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计算方法,归责原则
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论文文献综述
韩畅[1](2019)在《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各国科学研发成果的涌现,促进了国家各企业间的生产方式不断创新,促使社会整体产能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民生活质量丰富多彩,这说明在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里已经呈现出了具有现代科技多样化的进步趋势。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也相应的涌现出一些以前未曾见过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这些行为中便包括各种各样的侵犯专利权的行为。随着专利侵权案件数量的不断增多,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的认定问题也日益凸显。我国立法设置了四种计算赔偿数额的方法。但在司法实践中,深受损害赔偿计算难、举证难、认定难的困扰。同时,法定赔偿适用过多也导致了赔偿数额较低,使专利权人无法受到足够的救济,挑战了专利权的权威性。因此,对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数额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对我国专利侵权的理论学说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目前专利侵权赔偿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基础,并借鉴国外立法与司法的有益经验,从理论与实践中分析确定赔偿数额的方法和思路,为我国构建一套能够精确计算并充分填补权利人损害的赔偿方法。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基本理论,从概念、构成要件以及专利侵权的赔偿原则。损害赔偿责任包括四要件:专利侵权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及过错。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原则影响着赔偿范围,是损害赔偿的核心问题。我国应当适用全面赔偿原则。第二部分叙述我国专利侵权赔偿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个问题:首先,计算方法顺位僵化,当事人不能自由选择计算方式。其次,赔偿范围不够全面,缺少间接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第叁,归责原则规定不十分明确,本文认为过错责任归责原则更适用于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第四,技术分摊规则规定简单随意,指导性不强。第五,四种计算方法存在各自的问题,有待改进。第叁部分对美国、德国、日本的计算方式与证据规则进行分析,美国潘蒂特四要件及全面市场规则与技术分摊规则、德国的叁种计算方式及降低因果关系的证明高度、日本的四种计算方法及规则细化问题,为我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提供有力参考。文章的最后,针对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提出几点改进建议。对于所失利润引入边际利润与价格侵蚀理论;在降低因果关系证明标准上借鉴美国的潘蒂特四要件;完善分摊规则,具体分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使其适用性更强;对于合理许可费借鉴美国虚拟谈判法中的许可费评估因素;细化法定赔偿的适用额度;赋予当事人适用计算方式的自由选择权;为增设惩罚性赔偿提出合理建议;扩大赔偿范围,增设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充分保护权利人合法利益。(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郑晓蓓[2](2019)在《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现状及问题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填平原则"设计的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确定赔偿数额时,呈现出适用前提虚化,大量适用法定赔偿条款,赔偿额度偏低等问题。专利损害赔偿的司法判定出现的"法定赔偿"惯例让判定呈僵化态势,逐渐远离了"填平原则"的客观立场和立法目的。(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13期)
高新沛[3](2019)在《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目的在于补偿专利权人的实际损失,但是实践中存在法定赔偿适用比例高、当事人举证不利和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偏低等现象,说明了我国的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没有达到补偿损失的目的。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难以实现补偿专利权人实际损失的目的。通过研究问题发生的原因,本文希望能够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建设性意见。这对于完善专利权的损害赔偿制度和促进专利权人实施专利创新都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收集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司法判决书,并分析样本案例中损害赔偿数额、损害赔偿的计算方式、原被告的举证情况等要素的表现情况。通过对样本案例的分析,本文总结了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现状:专利损害赔偿金额偏低的比重很高、法定赔偿适用比例很高和原被告举不出证据。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目的在于补偿专利权人的实际损失,本文认为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没有实现补偿损失的目的。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本文以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补偿损失功能为标准,分析了我国与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有关的法律规定及相关司法实践案件,并指出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规则及实践中的不合理之处和有益经验。通过分析,本文发现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不能实现补偿目的有两个原因:第一,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规则不合理;第二,有关专利侵权案件的证据规则不完善。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美国、德国和日本类似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总结叁国可借鉴的有益经验。经研究,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和德国司法实践确立的实际损失的赔偿范围,还有德国和日本法律规定的因果关系证明标准。关于许可费的确定,美国和德国的司法实践确立的“虚拟许可”可供我国借鉴。关于惩罚性赔偿,美国实践中认定“故意”的标准很有参考价值。证据规则方面,针对当事人收集、提出证据难的问题,美国、德国和日本的解决方法均在于促使当事人举证,只是具体的措施不同。德国和日本的提交文书命令更符合我国的证据法规则。总结上述分析,本文从完善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计算规则和有关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证据规则两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简言之,前者包括降低实际损失中因果关系的证明标准、修改侵权获利、设置虚拟许可、制定法定赔偿的具体适用规则、慎用惩罚性赔偿等内容,后者包括提高当事人的举证能力、降低因果关系的证明标准、合理分配当事人之间的举证责任、制定文书提出命令和法院降低审核认定证据的标准等内容。(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侯政旭[4](2019)在《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增强,专利权的有关立法和司法也在不断探索和进步。我国的专利损害赔偿制度还处在不断完善地过程中,专利侵权纠纷的解决和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是司法实践当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由于法的局限性,现有的法律制度总是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司法实践。尤其是以专利侵权损害的相关立法,因专利具有虚拟性,因而需要附着在一定的专利产品上才能体现其价值,在司法实践中认定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数额是较为复杂的问题。由于我国现有的专利侵权赔偿制度的滞后性往往会导致专利权人的损失不能得到妥善地弥补,加之我国目前的专利法草案提出了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的概念。因此,探究科学合理的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明确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的构成要件和适用情形,对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将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从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基本理论出发,明确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概念、特征、专利侵权的构成要件以及四种现有赔偿方式。其次,本文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方近叁年专利侵权相关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出我国现有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在司法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本文还比较研究了外国的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探究其中可以借鉴的模式。最后,本文针对我国现有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具体问题,通过对研究国内外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建议。并且文章还对引入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提出可行的方案。(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5-01)
林德如[5](2019)在《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专利侵权需要解决侵权判断和损害赔偿两个问题,各国专利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这两大问题都有着不同的做法。长期以来,我国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对于专利侵权都有着不同的看法。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涉及到立法理论中的损害、因果关系问题,也涉及到程序法上的证据、程序设计问题。有鉴于此,本文着眼于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实体法问题,探究专利侵权的原则、性质、功能、构成要件、免责抗辩,并对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文来源于《广西质量监督导报》期刊2019年04期)
丁文杰[6](2019)在《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计算方法——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诉施耐德电气低压(天津)有限公司等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专利法》第65条第1款第2句是为了减轻权利人的举证责任,以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来推定权利人实际损失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权利人很难证明侵权人的销售费用以及一般管理费用。如果要求权利人承担销售费用以及一般管理费的举证责任,显然与"减轻权利人举证责任"之立法目的相抵触。(本文来源于《中国发明与专利》期刊2019年04期)
管荣齐,管萃竹[7](2019)在《以技术分摊规则核算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数额——日本本田公司等诉力帆公司等专利侵权纠纷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的核算规则主要有技术分摊规则和全部市场价值规则,其中技术分摊规则考量专利技术在整体产品中所占价值比重因而更具合理性。我国法院建立技术分摊规则始于2009年,但仅用于核算和确定专利侵权人的获利,主要考量两个因素:一是涉案产品本身的价值,涉及其所包含专利的类别、技术含量、市场价值,需要运用市场假定法、可比价格法、行业平均法等经济分析方法;二是涉案产品在实现整体产品利润中的作用,应当深入贯彻专利保护的比例原则,实现专利的保护范围、强度与其价值、贡献相适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发明与专利》期刊2019年01期)
吕铭[8](2018)在《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的确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知识时代的快速到来,知识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侵权案件也大量出现,特别是专利侵权案件的发生最为频繁。在大量的专利侵权案件中,当事人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确定损害赔偿的具体数额,而这也是知识产权理论与实践中探讨的热点话题。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数额之所以备受关注,就在于赔偿数额的确定直接关系到专利权的保护力度,关乎着案件判决结果的公平,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到公众申请专利、行使专利权的积极性。而《专利法》及其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对此规定的较为宏观,导致司法实践中难以有效适用,因此当前仍有必要对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问题展开全面、深入研究。本文从专利侵权相关的理论入手,研究当前国内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现状,全面考察当前专利侵权诉讼实践中赔偿数据确定的具体案例,梳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总结、深入分析其中原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提升目前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计算方式的科学性,在更进一步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同时,也更好地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8-12-01)
张鹏[9](2018)在《中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发展回顾与演进规律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是我国当代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发展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是我国当代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的现实动力;改革开放是我国当代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设计的依托追求。虽然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萌芽于清末,肇始于北洋政府时期,建立于民国政府时期,但是现代专利损害赔偿制度则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伴随着改革开放,现代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开始初创,在1984年制定的《专利法》和1992年第一次修改的《专利法》中,都没有明确确定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原则,而是在司法实践中加以探索和总结;2000—2008年是现代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阶段,2000年第二次修改后的《专利法》在法律制度层面确定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2008年第叁次修改后的《专利法》明确规定了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各项标准的适用顺序,同时将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列入赔偿数额的范围;目前我国开始调整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逐步加大赔偿力度,破解举证难问题,逐步实现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本文来源于《专利代理》期刊2018年04期)
杨晨暄,杨景海[10](2018)在《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评估制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开放和发展,使得企业侵权案件逐渐增多,其中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评估是当前专利侵权案件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解决难点,即,专利侵权损害具体是指行为人对其他人造成损害并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因此这时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出详细、具体的法律法规准则,引进专业机构进行专门机评估的损害赔偿认定机制,从而维护专利人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平衡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8年33期)
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填平原则"设计的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确定赔偿数额时,呈现出适用前提虚化,大量适用法定赔偿条款,赔偿额度偏低等问题。专利损害赔偿的司法判定出现的"法定赔偿"惯例让判定呈僵化态势,逐渐远离了"填平原则"的客观立场和立法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论文参考文献
[1].韩畅.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2].郑晓蓓.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现状及问题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9
[3].高新沛.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侯政旭.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9
[5].林德如.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
[6].丁文杰.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计算方法——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诉施耐德电气低压(天津)有限公司等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9
[7].管荣齐,管萃竹.以技术分摊规则核算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数额——日本本田公司等诉力帆公司等专利侵权纠纷案[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9
[8].吕铭.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的确定研究[D].湘潭大学.2018
[9].张鹏.中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发展回顾与演进规律探析[J].专利代理.2018
[10].杨晨暄,杨景海.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评估制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