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视野下基层信访工作保障机制探析

法治视野下基层信访工作保障机制探析

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2218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层信访工作有了很大进展,基层信访部门通过采取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分级负责的方式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投入成本巨大、部门推诿扯皮、考核和引领机制不规范、不注重后续处置等方面的问题。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亟需通过建立完善队伍建设、经费分担、责任共担、考核评价、后续处置等保障机制,推进信访工作规范化运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基层;信访;保障机制;法治

引言

信访治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与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在依法治国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县及县以下信访及相关职能部门作为信访治理工作的主力军,需要在近年来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基层信访工作保障机制,多措并举,合力施治,促进信访健康有序和法治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1当前基层信访工作呈现的新变化、新特点

一是从区域来看,自然资源信访主要集中在农村,农村信访多于城镇,尤其是城乡接合部涉地信访问题逐年增加,旧城拆迁改造区域集访群访数量不断增加。二是从内容来看,涉及违法用地和破坏耕地的上访案件仍然居高不下,占据信访案件的主要部分;不动产统一登记信访问题逐渐增多,特别是历史遗留问题较为复杂,处理难度较大。三是从时间来看,基层村委会(社区)换届前后成为信访高发期;征地、拆迁期间是集访、群访的易发阶段。四是从处置难易程度来看,单纯土地纠纷、违法用地等问题查处相对较容易,群众比较满意;若土地问题与拆迁改造、补偿安置、家庭矛盾等问题交叉,处置难度加大。五是从形态来看,群体性上访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在出现的矛盾纠纷中,往往是群众利益一致,要求相似的问题,容易形成群体性纠纷。六是从影响力来看,部分群众认为通过信访解决问题成本低、社会影响大、冲击力强,能够达到“快速”解决自身问题的目的。

2基层信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信访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一是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不够。有的工作人员在信访维稳工作中缺乏主动性,比如,某地群众上访并围攻当地县委县政府,一些不涉及此案的信访干部以“事不关己”的心态不管不问,甚至以看热闹的心态与群众一起围观,大家都不愿意管这“闲事”。又如,一些工作人员看到上访人员找上门来便“避而远之”,因为他们认为上访人是最难缠的人,不愿惹“火”烧身,都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是工作人员对业务不熟悉。一些地方群工中心、矛盾调处中心抽调的信访维稳干部对个案不一定熟悉,大多都是听上访人单方诉说,上访人说完以后,有经验的接访干部会做一些调查,与当事人、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对接沟通和协调处理;没有经验的则仅听一面之词,还不熟悉情况就开始评判:“你说的是对的,谁是不对的”。由于工作人员的先期评判,往往给信访人以更大的希望,给后期处理留下很大的后遗症。如果后期处理结果没有达到上访人的预期,则会进一步演变成缠访、闹访。

2.2治理工作投入成本巨大

信访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保障群众民主权利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两难选择,既要畅通信访渠道,又要维护社会稳定,于是一些省、市、县为了通过信访维稳指标考核,努力控制上访数量,减少各种类型的上访,实践中出现了“截访”、“1+X”看护模式等有违现代法治社会基本精神的做法。在拦访、截访中必然产生大量的稳控工作经费:一是工作人员外出交通、住宿、伙食补贴等经费;二是查找上访人员的信息费;三是跟踪上访人员的车辆租赁、使用费;四是中途拦截上访人员相关费用;五是劝返接回上访人员的交通费、临时处置费等。一些地方政府维稳经费(公共安全支出)的增长速度要远高于GDP的增速。“花钱买平安”导致一些地方财政不堪重负。

2.3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对称,群众对政府“不信任”

群众因土地征收上访,大部分是为了寻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征地过程中,有关部门对群众利益诉求评估不到位,片面追求“快”,忽视了“稳”。此外,征地信息公开不及时、信息不对称,极易导致群众“不满”,进而对政府“不信任”,甚至对征地补偿的数量、去向和公平性产生怀疑。

3法治视野下基层信访工作保障机制构建

3.1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强调:“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首要根本经验。”信访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四个自信”、牢记“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人民信访工作的根本遵循。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首先必须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访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理解贯穿其中的核心要义,特别是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2重视法制宣传,提高群众法律意识

法律是解决信访问题的有效途径。基层信访工作要重点抓好村组干部、联户代表、党员的培训教育,将法制宣传送下乡、送进村,扩大法律知识覆盖面,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切实转变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陈旧观念。同时,要结合基层无法解决或无权解决的信访问题通过司法程序依法得以解决的身边典型案例以案说访,让群众由懂法到信法,由信法到依法。当涉稳问题发生时,积极引导群众走司法途径,牢固树立群众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3.3理顺考核评价机制

要合理设置考核项目和指标,推动各地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和解决问题上,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信度。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确实没有履行工作职责,没有用心用力开展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予以问责;对工作积极主动负责,由于不可抗力等客观原因造成难以甚至不可避免的越级上访、非正常上访,甚至群体性事件的,不能不分青红皂白进行问责,而且应当表扬的还要旗帜鲜明地表扬。不能按照人治思维模式,一定要找“替罪羊”来承担责任,要遵循法治思维,是即是、非即非。二是规范通报和领导批示。虽然名义上取消了信访排名,但实际上还在通过通报和领导批示等形式潜在地排名和问责。通报有表扬性、批评性和知会性通报,除表扬性通报外,应多以情况知会性通报为主,不能暗含批评之意。对查实确有工作失误,需要批评教育的,应当明确下发批评性通报。作为上级领导,在批转信访维稳工作文件时,要切实理解当前信访维稳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应慎之又慎,不做“三拍”干部,要多用激励和“妥善处置”之类的言辞。

3.4强化后续处置机制

接访是标,处置是本,只有标本兼治才能长治久安。现行《信访条例》对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和督办工作的时限、流程方面作了具体规定,但还需在信访事项的后续处置工作措施方面进一步完善。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和后续处置工作。宣传教育要根据不同的信访事项由不同的部门负责。一方面,对涉法涉诉信访件,要配齐配强政法委内设执法监督和宣教机构力量,做好接回对象的法律法规解释等宣传引导工作。据调查,群众认为政法委的说法更可信,通过他们切实做好宣传引导,可以使群众了解司法裁判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保障,要维护司法的公平和正义。另一方面,对非涉法涉诉的其他信访件,要明确由产生信访事件缘由的职能部门牵头做宣传引导和后期协调处置工作,信访人所属地乡镇和信访、综治部门做好协调配合。二是抓好跟踪督促落实。县级信访维稳部门应履行好跟踪监督职责,比照接访、处访工作一样做好台账登记和结案销号等工作,并定期回访相关部门的后期处置情况,对不切实履行职责,没有抓好后续处置的,提请监察委等部门依据权限进行问责。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访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群众工作,信访工作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党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重要手段。“创新信访工作方式”“改进信访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是新时代对信访工作的新要求。信访工作者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一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到各项信访工作中,不断增强政治定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人民信访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参考文献

[1]梁士斌.去年全国信访总量比2013年降两成[N].法治日报,2017-07-21(2).

[2]张宗林,郑广淼.信访与法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陶元浩.国家治理中的社区定位及衰落[J].求实,2016,(05).

标签:;  ;  ;  

法治视野下基层信访工作保障机制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