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苯甲酸壳聚糖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壳聚糖,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接枝共聚物
苯甲酸壳聚糖酯论文文献综述
刘爽[1](2018)在《壳聚糖—羟基苯甲酸类接枝共聚物膜的合成及其对双孢菇的保鲜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1-(3-二甲基氨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化学交联法分别将5种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原儿茶酸、龙胆酸、没食子酸)接枝到壳聚糖分子上,并将接枝共聚物制备成膜;通过比较5种壳聚糖-羟基苯甲酸接枝共聚物膜的理化特性、机械强度及抗氧化活性,筛选出综合性能较好的壳聚糖-没食子酸接枝共聚物膜,并评价其对双孢菇的保鲜效果。(1)通过EDC/NHS介导的交联反应分别将5种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原儿茶酸、龙胆酸、没食子酸)接枝到壳聚糖上,并对制备的壳聚糖-羟基苯甲酸类接枝共聚物进行结构鉴定和理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5种壳聚糖-羟基苯甲酸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34.9-111.0 mg/g,接枝共聚物溶液在250-600 nm处有明显的紫外-可见吸收峰。与壳聚糖的红外光谱相比,壳聚糖-羟基苯甲酸类接枝共聚物在1596 cm-1及1654 cm-1处的吸收峰强度减弱,主要是由于酰胺键的形成;同时,接枝共聚物在1730cm-1处出现新的峰,对应于酯键的C=O伸缩振动。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壳聚糖-羟基苯甲酸类接枝共聚物除了具有壳聚糖的所有质子信号外,在δ = 6.0-8.0 ppm间还出现了新的质子信号,对应于羟基苯甲酸的芳香质子。接枝共聚物在2θ= 20°处的衍射峰强度与壳聚糖相比显着降低,并且接枝后的壳聚糖在20 = 11°处的衍射峰几乎消失。这一结果表明,将羟基苯甲酸接枝到壳聚糖上可以显着降低壳聚糖的结晶性。(2)将5种壳聚糖-羟基苯甲酸接枝共聚物分别制备成膜,并测定膜的理化性质、机械强度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壳聚糖膜相比,接枝共聚物膜的厚度间无显着性差异;对紫外线的防御能力显着性增强,水蒸汽渗透率显着降低,大部分接枝共聚物膜具有更好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此外,接枝共聚物膜的表面比壳聚糖膜更粗糙,且具有更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在各种接枝共聚物膜中,壳聚糖-没食子酸接枝共聚物(GLA-g-CS)膜对紫外线的阻隔能力最强,水蒸汽透过系数最低,具有最好的机械性能和抗氧化活性。(3)GLA-g-CS膜作为一种新型活性包装材料用于双孢菇的贮藏保鲜并测量GLA-g-CS膜包裹对双孢菇冷藏期间理化指标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壳聚糖膜及商用保鲜膜包裹相比,GLA-g-CS膜包裹的双孢菇在冷藏期间硬度值更高,并且呼吸速率、褐变度、MDA含量、细胞膜透性、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以及过氧化氢含量值最低。此外,在所有处理组中,GLA-g-CS膜包裹组双孢菇的SOD活性、CAT活性以及总酚含量值最高,PPO活性最低。实验结果证明GLA-g-CS膜包裹可以提高双孢菇的抗氧化性,从而保持了其在贮藏期间的品质。(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5-15)
董磊,于良民,李霞,李昌诚[2](2012)在《羧甲基壳聚糖/苯甲酸金属盐的制备及其防污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毒或低毒防污剂是环境友好型防污涂料开发的关键。以无毒或低毒的羧甲基壳聚糖、苯甲酸钠等为主要原料,制成了羧甲基壳聚糖/苯甲酸铜盐、羧甲基壳聚糖/苯甲酸锌盐、羧甲基壳聚糖/苯甲酸铋盐3种在环境友好型防污涂料中具有应用前景的高分子金属盐,通过红外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通过对新月菱形藻的半数致死浓度、生长抑制曲线及实海挂板试验研究了其防污性能,3种化合物的LC50分别为75.98、28.52、437.85mg/L;防污性能测试表明含有苯甲酸的羧甲基壳聚糖盐防污能力好于含同种金属离子但不含苯甲酸的羧甲基壳聚糖盐,防污性能表现为CMC-Cu-B>CMC-Zn-B>CMC-Bi-B。(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2年14期)
王河东,王江涛[3](2011)在《对氨基苯甲酸壳聚糖酯的制备、表征及抗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壳聚糖(CTS)经氨基保护合成席夫碱,再与由对氨基苯甲酸和氯化亚砜制备的对氨基苯甲酰氯反应,产物在一定pH下氨基去保护得到了对氨基苯甲酸壳聚糖酯(ABCTSE)。产物经FT-IR、1H NMR、13C NMR进行结构表征,证实为目标产物;由元素分析得到所制得壳聚糖酯的酯化度为16.8%、40.4%;室温下,壳聚糖衍生物在蒸馏水及有机试剂中的溶解性比壳聚糖更好;产物的TG和DTG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得壳聚糖酯的稳定性稍低于壳聚糖。另外,由于分子结构中两个氨基的存在,其溶于弱酸性溶液后随着形成—NH3+的增多,使其在抑菌方面有更大优势。(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1年S5期)
于沛沛,夏文水[4](2011)在《苯甲酸壳聚糖酯的合成及抑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壳聚糖与苯甲酰氯进行酯化反应合成苯甲酸壳聚糖酯,研究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用红外光谱确证其结构,并分析产物的性质和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0℃、时间3h、反应物(苯甲酰氯/氨基葡萄糖残基)摩尔比6∶1时,壳聚糖的C6-OH和C3-OH被酰化生成酯,该酯在多种有机溶剂中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在pH 3.5~7.5范围内,对受试菌种均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性,pH 6.5时,对大肠杆菌的MIC为0.03%,对啤酒酵母的MIC为0.07%。这表明,苯甲酸壳聚糖酯在中性及酸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抑菌性。(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1年05期)
薛丽群,陈盛[5](2011)在《壳聚糖-对羟基苯甲酸膜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直径约60mm的壳聚糖-对羟基苯甲酸膜对Cu2+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附量随着振荡时间、pH值、温度、Cu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实验数据运用相关数学模型拟合,显示等温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过程动力学更符合二级反应。(本文来源于《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于沛沛[6](2009)在《苯甲酸壳聚糖酯的合成及其抑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壳聚糖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生物无毒性,对多种微生物都具有抑菌作用,是开发天然、安全食品防腐剂的良好材料。但壳聚糖的抑菌活性受pH值的变化和溶解性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这限制了壳聚糖作为防腐剂在食品中的广泛应用。本研究用苯甲酰氯和壳聚糖进行酯化反应合成苯甲酸壳聚糖酯,以期提高壳聚糖的抑菌性,扩大抑菌谱及pH值应用范围。研究对于发展化学保藏技术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对于促进壳聚糖的深加工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大分子壳聚糖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为原料,选用苯甲酰氯为酯化剂,进行酯化反应合成苯甲酸壳聚糖酯与苯甲酸乙酰氨基葡萄糖酯,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物结构和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0℃、反应时间3h时,酯化产物得率最高;当苯甲酰氯/氨基葡萄糖残基摩尔比6:1时,苯甲酸壳聚糖酯的取代度为1.8,得率达60%~70%;当苯甲酰氯/N-乙酰氨基葡萄糖摩尔比4:1时,苯甲酸乙酰氨基葡萄糖酯得率达80%~85%。对合成制备的产物用红外光谱、液质联用进行了结构确证,并测定了其溶解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酯化反应发生在壳聚糖的羟基上;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酯化产物中苯甲酸乙酰氨基葡萄糖叁酯成分占97%;苯甲酸壳聚糖酯的热分解温度为187~196℃,热稳定性高于壳聚糖,苯甲酸乙酰氨基葡萄糖酯的热分解温度为171~175℃,热稳定性低于N-乙酰氨基葡萄糖;两种合成产物在丙酮、乙酸乙酯等多种有机溶剂中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用滤纸片抑菌圈法和平板菌落计数法对两种合成产物进行抑菌性能研究。探讨了合成产物抑菌活性的影响因素,测定了合成产物对受试菌种的抑菌作用并与合成原料进行对照,分析了产物结构与抑菌活性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合成产物的抑菌活性随浓度升高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则对其影响不大;两种合成产物在pH3.5~7.5范围内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苯甲酸壳聚糖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啤酒酵母、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分别为0.02%~0.04%、0.20%~0.29%、0.04%~0.10%、0.05%~0.07%,苯甲酸乙酰氨基葡萄糖酯对以上菌种的MIC范围分别为0.24%~0.26%、0.14%~0.16%、0.20%~0.22%、0.18%~0.20%;苯甲酸壳聚糖酯对受试菌种的抑菌效果随取代度的增加逐渐增强,苯甲酸乙酰氨基葡萄糖酯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居于取代度0.5和0.9的苯甲酸壳聚糖酯之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略优于取代度1.8的苯甲酸壳聚糖酯,对黑曲霉和啤酒酵母的抑菌效果与取代度0.9的苯甲酸壳聚糖酯相当。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合成产物在酸性及中性条件下对受试菌种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望开发成为一种低毒、高效、抑菌谱宽、抑菌范围广的食品防腐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09-07-01)
陈盛,薛丽群,罗志敏,马秀玲[7](2008)在《壳聚糖-对羟基苯甲酸的酶法接枝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马铃薯酪氨酸酶为催化剂,对羟基苯甲酸为作用底物,实现了壳聚糖与对羟基苯甲酸的酶法接枝,着重考察了接枝反应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得到了该接枝反应的适宜条件:质量分数为1%的壳聚糖溶液制成的膜,对羟基苯甲酸浓度为3.0 mmol.L-1,壳聚糖与对羟基苯甲酸物质的量浓度比为2∶1,酪氨酸酶活力为20 U.mL-1,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12 h.用线性电位滴定法测定其接枝率为47%~58%,并用FTIR对接枝物进行了结构的初步表征.(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屠洁,刘冠卉,程曦[8](2008)在《壳聚糖的抑菌效果研究及其与苯甲酸钠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脱乙酰度和分子量对壳聚糖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脱乙酰度的增大,其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增强;而分子量对其抑菌效果的影响则针对供试细菌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抑制作用最强的分子量范围为50~100kDa,对大肠杆菌的则为10~50kDa。选择最适的抑菌条件,将壳聚糖的抑菌效果与苯甲酸钠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壳聚糖的抑菌效果优于苯甲酸钠,在浓度达到0.25%时即可完全抑制上述四种细菌的生长。(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08年05期)
薛丽群,马秀玲,罗志敏,陈盛[9](2007)在《壳聚糖-对羟基苯甲酸酶法接枝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土豆中提取酪氨酸酶(tyr),以该酶催化氧化对羟基苯甲酸(BA)成活性邻醌,成功地实现了壳聚糖(Cs)上的接枝。通过UV-Vis、FTIR、TG-SDTA对其反应产物进行结构和性能的初步表征,由线性电位滴定法测得其接枝率为47%~58%。(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07年09期)
薛丽群[10](2007)在《壳聚糖与对羟基苯甲酸的酶法接枝及对Cd~(2+)、Cu~(2+)吸附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马铃薯中提取酪氨酸酶,研究了其理化性质。以3,4-二羟基苯丙氨酸(L-DOPA)为底物,该酶的最适pH值为5.8,最适温度为25℃,米氏常数K_m为4.76 mmol·L~(-1)。对羟基苯甲酸为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常数K_i为14.3 mmol·L~(-1)。以马铃薯酪氨酸酶催化氧化对羟基苯甲酸成活性邻醌,后与壳聚糖接枝反应。通过UV-Vis、FTIR、TG-SDTA和DSC对该反应产物进行结构和性能的初步表征。探讨了接枝反应条件(壳聚糖与对羟基苯甲酸用量、酪氨酸酶用量、反应时间等)对接枝率的影响。研究了接枝产物膜(直径60 mm)对Cd~(2+)、Cu~(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酪氨酸酶可成功地催化对羟基苯甲酸接枝到壳聚糖上,用线性电位滴定法测定其接枝率为47~58%。接枝膜对Cd~(2+)、Cu~(2+)吸附容量分别为163.7 mg·g~(-1)和119.0 mg·g~(-1),其对Cd~(2+)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eh等温式,对Cu~(2+)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式和Freundlich等温式。(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7-04-01)
苯甲酸壳聚糖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毒或低毒防污剂是环境友好型防污涂料开发的关键。以无毒或低毒的羧甲基壳聚糖、苯甲酸钠等为主要原料,制成了羧甲基壳聚糖/苯甲酸铜盐、羧甲基壳聚糖/苯甲酸锌盐、羧甲基壳聚糖/苯甲酸铋盐3种在环境友好型防污涂料中具有应用前景的高分子金属盐,通过红外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通过对新月菱形藻的半数致死浓度、生长抑制曲线及实海挂板试验研究了其防污性能,3种化合物的LC50分别为75.98、28.52、437.85mg/L;防污性能测试表明含有苯甲酸的羧甲基壳聚糖盐防污能力好于含同种金属离子但不含苯甲酸的羧甲基壳聚糖盐,防污性能表现为CMC-Cu-B>CMC-Zn-B>CMC-Bi-B。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苯甲酸壳聚糖酯论文参考文献
[1].刘爽.壳聚糖—羟基苯甲酸类接枝共聚物膜的合成及其对双孢菇的保鲜效果[D].扬州大学.2018
[2].董磊,于良民,李霞,李昌诚.羧甲基壳聚糖/苯甲酸金属盐的制备及其防污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2
[3].王河东,王江涛.对氨基苯甲酸壳聚糖酯的制备、表征及抗菌活性[J].功能材料.2011
[4].于沛沛,夏文水.苯甲酸壳聚糖酯的合成及抑菌性能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1
[5].薛丽群,陈盛.壳聚糖-对羟基苯甲酸膜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
[6].于沛沛.苯甲酸壳聚糖酯的合成及其抑菌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09
[7].陈盛,薛丽群,罗志敏,马秀玲.壳聚糖-对羟基苯甲酸的酶法接枝条件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8].屠洁,刘冠卉,程曦.壳聚糖的抑菌效果研究及其与苯甲酸钠的比较[J].食品工业科技.2008
[9].薛丽群,马秀玲,罗志敏,陈盛.壳聚糖-对羟基苯甲酸酶法接枝及表征[J].化学通报.2007
[10].薛丽群.壳聚糖与对羟基苯甲酸的酶法接枝及对Cd~(2+)、Cu~(2+)吸附性能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