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穿透小梁手术论文-吴琼,王巾

非穿透小梁手术论文-吴琼,王巾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穿透小梁手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光眼,非穿透小梁手术,羊膜,转化生长因子β

非穿透小梁手术论文文献综述

吴琼,王巾[1](2010)在《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羊膜移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羊膜在兔眼非穿透性滤过手术中的作用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家兔3 8只分为羊膜处理组(Ⅰ组)、无羊膜对照组(Ⅱ组)及正常对照组(Ⅲ组)。在Ⅰ、Ⅱ(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暨第八次东北亚国际眼科学术会论文汇编》期刊2010-07-31)

王巾,吴琼,韩晓梅[2](2008)在《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羊膜移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羊膜在兔眼非穿透性滤过手术中的作用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家兔38只分为羊膜处理组(Ⅰ组)、无羊膜对照组(Ⅱ组)及正常对照组(Ⅲ组)。在Ⅰ、Ⅱ组术后第1、2、4、8、12周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眼球壁中TGF-β1、TGF-β2的含量;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察减压腔内羊膜的情况。结果Ⅱ组中TGF-β1、TGF-β2呈强阳性表达;Ⅰ组中TGF-β1、TGF-β2呈弱阳性表达,相同时相点比较Ⅰ组比Ⅱ组明显弱表达(P<0.01);UBM检查显示所有巩膜瓣下均形成一内含植入物的透明液性间腔,羊膜在术后12周开始降解。结论羊膜组织对兔眼非穿透性滤过手术有抗瘢痕形成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吴作红,梁远波,叶天才,刘杏,乔利亚[3](2008)在《非穿透小梁手术与小梁切除术远期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非穿透小梁手术和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青光眼(POAG)的远期效果及并发症。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非穿透小梁手术患者69例,改良小梁切除手术患者53例。方法对2000年1月-2001年12月间因POAG在中山眼科中心行非穿透小梁手术或改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丝裂霉素C)的广东省内患者.于2004年7- 10月以电话或信件方式通知复诊;复诊时详细记录病史、历次复诊和处理情况、当前用药种类,并进行视力、眼压、眼底检查,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两种术式的成功率。主要指标眼压、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83例126眼POAG患者复查,其中非穿透小梁手术57例84眼,改良小梁切除术26例42眼。非穿透小梁手术组、改良小梁切除术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3.7±21.2)岁、(39.6±19.5)岁。平均随访时间42.3±7.9月。非穿透小梁手术组、改良小梁切除术组术前眼压分别为(24.7±8.9) mmHg、(28.9±11.2)mmHg;术前用药种数分别为(1.89±1.1)种、(2.4±0.63)种;术后终点眼压分别为(16.7±6.7)mmHg、(12.2±4.8) mmHg(P=0.000);术后用药种数分别为(0.68±0.9)种、(0.17±0.4)种(P=0.001);完全成功率分别为52.38%、76.2%(P=0.032)。在非穿透小梁手术组中,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物组、生物胶原植入物组完全成功率分别为66.7%、34.6%。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POAG的远期成功率低于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术中植入人工支撑材料可提高非穿透小梁手术的远期成功率,且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材料比胶原效果好。(本文来源于《眼科》期刊2008年04期)

颖辉[4](2008)在《硅胶植入减压室在非穿透小梁手术中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 NPTS)联合硅胶植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实验研究:实验兔20只,随机取一眼行NPTS+硅胶植入术,另一眼行NPTS,随访时间12周,术后观察眼压、前房、并发症等情况,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UBM)监测滤过泡,并行病理学检查。(2)临床研究:对35例47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分别进行NPTS+硅胶植入术(A组)和NPTS+交联透明质酸钠生物胶(hyaluronic acid biological gel SKGEL)植入术(B组),随访时间12个月,术后对比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眼内反应等情况,结果(1)实验研究:两组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均有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有18眼结膜充血,对照组有1眼发生小梁网穿破。UBM检查实验组功能性滤过泡存留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实验组术后12周滤过道开放,对照组滤过道闭合。(2)临床研究:术后12个月A B两组眼压对比(P>0.05),差异无显着性.A B两组术后与术前眼压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NPTS+硅胶植入术可以较好地防止术后组织瘢痕形成,是安全、经济、有效地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学院》期刊2008-05-01)

刘静,唐丹[5](2008)在《非穿透小梁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料与方法2007年1月~2007年8月收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2例(26眼),男12例(14眼),其中4例伴高血压,2例伴糖尿病;女10例(12眼),其中2例高血压,1例糖尿病;年龄32~58岁,平均40.2岁。其中左15眼,右11眼。术前视力HM(眼(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期刊2008年03期)

朱玉广,朱艳,王杰,康凤英,李秀云[6](2007)在《超声生物显微镜在非穿透小梁手术后随访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MMC及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临床效果,研究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后随访的意义。方法对21例(30眼)开角型青光眼进行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MMC及羊膜植入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及滤过泡情况。分别在术后1,3,6,9,12,18月,利用UBM观察滤过泡的形态、巩膜瓣下形成液间腔的大小、剩余小梁膜的厚度及羊膜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眼压控制良好,手术前后眼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BM下所有病例均形成前部的透明液间腔。随访期间巩膜池前部体积无明显变化,平均宽(1.936±0.516)mm,高(0.285±0.117)mm;薄层小梁网组织平均厚度为(0.128±0.057)mm,且随访期间厚度基本无改变。羊膜在术后9月左右融解后后部巩膜池无明显透明液间腔存在。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MMC及羊膜植入能有效地降低眼压,远期效果良好。UBM适合于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长期随访。(本文来源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期刊2007年10期)

乔宝笛,帖彪,陈鹏[7](2007)在《单纯性非穿透小梁手术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单纯性非穿透小梁手术(即不联合植入物)术后早期的降眼压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观察。方法共选取34例青光眼患者(46眼),包括开角型青光眼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均接受单纯性非穿透小梁手术。记录年龄、术前眼压、术前视力及术前术后眼压、视力的变化幅度,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纯性非穿透小梁手术术后1周平均眼压为(12·9±4·36)mm Hg,与术前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01),而并发症较少。结论单纯性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滤过手术。(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07年11期)

钱韶红,孙兴怀,张勇进[8](2007)在《激光房角穿刺对非穿透小梁手术后高眼压的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激光房角穿刺治疗非穿透小梁手术后眼压升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21例(23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作前瞻性研究,当非穿透小梁手术后眼压>21mmHg时,即在手术部位行Nd:YAG激光房角穿刺。结果激光前平均眼压(25.1±2.4)mmHg,房角穿刺后1h的平均眼压降至(14.2±3.9)mmHg(P<0.01)。激光后随访(10.5±4.1)个月,最后一次随访的平均眼压为(16.0±3.6)mmHg(P<0.01)。并发症为浅前房、脉络膜脱离1眼,虹膜周边前粘连1眼。结论Nd:YAG激光房角穿刺能有效和安全地治疗非穿透小梁手术后小梁网-后弹力膜的房水低滤过状态,降低再次手术率。(本文来源于《眼科研究》期刊2007年04期)

钱韶红,孙兴怀,孟樊荣,宋月莲,郭文毅[9](2007)在《非穿透小梁手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非穿透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术两种手术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双眼药物难以控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一眼行非穿透小梁手术,另一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前、术后1d、1周、1、3、6、12、18、24个月作眼压、裂隙灯检查。结果在整个随访期间,2种手术方法均能降低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24个月,小梁切除术组的眼压控制比非穿透小梁手术组更理想(P=0.030);小梁切除术组术后弥漫扁平或薄壁、多囊状的功能型滤过泡更多见(P=0.046);浅前房、白内障发展的发生率高于非穿透小梁手术组(P=0.023和0.037)。结论在控制眼压方面,非穿透小梁手术与小梁切除术的早、中期效果相当,但后者的长期效果优于前者;非穿透小梁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小梁切除术。(本文来源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期刊2007年02期)

邓志峰,张洪娟,董桂玲,戴馨[10](2007)在《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31例3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非穿透小梁手术,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记录眼压、视力、视野和并发症。结果术眼术前平均眼压29.2±8.0mmHg,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15.1±mmHg,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视力、视野未见明显改变,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法。(本文来源于《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非穿透小梁手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羊膜在兔眼非穿透性滤过手术中的作用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家兔38只分为羊膜处理组(Ⅰ组)、无羊膜对照组(Ⅱ组)及正常对照组(Ⅲ组)。在Ⅰ、Ⅱ组术后第1、2、4、8、12周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眼球壁中TGF-β1、TGF-β2的含量;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察减压腔内羊膜的情况。结果Ⅱ组中TGF-β1、TGF-β2呈强阳性表达;Ⅰ组中TGF-β1、TGF-β2呈弱阳性表达,相同时相点比较Ⅰ组比Ⅱ组明显弱表达(P<0.01);UBM检查显示所有巩膜瓣下均形成一内含植入物的透明液性间腔,羊膜在术后12周开始降解。结论羊膜组织对兔眼非穿透性滤过手术有抗瘢痕形成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穿透小梁手术论文参考文献

[1].吴琼,王巾.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羊膜移植的实验研究[C].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暨第八次东北亚国际眼科学术会论文汇编.2010

[2].王巾,吴琼,韩晓梅.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羊膜移植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8

[3].吴作红,梁远波,叶天才,刘杏,乔利亚.非穿透小梁手术与小梁切除术远期疗效比较[J].眼科.2008

[4].颖辉.硅胶植入减压室在非穿透小梁手术中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内蒙古医学院.2008

[5].刘静,唐丹.非穿透小梁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

[6].朱玉广,朱艳,王杰,康凤英,李秀云.超声生物显微镜在非穿透小梁手术后随访的意义[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7

[7].乔宝笛,帖彪,陈鹏.单纯性非穿透小梁手术的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7

[8].钱韶红,孙兴怀,张勇进.激光房角穿刺对非穿透小梁手术后高眼压的治疗[J].眼科研究.2007

[9].钱韶红,孙兴怀,孟樊荣,宋月莲,郭文毅.非穿透小梁手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比较[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7

[10].邓志峰,张洪娟,董桂玲,戴馨.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7

标签:;  ;  ;  ;  

非穿透小梁手术论文-吴琼,王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