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邓小平改革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邓小平,改革开放,列宁,新经济政策
邓小平改革观论文文献综述
黎明辉[1](2019)在《邓小平改革开放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改革开放与列宁新经济政策,既有相似性,也有继承性和超越性。一方面,二者有着相似的政策实施背景,同样面临着国内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以及承担着社会主义能否在落后的农业国建立起来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邓小平改革开放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与超越,邓小平不仅认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思路",为中国推动改革开放找到了借鉴,而且成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并提出了更多创造性的主张。(本文来源于《西部学刊》期刊2019年08期)
李学林,毛嘉琪[2](2019)在《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改革开放这一承前启后的历史转折点前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从毛泽东时期的自发性保护转变为邓小平时期的自觉性建设,从重视运动号召转变为着力于制度构建;从强调独立性探索转变为逐步开放性借鉴;从依靠专业人员治理转变为动员全民保护;从推广环境保护经验转变为规划大型生态工程;从优先发展农业转变为结合其他产业并举。(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梁冰倩[3](2019)在《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与列宁新经济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提出了新经济政策;邓小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在继承列宁思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造性发展,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过对列宁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比较研究发现,二者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他们都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应把经济建设作为建设的重点;他们都以解决农村问题为突破口,逐渐实行改革开放;他们都主张借助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同时,邓小平在继承列宁思路的时候,又超越了列宁的思想,从"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的思想到生产力标准和"叁个有利于"标准,从反对空喊到不搞争论,从有限的改革开放到全面的改革开放,再到政策的被破坏和政策的连续性,都体现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对列宁思路的超越。(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黄军芳,胡颖峰[4](2019)在《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一届叁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正式提出全面改革开放。结合我国当时国内现状和国际形势,邓小平同志在列宁新经济基础上对我国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规划,认为改革开放是最好的经济建设手段,改革开放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而是有效地利用资本主义优异成果来促进社会主义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建设。本文结合列宁新经济建设观点,从邓小平同志对中国发展的方向提出改革开放来论述邓小平同志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从社会主义建设是长期、困难的任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方面、重视市场作用,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益的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实现人民利益几方面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市场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樊云青,徐红霞,廖燕华[5](2019)在《邓小平改革理论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改革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由"改革动力论""改革本质论""改革系统论""改革标准论""改革战略论""改革主体论"等一系列思想共同构成的科学体系。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邓小平改革理论的内涵,对于当前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党史博采(下)》期刊2019年01期)
张艺璇[6](2019)在《习近平和邓小平改革思想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习近平和邓小平同志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改革提出了不同的指导思想,二者既具有一脉相承性,又有着各自的时代特色。新时代下,习近平同志在改革必然性、改革任务和改革方法等方面,不仅继承了邓小平同志的改革思想,而且对其进行了创新、丰富和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对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01期)
沈海军[7](2018)在《论习近平对邓小平改革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在全面总结和科学概括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有关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以及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已经遇到或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在改革的实质、改革的方向、改革的主体、改革的方法等诸多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改革理论,形成了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它无疑为中国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提供了基本遵循,有着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红色文化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姜金林[8](2018)在《习近平对邓小平改革思想的新发展及其实践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改革思想对习近平影响至深。新时代承载改革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汲取邓小平改革思想的丰厚理论营养,结合自己亲历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实践经验,从改革地位、目标、方法论、评价标准思想以及改革惠及人民思想、改革国际战略思想等方面,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改革思想,继往开来地创造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改革与战略》期刊2018年11期)
柳倩[9](2018)在《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对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从改革路径、改革目标和改革方法叁个方面出发对邓小平和习近平两位领导人的改革思想进行了研究,并以此出发论述了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与邓小平改革思想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8年19期)
彭庆[10](2018)在《略论“小平小道”与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的思想不是空穴来风,有其酝酿、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来自哪里?可以说,与邓小平在"小平小道"叁年零四个月思考和构想有着必然联系。1969年10月到1973年2月,邓小平下放到江西劳动。这让邓小平有机会接触到了最一线的民众,对人民群众生活状况有了最真实的感受,也因此萌生了改革开放的思想。本文从改革开放的初步构想、改革开放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改革开放思想的实践成果叁个方面论述了"小平小道"是中国改革开放思想的策源地。(本文来源于《传承》期刊2018年03期)
邓小平改革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改革开放这一承前启后的历史转折点前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从毛泽东时期的自发性保护转变为邓小平时期的自觉性建设,从重视运动号召转变为着力于制度构建;从强调独立性探索转变为逐步开放性借鉴;从依靠专业人员治理转变为动员全民保护;从推广环境保护经验转变为规划大型生态工程;从优先发展农业转变为结合其他产业并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邓小平改革观论文参考文献
[1].黎明辉.邓小平改革开放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比较研究[J].西部学刊.2019
[2].李学林,毛嘉琪.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转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梁冰倩.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与列宁新经济政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
[4].黄军芳,胡颖峰.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J].市场研究.2019
[5].樊云青,徐红霞,廖燕华.邓小平改革理论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J].党史博采(下).2019
[6].张艺璇.习近平和邓小平改革思想的比较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
[7].沈海军.论习近平对邓小平改革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红色文化学刊.2018
[8].姜金林.习近平对邓小平改革思想的新发展及其实践意蕴[J].改革与战略.2018
[9].柳倩.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对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青春岁月.2018
[10].彭庆.略论“小平小道”与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形成[J].传承.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