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菲斯特圆舞曲论文-汪苗

梅菲斯特圆舞曲论文-汪苗

导读:本文包含了梅菲斯特圆舞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古典时期,乐句写作范式,“无调性”处理,李斯特

梅菲斯特圆舞曲论文文献综述

汪苗[1](2018)在《古典时期乐句写作范式下的“无调性”处理——对李斯特《梅菲斯托圆舞曲》第四首的音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斯特在作曲技术方面是一位具有预见性的、先知性的探索者。作为浪漫主义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不仅局限于有调性中心的创作技术,并且他还是作品标题明确以"无调性"命名而进行创作的第一人。文章正是针对李斯特《梅菲斯托圆舞曲》第四号"无调性小品曲"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古典时期乐句写作范式与"无调性"处理糅合应用的这一现象,透视作曲家创作本源的同时,解析作曲家是如何在传统创作中得以创新发展的。(本文来源于《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夏诗澜[2](2018)在《梅菲斯托的世界——交响诗《梅菲斯托圆舞曲》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次与朋友们闲聊,他们谈到了《梅菲斯托圆舞曲》这首钢琴曲。当时我还从未听过这首曲子,看到大家如此热烈地讨论着,我不禁好奇: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曲子?我迫不及待地开始寻找有关这支乐曲的一切信息——作曲家李斯特、作家歌德、诗剧《浮士德》、魔鬼梅菲斯托……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发现作曲家李斯特还在1862年将这首钢琴曲改编成了管弦乐的交响诗,这更激发了我的兴趣。一个安静的夜晚,我打开播放器,开始(本文来源于《初中生》期刊2018年Z5期)

杨华夏[3](2018)在《论李斯特《梅菲斯托圆舞曲》的创作与演奏》一文中研究指出匈牙利作曲家佛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是一位活跃在整个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伟大音乐家,他凭借着自身高潮的演奏技巧和炫技性的创作作品被人们所熟知。本文以他在1860年所改编的钢琴曲《梅菲斯托圆舞曲》为例,对李斯特的创作生平,艺术作品的关联内涵,创作手法,以及演奏技法进行分析。从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之上,将音乐内涵和演奏技法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塑造出一首不同的《梅菲斯托圆舞曲》(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8-06-15)

余媛[4](2018)在《论李斯特钢琴舞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弗朗兹·李斯特的钢琴作品在西方钢琴音乐中处于重要的位置,是许多音乐学者的研究对象。他的钢琴作品大多恢弘庞大,内涵丰富。舞曲这一创作体裁,因其节奏节拍,旋律特点,成为许多作曲家进行创作的重要部分,而钢琴舞曲的创作,更是丰厚了钢琴作品的创作。理论与技术,对演奏者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所以,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李斯特钢琴舞曲的创作特点的一度创作,以及演奏技巧的二度创作,将这二者的共性与个性进行研究,以此整体性研究李斯特钢琴舞曲作品。民族性创作元素、音乐主题更加形象化、音乐效果交响化,这叁个创作特点的共性在李斯特所有舞曲作品中都是存在的,有利于我们在演奏时对他的舞曲作品创作特点有很大一步捷径可走。在创作特点的个性上,研究到了文章的重难点部分,他创作中的音乐风格、音乐结构以及音乐中存在的最独特的文学底蕴,这叁个创作特点是在李斯特舞曲作品中独具一格的,对于他创作特点个性的研究更是我们应该从多方面了解李斯特舞曲作品创作特点的重要一面,以此全面把握李斯特舞曲作品的创作特点。对李斯特演奏技巧的共性与个性进行研究,除了涉及到其舞曲中的演奏技巧的弹奏方法,最重要的是如何辨别旋律的主次性,对于主要的内容,代表了作曲家的想法,应该仔细琢磨再去演奏;对于次要的,仅仅为装饰的炫技性音乐内容,又要怎样去演奏,以此做了全面的研究。通过对李斯特钢琴舞曲的创作特点以及演奏技巧进行专题性的研究,从整体性上对他的作品有了把握,使我们对李斯特钢琴舞曲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无论是对我们的演奏还是教学,都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30)

龚明珠,丁宁[5](2018)在《《梅菲斯托圆舞曲(第一首)》为钢琴教学与演奏提供了哪些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梅菲斯托圆舞曲》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根据诗剧和歌剧《浮士德》改编的一首钢琴曲,此曲展现了他高超的作曲技法与对演奏技法的追求,本文就《梅菲斯托圆舞曲》第一首在教学与演奏方面的价值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将此曲在听觉、教学语言、互动空间等领域进行分析,并结合在演奏中关于音色、音量、触键、声部等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对个别的弹奏技术例如轮指、舞蹈性及大跨度跳跃奏法加以说明。最后提出了此曲的练习方法和踏板的应用方法,并鼓励学生了解作曲时代背景,把握演奏风格,更加完美的表现作品。(本文来源于《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孟盈吟[6](2016)在《李斯特《梅菲斯特圆舞曲》音乐审美及演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881年,李斯特创作了《梅菲斯特圆舞曲》,取材于歌德的着名诗剧《浮士德》,也是李斯特最为着名的一首钢琴改编曲。该曲描述的是浮士德、梅菲斯特和玛格丽特等人在一家乡村小酒馆发生的情感纠葛。以《梅菲斯特圆舞曲》的音乐技巧而言,堪称钢琴曲中炫技性的杰作,李斯特对钢琴的潜力进行了全面的挖掘,在改编创作钢琴曲时运用了“交响化”的思想,为钢琴带来堪与乐队媲美的表现力。以《梅菲斯特圆舞曲》的思想内涵而言,其每一个乐段均紧密联系着《浮士德》的故事情节发展。李斯特通过对充满诡异色彩的叁全音、大跨度的和弦以及急促节拍的娴熟运用,淋漓尽致的表现出魔鬼梅菲斯特的嚣张与邪恶,同时运用连贯而轻盈的轮指技巧、抒情的旋律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浮士德和玛格丽特缠绵甜蜜的爱情,诗意的幻想和辉煌的炫技贯穿于整首乐曲当中。李斯特在改编创作这首钢琴曲的过程中,对文学原作的精髓进行了很好的继承,并运用生动的音乐语言和多变的织体形态更加深刻的表达出“浮士德”精神,为人们提供了很强的学习价值。本文以《梅菲斯特圆舞曲》为例,对其进行音乐和演奏的分析。主要采用文献法、比较法、谱例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以李斯特钢琴作品创作的时代、人文背景为切入点,结合李斯特的创作手法,分析情绪的表达、演奏技巧难点、以及演奏方法。在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总结个人的演奏实践的基础上,将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期能更好地理解、把握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色。(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期刊2016-06-30)

郭鹏[7](2015)在《李斯特《梅菲斯特圆舞曲》的创作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富有交响性、炫技性的钢琴音乐作品,被后世誉为"钢琴之王"。《梅菲斯特圆舞曲》是李斯特钢琴改编曲中最为着名的一首,这部作品曲风辉煌,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音乐幻想性,全面地展现了李斯特高超的钢琴音乐写作技巧。本文以《梅菲斯特圆舞曲》创作概述为铺垫,从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旋律、织体形态、和声、节奏六个方面详细分析其创作特征。(本文来源于《大舞台》期刊2015年03期)

张沫[8](2014)在《从演奏技巧和音乐情绪变化看李斯特钢琴作品的炫技性——以《第一梅菲斯特圆舞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斯特在整个音乐史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名字,他为现代钢琴音乐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尤其是他对钢琴乐曲独特的改变技巧,彰显了其独特的魅力。文章主要以《第一梅菲斯特圆舞曲》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剖析该曲目所展现出来的律动和节奏技巧,在基础上阐述曲目中音乐情绪的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4年17期)

候玎洁[9](2014)在《李斯特第叁《梅菲斯特圆舞曲》钢琴演奏的情绪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一位伟大的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一生所作钢琴曲目众多,成为每一位专业钢琴学习者的重要学期内容和音乐会的保留曲目。而其晚期作品却很少被人们熟知与演奏。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针对李斯特晚期作品第叁首《梅菲斯特圆舞曲》的音乐情绪处理进行细致深入研究。使我们对于李斯特这位伟大作曲家、钢琴家的作品了解得更加全面,可以在广大钢琴学习者接触这些作品时,有更多资料作为演奏时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4年14期)

李楚莹[10](2014)在《李斯特《第一号梅菲斯托圆舞曲》故事情节与演奏上的联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斯特创作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钢琴作品,他大胆的突破以往传统,使用许多创新手法,例如:钢琴技法与技巧的突破、交响诗、为钢琴独奏而改编的歌剧改写、主题变形、和声和形式的新概念…等。本文以管弦乐作品改编的《第一号梅菲斯托圆舞曲》作探讨。(本文来源于《音乐时空》期刊2014年10期)

梅菲斯特圆舞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次与朋友们闲聊,他们谈到了《梅菲斯托圆舞曲》这首钢琴曲。当时我还从未听过这首曲子,看到大家如此热烈地讨论着,我不禁好奇: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曲子?我迫不及待地开始寻找有关这支乐曲的一切信息——作曲家李斯特、作家歌德、诗剧《浮士德》、魔鬼梅菲斯托……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发现作曲家李斯特还在1862年将这首钢琴曲改编成了管弦乐的交响诗,这更激发了我的兴趣。一个安静的夜晚,我打开播放器,开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梅菲斯特圆舞曲论文参考文献

[1].汪苗.古典时期乐句写作范式下的“无调性”处理——对李斯特《梅菲斯托圆舞曲》第四首的音乐分析[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

[2].夏诗澜.梅菲斯托的世界——交响诗《梅菲斯托圆舞曲》赏析[J].初中生.2018

[3].杨华夏.论李斯特《梅菲斯托圆舞曲》的创作与演奏[D].四川师范大学.2018

[4].余媛.论李斯特钢琴舞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D].云南师范大学.2018

[5].龚明珠,丁宁.《梅菲斯托圆舞曲(第一首)》为钢琴教学与演奏提供了哪些价值[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8

[6].孟盈吟.李斯特《梅菲斯特圆舞曲》音乐审美及演奏技术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6

[7].郭鹏.李斯特《梅菲斯特圆舞曲》的创作特征[J].大舞台.2015

[8].张沫.从演奏技巧和音乐情绪变化看李斯特钢琴作品的炫技性——以《第一梅菲斯特圆舞曲》为例[J].北方音乐.2014

[9].候玎洁.李斯特第叁《梅菲斯特圆舞曲》钢琴演奏的情绪处理[J].北方音乐.2014

[10].李楚莹.李斯特《第一号梅菲斯托圆舞曲》故事情节与演奏上的联想[J].音乐时空.2014

标签:;  ;  ;  ;  

梅菲斯特圆舞曲论文-汪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