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高等教育论文-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熊晓晓

女性高等教育论文-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熊晓晓

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高等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等教育,妙清,女性领导,副校长,结构性,女性职工,女教职工,北京大学,性别作用,中文

女性高等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熊晓晓[1](2020)在《结构性挑战与高等教育中女性的领导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张妙清教授在北京大学做题为《结构性挑战与高等教育中女性的领导结构》的演讲。张妙清教授表示,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女性领导仍然较少,领导性别结构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张妙清教授建议高校除了应该关注女性自身性别作用和领导力作用的冲突,还应该为(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20-01-14)

马宇航[2](2019)在《大众化再考察:高等教育女性化的起点与内在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女生总量开始超过男生,经过近10年发展,高校女生数量优势逐渐扩大并引起广泛关注,这种被称作"高等教育女性化"的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经在世界范围普遍出现。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发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高等教育女性化现象在世界范围普遍出现的起点和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探讨这一现象所蕴含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呈现了女性优势开始即男性优势结束时高等教育机会的临界范围,进而提出大众化阶段适龄男性人口"相对出让"高等教育机会的理论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公平的理论边界、丰富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公平的理论内涵。(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余永跃,刘于兰[3](2019)在《正视挑战,开辟女性高等教育发展新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提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女性高等教育取得了显着成就,高校女生在入学机会、教育层次、科类分布、奖学金获得等方面进步明显,但依然面临城乡差异、阶层差异和就业质量差异。在分析阻碍女性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基础上,本文作者提出应打破历史文化藩篱(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9-10-29)

余永跃,刘于兰[4](2019)在《高校女生:人数增多层次提高学科分布拓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在经济落后、文化不发达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壮大,成果斐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随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深入贯彻和持续推进,中国女性的教育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与日(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9-10-22)

吴薇,邱雯婕[5](2019)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一带一路"沿线41个国家女性与男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数据,可将其划分为男女高等教育均实现普及化、男女高等教育尚未迈入普及化、女性高等教育较男性而言率先迈入普及化叁种类型。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人均国民总收入呈正相关关系,与国家民主程度并无明显相关。人类发展指数越高,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越高;性别不平等指数越低,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越高。总体而言,"一带一路"沿线41个国家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呈上升态势。(本文来源于《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王小翠[6](2019)在《论日本女性高等教育对女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的日本是一个有教育性别偏见的国家,女子无学可上。明治维新时期,女性高等教育有了初步的发展,二战后飞速发展,并发展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女子大学。受高等教育的影响,女性的就业、婚姻观以及社会地位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女性高等教育的普及,不仅实现了女性的教育解放,也促进了日本现代化教育和社会的进步。(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6期)

蒋莱[7](2019)在《单性别高等教育与女性成长——基于美国女子学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女子学院是创立并实践单性别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在美国高等教育历史和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美国的知名女子学院不仅拥有毕业生成功比例显着高于男女生混合高校的纪录,对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和推动男女平权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产生了辐射全球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对美国女子学院的系统考察,在梳理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单性别高等教育对女性成长具有特殊价值,学生成就和学校环境的共同作用构成了女校经历令女生受益的生成机制。美国单性别高等教育的经验对我国当下的教育实践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慧,刘琪[8](2019)在《性别平等视角下瑞典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征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性别平等是衡量教育公平的重要维度。瑞典社会以性别平等着称,其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彰显了教育公平,究其原因,除了该国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外,更多得益于瑞典政府为提高女性高等教育公平所推行的一系列举措。尽管瑞典女性高等教育发展良好,但其在学习领域方面仍然存在性别隔离现象。瑞典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提示我们,为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政府应进一步健全维护女性权益的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女性就业,同时注意采取举措避免性别隔离。(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期刊2019年03期)

马瑞瑞[9](2019)在《广西女性高等教育机会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近几年广西教育统计数据分析可知,在数量上,广西适龄男、女学生获得普通高等教育机会已经趋于平等,甚至广西在校女大学生数量已经超过男大学生。但是对于广西女性群体内部,即不同群体间适龄女学生高等教育机会获得是否平等,相关研究尚少。而本研究就是以广西普通高校在校广西籍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探究广西不同群体间适龄女学生高等教育机会获得是否平等以及表现出的差异,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建议。通过分析数据发现:(一)近几年,广西适龄女性高等教育机会获得显着提高,但是女大学生在博硕研究生数量上与云南相比还有着一定差距;;(二)不同群体广西适龄女学生高等教育机会获得有差异,具体表现为:(1)汉族、城镇、公立高中的女学生有较大的机会获得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及进入普通公立本科高校的机会;(2)随着户籍地行政级别、家庭文化背景、家庭收入水平以及家庭社会阶层的提高,女学生获得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和进入公立本科高校的机会不断提高;(3)城乡、不同家庭文化背景和社会阶层的女学生在本科学科分布上存在差异;;(4)不同群体女学生在高职高专专业门类分布上具有一致性,主要分布在财经商贸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旅游大类上。导致广西不同群体适龄女学生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经济,文化以及社会二元结构和高等教育内部原因相互动态影响的结果,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高校共同的努力。(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吴秀莹[10](2019)在《高等教育中女性管理者与女教师的问题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女性地位日益提升的当今社会,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提升素质的知识性场所,女性与高等教育的关系趋于密切。笔者从现状入手分析原因,通过现状折射出的思想进行分析探究,将高等教育中的女性分为高校女性管理者以及高校女性教师进行研究,探索女性与高等教育的关系问题。(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34期)

女性高等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9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女生总量开始超过男生,经过近10年发展,高校女生数量优势逐渐扩大并引起广泛关注,这种被称作"高等教育女性化"的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经在世界范围普遍出现。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发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高等教育女性化现象在世界范围普遍出现的起点和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探讨这一现象所蕴含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呈现了女性优势开始即男性优势结束时高等教育机会的临界范围,进而提出大众化阶段适龄男性人口"相对出让"高等教育机会的理论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公平的理论边界、丰富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公平的理论内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高等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熊晓晓.结构性挑战与高等教育中女性的领导结构[N].中国妇女报.2020

[2].马宇航.大众化再考察:高等教育女性化的起点与内在逻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余永跃,刘于兰.正视挑战,开辟女性高等教育发展新路径[N].中国妇女报.2019

[4].余永跃,刘于兰.高校女生:人数增多层次提高学科分布拓展[N].中国妇女报.2019

[5].吴薇,邱雯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9

[6].王小翠.论日本女性高等教育对女性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9

[7].蒋莱.单性别高等教育与女性成长——基于美国女子学院的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9

[8].李慧,刘琪.性别平等视角下瑞典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征及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

[9].马瑞瑞.广西女性高等教育机会实证研究[D].广西大学.2019

[10].吴秀莹.高等教育中女性管理者与女教师的问题探究[J].考试周刊.2019

标签:;  ;  ;  ;  ;  ;  ;  ;  ;  ;  

女性高等教育论文-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熊晓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