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解析刘灿铃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解析刘灿铃

粤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农田水利事业和农民切身利益紧密相连,这主要是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生产生活,是一项具有群众性的事业。农田水利不仅有灌溉农田、生活供水和水产养殖的作用,另外还有防洪、除洪、治碱、降渍、防止地方病等功能。在规划设计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过程中,务必要严格按照其规划原则,并根据当地农业的实际特点完成布局,最终使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渠系;规划设计

前言

农田灌溉工程的建设,需要以灌溉设计标准为依据,并结合当地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及农田布局等重要因素,以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在建设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水利部门应该严抓、严管工程的设计工作,以发展农业、建设农场、利惠农民为基本指导方针,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水利灌溉工程,从而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准则

第一,抗旱天数。这主要是指以小水库、塘坝等灌溉设施供水情况为基础,在降水偏少、雨水连绵等状况下,能够符合农作物耗水所需天数为准则。比如,灌溉设施中,水源能够保证80d连续无雨的用水量,此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标准即为80d。抗旱天数的确定主要是利用规定时间内区域农作物需水时间为准则。

第二,灌溉设计保证率。这一问题主要指的是在长时间使用条件下,水利灌溉工程灌溉用水能够充分满足达到的年数和总年数的比值,即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率。通常情况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要按照区域内部的作物种植情况以及实际水文条件进行拟定[1]。

2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技术

第一,建好农田水利工程“最后一公里”。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毕后,应该落实“最后一公里”建设。这个任务应该落实到乡镇级行政单位之上,为了能够落实好最后一公里项目,应该对节水灌溉工程以及各村的地理环境有清楚地认识。其次,应用科学的方法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做好节水工程的引导工作,然后,在合适的位置建立提灌站等水利枢纽,保障灌溉水源的引水来源及流量。最后,在各个村设立灌溉工程项目责任人,落实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第二,大力发展节约型灌溉技术。根据农作物的灌溉定额,针对不同作物分别推广管灌、喷灌、微喷灌以及滴灌技术。微喷灌技术它集喷、滴灌技术之长、避二者之短,是一种局部灌溉技术,更加节水、节能[2]。管灌技术主要是利用低压管道代替水渠的一种灌溉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水资源在传输过程中的渗漏损失,而且使用管灌的设备比较简单,价格也适合现在农民的承受力,因而在田间推广使用也更具有合理性。滴灌技术是指在输送管道上开放低压支管、毛管滴头,使其能够向土壤缓慢滴水,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大棚蔬菜、果园、温室花卉种植,而在管道中往往会加一些化学肥料,实现水肥一体化,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品质,由于滴灌可以及时有效地供水、供肥,故滴灌也是最节约用水,对土壤的适应力最强的灌溉技术。

3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

3.1设计取水方法

取水方法是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构成要素,其设计方向应当按照不同区域灌溉水源进行确定,取水灌溉方式根据水源点和灌溉区位置、地形高程,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通常情况下,农田灌溉的引水水源分成2类,其中一种是提水取水,而另一种则是自流取水。提水取水主要是针对山地和丘陵等地势较高地区,通过修建泵站利用输水管道将水由低处提灌至高处,再利用渠道自流灌溉至农田。自流取水一般从河川上取水灌溉,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有坝取水,此种取水方式通常是在地下水位处于很低的情况,其水量虽然充沛,然而却不能自行流入到农田当中,为保证正常灌溉,一般都在河道上修筑堤坝或者水闸,通过水系建筑物进行壅高水位,引水入渠道自流灌溉到农田当中;另外一种是无坝取水,当水位和流量能满足取水条件时,无须建坝来取水,此种取水方式的设计还可分成建闸以及不建闸,为避免由于没建闸而无法控制洪期的水量以及农田被淹、渠道被冲走等问题,最好在设计过程中实施建闸设计,从而确保水流的稳定性,降低水流对引水口的侵蚀。

3.2田间渠系布置

田间渠系一般包括干、支、斗、农级渠道和毛沟毛渠等。根据地形走向、灌溉水源、农田田块布局等实际情况合理布置各级输配水渠道。沟渠采用灌排合一渠道可有效地节约土地,方便管理,并提高土地利用率。渠道水流方向与地形由高到低走向保持平行一致,水由干、支、斗渠分流至农渠,再从农渠分流至田块内的毛沟毛渠,各级渠道配套相应的渠系建筑物,做到引水有门,分水有闸;平原区降雨强度超过入渗强度时就产生地面积水,积水深度和时间超过作物允许标准就影响作物生长,影响产量,地下水位过高可产生渍害,也可能形成盐碱化,因而必须设置排水沟等设施,对布置间距也有一定要求,农沟为末级固定排水沟,布置间距一般为100~200m;为防止水土流失,在灌溉农渠端部和主要渠道交叉处,设置沉砂池沉淀灌溉水中携带的细砂石;衬砌化建设在提升渠道输水效率的同时,对脆弱的田间生态环境产生了威胁,渠道将连续的农村生态环境割裂开来,对田间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降低农田整体环境承载能力,对田间两栖动物的生存造成很大威胁,此种情况下在渠道上进行两栖动物逃生通道建设,尤其在干旱季节能引导更多动物进行逃生。同时,在实施地面灌溉的地区,为了保证灌溉质量,必须进行土地平整,平整土地是治水、改土、建设高产稳产田的一项重要措施,以条田或格田为平整单元,通过平整土地,削高填低,连片成方;除改善灌排条件之外,还可以进行土壤改良,通过施加有机肥等改良剂,加以翻耕提高土壤肥力,扩大耕地面积,适应机械耕作的需要。

3.3条田规划的基本要求

为满足机耕要求,不仅要求田块方正,还要求田块有一定的长度。太短,机械开行的长度太小,转弯次数多,生产效率低,机械磨损大,消耗燃料多;太长,控制面积过大,不仅增加了平整土地的工作量,而且由于灌溉时间长,灌水和种耕不能紧密结合,土壤蒸发大,深层渗漏多,易造成盐碱。

4农田水利规划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的措施

第一,制定针对基本农田水利功能的分类管理措施。针对生态功能、隔离功能和应急生产功能3类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制定分类管理的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实行分类管理。生态功能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积极支持区域内生态建设工程,构建耕地、林地、水系、绿带等生态廊道,加强各生态用地之间的有机联系;应急生产功能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强调以建设促保护,提高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第二,建立隔离功能以基本农田水利为核心的用地调整管理机制。从农田水利利用尺度上,设定基本农田水利优先权,首先根据基本农田水利规划空间范围确定城市禁建区,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速度,并主动避让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从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尺度上,区内禁止改变用途。通过土地整理逐渐减少区内零星建设用地所占空间。新增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总结

总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于农村、农业、农民等诸多农业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当前形势来看,相关工作者应该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在此方面的工作方针,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方针,切实利用并保护好农田水利资源,规划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水利工程。

参考文献:

[1]晏得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的思考[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5):9-10.

[2]谢晨.关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8,38(04):100.

标签:;  ;  ;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解析刘灿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