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液膜蒸发论文-石珂玮

薄液膜蒸发论文-石珂玮

导读:本文包含了薄液膜蒸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船舶冷藏运输,高效换热器,传热性能,毛细结构

薄液膜蒸发论文文献综述

石珂玮[1](2016)在《基于薄液膜蒸发的超高速冷冻过程中传热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船舶已采用了多项节能技术,但由于船舶冷冻保鲜技术相对落后,且其采用的冷却和冻结保鲜技术是基于传统的对流和热传导进行地换热,该换热方式效率低,然而,相变传热具有高效的传热性能,能有效地导出内部热量,因此,开展基于相变换热的新型快速冷冻技术研究并研发相应的冷冻设备应用于船舶冷藏运输领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基于薄液膜蒸发过程,通过实验和建模研究分析了利用液氮进行高速冷冻技术的传热性能。通过实验和模拟主要开展以下叁方面研究:(1)通过实验对基于液氮薄液膜蒸发的超快速冷冻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2)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冷冻载体蒸发传热特性的变化规律;(3)建立冷冻载体的液氮超速冷冻传热模型,并对冷冻载体进行分析和优化设计。并得到以下结论:(1)本文设计的冷冻载体和超快速冷冻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冷却速率,在0℃~-60℃区间的平均冷却速率为90437.14℃/min。(2)对于两种实验用冷冻载体,在压力为10.3 kPa下,都能得到最大的蒸发传热系数和平均降温速率。(3)对比有无毛细结构冷冻载体实验结果,发现:毛细结构能有效地强化冷冻载体的传热性能;有毛细结构表面的冷冻载体平均降温速率为90437.14℃/min,比无毛细结构表面的冷冻载体提高了44%。(4)针对实验中冷冻载体的传热过程,本文建立的叁维传热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 (5)冷冻载体绝大多数区域的传热过程近似为一维传热过程,热量主要在垂直方向进行传递,冷冻载体侧立面向外传递的热量非常少。 (6)在冷冻载体溶液腔内加工了毛细结构,可有效减少溶液侧的热阻,从而较无毛细结构的冷冻载体,提高了27%的平均降温速率。上述研究成果为利用薄液膜蒸发的高速冷冻方法走向实用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6-01-01)

苏风民,石珂玮,王朝冰,赵楠楠,邓洋波[2](2015)在《基于薄液膜蒸发的玻璃化冷冻方法中冷冻载体的传热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玻璃化冷冻方法是细胞超低温保存的有效冷冻方法之一。降温速率的提高有利于细胞内外溶液玻璃化程度的增加,同时可以降低低温保护剂的浓度,减少低温保护剂对细胞的毒性伤害和渗透性损伤。本文针对冷冻载体在基于薄液膜蒸发的超高速冷却过程中的传热过程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细胞悬浮液的传热热阻在总传热热阻中的比重最大,设法减低它是强化细胞冷冻传热过程的有效手段之一;另外液氮蒸发传热系数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强化冷冻传热过程,但强化效果会随着蒸发传热系数的增加而减小。上述研究成果为基于薄液膜蒸发的玻璃化冷冻新方法走向实用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苏风民,马鸿斌,高洪涛,邓洋波,田博涵[3](2014)在《基于薄液膜蒸发的超高速冷冻方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玻璃化冷冻方法是细胞超低温保存的有效冷冻方法之一.在细胞的玻璃化冷冻过程中,降温速率的提高有利于细胞内外溶液玻璃化程度的增加,同时可以降低低温保护剂的浓度,进而减少低温保护剂对细胞的毒性损伤和渗透性损伤.本文尝试将薄液膜蒸发这种高效相变传热方式与液氮的低温冷却过程相结合,发展了一种超高速、超低温冷冻降温方法.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冷冻载体从10℃降到-180℃,其平均冷却速率达到了148052℃/min。(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杜世元,赵耀华[4](2011)在《薄液膜蒸发传热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数值方法求解了蒸发薄液膜区域的控制方程,得到了不同过热度下界面的形状和液膜内部的压力分布,计算结果显示:在蒸发薄液膜区域存在着很大的热流密度,脱离压力起到了液体输运的主导作用,表面张力系数的改变对本区域换热影响很小。毛细微槽宽度较大时(μm量级),其改变对薄液膜区域的影响也很小。选取汽化潜热较大的工质和采用降低液体黏度的技术措施,可以显着增强本区域的换热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1年04期)

寇志海,白敏丽[5](2007)在《热管微槽蒸发器薄液膜蒸发的径向干点预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假设热量全部通过蒸发扩展液膜区传递,联立能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考虑了脱离压力和粘性力的影响,建立了热管微槽蒸发器槽道侧壁面上薄液膜蒸发的径向干点位置的解析解。讨论了接触角、加热热流密度、运行温度、槽道几何对干点位置的影响。分析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薄液膜蒸发理论和高效率热管的设计。(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07年04期)

钟良才,K.Stephan[6](1996)在《毛细压力对薄液膜蒸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个考虑毛细压力对液膜在垂直平板上蒸发影响的模型.导出了此过程的控制方程组并用可变步长的Runge-Kutta方法进行数值积分.数值结果与Nusselt膜冷凝理论的分析解进行比较,当液膜变得足够薄时,结果与Nusselt膜理论产生显着偏差.这可能是由于Nusselt膜理论没有考虑毛细压力对液膜形状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期刊1996年03期)

薄液膜蒸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玻璃化冷冻方法是细胞超低温保存的有效冷冻方法之一。降温速率的提高有利于细胞内外溶液玻璃化程度的增加,同时可以降低低温保护剂的浓度,减少低温保护剂对细胞的毒性伤害和渗透性损伤。本文针对冷冻载体在基于薄液膜蒸发的超高速冷却过程中的传热过程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细胞悬浮液的传热热阻在总传热热阻中的比重最大,设法减低它是强化细胞冷冻传热过程的有效手段之一;另外液氮蒸发传热系数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强化冷冻传热过程,但强化效果会随着蒸发传热系数的增加而减小。上述研究成果为基于薄液膜蒸发的玻璃化冷冻新方法走向实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薄液膜蒸发论文参考文献

[1].石珂玮.基于薄液膜蒸发的超高速冷冻过程中传热机理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

[2].苏风民,石珂玮,王朝冰,赵楠楠,邓洋波.基于薄液膜蒸发的玻璃化冷冻方法中冷冻载体的传热优化[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5

[3].苏风民,马鸿斌,高洪涛,邓洋波,田博涵.基于薄液膜蒸发的超高速冷冻方法初探[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4

[4].杜世元,赵耀华.薄液膜蒸发传热影响因素分析[J].化学工程.2011

[5].寇志海,白敏丽.热管微槽蒸发器薄液膜蒸发的径向干点预测分析[J].热科学与技术.2007

[6].钟良才,K.Stephan.毛细压力对薄液膜蒸发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1996

标签:;  ;  ;  ;  

薄液膜蒸发论文-石珂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