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太后干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武则天,述律平,阿保机,夫妻感情
太后干政论文文献综述
押沙龙[1](2015)在《太后与丈夫 “后宫不得干政”的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中国古老的传统,皇后嫔妃都不得干政。这个规定当然有歧视女性的因素,就像《尚书》里说的"牝鸡司晨,惟家之索",但从另一方面看,其中也有一定合理之处。在西方婚姻制度下,王后在一定程度上干预朝政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中国宫廷过于庞大,妃嫔众多,倾轧激烈,往往又牵涉到继承人问题,所以皇后嫔妃干政很容易使得政治更加复杂化。但是不让干政也有问题,一旦旧帝升遐,新帝幼小,太后往往会代替皇帝,主持(本文来源于《国家人文历史》期刊2015年24期)
宋晨静[2](2015)在《浅析北魏前期立子杀母与太后干政的并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拓跋圭为了防止后妃和外戚干政制定了"立子杀母"制度,此制在孝文帝以前一直被一丝不苟地遵行。但尽管如此,太后干政现象仍然层出不穷,尤其是在北魏前期两者几乎呈现并行发展的状态。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立子杀母"制本身存在很多弊端,而且北魏政权一些独有的特点也为太后干政提供了条件。(本文来源于《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董淼[3](2013)在《西夏小梁太后与北宋高太后干政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时期(960—1127),宋辽夏叁个政权相互制约,相互并存,出现了“叁足鼎立”的局势。叁个政权在经济上有往来,军事上有争斗,文化上有融合,叁者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这个时期的叁大政权出现了后妃干政的局面,但是他们有自身的特点。历史的传承,当政者的素质或者政局的政策,影响着当时时局的动态走向。本文在第一部分概括性地对西夏、北宋的太后干政进行论述,主要是以西夏的小梁太后和北宋的高太后为例子,来说明夏宋两个政权在权力授受,权力制衡,干政影响的不同。小梁太后和高太后,都是因为新继位的皇帝幼小而干政。但是小梁太后更多的是因为自己想壮大家族势力,凭借母党势力,伙同其兄,不断与皇党势力进行斗争,让自己儿子乾顺继承皇位,从而达到自己掌控政权的目的。而同一时期的高太后是在儿子病重期间,大臣联名奏请及其她自身的威望,最后由皇帝确定其辅政,高太后考虑更多的是夫家基业的稳定,儿子的期望,辅佐孙子才开始干政的。与小梁太后的积极主动不同,更多的是责任的使然。小梁太后干政时期,主要表现在:崇宗之立;国舅专权,就是家族势力的壮大。高太后干政时期是与士大夫共治;约束族人,为了大宋的基业。两位太后干政的内容的不同,主要是因为权力制衡上的不同,宋的士大夫意识崛起和“台谏”制度发展更能有效地约束宋代后妃的干政。最后一部分主要论述的是,双方的关系,那时候由于小梁太后和梁乙逋的统治,双方多是小规模的战争不断,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小梁太后对高太后;二是小梁太后对哲宗,高太后死后哲宗亲政的初期,宋由只守改为既守又攻,改变了高太后的“一团和气”的状态。最后论述了两个太后干政都是有利也有弊,但是相对来说小梁太后维护了自己的独立,是很强的军事家,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弊端多一些,而高太后也有因为执政时间过长而使得哲宗有报复心理,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3-04-18)
郭永琴[4](2011)在《文明太后、灵太后干政与北魏政局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北魏政权实施"子贵母死"制度,但又多次出现女主干政,看似相互矛盾,实则反映出统治者推进封建化的历程。文明太后和灵太后是北魏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女主,两人都对当时北魏封建化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22期)
杜成辉[5](2011)在《北魏太后干政》一文中研究指出北魏建国后,道武帝拓跋圭为防止母后及外戚干政,制定了子贵母死制度,在确立储君之时将其母先行处死。被除去母后的储君往往年幼,需要由保母抚养,于是由保母抚养未来太子的制度应运而生,逐渐成为后宫的惯例。北魏时期不断出现太后干政现象,到文明太后冯氏发展为临朝听政,胡太后时更欲称帝。太后干政对北魏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既有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的一面,也有导致政权衰落的消极的一面。(本文来源于《紫禁城》期刊2011年05期)
肖成刚[6](2008)在《北魏太后干政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结束了十六国以来我国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对当时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各民族间的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北魏从兴起到衰落的过程中,太后干政一直贯穿其中,是北魏政治发展、变化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对北魏太后的研究多局限于文明太后冯氏一个人身上,对其他太后的研究涉及较少。本文试图对北魏一朝出现的太后干政现象作一个总体的阐述,以便从另一个角度对北魏政治的发展轨迹有个清晰的认识。其中,正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时间先后顺序,分拓跋鲜卑时期、北魏前期、北魏中期、北魏后期四个阶段对北魏太后的干政情况加以说明。其中,以常太后、冯太后、胡太后的干政为主要介绍对象。第二部分:从母系氏族社会遗俗的影响、北魏政治制度的缺陷、嗣君幼小、太后个人能力出众等几个方面对北魏太后干政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找出几位太后能够“临朝听政”的相同之处。第叁部分:阐述北魏太后干政对北魏政权产生的一些积极作用。主要涉及到促进政局的稳定、孝悌观念的确立以及“子贵母死”制度的革除叁个方面。第四部分:结语。总结全文,试图通过北魏太后的干政来把握北魏政权的发展脉络和特点。(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8-06-01)
肖成刚[7](2008)在《浅议北魏前期、中期太后干政》一文中研究指出北魏建国不久后,道武帝拓跋王圭为防母后及外家为乱,制定了子贵母死制度。但是,北魏前期、中期仍然不断出现太后干政的现象,直到文明太后冯氏更是发展成为临朝听政。这些太后的干政对北魏政权前期、中期的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北魏社会向前发展。这种局面的形成与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祝建平[8](1997)在《仁宗朝刘太后专权与宋代后妃干政》一文中研究指出仁宗朝刘太后专权与宋代后妃干政祝建平宋代后妃干政现象屡见于史书,但终及宋代叁百余年,并未引起强烈的社会动荡。其原因何在呢?本文就仁宗朝刘太后垂帘听政一事进行初步研究,以求洞察整个两宋叁百余年的后妃政治。一、刘太后的专权之路自从唐代武后称帝、韦氏乱政,...(本文来源于《史林》期刊1997年02期)
太后干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拓跋圭为了防止后妃和外戚干政制定了"立子杀母"制度,此制在孝文帝以前一直被一丝不苟地遵行。但尽管如此,太后干政现象仍然层出不穷,尤其是在北魏前期两者几乎呈现并行发展的状态。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立子杀母"制本身存在很多弊端,而且北魏政权一些独有的特点也为太后干政提供了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太后干政论文参考文献
[1].押沙龙.太后与丈夫“后宫不得干政”的弹性[J].国家人文历史.2015
[2].宋晨静.浅析北魏前期立子杀母与太后干政的并行发展[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3].董淼.西夏小梁太后与北宋高太后干政比较研究[D].湖北大学.2013
[4].郭永琴.文明太后、灵太后干政与北魏政局演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杜成辉.北魏太后干政[J].紫禁城.2011
[6].肖成刚.北魏太后干政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7].肖成刚.浅议北魏前期、中期太后干政[J].怀化学院学报.2008
[8].祝建平.仁宗朝刘太后专权与宋代后妃干政[J].史林.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