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土抑木论文-蒋海云,金瑛

扶土抑木论文-蒋海云,金瑛

导读:本文包含了扶土抑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儿科,咳嗽,黄疸,夜啼症

扶土抑木论文文献综述

蒋海云,金瑛[1](2018)在《扶土抑木推拿法治疗儿科疾病四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医家杨继洲撰着的《针灸大成》是一部蜚声针坛的历史名着,卷10附《保婴神术》,系现存最早之小儿按摩专书,创立了小儿推拿的理论体系。其开篇即云:"夫小儿之疾,并无七情所干,不在肝经,则在脾经;不在脾经,则在肝经,其疾多在肝、脾两脏。"笔者近年来每于临床熟记此要诀,并运用扶土抑木推拿法治疗儿科临床多种常见病,每获良效,现报道如下。1咳嗽袁某,女,4岁,于2016年9月就诊。反复咳嗽2(本文来源于《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葛平,梁小平,王超明[2](2018)在《扶土抑木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肝郁脾虚证40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用加减缓肝理脾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D),与西药组对照,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6年8月我院儿科门诊TD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中药组男29例,女11例,平均7.55±2.57岁,病程1~72月,平均14.52±14.40月;西药组男27例,女13例,平均7.58±2.31岁,病程1~72月,平均16.72±16.66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陈兆东[3](2016)在《扶土抑木导滞法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扶土抑木导滞法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扶土抑木导滞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肝功能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使用扶土抑木导滞法治疗,其临床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延缓肝功能恶化,疗效佳。(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6年22期)

王素梅,吴力群,卫利,郝宏文,崔霞[4](2013)在《201303-13 LC-27扶土抑木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发性抽动症(TS),是起病于儿童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以运动性和发声性抽动为主要表现,因易反复、病程长、共病多、治疗依从性差而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寻求新治法并探讨其病机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课题组以"扶土抑木"法为理论指导,对小儿TS进行了深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临床研究1.理论基础基于小儿"钵禀少阳"体质特点,结合TS病机,课题组提出"从肝脾论治"TS的学术观点,取扶土抑木之法,创健脾止动汤。从肝脾论治之法与刘弼臣教授从肺论治学说二者辨证统一,通过调肺脾安内宅、(本文来源于《“新成果·新进展·新突破”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叁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论文集》期刊2013-11-16)

张雯,王素梅[5](2012)在《王素梅教授运用扶土抑木法治疗小儿心肝系疾病经验荟萃》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王素梅教授治疗小儿心肝系疾病的经验。根据小儿脏腑辨证特点,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容易出现土虚木亢,故运用扶土抑木法治疗小儿心肝系疾病,重在扶土,佐以抑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九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培训班论文汇编》期刊2012-09-01)

王素梅[6](2012)在《扶土抑木法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之我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多年临证实践发现,采用扶土抑木法分期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同时兼顾五脏论治,及时疏解外风,虚实并重,随证加减,常常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九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培训班论文汇编》期刊2012-09-01)

郝宏文[7](2010)在《扶土抑木法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经验的数据挖掘暨复方中药对TS模型鼠脑内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分析此次研究所收集病历的一般情况;探索导师扶土抑木法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辨证思维路径;总结导师的处方、用药规律;探索多发性抽动症的证候要素及其靶位的规律及特点。2探索运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行专家临床经验总结整理的可行性。3观察六君子汤合泻青丸加减对TS模型鼠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索中药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可能的作用机理,为临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传统研究手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遵循“人机结合,以专家为主”的原则,对导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临证经验进行整理、结构化处理,再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与导师沟通进行确认,分析导师治疗TS的症-证-法-方-药规律,总结导师治疗TS的学术思想。2对多发性抽动症进行证候要素研究,总结证候要素的规律,为多发性抽动症证候的规范化研究做初步探索。3建立IDPN多发性抽动症小鼠模型,分别给予六君子汤合泻青丸与泰必利进行灌胃治疗,观察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1多发性抽动症的一般情况分析1.1发病年龄、性别比例、遗传性:102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男女比例5.38:1,与文献报道一般为3:1~5:1基本相符。发病年龄最小2岁,最大15岁,平均发病年龄为7.05岁,2~6-岁36例(35.29%),6~9-岁40例(39.22%),9~12-岁18例(17.64%),12~15岁8(7.84%)例。对患儿家族史的调查发现,家族里有类似病史的患儿约占11.76%,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1.2就诊时不自主抽动程度(根据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就诊时抽动程度为轻度的75例(73.53%),中度有27例(26.47%),重度有0例。其中男性轻度60例,中度26例,女性轻度15例,中度1例;发病年龄在2~6-岁者轻度26例、中度10例;发病年龄在6~9-岁者轻度31例、中度10例;发病年龄在9~12-岁者轻度14例、中度3例;发病年龄在12~15-岁者轻度4例、中度4例。1.3伴有行为障碍情况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66例(64.70%),伴有强迫障碍5例(4.90%),伴发攻击行为1例,伴发睡眠障碍4例,伴有自伤行为2例,伴有轻度行为问题(性情方面)的共90例(88.26%),其中性情急躁者44例(43.14%),胆怯者19例(18.63%),性情急躁并胆怯者27例(26.47%)。1.4微量元素情况共有80例进行了末梢血微量元素检查,正常者51例,异常者29例(36.25%)。1.5不自主抽动加重因素20例有比较明确的抽动加重因素,其中12例有感染史(10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疱疹性口炎、1例肠炎),占11.76%。1.6首发症状:眼部抽动作为首发症状的73例,占71.57%,吭吭作为首发症状的17例,占16.67%。2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经验2.1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共757次诊次中,脾虚肝亢334例次,占44.12%,肝郁化火205例次,占27.08%,脾虚痰聚121例次,占15.98%,阴虚风动52例次,占6.87%,其他类型45例,占5.94%。2.2证候要素规律出现频次在5%以上的证候要素为:风550(24.12%),火543(23.82%),痰517(22.68%),阴虚275(12.06%),气虚188(12.06%),共计2073次(90.92%)。证候要素组合形式从单证到5证共有103种组合形式,其中5证形式出现的共42例;4种出现的254例,3种出现的305例,2种出现的74例,单种出现的3例。虚证出现141例,占20.79%。出现频次最多的前5种组合为:痰+火+风(139次)、痰+火+风+阴虚(88次)、痰+火+风+气虚(32次)、火+风(28次)、气虚+火+风(20次)。含痰+火+风组合的共327次,占48.23%。靶位组合规律:5脏均有的4次,与4脏相关的16次,与3脏相关的193次,与2脏相关的376次,与1脏相关的90次,本病与2脏相关的最多,其中尤以肝脾为多,共271次,占39.91%。2.3治法规律涉及的治法共62种,包括了息风469次,化痰427次,健脾346次,平肝311次,清肝264次,清热201次,滋阴152次,疏肝96次,利咽91次,活血59次,养血19次,逐痰15次等。2.4选方规律在常用的复方中,前叁位的是:二陈汤/泻青丸用于43例患者中,共用78频次,四君子汤/泻青丸用于30例患者,频次为48次,六君子汤/泻青丸用于9例患儿,共用12频次.2.5用药规律防风550次,占7.5%,木瓜438次,占6.8%,伸筋草435,占6.8%,葛根432次,占6.7%,地龙409次,占6.4%,菊花385次,占6.1%,谷精草359次,乌梢蛇345次,陈皮344次,半夏338次,胆南星336次,柴胡303次,钩藤301次,郁金295次,荆芥286次,白芍269次,知母255次,夏枯草245次等。3复方中药对TS模型鼠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以IDPN诱导的抽动症动物模型为基础,前期实验及同期的行为学检测证明抽动模型造模成功,且复方中药对其治疗有效,测定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DA.NA有明显增高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OPAC、5-HT、5-HIAA亦无统计学差异。与空白组相比,泰必利组NA明显增高(P<0.05),复方组NA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泰必利组、复方组5-HIAA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1多发性抽动症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发病率最高,男孩的发病率较女孩高;抽动程度在不同性别、各发病年龄、及不同病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首发症状的研究显示眼部抽动是运动性抽动中最常见的,吭吭是发声性抽动中最常见的。可伴发多种行为问题其中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最多,情绪障碍的轻度异常广泛存在,应及早积极干预,以防加重并影响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微量元素异常者以血铅增高最多,在预防和治疗中都应引起关注。2从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等多方面总结出导师对多发性抽动症从“风、痰”立论,病在肝脾的临证思路,从治法、方药的规律体现了导师运用扶土抑木法治疗本病的经验。3证候要素及其组合规律显示本病病机复杂,证候要素主要为风、火、痰、气虚、阴虚,证候要素组合以风+火+痰(+X)最多见,证候要素靶位主要在肝、脾,结合证候要素及其靶位进行应证组合,可以得出:本病的病机主要为脾虚痰聚,肝亢风动,使我们从复杂的证候系统中,能够用较少的证候要素来概括疾病的大部分信息,使大家对多发性抽动症的认识更明确,从而达到执简驭繁的辨证效果,同时也从证候要素方面映证了导师的学术思想。4验证了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采用“人机结合,以专家为主”的方法进行中医专家临床经验挖掘总结是可行的。5中药复方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下列机制实现的:(1)抑制了多巴胺神经的过度支配或多巴胺受体超敏感,从而减轻抽动;(2)通过5-HIAA水平增高,推测提高了5-HT水平,起到抑制抽动作用;(3)可能影响了多巴胺羟化酶(DβH)的水平或活性,使多巴胺转化为去甲肾上腺素增多,保持多巴胺水平无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0-05-01)

陈新,艾敏[8](2010)在《李素卿教授扶土抑木法治疗儿科疑难病症经验拾萃》一文中研究指出李素卿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着名儿科专家,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50余年,在儿科疑难病症上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余有幸跟随李老学习,现就其运用扶土抑木法治疗小儿夜啼,厌食,便秘及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总结于下。(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0年06期)

郝宏文,王素梅[9](2010)在《王素梅扶土抑木法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发性抽动症又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是指既表现有运动性抽动,又兼有发声性抽动,但二者不一定同时出现,且病程在1年以上的一类精神神经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快速、非(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期刊2010年03期)

朱志华,容福庆[10](2010)在《容福庆运用扶土抑木法治疗儿科疾病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容老师根据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容易出现肝木乘脾土的病理改变的特点,将扶土抑木法运用于治疗儿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杂病,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扶土抑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用加减缓肝理脾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D),与西药组对照,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6年8月我院儿科门诊TD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中药组男29例,女11例,平均7.55±2.57岁,病程1~72月,平均14.52±14.40月;西药组男27例,女13例,平均7.58±2.31岁,病程1~72月,平均16.72±16.66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扶土抑木论文参考文献

[1].蒋海云,金瑛.扶土抑木推拿法治疗儿科疾病四则[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

[2].葛平,梁小平,王超明.扶土抑木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肝郁脾虚证4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8

[3].陈兆东.扶土抑木导滞法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

[4].王素梅,吴力群,卫利,郝宏文,崔霞.201303-13LC-27扶土抑木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C].“新成果·新进展·新突破”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叁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论文集.2013

[5].张雯,王素梅.王素梅教授运用扶土抑木法治疗小儿心肝系疾病经验荟萃[C].第二十九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培训班论文汇编.2012

[6].王素梅.扶土抑木法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之我见[C].第二十九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培训班论文汇编.2012

[7].郝宏文.扶土抑木法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经验的数据挖掘暨复方中药对TS模型鼠脑内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8].陈新,艾敏.李素卿教授扶土抑木法治疗儿科疑难病症经验拾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

[9].郝宏文,王素梅.王素梅扶土抑木法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

[10].朱志华,容福庆.容福庆运用扶土抑木法治疗儿科疾病举隅[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

标签:;  ;  ;  ;  

扶土抑木论文-蒋海云,金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