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细胞型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乙肝,肝细胞脂肪变,临床指标,中医证型
细胞型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连开伟[1](2019)在《伴肝细胞脂肪变性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指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伴或不伴肝细胞脂肪变CHB患者证型分布差异,为中医辨证分型及确立治法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观察伴或不伴肝细胞脂肪变CHB患者各相关指标的差异,探讨肝细胞脂肪变对CHB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为评估CHB患者肝细胞脂肪变提供参考指标。方法: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病例,伴肝细胞脂肪变CHB患者140例,同期纳入单纯CHB患者140例,对比两组中医证型分布、一般情况及相关指标的差异。数据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 24.0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单向有序多分类变量的R×C表资料,选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伴肝细胞脂肪变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140例伴肝细胞脂肪变CHB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频数为湿热内结证(50%)>肝郁脾虚证(37.9%)>瘀血阻络证(5%)>肝肾阴虚证(4.3%)>脾肾阳虚证(2.8%),而140例单纯CHB患者中医证型分布频数为肝郁脾虚证(54.3%)>湿热内结证(32.9%)>瘀血阻络证(5%)=肝肾阴虚证(5%)>脾肾阳虚证(2.8%),伴肝细胞脂肪变CHB患者中湿热内结证较多,两组证型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0.284,P<0.05)。且湿热内结证患者中重度肝细胞脂肪变比例较高(χ~2=10.875,P<0.05)。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BMI的比较:伴肝细胞脂肪变CHB组中男性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99,P<0.05)。年龄越大的CHB患者越容易伴肝细胞脂肪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2,P<0.05)。伴肝细胞脂肪变CHB组BMI高于单纯CHB组(t=9.802,P<0.001)。3.两组患者肝功能、血脂、FPG、UA、病毒学指标的比较:伴肝细胞脂肪变CHB组血清ALT、AST水平低于单纯CHB组(P均<0.05),伴肝细胞脂肪变CHB组血清GGT、DB、ALB水平较单纯CHB组高,两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两组间TB、GL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伴肝细胞脂肪变CHB组血清TG、TC、LDL、FPG、UA水平均高于单纯CHB组,而HDL水平低于单纯CHB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HBeAg分布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肝细胞脂肪变CHB组HBV DNA滴度及HBsAg定量低于单纯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两组患者CAP值及LSM值的比较:伴肝细胞脂肪变CHB组CAP值显着高于单纯CHB组(Z=-9.647,P<0.001),而两组LSM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肝活检病变特征的比较:伴肝细胞脂肪变CHB组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G与单纯CH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肝脏纤维化程度方面,伴肝细胞脂肪变CHB组纤维化程度较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1,P<0.05)。6.CAP及BMI为CHB患者发生肝细胞脂肪变的危险因素。结论:1.男性CHB患者较女性更易合并肝细胞脂肪变,且患者年纪越大,越容易发生肝细胞脂肪变。2.伴肝细胞脂肪变患者血清ALT、AST水平低于单纯CHB患者,而GGT、DB、ALB水平高于单纯CHB患者。3.伴肝细胞脂肪变患者更容易出现糖脂代谢紊乱。4.伴肝细胞脂肪变CHB患者血清HBV DNA及HBsAg定量水平较低,且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较重,有必要进一步探究其内在联系。5.CAP值及BMI为肝细胞脂肪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此两项升高患者应警惕合并肝细胞脂肪变。6.伴肝细胞脂肪变CHB患者中湿热内结证较多,且湿热内结证患者中重度肝细胞脂肪变比例较高。通过清热利湿可望改善肝细胞脂肪病变。(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森[2](2019)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对PCI术后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仍是当下我国最主要死亡原因,而且,冠心病等CV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仍在稳步升高。据统计,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发病率是心肌梗死的2倍,SACD等CVD的防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学说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提出,直到就近抗炎防治心血管疾病才得以被证实。单核细胞及其异质性在炎症致动脉粥样硬化中起重要作用。借助叁色流式细胞技术可将外周血单核细胞分为叁个亚型,其中中间型单核细胞(intermediate monocytes,IMs;CD14++CD16+)在介导促炎型反应中发挥作用。目前研究证实IMs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关,且大多数研究支持IMs与心血管疾病不良预后相关。尚缺乏IMs与SCAD关系及其预后方面的研究。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探究SCA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分布特征,及IMs分布的影响因素;第二部分,探究外周血IMs比例对SCAD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影响。目的通过叁色流式细胞术分析SCA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分布特征,影响IMs分布的因素。并探究外周血IMs比例对S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为病例对照研究,观察纳入162例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CAG诊断SCAD患者(SCAD组)96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66例。均于清晨空腹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行叁色流式细胞术分析单核细胞亚型,分为经典型单核细胞(classical monocytes,CMs;CD14++CD16-)、中间型单核细胞(intermediate monocytes,IMs;CD14++CD16+)、非经典型单核细胞(nonclassical monocytes,NCMs;CD14+CD16++),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第二部分为前瞻性观察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1月-1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PCI治疗的258例SCAD患者,均于清晨空腹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行叁色流式细胞术分析单核细胞亚型。根据IMs预测SCAD患者PCI术后1年全因死亡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IMs高比例组,低比例组。观察随访两组患者1年预后情况,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结果第一部分:IMs比例SCAD组显着高于对照组(9.42±3.32 VS.7.62±2.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Ms和NCMs两型比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IMs与SCAD独立相关(OR=1.998,95%CI:1.122-4.355,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IMs与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呈正相关(r=0.859,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IMs预测SCAD的最佳界值为8.68%,敏感度0.625,特异度0.955。第二部分:ROC曲线显示IMs比例预测SCAD患者PCI术后1年全因死亡的最佳临界值是10.37%(AUC=0.865,95%CI:0.783-0.924,P<0.01),敏感度71.43%,特异度87.63%。以最佳临界值为依据将患者分成高IMs比例组(IMs≥10.37)69例,低IMs比例组(IMs<10.37)189例。一般临床资料及介入资料显示,高IMs比例组在吸烟,高血压病,多支血管病变及CTO比例,年龄,LDL-C,hs-CRP,尿酸等指标均高于低比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随访结果显示,高IMs比例组在全因死亡、MACCE、心血管死亡等发生率方面均高于低比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一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Ms比例是全因死亡(HR=1.715,95%CI:1.342~2.643,P=0.032),MACCE(HR=2.136,95%CI:1.457~4.495,P=0.015),心血管死亡(HR=1.382,95%CI:1.102~3.960,P=0.020)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外周血IMs比例与SCAD密切相关,可望成为SCAD的预测指标。外周血IMs比例对SCAD患者PCI术后全因死亡、MACCE等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IMs与SCAD及其预后的关系可能与hs-CRP等炎症因子水平有关。(本文来源于《成都医学院》期刊2019-05-01)
刘森,王丹,万进东,侯霁芯,刘家欣[3](2018)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叁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分布特征,并分析影响其亚型分布的因素。方法观察纳入162例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CAG诊断SCAD患者(SCAD组)96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66例。均于清晨空腹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行叁色流式细胞术分析单核细胞亚型,分为经典型单核细胞(classical monocytes,CMs;CD14++CD16-)、中间型单核细胞(intermediatemonocytes,IMs;CD14++CD16+)、非经典型单核细胞(nonclassical monocytes,NCMs;CD14+CD16++),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Ms比例SCAD组(9.42±3.32)显着高于对照组(7.62±2.01)(P <0.01),CMs和NCMs两型比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IMs与SCAD独立相关(OR=0.396,95%CI:0.186~0.857,P <0.05);相关性分析提示,IMs与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呈正相关(r=0.859,P <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IMs预测SCAD的最佳界值为8.68%,敏感度0.625,特异度0.955。结论外周血IMs比例与SCAD密切相关,可望成为稳定性冠心病的预测指标,这可能与hs-CRP等炎症因子水平有关。(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23期)
黄莉,张婷,臧嘉[4](2018)在《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型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分布。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间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收检的50名女性体检者,均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提示为非典型鳞状细胞。提取14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受检者中检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11例(22. 0%),其中高危型(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 10例(90. 9%),低危型(16、18、45、52、58)1例(9. 1%);高危型检出率高于低危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11例中单型感染7例(63. 6%),多型感染4例(36. 4%),单型感染检出率高于多型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HPV感染基因型分布中,前4位是16(26. 0%)、18 (14. 0%)、52 (10. 0%)和58 (8. 0%)。高危型组与低危型组的16、18、52和58亚型构成比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较高,运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其进行检测分析,可促进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的进一步分流管理。(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期刊2018年11期)
王欣,金秋颖,张碧丽[5](2018)在《噬血细胞综合征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型分布及IL-10与TGF-β水平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型分布及IL-10与TGF-β水平变化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4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期选取3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型分布以及IL-10与TGF-β水平变化特征。结果(1)对照组患儿CD4~+CD25~+T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2)对照组患儿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3)对照组患儿血清TGF-β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4)两组患儿CD4~+CD25~+T细胞百分率与血清IL-10、TGF-β无相关性(P>0.05)。结论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血清IL-10数量和分泌水平降低、TGF-β水平增高,导致了全身和局部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减弱,可能是导致噬血细胞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四川解剖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刘梅,彭文照,郝小梅[6](201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分布及不同证型间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差异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以及比较不同证型间的T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Th22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115例COPD患者,将20例同期体检未患COPD者设为对照组。将COPD患者根据辨证标准分为8个证型,将风寒束肺证、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设为偏实证组,将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设为偏虚证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间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并将偏实证组、偏虚证组与对照组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的比较。结果:COP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风寒束肺证2例,占1.74%;外寒内饮证1例,占0.87%;痰热壅肺证22例,占19.13%;痰湿阻肺证29例,占25.22%;脾肺气虚证21例,占18.26%;肺肾气虚证23例,占20.00%;肺肾气阴两虚证6例,占5.22%;气虚血瘀证11例,占9.57%。痰热壅肺证组Treg细胞分数、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Th22细胞分数与痰湿阻肺证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脾肺气虚证组Th17细胞分数、Treg细胞分数、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Th22细胞分数与肺肾气虚证组、肺肾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血瘀证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阻肺证组Th17细胞分数低于痰热壅肺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肺气虚证组、肺肾气虚证组、肺肾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血瘀证组的Th17细胞分数、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Th22细胞分数均低于痰热壅肺证组与痰湿阻肺证组(P<0.05),Treg细胞分数均高于痰热壅肺证组与痰湿阻肺证组(P<0.05)。偏虚证组和偏实证组的Th17细胞分数、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Th22细胞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偏虚证组Treg细胞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偏实证组Treg细胞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偏虚证组Th17细胞分数、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Th22细胞分数均低于偏实证组(P<0.05),Treg细胞分数高于偏实证组(P<0.05)。结论:持续存在的慢性炎症、自身免疫失衡与COPD病情变化密切相关,是导致COPD患者由"邪气胜"的实证向"精气虚"的虚证转变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8年07期)
张岳[7](2018)在《骨肉瘤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和大蒜素调控GRP78/CRT抑制骨肉瘤细胞生长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骨肉瘤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目的探讨骨肉瘤(osteosarcoma,OS)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制定中医症候调查问卷,收集30例骨肉瘤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使用SPSS 22.0Ward系统聚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肉瘤患者男女比例为3:2;平均年龄19.8岁,常见于儿童和青壮年;骨肉瘤主要有气滞血瘀证、肾虚精亏证、痰热互结证和脾肾阳虚证4种证型,证型与性别和年龄相关。气滞血瘀证骨肉瘤患者倾向于男性发病而痰热互结证骨肉瘤患者倾向于女性发病,气滞血瘀证骨肉瘤患者发病年龄小于脾肾阳虚证患者。结论骨肉瘤主要有气滞血瘀证、肾虚精亏证、痰热互结证和脾肾阳虚证4种证型,证型与性别和年龄相关。气滞血瘀证骨肉瘤患者倾向于男性发病而痰热互结证骨肉瘤患者倾向于女性发病,气滞血瘀证骨肉瘤患者发病年龄小于脾肾阳虚证患者。第二部分大蒜素调控GRP78/CRT抑制人骨肉瘤细胞生长的研究目的二烯丙基叁硫醚,俗称为大蒜素(diallyl trisulfide,DATS)是一种从大蒜中分离出来的天然有机硫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有许多研究指出,大蒜素可以下调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和上调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的表达,这与各种类型的人类癌症的预后不良和耐药性有关。然而,大蒜素对于人类骨肉瘤细胞是否具有同样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试图阐明在人类骨肉瘤Saos-2细胞中大蒜素作用的潜在分子机制。材料和方法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染色法(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观察人骨肉瘤Saos-2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大蒜素(0、25、50和100μM)中培养24 h,或在同一浓度的大蒜素(50μM)中培养四个时间段(24、48、72和96 h)后的形态变化。我们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人骨肉瘤Saos-2细胞中GRP78或CR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人骨肉瘤Saos-2细胞中利用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 RNA)抑制GRP78或CRT的表达,然后我们使用MTT法检测大蒜素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的抗增殖作用。结果由于大蒜素作用浓度和时间的增加,GRP78荧光强度、mR NA和蛋白的表达显着下调(P<0.05),CRT荧光强度、mR NA和蛋白的表达显着上调(P<0.05)。此外,GRP78或CRT沉默与细胞增殖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P<0.05)。结论大蒜素通过下调GRP78和上调CRT的表达,抑制了人骨肉瘤Saos-2细胞的生长。(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6-15)
翟鑫[8](2018)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其相关因素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且进一步分析影响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因素,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分型判断及预后情况提供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也为临床工作者提高中医辨证施治水平及遣方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本课题采用前瞻性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了288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症状,填写预先设计的非小细胞肺癌中医症候临床观察表,根据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证型判断,进而归纳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并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患者年龄、病理类型、TNM分期、卡氏评分、化疗、肿瘤标志物及预后及转归与证型分布的相关性。结果:(1)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肺脾两虚证最多,占总数的26.7%,其后依次是气阴两虚证,脾虚痰湿证,阴虚内热证,痰热阻肺证,气滞血瘀证,各自分别占20.8%、17.4%、13.2%、12.5%、9.4%,经分析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青年、中年及老年叁个不同的年龄段均以肺脾两虚证为主,其次是气阴两虚证、脾虚痰湿证,经分析后不同患者年龄段在中医证型的分布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年龄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中医分型无影响;(3)腺癌和鳞癌中医证型均以肺脾两虚最多见,其次是气阴两虚证,经分析后不同的病理类型在中医证型中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病理类型不影响中医证型的分布;(4)I期患者中医证型以肺脾两虚证最多见,占I期的31.2%,其次是气滞血瘀、阴虚内热、脾虚痰湿、气阴两虚、痰热阻肺;II期以肺脾两虚证多见,占II期的31.8%,其次是脾虚痰湿、气阴两虚证、痰热阻肺和阴虚内热、气滞血瘀证最少;IIIa期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占IIIa的31.6%,其次是肺脾两虚证、痰热阻肺、脾虚痰湿、阴虚内热、气滞血瘀证。经分析后不同的TNM分期在中医证型的分布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不同的TNM分期影响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5)卡氏评分在40-70分之间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虚痰湿证多见,其次是痰热阻肺、肺脾两虚、气滞血瘀、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证;在70分以上以肺脾两虚证多见、其次是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气滞血瘀、痰热阻肺证。经分析后不同段的卡氏评分在中医证型分布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卡氏评分影响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6)吉西他滨组和培美曲塞组在化疗前中医证型以脾虚痰湿、气滞血瘀、痰热阻肺等实证为主,化疗后中医证型分布主要以肺脾两虚证和气阴两虚等虚证为主,脾虚痰湿、痰热阻肺、气滞血瘀等实证明显减少。经分析后吉西他滨组和培美曲塞组化疗前后中医证型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化疗对中医分型有影响;(7)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鳞状细胞癌抗原叁种肿瘤标志物血清值的水平在各组中医证型中的分布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CEA在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中以气滞血瘀证和痰热阻肺证较为显着,与肺脾两虚证、脾虚痰湿、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证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以气阴两虚和阴虚内热证升高较为明显,与肺脾两虚、阴虚痰热型、脾虚痰湿、气滞血瘀证比较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SCC以肺脾两虚证升高较显着,与脾虚痰湿、阴虚内热比较统计学有显着差异(P<0.05),表明肿瘤标志物与中医分型有相关性;(8)未转移的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是以肺脾两虚、气阴两虚证为主,其次是阴虚内热、痰热阻肺、脾虚痰湿、气滞血瘀证;已发生复发和转移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是以脾虚痰湿和气滞血瘀证为主,其次是肺脾两虚、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痰热阻肺证。经分析后不同转归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转移与未转移的患者相比脾虚痰湿型与气滞血瘀型比例增加,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脾虚痰湿证和气滞血瘀证预后较差。结论:(1)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肺脾两虚、气阴两虚型等虚证为主,其次是脾虚痰湿型、阴虚内热型、痰热阻肺型、气滞血瘀型;(2)非小细胞肺癌术后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病理类型无相关;而与TNM分期、卡氏评分、化疗、肿瘤标志物及转归相关,明确了与中医分型的相关性因素,可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分型判断提供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也为临床工作者提高中医辨证施治及遣方用药提供依据;(3)发生复发和转移的患者中医证型以脾虚痰湿证和气滞血瘀证为主,提示痰湿、血瘀是影响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因素,预后一般较差。(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6-01)
张配配[9](2018)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EGFR、ALK基因表达等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的:初步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同时以EGFR、ALK、TNM分期、病理分型现代客观检测指标为研究对象,探索其与NSCLC病证的的相关性,进一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2研究方法:设计和制定肺癌患者的病例信息采集表(见附表)。严格遵循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病例选择,并对肺癌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EGFR、ALK基因表达情况、病理学类型、国际TNM分期和相关肿瘤指标、简要治疗经过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根据相关辨证诊断标准,对纳入研究病例进行辨证分型,辨证分型以先辨单证,然后单证相加形成复证的方法。对纳入病例的EGFR、ALK基因表达等指标进行分析,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EGFR、ALK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3结果:本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资料共120份,按照上述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后,具体结果如下:3.1NSCLC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中医证型统计共计23种。以某一单证为证型的病例总共有30例,占总病例数25%,其中以气虚证为主。两个单证相兼的复证为53例,占总病例数的44.17%,其中以气虚血瘀证多见。叁种及叁种以上单证相兼的复证有37例,占总病例数的30.83%,气虚证、血瘀证、痰湿证分布占明显优势。本课题研究对象以气虚证、血瘀证及痰湿证单证出现的频率较高,出现频率分别为32.51%、25.51%、18.10%。以下12种证型涵盖总病例数的80%以上:气虚兼痰湿、血瘀;气虚证;气虚兼血瘀;气虚兼痰湿;血瘀兼痰湿;气阴两虚证;气虚兼气滞、血瘀;阴阳两虚证;气滞兼血瘀;气虚兼阴虚、气滞;血瘀证;痰湿证。分别占总病例数的12.50%,10.83%,10.00%,9.17%,8.33%,7.50%,7.50%,4.17%,3.33%,3.33%,3.33%,3.33%。3.2中医证型与TNM分期的关系:Ⅰ、II期患者以实证居多,共计28例(64.23%),并以血瘀、痰湿为主。III、IV期患者中虚实夹杂(67.39%)以及虚证(32.61%)居多,其中虚证多表现为气虚、气阴两虚,虚实夹杂证以气虚兼痰湿血瘀多见。NSCLC患者中医证型与TNM分期具有明显相关性(P=0.002)。3.3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的关系:鳞癌与腺癌单证证型频率出现最高的均为气虚证、血瘀证及痰湿证。NSCLC患者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445)3.4中医证型与EGFR、ALK基因表达的关系:最常见的分子突变类型为EGFR基因突变型占45.00%,EGFR基因突变下NSCLC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GFR基因在虚实夹杂证NSCLC患者中突变率(64.81%)最高,其次为虚证(29.63%)、实证(5.56%);EML4-ALK突变下NSCLC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结论:4.1在NSCLC中医证型中,“气虚”在虚证中较为常见,而“痰湿”及“血瘀”在实证中居多。4.2中医证型与TNM分期之间有明显相关性,实证多见于Ⅰ期、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虚实夹杂证以及纯虚证多见于Ⅲ期、Ⅳ期患者。4.3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4.4 EGFR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存在高度突变,其中EGFR基因19号外显子和21号外显子的突变率最高。NSCLC患者中EGFR突变率依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依次增高,可作为反映肺癌患者本虚标实状况的指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ML4-ALK突变率较低,且中医证型与EML4-ALK突变无明显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3-16)
许安恒[10](2018)在《9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分布及预后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分布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9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研究,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病理分型、转移侵犯情况。结果肺络瘀阻型患者共有36例,所占比例为36.73%;阴虚毒恋型患者共有8例,所占比例为8.16%;痰湿蕴肺型患者共有15例,所占比例为15.31%;气阴两虚型患者共有39例,所占比例为39.80%;肺络瘀阻型和气阴两虚型患者所占据的比例最高,各中医证型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络瘀阻型患者36例:其中包括腺癌患者17例、鳞癌患者15例、肺泡癌患者3例、大细胞癌患者1例;痰湿蕴肺型患者15例:包括腺癌患者7例、鳞癌患者6例、肺泡癌患者1例、大细胞癌患者1例;阴虚毒恋型患者共有8例,其中包括腺癌患者3例、鳞癌患者4例、肺泡癌患者1例;气阴两虚型患者39例:包括腺癌患者21例、鳞癌患者17例、肺泡癌患者1例。可见腺癌患者共48例、鳞癌患者共42例、肺泡癌患者共6例、大细胞癌患者共2例。由于肺泡癌、大细胞癌理论频数过小,故仅计算鳞癌、腺癌,经检验,各中医证型间病理分型中腺癌与鳞癌出现率较高,但在各中医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患者共17例(17.35%)、中型患者共58例(59.18%)、重型患者共23例(23.47%),中型患者所占比例最高(气阴两虚型和痰湿蕴肺型患者相比较,得到P<0.05,证候积分存在差异)。肺络瘀阻型和气阴两虚型患者症候积分最高,病症最为严重。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中医证型分布无差异,症候以肺络瘀阻型、气阴两虚型最为严重,可能影响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8年02期)
细胞型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仍是当下我国最主要死亡原因,而且,冠心病等CV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仍在稳步升高。据统计,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发病率是心肌梗死的2倍,SACD等CVD的防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学说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提出,直到就近抗炎防治心血管疾病才得以被证实。单核细胞及其异质性在炎症致动脉粥样硬化中起重要作用。借助叁色流式细胞技术可将外周血单核细胞分为叁个亚型,其中中间型单核细胞(intermediate monocytes,IMs;CD14++CD16+)在介导促炎型反应中发挥作用。目前研究证实IMs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关,且大多数研究支持IMs与心血管疾病不良预后相关。尚缺乏IMs与SCAD关系及其预后方面的研究。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探究SCA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分布特征,及IMs分布的影响因素;第二部分,探究外周血IMs比例对SCAD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影响。目的通过叁色流式细胞术分析SCA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分布特征,影响IMs分布的因素。并探究外周血IMs比例对S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为病例对照研究,观察纳入162例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CAG诊断SCAD患者(SCAD组)96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66例。均于清晨空腹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行叁色流式细胞术分析单核细胞亚型,分为经典型单核细胞(classical monocytes,CMs;CD14++CD16-)、中间型单核细胞(intermediate monocytes,IMs;CD14++CD16+)、非经典型单核细胞(nonclassical monocytes,NCMs;CD14+CD16++),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第二部分为前瞻性观察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1月-1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PCI治疗的258例SCAD患者,均于清晨空腹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行叁色流式细胞术分析单核细胞亚型。根据IMs预测SCAD患者PCI术后1年全因死亡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IMs高比例组,低比例组。观察随访两组患者1年预后情况,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结果第一部分:IMs比例SCAD组显着高于对照组(9.42±3.32 VS.7.62±2.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Ms和NCMs两型比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IMs与SCAD独立相关(OR=1.998,95%CI:1.122-4.355,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IMs与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呈正相关(r=0.859,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IMs预测SCAD的最佳界值为8.68%,敏感度0.625,特异度0.955。第二部分:ROC曲线显示IMs比例预测SCAD患者PCI术后1年全因死亡的最佳临界值是10.37%(AUC=0.865,95%CI:0.783-0.924,P<0.01),敏感度71.43%,特异度87.63%。以最佳临界值为依据将患者分成高IMs比例组(IMs≥10.37)69例,低IMs比例组(IMs<10.37)189例。一般临床资料及介入资料显示,高IMs比例组在吸烟,高血压病,多支血管病变及CTO比例,年龄,LDL-C,hs-CRP,尿酸等指标均高于低比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随访结果显示,高IMs比例组在全因死亡、MACCE、心血管死亡等发生率方面均高于低比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一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Ms比例是全因死亡(HR=1.715,95%CI:1.342~2.643,P=0.032),MACCE(HR=2.136,95%CI:1.457~4.495,P=0.015),心血管死亡(HR=1.382,95%CI:1.102~3.960,P=0.020)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外周血IMs比例与SCAD密切相关,可望成为SCAD的预测指标。外周血IMs比例对SCAD患者PCI术后全因死亡、MACCE等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IMs与SCAD及其预后的关系可能与hs-CRP等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胞型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连开伟.伴肝细胞脂肪变性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指标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
[2].刘森.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对PCI术后预后的影响[D].成都医学院.2019
[3].刘森,王丹,万进东,侯霁芯,刘家欣.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实用医学杂志.2018
[4].黄莉,张婷,臧嘉.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型分布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
[5].王欣,金秋颖,张碧丽.噬血细胞综合征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型分布及IL-10与TGF-β水平变化特征[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8
[6].刘梅,彭文照,郝小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分布及不同证型间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差异性的研究[J].新中医.2018
[7].张岳.骨肉瘤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和大蒜素调控GRP78/CRT抑制骨肉瘤细胞生长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
[8].翟鑫.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其相关因素的分析[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8
[9].张配配.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EGFR、ALK基因表达等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8
[10].许安恒.9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分布及预后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