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透明隔囊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神经内镜手术,脑积水,有症状透明隔囊肿,临床效果
透明隔囊肿论文文献综述
赵亮[1](2017)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及有症状透明隔囊肿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脑积水以及有症状透明隔囊肿患者施以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4月~2017年05月收治的40例脑积水以及有症状透明隔囊肿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病症不同施以临床分组;分别设为A1组(梗阻性脑积水组11例)、A2组(非梗阻性脑积水组15例)以及A3组(透明隔囊肿14例)。对于所有患者于临床施以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最终疗效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脑积水以及有症状透明隔囊肿患者均成功完成一次性手术治疗。对于叁脑室底造瘘患者,表现出明显瘘口出血症状的患者2例,手术过程中通过施以多次冲洗干预,以及选择微压扩张球囊对患者施以压迫止血后,患者的出血症状全部表现正常。对于6例表现出梗阻性脑积水症状患者,临床施以叁脑室底造瘘术治疗后,颅内压未表现出显着缓解患者,对其施以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最终症状获得显着缓解。对患者施以术后2年~3年的随访,表现出术后症状消失的患者30例,表现出症状缓解的患者7例,未表现出症状缓解的患者3例。对患者完成透明隔囊肿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表现正常。结论:对于脑积水以及有症状透明隔囊肿患者施以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于操作便捷、治疗安全以及疗效显着优点可以有效凸显,从而优化脑积水以及有症状透明隔囊肿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7年20期)
刘哲[2](2015)在《透明隔囊肿继发严重视乳头水肿及视神经萎缩一病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病例报道:病史和眼科检查:男,12岁,自觉视物模糊感一月余,无明显头痛眼痛等。曾当地医院眼科就诊,诊断为双眼屈光不正,未特殊治疗。后自觉视物模糊感进行性加重,遂来我院就诊。眼科检查双眼视力0.8,屈光介质透明,眼底视盘高度水肿隆起约5D,盘沿边界不清,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盘周火焰状片状出血,(本文来源于《2015年浙江省眼科学术年会暨国际眼科临床前沿技术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5-11-26)
刘少壮,蔡丽萍,孙丽云[3](2015)在《非症状性透明隔囊肿人群的心理状态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非症状性透明隔囊肿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为测量工具,对34例透明隔囊肿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使用描述性分析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4例透明隔囊肿患者中20例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或精神问题,占58.82%。其中3例有较重的心理问题,占总人数的8.82%;17例患有精神疾患问题,占总人数的50%。结论应加强对非症状性透明隔囊肿患者的心理重视,针对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患者,采用相应的策略以解决他们的心理或精神问题。(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5年21期)
颜世清,张浩,孔令胜,马辉福,郭强[4](2015)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儿童症状性透明隔囊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儿童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手术指征及神经内镜手术方法。方法男7例,女5例,年龄3-13岁,平均9岁。临床表现:头痛12例,癫痫5例,头痛并间歇性顽固性发热1例,行全身及颅内检查排除其它情况引起的发热,并多方治疗无效。12例患者全做了头部MR及CT检查,囊肿最大宽度l2-25毫米。仅1例有轻度双侧脑室扩大。脑电图检查有(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叁届全国小儿神经外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5-06-12)
颜世清,张浩,孔令胜,郭强,张军臣[5](2013)在《儿童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临床诊断特征及其神经内镜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临床诊断特征、手术指征、神经内镜手术操作方法。方法以2004年5月至2011年6月确诊的8例儿童症状性透明隔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诊断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8例症状性透明隔囊肿儿童患者,以阵发性头痛、癫痫、间歇性高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病变的可能,CT及MRI检查透明隔囊肿最大宽度12~25 mm,全部应用神经内镜行透明隔囊壁造瘘术(单侧5例,双侧3例)。随访5.5年,8例患者术后头痛症状基本消失,未再出现癫痫发作。结论儿童透明隔囊肿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头痛、癫痫发作、注意力和智力改变等,因此对儿童透明隔囊肿结合影像学检查,仔细认真分析病史及神经系统检查十分重要;神经内镜透明隔囊肿造瘘是治疗儿童症状性透明隔囊肿最有效和微创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期刊2013年01期)
王林,凌士营,牛朝诗,刘向,魏祥品[6](2013)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透明隔囊肿伴发癫痫:附7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透明隔囊肿伴发癫痫的机理、诊断及神经内窥镜手术疗效。方法针对7例透明隔囊肿伴发癫痫患者进行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单侧造漏手术治疗,手术后定期随访,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影像学及脑电图检查除透明隔囊肿外均未见明确的其他致痫灶,7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平均22个月,7例癫痫患者中,4例坚持术后口服抗癫痫药3例未发作、1例偶发,3例术后未规律服药癫痫1例无发作、1例偶有发作、1例频发。复查CT或MRI显示囊肿横径均不同程度缩小,膨胀性状态消失,囊肿双边内凹或平直。随访期间,无发作患者复查脑电图基本正常,发作患者术后早期仍存在偶发棘尖波,6个月后棘尖波消失。结论透明隔囊肿占位效应可以导致癫痫发作,应用神经内镜行囊肿侧脑室单侧造瘘术具有微创、安全优点,癫痫症状缓解较理想。(本文来源于《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徐永革,宋昭,夏小雨[7](2012)在《内镜开窗治疗有症状的透明隔囊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内镜开窗治疗有症状的透明隔囊肿的手术技巧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采用内镜开窗治疗有症状的透明隔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纵裂-胼胝体入路1例,术前CT定位、枕外侧钻孔经侧脑室叁角区入路8例,立体定向引导、额外侧钻孔经侧脑室额角入路27例。结果所有病人均完成内镜下囊肿开窗操作,透明隔囊肿张力消失,本组无复发和死亡病例。32例随访3个月~7年,病人术前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28例,症状无缓解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颅内感染2例,永久性轻偏瘫2例。结论对有症状的透明隔囊肿,内镜下囊肿单侧壁开窗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处理方式。立体定向或导航引导经侧脑室额角入路手术更可靠、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2年09期)
赵虎林,张剑宁,田增民,赵全军,于新[8](2012)在《立体定向结合神经内镜治疗透明隔囊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辅助内镜下透明隔囊肿造瘘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立体定向结合神经内镜技术行透明隔囊肿造瘘18例。结果除2例术后出现发热,给予对症处理,2天后恢复正常外,其余患者无术后并发症。16例术后1周复查头颅CT,囊肿均明显缩小,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至5年,头颅CT或MRI均显示囊肿缩小,张力消失,全部病例术前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16例完全消失,2例仅偶有头晕。结论将立体定向与神经内镜结合起来,利用内镜直视下操作的特点,结合立体定向的准确性,扩大了内镜的应用范围,减少了副损伤和并发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刊》期刊2012年09期)
袁邦清,王如密,林川淦,吴贤群,黄绍宽[9](2012)在《立体定向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透明隔囊肿16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5月-2011年7月,我们采用CT引导下立体定向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透明隔囊肿16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6例中,男7例,女9例;年龄19(本文来源于《人民军医》期刊2012年07期)
明杨,陈礼刚,刘洛同,何健[10](2011)在《微创治疗透明隔囊肿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神经内镜造瘘术与立体定向穿刺术分流治疗透明隔囊肿的疗效对比研究。方法应用神经内镜系统经侧脑室行透明隔囊肿造瘘15例,立体定向技术行透明隔囊肿穿刺分流术22例。结果所有病例术后1周复查头颅CT,两组有26例囊肿明显缩小(囊肿缩小>50%),多数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3个月后回访神经内镜手术组,CT显示13例患者(86.7%)囊肿明显缩小,自觉症状改善者有增加,该组患者1例颅内出血,经保守治疗后完全治愈;立体定向手术组患者,CT显示10例患者(47.6%)囊肿明显缩小,自觉症状改善者亦有增加,1例失访,本组患者无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下透明隔囊肿造瘘治疗透明隔囊肿的近期疗效与立体定向穿刺术差异无显着性,但后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可能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内镜杂志》期刊2011年10期)
透明隔囊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病例报道:病史和眼科检查:男,12岁,自觉视物模糊感一月余,无明显头痛眼痛等。曾当地医院眼科就诊,诊断为双眼屈光不正,未特殊治疗。后自觉视物模糊感进行性加重,遂来我院就诊。眼科检查双眼视力0.8,屈光介质透明,眼底视盘高度水肿隆起约5D,盘沿边界不清,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盘周火焰状片状出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透明隔囊肿论文参考文献
[1].赵亮.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及有症状透明隔囊肿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17
[2].刘哲.透明隔囊肿继发严重视乳头水肿及视神经萎缩一病例[C].2015年浙江省眼科学术年会暨国际眼科临床前沿技术论坛论文汇编.2015
[3].刘少壮,蔡丽萍,孙丽云.非症状性透明隔囊肿人群的心理状态调查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
[4].颜世清,张浩,孔令胜,马辉福,郭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儿童症状性透明隔囊肿[C].中华医学会第叁届全国小儿神经外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5
[5].颜世清,张浩,孔令胜,郭强,张军臣.儿童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临床诊断特征及其神经内镜治疗[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3
[6].王林,凌士营,牛朝诗,刘向,魏祥品.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透明隔囊肿伴发癫痫:附7例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3
[7].徐永革,宋昭,夏小雨.内镜开窗治疗有症状的透明隔囊肿[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
[8].赵虎林,张剑宁,田增民,赵全军,于新.立体定向结合神经内镜治疗透明隔囊肿[J].中国医刊.2012
[9].袁邦清,王如密,林川淦,吴贤群,黄绍宽.立体定向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透明隔囊肿16例分析[J].人民军医.2012
[10].明杨,陈礼刚,刘洛同,何健.微创治疗透明隔囊肿的临床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