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卫防身术论文-袁晓春

自卫防身术论文-袁晓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卫防身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卫防身术,高等学校,生命安全理念,安全教育

自卫防身术论文文献综述

袁晓春[1](2019)在《基于生命安全理念的高校自卫防身术改革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高校自卫防身术多数以身体素质训练和某项格斗技能作为切入点开展教学训练,很多学生在面临日常冲突和遭受暴力犯罪时,往往猝不及防和无从下手,甚至因为方法不正确导致受害状况进一步恶化。开展基于生命安全理念的高校自卫防身教育活动,既完成了学校体育终身教育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安全教育,又达到了在校学生个体安全防护的基本教学要求。(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齐剑锋[2](2017)在《河北省民办本科高校自卫防身术课程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办本科高校作为普通本科高校的子群体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近几年随着自主招生范围的扩大,学生人数众多。大学生因安全意识差,自卫防身能力缺失导致坐车失踪、遇害、外出遇险等新闻屡屡见报,大学生安全问题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学生的安全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学生安全”工作成了高校学生工作的中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大学生自我防卫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已成为值得关注的校园热点问题。自卫防身术作为大学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防卫技能教学课程,是学生防身自卫的一种防身技能,自卫防身术的教授受到越来越多青年大学生的喜爱。经过几年的发展,自卫防身术课程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内涵。但是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课时、及课程评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论文通过对河北省6所民办本科高校自卫防身术课程调查发现,自卫防身术作为提高学生自卫防身能力的一门课程或体育课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内容,都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作为培养学生生活技能、应变技能的课程来说,没有系统化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课程目标、教学时数、课程评价等方面上还有很多不足。通过对工作在一线的警察、民间拳师、高校自卫防身术任课专家访谈和对河北省民办本科院校一些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任课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从学生需求、社会需求等实用性出发,优化现有的自卫防身术课程,完善课程目标、增加教学内容、补全教学课时、修订评价体系,并从中提炼整合出适合河北省内民办本科高校自卫防身术课程教授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内容体系,满足学生需求,满足学校学生安全工作需求,为民办高校学生安全建设服务。同时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受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没有进行实验验证,通过本次研究,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过程中能切实改善自卫防身术课程的现状,让学生的自卫防身意识和自卫防身技能得到提高,为学生安全及学校学生打开工作新思路,让家长、学校、学生对学生安全放心,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25)

邓诗宁[3](2016)在《广州市普通高校开设女子自卫防身术选修课的可行性分析——以广州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现实的需要出发,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科研方法,对在广州市普通高校开设女子自卫防身术课程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广州市普通高校开设女子自卫防身术选修课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满足学生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女子自卫防身术选修课的开设,能丰富大学校园文化,同时,广州市普通高校具备开设女子自卫防身术课程的条件。(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6年15期)

郭志远[4](2016)在《高校自卫防身术课程教学的实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卫防身术属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强身健体起到重要作用。大学是学生丰富专业知识、陶冶性情的重要阶段,在紧张忙碌学习之余,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是高校的重大责任。通过以往调查得出结论,高校学生在众多体育选修课程中,对于武术的自卫防身术课程较为热衷,而且对于自卫防身术课程会产生浓重兴趣。因此,自卫术课程可以纳入高校教学计划之中。(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6年20期)

侯俊[5](2016)在《武术段位制教程之自卫防身术在河南省普通高校开设的实践性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校学生自我安全意识的提高和社会各界对学生安全问题的关注,高校开设自卫防身术等课程成为了必然选择。而作为我国武术段位制教程之一的自卫防身术,以其内容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科学、考核标准规范等优势,成为高校开设自卫防身术课程的首选。文章采取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河南省部分高校为研究对象,以高校如何开设自卫防身术课程为内容,分别从自卫防身术课程开设的优势、应当关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从而为自卫防身术课程在高校的普及进行大胆尝试和研究,也将对推进我国武术段位制的开展提供有益的探索。(本文来源于《武术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靳可轶[6](2015)在《关于普通高校开设自卫防身术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武术进校园",而自卫防身术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力推的武术段位制进校园的重要项目之一。文章从现实需要出发,运用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在我国高校开展自卫防身术课程的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自卫防身术进入高校是现实需要的,更是切实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搏击(武术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谢萌,方帖海[7](2015)在《《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自卫防身术》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必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实际教学经验,分别从提高社会公共安全、培养学生习武兴趣及更好地掌握防身技能等方面,阐述《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自卫防身术》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必要性,以期为今后在高校体育课中的推广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本文来源于《运动》期刊2015年18期)

宁梦茹[8](2015)在《中国式摔跤在女大学生自卫防身术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中国式摔跤的相关技术中,研究出较为实用,易掌握的摔法技术运用到自卫防身术中,使高校女学生通过自身的练习就能学习到防身的本领。(本文来源于《搏击(体育论坛)》期刊2015年08期)

崔立民[9](2015)在《武术段位制自卫防身术在石家庄普通本科院校开展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大力推广中国武术标准化的同时,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这些教程包括传统武术套路和器械以及自卫防身术。其中有关武术套路的系列教程已经得到了较好的传播和推广。《自卫防身术》作为武术段位制自卫防身术标准化教程,推广的相对较晚,但其特色鲜明的实用功能,以及与中国传统武术理论相结合的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由于在校大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与自卫防身技能相对较弱,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最容易受到伤害。在普通高校开展自卫防身术,提高大学生的防身自卫能力,对大学生们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学习段位制自卫防身术学生们还可以考取相应的武术段位,同时也对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更好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在借鉴前辈对中国武术段位制和自卫防身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石家庄市普通本科院校的武术教师,教学条件以及学生对段位制自卫防身术的反馈情况,来了解段位制自卫防身术在石家庄本科院校的开展情况,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制约段位制自卫防身术在高校开展的因素,找出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为武术段位制自卫防身术在石家庄市普通本科院校更好的开展提供宝贵的意见。同时也为武术段位制在普通高校的开展贡献一份力量。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段位制系列教程《自卫防身术》在石家庄普通本科院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段位制自卫防身术总体开课率不高,师资力量雄厚但配备不合理、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宣传工作开展不充分,学生对段位制自卫防身术的期望程度很高,练习过段位制自卫防身的学生对学习武术段位制自卫防身术的热情很高,练习效果较好,这些学生大部分通过学习武术段位制自卫防身术都获取了武术段位。本文在全面分析石家庄普通本科高校开展武术段位制自卫防身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以下建议:加强中国武术段位制以及中国武术段位系列教程在石家庄普通本科院校的宣传力度,加大教师培训投入,形成良好的技能交流、教学方法交流的平台,提升教师实力,推动段位制自卫防身术在石家庄普通本科院校的普及。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学生学习段位制自卫防身术。(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5-05-25)

段冰,王东路[10](2014)在《高等学校自卫防身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开设了许多单项选修课,其中就有自卫防身术选修课。它是以武术的技击技术提炼而成的一种自卫招法,以散打格斗为主的练习内容和训练方法,提高身体的机能和素质,学会普通人遇到危机情况时的防身自卫的能力。本文对自卫防身术的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对应策略,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4年28期)

自卫防身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民办本科高校作为普通本科高校的子群体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近几年随着自主招生范围的扩大,学生人数众多。大学生因安全意识差,自卫防身能力缺失导致坐车失踪、遇害、外出遇险等新闻屡屡见报,大学生安全问题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学生的安全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学生安全”工作成了高校学生工作的中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大学生自我防卫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已成为值得关注的校园热点问题。自卫防身术作为大学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防卫技能教学课程,是学生防身自卫的一种防身技能,自卫防身术的教授受到越来越多青年大学生的喜爱。经过几年的发展,自卫防身术课程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内涵。但是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课时、及课程评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论文通过对河北省6所民办本科高校自卫防身术课程调查发现,自卫防身术作为提高学生自卫防身能力的一门课程或体育课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内容,都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作为培养学生生活技能、应变技能的课程来说,没有系统化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课程目标、教学时数、课程评价等方面上还有很多不足。通过对工作在一线的警察、民间拳师、高校自卫防身术任课专家访谈和对河北省民办本科院校一些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任课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从学生需求、社会需求等实用性出发,优化现有的自卫防身术课程,完善课程目标、增加教学内容、补全教学课时、修订评价体系,并从中提炼整合出适合河北省内民办本科高校自卫防身术课程教授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内容体系,满足学生需求,满足学校学生安全工作需求,为民办高校学生安全建设服务。同时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受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没有进行实验验证,通过本次研究,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过程中能切实改善自卫防身术课程的现状,让学生的自卫防身意识和自卫防身技能得到提高,为学生安全及学校学生打开工作新思路,让家长、学校、学生对学生安全放心,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卫防身术论文参考文献

[1].袁晓春.基于生命安全理念的高校自卫防身术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

[2].齐剑锋.河北省民办本科高校自卫防身术课程优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3].邓诗宁.广州市普通高校开设女子自卫防身术选修课的可行性分析——以广州大学为例[J].科技与创新.2016

[4].郭志远.高校自卫防身术课程教学的实施分析[J].中华少年.2016

[5].侯俊.武术段位制教程之自卫防身术在河南省普通高校开设的实践性问题研究[J].武术研究.2016

[6].靳可轶.关于普通高校开设自卫防身术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5

[7].谢萌,方帖海.《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自卫防身术》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必要性研究[J].运动.2015

[8].宁梦茹.中国式摔跤在女大学生自卫防身术中的运用[J].搏击(体育论坛).2015

[9].崔立民.武术段位制自卫防身术在石家庄普通本科院校开展现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10].段冰,王东路.高等学校自卫防身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当代体育科技.2014

标签:;  ;  ;  ;  

自卫防身术论文-袁晓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