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泥洗脱论文-苏延辉,王秀平,刘敏,王永军,高波

油泥洗脱论文-苏延辉,王秀平,刘敏,王永军,高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泥洗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含聚油泥,超声波,除油

油泥洗脱论文文献综述

苏延辉,王秀平,刘敏,王永军,高波[1](2014)在《海上S油田含聚油泥超声波洗脱除油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海上S油田含聚油泥,研究超声波洗脱除油技术的可行性,开展超声功率、频率、作用时间、温度、辅助药剂等因素对含聚油泥脱油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300 W,频率25 kHz,温度45℃,0.5%投加量的十二烷基苯硫酸钠,作用时间60 min等优化条件下,超声洗脱除油率仅为20%左右,超声洗脱技术效率低,经济效益较低,该技术针对海上S油田含聚油泥处理适用性较差。(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4年10期)

王殿玺[2](2010)在《油泥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洗脱与植物修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污染是指在石油的开采、炼制、贮运、使用过程中,原油和各种石油制品进入环境而造成的污染。随着石油的生产和消费量的不断增大,石油类物质进入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石油泄漏渗入土壤后,积累的油类物质将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通透性,损害植物根部,阻碍根的呼吸与吸收,对土壤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甚至地下水都产生危害,严重影响土壤生产力和农作物产量。另外,石油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还可通过农作物进入食物链,对人类造成危害。因此,污染土壤的修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人类生存和社会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针对不同浓度石油污染土壤(含油污泥),开展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柱层析的方法对含油污泥中石油组分进行了层析分离,分别得到了饱和烷烃、多环芳烃等。随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优化出最佳出峰条件,对提取出原油中的饱和烷烃和多环芳烃进行分析,建立起对各组分定性和同时用峰面积归一法定量的方法,为以后的修复效果测定奠定基础。2.对实验室已经分离到的能够产生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z6-1进行了培养条件的研究:在VGPA液体培养基中培养9 h,发酵液表面张力降低到31mN m-1;培养15 h进入稳定期;在培养基条件优化时,得到蜂蜜为最佳碳源,蛋白胨为最佳氮源,在pH为8,25℃时表面张力最低;在油泥洗脱研究时,用油含量为33.9%油泥样品进行了多次不同方案的洗脱试验,最后确定用Bz6-1产生的脂肽表面活性剂进行洗脱,并同时加入电解质(NaCl),经过试验发现,用脂肽洗脱油泥后,上层油回收率达到80.9%,洗脱率89.7%,残油率3.4%。多次结果证实,用该表面活性剂处理高含油量的油泥,处理效果良好。3.在4个月的植物修复研究中,栽种植物油泥中的油含量均比对照要低,且栽种不同的植物,油含量都有降低,修复结束时对照、高粱、玉米、高羊茅、苜蓿、大豆,降解率分别为13.7%、20.1%、23.1%、26.6%、28.5%、34.2%,其中栽种高羊茅、苜蓿和大豆的处理中的含油量要显着低于对照(p<0.05)。但在修复后期(60-120 d),苜蓿开始大面积死亡,而在后来多次试验发现,同样的油泥样条件下,高羊茅比大豆更能忍受油盐毒害,因此,认为高羊茅是合适的修复植物。4.实验以ACC为唯一氮源,采取富集定向筛选法,从胜利油田油污染土样和高羊茅植物的根际土中分离得到60余株细菌,其中SL-14、SL-20、SL-50 3株菌为含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的植物促生菌(PGPR)。随后,结合菌落形态、显微观察、Biolog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这3株菌进行了初步鉴定,它们分别为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克雷伯氏菌属某种(Klebsiella sp.)和假单胞菌属某种(Pseudomonas sp.)。另外,通过促生菌产生a-丁酮酸的量和BioRad蛋白质微量测定法对3株促生菌的ACC脱氨酶活性进行定量测定,SL-14、SL-20、SL-50菌的酶活性分别为0.5 umg-1、0.35 umg-1、0.4 umg-1。生长曲线表明,3株菌在TS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9h就进入稳定期,稳定期较长,在培养48h后,仍然未出现衰落的迹象。最后,经培养皿发芽实验,考察了不同盐分(0、0.3、0.5、0.7%NaCl)条件下植物促生菌对燕麦、黑麦草高羊茅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盐浓度下促生菌SL-14、SL-20、SL-50处理种子后,和对照之间,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显着变化,造成这一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与种子个体之间的自身质量有关。但在不同的盐浓度下促生菌对燕麦、黑麦草芽长有显着的促进作用(P<0.05)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SL-50处理后的芽长最长;在同样的处理下,高羊茅经促生菌SL-50处理后的芽长最长,但和CK之间无显着性差异。以上研究说明用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菌株在一定程度内可以有效提高燕麦、黑麦草、高羊茅的耐盐性,但同一种促生菌对不同的植物效果可能不同。(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0-01-01)

曹华英[3](2009)在《超声及表面活性剂油泥洗脱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石油开采和利用过程的不断加剧,含油污泥带来的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经过国内外专家的长期努力,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已由单一的简单堆放、焚烧处理模式发展为多样化、综合化、无害化与资源回用处理模式。近年来,超声作用和表面活性剂技术的综合应用在含油污泥处理领域逐渐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同。超声波在液体媒质中传播时,超声波不仅具有空化作用,而且还有机械搅拌作用和热效应,超声波对含油污泥的洗脱主要是利用其空化作用。表面活性剂对含油污泥的洗脱过程中,是利用其高表面活性改变含油污泥液-液和液-固界面的性质,增强清洗效果,从而实现对含油污泥的洗脱。本研究采用超声作用加表面活性剂技术对含油污泥进行洗脱,得出了如下结论:(1)超声作用对含油污泥的洗脱效果有显着改善。相同条件下低频的洗脱效果较好,且低频对含油污泥中的脂肪烃和芳香烃去除效果较好。本实验得出洗脱效果最佳的超声频率为25kHz(低频)。(2)超声声强的增加有利于含油污泥的洗脱,尤其是对含油污泥中的脂肪烃和芳香烃去除效果增加更为显着,但声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洗脱效果不再有明显变化。本课题实验确定最佳超声声强为0.225W/cm2。(3)含油污泥的洗脱效果随着时间延长而提高,但如果超声作用时间过长,洗脱效果将有所下降。本课题实验得出最佳的作用时间约为30min。(4)含油污泥的洗脱效果受温度的影响不显着,在40℃以下时,洗脱效果会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超过40℃时,随温度的升高洗脱效果会有所下降。(5)在超声和搅拌作用下,表面活性剂与无机助洗剂最佳复配方案为:石油磺酸盐投加量0.30%、Span80投加量为0.01%、Na2SiO3投加量为0.01%。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最佳洗脱效果的声场条件没有显着影响。本研究通过对超声作用和表面活性剂处理含油污泥条件的优化,对洗脱过程以及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建立了一套经济有效的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与工艺,并为其运行条件的进一步优化和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梁艳玲[4](2008)在《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的筛选及其对油泥洗脱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含有亲水和亲油基团的物质,具有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所无法比拟的环境兼容性及广阔的发展前景,日益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关注。由于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乳化性、可降解性及无毒性,使其在生物修复和其它应用中倍受重视,用微生物及其产物进行油泥洗脱己成为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技术。本研究从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取样,进行了菌种的分离,从中分离出了能以原油为碳源进行生长的菌株,幷通过测发酵液表面张力的方法筛选到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本论文主要从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菌种鉴定、发酵条件的优化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和结构组成分析等方面作了研究,为其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试验分离到一株细菌BS-5,该菌能利用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代谢。随后对筛选出的BS-5菌株进行系统鉴定,通过形态观察、Biolog鉴定和16S rDNA同源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发现BS-5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其中经Biolog细菌鉴定系统分析,菌株BS-5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可能性(Probability)为99%,相似率(Similarity)为0.770。另外,该菌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有99%的同源性。因此,可初步鉴定该菌为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利用薄层层析(TLC)和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分析表明该菌株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为糖脂类物质。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菌株BS-5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适宜培养基组成和适宜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g·L-1):植物油10,MgSO4 0.2,K2HPO4 1.0,KH2PO4 1.0,蛋白胨1.0,FeSO4 0.05,CaCl2 0.02,初始pH值7.5。该菌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适宜培养条件为:温度35℃。使用菌株发酵液处理油泥样品,8天洗脱率达45%,洗脱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08-05-01)

油泥洗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石油污染是指在石油的开采、炼制、贮运、使用过程中,原油和各种石油制品进入环境而造成的污染。随着石油的生产和消费量的不断增大,石油类物质进入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石油泄漏渗入土壤后,积累的油类物质将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通透性,损害植物根部,阻碍根的呼吸与吸收,对土壤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甚至地下水都产生危害,严重影响土壤生产力和农作物产量。另外,石油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还可通过农作物进入食物链,对人类造成危害。因此,污染土壤的修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人类生存和社会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针对不同浓度石油污染土壤(含油污泥),开展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柱层析的方法对含油污泥中石油组分进行了层析分离,分别得到了饱和烷烃、多环芳烃等。随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优化出最佳出峰条件,对提取出原油中的饱和烷烃和多环芳烃进行分析,建立起对各组分定性和同时用峰面积归一法定量的方法,为以后的修复效果测定奠定基础。2.对实验室已经分离到的能够产生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z6-1进行了培养条件的研究:在VGPA液体培养基中培养9 h,发酵液表面张力降低到31mN m-1;培养15 h进入稳定期;在培养基条件优化时,得到蜂蜜为最佳碳源,蛋白胨为最佳氮源,在pH为8,25℃时表面张力最低;在油泥洗脱研究时,用油含量为33.9%油泥样品进行了多次不同方案的洗脱试验,最后确定用Bz6-1产生的脂肽表面活性剂进行洗脱,并同时加入电解质(NaCl),经过试验发现,用脂肽洗脱油泥后,上层油回收率达到80.9%,洗脱率89.7%,残油率3.4%。多次结果证实,用该表面活性剂处理高含油量的油泥,处理效果良好。3.在4个月的植物修复研究中,栽种植物油泥中的油含量均比对照要低,且栽种不同的植物,油含量都有降低,修复结束时对照、高粱、玉米、高羊茅、苜蓿、大豆,降解率分别为13.7%、20.1%、23.1%、26.6%、28.5%、34.2%,其中栽种高羊茅、苜蓿和大豆的处理中的含油量要显着低于对照(p<0.05)。但在修复后期(60-120 d),苜蓿开始大面积死亡,而在后来多次试验发现,同样的油泥样条件下,高羊茅比大豆更能忍受油盐毒害,因此,认为高羊茅是合适的修复植物。4.实验以ACC为唯一氮源,采取富集定向筛选法,从胜利油田油污染土样和高羊茅植物的根际土中分离得到60余株细菌,其中SL-14、SL-20、SL-50 3株菌为含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的植物促生菌(PGPR)。随后,结合菌落形态、显微观察、Biolog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这3株菌进行了初步鉴定,它们分别为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克雷伯氏菌属某种(Klebsiella sp.)和假单胞菌属某种(Pseudomonas sp.)。另外,通过促生菌产生a-丁酮酸的量和BioRad蛋白质微量测定法对3株促生菌的ACC脱氨酶活性进行定量测定,SL-14、SL-20、SL-50菌的酶活性分别为0.5 umg-1、0.35 umg-1、0.4 umg-1。生长曲线表明,3株菌在TS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9h就进入稳定期,稳定期较长,在培养48h后,仍然未出现衰落的迹象。最后,经培养皿发芽实验,考察了不同盐分(0、0.3、0.5、0.7%NaCl)条件下植物促生菌对燕麦、黑麦草高羊茅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盐浓度下促生菌SL-14、SL-20、SL-50处理种子后,和对照之间,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显着变化,造成这一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与种子个体之间的自身质量有关。但在不同的盐浓度下促生菌对燕麦、黑麦草芽长有显着的促进作用(P<0.05)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SL-50处理后的芽长最长;在同样的处理下,高羊茅经促生菌SL-50处理后的芽长最长,但和CK之间无显着性差异。以上研究说明用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菌株在一定程度内可以有效提高燕麦、黑麦草、高羊茅的耐盐性,但同一种促生菌对不同的植物效果可能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泥洗脱论文参考文献

[1].苏延辉,王秀平,刘敏,王永军,高波.海上S油田含聚油泥超声波洗脱除油实验研究[J].应用化工.2014

[2].王殿玺.油泥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洗脱与植物修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

[3].曹华英.超声及表面活性剂油泥洗脱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4].梁艳玲.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的筛选及其对油泥洗脱效果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

标签:;  ;  ;  

油泥洗脱论文-苏延辉,王秀平,刘敏,王永军,高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