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娟河北涞源074300
摘要:创造源于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造教育的起点。高度肯定和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中外教育家所共识,但是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表现为无疑可问、不敢问、不会问、没机会问。通过生物课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生物课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当今世界各国处于激烈的人才竞争之中。什么样的人才才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毫无疑问,是适合未来社会要求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教育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担负着特殊的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一、创造源于问题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则更精辟,他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学习中的问题意识科学而辩证的阐述。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
的确,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为,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
二、生物课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疑惑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能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应该较容易提出问题,但是综观生物学教学的现状,我们会发现,多数学生还是习惯于接受现成答案,而不是主动提出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师首当其冲就要转变观念,改革原有的教学方式。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个别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由于有些问题可能与教学内容和进度不符,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没做解答或三言两语地打发掉,没有给予这些提问题的同学以充分的肯定,打击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三、生物课问题意识的培养
1.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好问更是学生积极思维、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现。
但是我们综观学生的成长经历,年龄越大,问题越少。小时侯没完没了的为什么,这种原本的独创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渐渐地消失了。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曾因为没完没了地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被师生讥讽为“笨蛋”、“傻瓜”,而被迫退学,但在他母亲的精心爱护和鼓励下,他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可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多么重要。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和谐的师生平等的氛围。有研究表明,只有在平和的气氛之中,人的思维才会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更容易产生问题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2)创设能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的持久性差,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如果课堂上问题的情境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就能为创造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可以用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学习“细菌”一节的内容中,《课标》要求学生能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准备挂图或制作一个课件,来演示细菌的形态特征及其分裂过程,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对此没有什么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一般。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制作了一张细菌培养液的临时装片,一上课,我就用显微投影仪展示给学生。投影幕上出现了不同形态的细菌生活状态的动态画面,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纷纷议论:这是什么?怎么这么多?
(3)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实验课更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充分利用实验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课标》中第四个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的一节要求学生能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课前一周,我给学生分发了一些植物种子(有完整结构的种子,也有缺少胚或胚乳的种子),让学生回去实验使其萌发,并让学生上课时带来。结果,几天以后,学生就纷纷提出:我种的种子怎么没有萌发呢?通过实验,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自然就有解决问题的动力。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笔者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肤浅地谈了自己的一点认识,恳请同行们批评指正。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问题,主动探究,我将不断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