遵循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中英文定义的不同之处及其各自特点,笔者总结出以下翻译经验:第一,在英语的种属定义句中,属概念通常前置,限定性成分后置(即属+种差),而汉语的定义表达习惯则相反(即种差+属)。一般来说,限定性成分较短较少时,可采用换序译法,将属概念置于句尾。句子限定性成分较多时,可将定语从句、非谓语等成分转为完全句。第二,汉语因果关系表达顺序习惯通常为过程在前、结果在后;而英语中的许多句型将结果置于原因之前,因此需要运用换序译法对译文进行调整。第叁,将逻辑分析应用到翻译中,对准确理解原文和提高译文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从逻辑学角度了解各类定义的特征,有助于解析句子或命题的组成结构和辨识重点信息,在译文中做到表达清晰,重点突出。最后,本报告从概念定义的逻辑分析法出发,探讨了科学定义英译汉所需遵循的逻辑原则和翻译方法,希望能够为同类文本的翻译提供范例。(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英汉科技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发展迅猛,中外科技交流日益增多,因此,作为科技交流的桥梁,科技翻译备受人们关注,同时培养科技翻译人才也成为当今时代的任务。但因科技文体的特点:专业性强,语言客观准确等,除了传统的翻译通用方法外,其翻译策略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将通过论述科技文体本身的特点,探究科技词汇、句法等方面特点,探索科技文体的翻译原则及翻译方法,为科技翻译学习者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英汉科技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1].楚行军.语义场理论对科技术语翻译的启示——从“水资源管理”一词的英汉互译谈起[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张起铭,段钨金.浅析英汉科技文体翻译策略[J].北方文学.2019

[3].何艳.译者主体性视角下航天科技文本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西安理工大学.2019

[4].王超.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科技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西安理工大学.2019

[5].于翔.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航空类科技文本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西安理工大学.2019

[6].袁云.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科技文本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西安理工大学.2019

[7].穆珊.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语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西安理工大学.2019

[8].王凯.目的论指导下的科技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西安理工大学.2019

[9].刘亮.论高职理工科开设科技英汉翻译课程的可行性——以机械制造专业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10].常小草.科技术语定义的英汉翻译探讨[D].山西大学.2019

标签:;  ;  ;  ;  

英汉科技翻译论文-楚行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