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论文-邵江健

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论文-邵江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丹瓜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

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论文文献综述

邵江健[1](2019)在《基于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探讨丹瓜方含药血清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探讨丹瓜方含药血清调控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为糖尿病的基础研究及中医治疗服务。方法1、用含0.25 mmol/L软脂酸的低糖DMEM培养液体外干预诱导HepG2细胞24h建立IR模型,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残余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验证造模是否成功。2、将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高脂组、丹瓜方1组、高糖高脂组、丹瓜方2组,根据分组情况每组给予相应诱导液体外干预24h。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残余量并计算各组细胞糖耗量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糖原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糖原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细胞脂质堆积情况,TC、TG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TC、TG含量,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InsR、IRS-1、SH2B2、IGF-1、PRKAA2和PTPN1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InsR、IRS-1、SH2B2蛋白表达量,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瘦素蛋白表达量。结果1、模型建立:用含0.25 mmol/L软脂酸的低糖DMEM培养液体外干预HepG2细胞24 h后,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结果显示,模型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敏感性减弱(P<0.05),提示IR-HepG2细胞模型成功建立。2、细胞活力: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高脂组、丹瓜方1组、高糖高脂组、丹瓜方2组之间细胞活力无明显差异(P>0.05)。3、葡萄糖消耗量与胰岛素敏感指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减少(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与高脂组相比,丹瓜方1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增加(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提高(P<0.05);高糖高脂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减少(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P<0.05);与高糖高脂组相比,丹瓜方2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增加(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提高(P<0.05)。4、糖原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细胞糖原含量减少(P<0.05);与高脂组相比,丹瓜方1组细胞糖原含量增加(P<0.05),高糖高脂组细胞糖原含量减少(P<0.05);与高糖高脂组相比,丹瓜方2组细胞糖原含量增加(P<0.05)。5、TC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细胞TC含量增加(P<0.05);与高脂组相比,丹瓜方1组细胞TC含量减少(P<0.05),高糖高脂组细胞TC含量增加(P<0.05);与高糖高脂组相比,丹瓜方2组细胞TC含量减少(P<0.05)。6、TG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细胞TG含量增加(P<0.05);与高脂组相比,丹瓜方1组细胞TG含量减少(P<0.05),高糖高脂组细胞TG含量增加(P<0.05);与高糖高脂组相比,丹瓜方2组细胞TG含量减少(P<0.05)。7、油红O染色: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细胞内脂滴增多;与高脂组相比,丹瓜方1组细胞内脂滴有所减少,高糖高脂组细胞内脂滴则有所增多且较为密集;与高糖高脂组比较,丹瓜方2组细胞内脂滴也相应减少。8、HE染色: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细胞出现一定程度变形、细胞质染色变浅;与高脂组相比,丹瓜方1组细胞形态有所改善、细胞质染色变浅程度减轻,高糖高脂组细胞变形程度加重、细胞质染色变浅程度也更明显;与高糖高脂组比较,丹瓜方2组细胞形态也有所改善、细胞质染色变浅程度减轻。9、qPCR: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细胞InsR、IRS-1、SH2B2、IGF-1、PRKAA2mRNA表达量降低(P<0.05),PTPN1 mRNA表达量升高(P<0.05)。与高脂组相比,丹瓜方1组的InsR、IRS-1、SH2B2、IGF-1 mRNA表达量升高(P<0.05),PRKAA2 mRNA表达量升高(P>0.05),PTPN1 mRNA表达量降低(P<0.05);高糖高脂组的InsR、IRS-1、SH2B2、IGF-1 mRNA表达量降低(P<0.05),PRKAA2 mRNA表达量降低(P>0.05),PTPN1 mRNA表达量升高(P<0.05)。与高糖高脂组相比,丹瓜方2组的InsR、IRS-1、SH2B2、IGF-1mRNA表达量升高(P<0.05),PRKAA2 mRNA表达量升高(P>0.05),PTPN1 mRNA表达量降低(P<0.05)。10、Western Blot: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细胞InsR、IRS-1、SH2B2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高脂组相比,丹瓜方1组细胞InsR、IRS-1、SH2B2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高糖高脂组细胞InsR、IRS-1、SH2B2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高糖高脂组相比,丹瓜方2组细胞InsR、IRS-1、SH2B2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11、ELISA: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细胞瘦素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与高脂组相比,丹瓜方1组细胞瘦素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高糖高脂组细胞瘦素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与高糖高脂组相比,丹瓜方2组细胞瘦素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1、高糖能在高脂诱导的基础上增加HepG2细胞内糖脂代谢紊乱,加剧IR程度;2、丹瓜方含药血清能增加IR-HepG2细胞内葡萄糖消耗量及糖原含量,提高细胞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谢紊乱,减轻IR;3、丹瓜方含药血清能降低IR-HepG2细胞内TC、TG含量,减轻细胞内脂质堆积,改善脂代谢紊乱,修复细胞形态损伤;4、丹瓜方含药血清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减轻IR机制可能与调节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中相关因子(InsR、IRS-1、SH2B2、IGF-1、PTPN1及瘦素蛋白)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赵艳坤,邵伟,雒诚龙,武开乐,余雄[2](2017)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介导的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探究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通过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抑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凋亡的调节。将UC-MSCs和BMECs利用TranswellTM小室双层共培养,以BMECs单纯培养为对照,给予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抑制剂AG1024进行干预,并用信号阻断剂AG490处理细胞,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UC-MSCs和BMECs共培养组BMECs的凋亡率极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1);UC-MSCs和BMECs共培养组Bcl-2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较BMECs组极显着上调(P<0.01),Caspase-3、Bax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则显着或极显着下调(P<0.05或P<0.01);AG1024和AG490单独处理或二者共同处理升高了单独培养的BMECs和与UC-MSCs共培养的BMECs的凋亡率,并上调了Bax、Caspase-3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下调了Bcl-2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由此得出,UC-MSCs能够通过IGF-Ⅰ介导JAK/STAT信号通路调节BMECs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BMECs的凋亡率。(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王进,霍颖浩,万永占[3](2017)在《多西他赛对鼠骨骼肌细胞的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上各种蛋白表达及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多西他赛对鼠骨骼肌细胞的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上各种蛋白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150、300、600 nmol/L)和不同时间(3、6、12 h)的多西他赛处理分化好的C2C12肌管细胞,以不添加药物组作为对照组,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Akt的磷酸化程度,确定多西他赛作用的最佳时间和浓度;后以多西他赛作用的最适条件处理分化好的C2C12肌管细胞,以不添加药物组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胰岛素信号通路上的关键蛋白[胰岛素受体β亚基(IRβ),Akt,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160 k D的Akt底物(AS160)]及其磷酸化程度。结果多西他赛处理6 h,150 n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Akt磷酸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0 n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0n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3、6、12 h条件下Akt的磷酸化程度降低。多西他赛处理3 h与对照组相比Akt磷酸化程度相近,6 h和12 h组与对照组相比Akt磷酸化程度降低。经多西他赛300 nmol/L作用12 h后,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刺激后的小鼠骨骼肌细胞的IRβ的磷酸化程度无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刺激后Akt、GSK-3β、AS160的磷酸化程度降低。结论多西他赛能够抑制骨骼肌细胞上胰岛素转导信号通路关键蛋白Akt的磷酸化及其下游蛋白GSK-3β、AS160的活化,这可能引起鼠骨骼肌细胞上的胰岛素抵抗。(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7年04期)

杨浩,谢欣梅,庞晓斌[4](2014)在《覆盆子酮对HepG2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SHP-1和IRS-1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覆盆子酮对HepG2细胞糖消耗的影响及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SHP-1和人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细胞糖消耗;RT-PCR法检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的基因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IRS-1的表达量。结果覆盆子酮可明显促进HepG2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明显降低HepG2细胞SHP-1 mRNA基因表达量,并能促进IRS-1蛋白表达量。结论覆盆子酮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IRS-1和SHP-1的表达发挥降糖作用。(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4年08期)

张龙[5](2013)在《Aβ_(1-42)寡聚体对PC-12细胞胰岛素PI3K/PK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1-42寡聚体(beta-amyloid peptides1-42oligomer, Aβ1-42oligomer)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rat pheochromocytoma cells, PC-12)胰岛素(Insulin, IR)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 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B, PI3K/PK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分析其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探讨Aβ寡聚体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1)传代培养PC-12细胞。(2)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β1-42寡聚体干预24h后,PC-12细胞生存率,确定构建AD细胞模型所需Aβ]-42寡聚体的浓度。(3)将实验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le)组、胰岛素(IR)组、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组,每组设6个孔。其中,Control组加入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Modle组采用Aβ1-42寡聚体和DMEM干预;IR组采用Aβ1-42寡聚体和胰岛素联合干预Wortmannin组采用Aβ1-42寡聚体和渥曼青霉素联合干预。干预24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存率;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反应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细胞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 InR)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KB、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ion of protein kinase B,p-PK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hosphorylation of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p-GSK-3β)、Tau蛋白以及磷酸化Tau蛋白(Phosphorylation of Tau protein, p-Tau)的表达量。结果:(1)与0μmol/L Aβ1-42寡聚体组比较,5、10、15、20、25、30μmol/L Aβ1-42寡聚体组PC-12细胞生存率降低(P<0.01),且与Aβ1-42寡聚体浓度呈负相关(r=—0.981,P<0.01),其中15μmol/L Aβ1-42寡聚体组细胞生存率为49.51±0.48%,将该Aβ1-42寡聚体浓度作为构建AD细胞模型的浓度。(2)与Control组比较,Modle组、IR组、Wortmannin组细胞生存率降低,凋亡率增高(P<0.01)。与Modle组比较,IR组细胞生存率增高,凋亡率降低,Wortmannin组细胞生存率降低,凋亡率增高(P<0.01)。(3)与Control组比较,Modle组和Wortmannin组细胞InR、p-PKB和p-GSK-3p表达降低;IR组细胞InR表达降低,p-PKB和p-GSK-3β表达增高(P<0.05)。与Modle组比较,IR组细胞InR、p-PKB和p-GSK-3β表达增高;Wortmannin组InR, p-PKB和p-GSK-3β表达降低(P<0.05)。(4)与Control组比较,Modle组和Wortmannin组细胞p-Tau表达增高;胰岛素组细胞p-Tau表达降低(P<0.05)。与Modle组比较,IR组细胞p-Tau表达降低;Wortmannin组细胞p-Tau表达增高(P<0.05)。结论:(1)Aβ1-42寡聚体可以引起PC-12细胞凋亡,导致细胞生存率下降。(2)Aβ1-42寡聚体对PC-12细胞损伤作用呈一定的浓度相关性。(3)Aβ1-42寡聚体对PC-12细胞损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降低InR和p-PKB表达,使胰岛素PI3K/PKB信号转导通路受到抑制,引起p-GSK-3β表达降低、GSK-3p活性升高,导致p-Tau表达水平增高,致使细胞凋亡增加,生存率下降。(本文来源于《遵义医学院》期刊2013-05-01)

张静[6](2012)在《软脂酸诱导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P13K/PKB信号转导通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软脂酸(palmitic acid,PA)是游离脂肪酸的主要成分,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关系密切但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PA诱导3T3-L1建立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检测其对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和PKB磷酸化水平(p-PKB)的影响,深入探讨高游离脂肪血症诱导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2-08-29)

刘丽娟,苏恒,徐艳,严新明,薛元明[7](2011)在《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β-TC-6细胞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反应中的作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β-TC-6细胞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反应中的作用。方法:1、采用小鼠胰岛素瘤细胞系β-TC-6接种于24孔板,48小时后换用无糖KRB缓冲液培养30分钟,再在含0mM、1.38mM、5.5mM、11.1mM葡萄糖的KRB3缓冲液中孵育60分钟,放免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胰岛素浓度。2、(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1-08-17)

刘丽娟[8](2011)在《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β-TC-6细胞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反应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胰岛β细胞系β-TC-6的培养、生物学特性及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反应的研究目的探讨胰岛β细胞系β-TC-6的培养方法、生物学特性及葡萄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反应。方法观察β-TC-6细胞培养时间内的形态变化及其增殖、生长规律;分别以0mM、1.38mM、5.5mM、11.1mM葡萄糖刺激β-TC-6细胞的胰岛素分泌(GSIS),用放免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胰岛素浓度。结果培养过程中β-TC-6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呈多角形,传代48小时后进入增殖生长期;β-TC-6细胞在含0.1%BSA的KRBH液中孵育630分钟,1.38mM葡萄糖刺激时胰岛素分泌达高峰,5.5 mM、11.1 mM葡萄糖刺激时胰岛素分泌较1.38mM时下降。结论β-TC-6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增殖能力强,并保持了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其最适宜的葡萄糖刺激浓度为1.38mM。第二部分葡萄糖刺激活化β-TC-6细胞ERK1/2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目的探讨葡萄糖刺激下β-TC-6细胞ERK1/2信号转导通路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方法1、β-TC-6细胞接种于6孔板,48小时后换用无糖KRBH缓冲液培养2小时,再在含0mM、1.38mM、5.5mM、11.1mM葡萄糖的KRBH缓冲液中孵育5分钟,收集细胞,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ERK1/2的水平。2、β-TC-6细胞接种于6孔板,48小时后换用无糖KRBH缓冲液培养2小时,再在含1.38mM葡萄糖的KRBH缓冲液中孵育0分钟、5分钟、15分钟、30分钟,收集细胞,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ERK1/2的水平。结果1、β-TC-6细胞在1.38mM葡萄糖刺激时ERK1/2磷酸化水平达高峰,5.5 mM、11.1 mM葡萄糖刺激时ERK1/2磷酸化水平较无葡萄糖刺激时升高,但较1.38mM葡萄糖刺激时下降。2、β-TC-6细胞在1.38mM葡萄糖刺激5分钟时ERK1/2磷酸化水平达高峰,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ERK1/2磷酸化水平逐渐下降,30分钟时ERK1/2磷酸化水平下降到无葡萄糖刺激时水平。结论葡萄糖刺激可活化β-TC-6细胞ERK1/2信号转导通路。第叁部分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β-TC-6细胞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反应中的作用的研究目的研究MEK抑制剂PD98059对β-TC-6细胞葡萄糖刺激下ERK1/2信号转导通路及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1、β-TC-6接种于6孔板,47.5小时后加入PD98059(2uM、10uM、50uM)30分钟后,换用无糖KRBH缓冲液培养2小时,再在含1.38mM葡萄糖浓度的KRBH缓冲液中孵育5分钟,收集细胞,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ERK1/2的程度。2、β-TC-6接种于24孔板,47.5小时后加入PD98059(2uM、10uM、50uM)30分钟后,换用无糖KRBH缓冲液培养30分钟,再在含1.38mM葡萄糖的KRBH缓冲液中孵60分钟,用放免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胰岛素浓度。结果1、PD98059可抑制p-TC-6细胞葡萄糖刺激下的ERK1/2磷酸化,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2、PD98059可抑制β-TC-6细胞葡萄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ERK1/2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β-TC-6细胞葡萄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第四部分炎性细胞因子IL-1β、IFN-γ对β-TC-6细胞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反应的影响的研究目的研究炎性细胞因子IL-1β、IFN-γ对胰岛β细胞株β-TC-6葡萄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反应的影响。方法β-TC-6接种于24孔板,24小时后加入IL-1β(0.15ng/ml、1.5ng/ml)和/或IFN-γ(10u/ml、100u/ml),24小时后,换用无糖KRBH缓冲液培养30分钟,再在含0mM或1.38mM葡萄糖的KRBH缓冲液中孵育60分钟,用放免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胰岛素浓度。结果IL-1β(0.15ng/ml、1.5ng/ml)或IFN-γ(10u/ml、100u/ml)或联合(IL-1β0.15ng/ml、IFN-γ100u/ml)作用于β-TC-6细胞时胰岛素浓度与单纯葡萄糖刺激组相比均下降,且IL-1β与IFN-γ联合有协同作用。结论IL-1β、IFN-y对β-TC-6细胞葡萄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反应有损伤作用。(本文来源于《昆明医学院》期刊2011-05-01)

吴鸿[9](2009)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及其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肥胖、2型糖尿病目前已成为世界流行病。据统计:到2007年,全世界超重者已超过11亿,其中3.12亿人口为肥胖者。糖尿病也已成为危害全世界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到2030年,预计全世界糖尿病患病人数将从2000年的1.71亿发展为3.66亿。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的重要因素。而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亦为胰岛素抵抗。存在胰岛素抵抗的人群较一般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高5倍,心血管风险增高2倍。因此,如何减轻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成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减少心血管风险的关键问题。目前对胰岛素抵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传统意义上的胰岛素敏感组织如脂肪、肌肉、肝脏、下丘脑等的研究。初步认为:增加运动、生活方式改善可增加脂肪消耗、提高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但人们发现:β细胞存在胰岛素抵抗,它表现为β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障碍,导致β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β细胞胰岛素抵抗这一概念的提出对胰岛素抵抗的概念做了更进一步的补充,β细胞成为又一胰岛素敏感组织,而重新被人们认识。因此,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的研究是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又一有益补充。既往文献报道:β细胞胰岛素受体基因条件性敲除(conditional knockout)(βIRKO)小鼠可出现与人2型糖尿病初期相似的临床特征:即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相分泌(GSIS)丧失85%以上,βIRKO于2月龄出现糖耐量受损,并且糖耐量进行性恶化。这说明β细胞的胰岛素一相分泌需要胰岛素受体的存在,胰岛素信号通路障碍使β细胞对胰岛素也发生了抵抗,表现为β细胞分泌异常。因此,人们首次认识到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这种β细胞胰岛素抵抗可诱导糖耐量异常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然而,对于β细胞胰岛素抵抗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文献报道甚少。在分子水平,胰岛素的信号是以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 IR)的激活导致自身磷酸化开始,然后激活的受体引起几个底物的酪氨酸磷酸化,包括胰岛素受体底物1和2(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and 2, IRS-1, IRS-2)等。IRS-1和IRS-2酪氨酸磷酸化后,会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 PI3-K) ,激活的PI3-K引起蛋白激酶B(PKB/Akt)丝氨酸磷酸化,从而刺激葡萄糖转运到肝脏、肌肉和脂肪等组织,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刺激糖原合成,在脂肪组织中促进脂肪合成。目前认为:胰岛细胞上已存在胰岛素信号通路,但该通路在胰岛细胞如何发挥作用,受哪些因素影响,机制如何尚需要进一步研究阐明。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胰岛素抵抗,近年来很多研究显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1B, PTP-1B)可能在胰岛素抵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胰岛素信号转导中一个十分关键的分子。通过去磷酸化信号分子,从而终止胰岛素信号转导。PTP-1B缺失小鼠,其表型及寿命都正常,同时胰岛素和瘦素的敏感性明显增加,能够抵抗饮食诱导的肥胖的发生。许多研究也进一步证实PTP-1B可以负性调节胰岛素和瘦素的信号转导。但在胰岛细胞胰岛素抵抗中,PTP-1B是否也发挥着类似于其他胰岛素敏感组织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探讨。第一部分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在高糖/高脂诱导β细胞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目的]研究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的诱发因素及其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关系。[方法]传代培养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胰岛beta细胞MIN6细胞株分为四组,①高糖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33.3mmol/L、40mmol/L葡萄糖,孵育24 h;②高脂组:分别加入终浓度125umol/L、250umol/L软脂酸,孵育24h;③无水乙醇对照组:与高脂组相对应,加入相同体积无水乙醇,孵育24h;④正常对照组:不加葡萄糖或软脂酸或无水乙醇,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应用Trizol试剂盒分别提取高糖、高脂、无水乙醇及对照组的细胞总RNA。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各组PTP-1B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胰岛beta细胞PTP-1B的表达。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PTP-1B蛋白表达水平。每组分别加入含2.8、16.7mmol/L葡萄糖的KRB缓冲液,37℃分别孵育1 h,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水平。[结果]高糖40mmol/L孵育可成功诱导β细胞胰岛素抵抗,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显着下降。与相应的正常对照组相比,当葡萄糖浓度为40mmol/L时,基线胰岛素分泌水平下降(P<0.05);高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明显下降(P<0.01)。但当葡萄糖浓度为33.3mmol/L时,β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基线时较正常对照组略升高(P=0.05),而高糖刺激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2、软脂酸亦可诱导β细胞胰岛素抵抗,胰岛细胞分泌功能下降。当软脂酸浓度为125umol/L时,β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基线时与正常对照组相似(P>0.05),而高糖刺激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当软脂酸浓度为250umol/L时,基线胰岛素分泌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高糖刺激后明显下降,降幅与正常对照组的降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无水乙醇组与高脂B组胰岛素分泌结果相似,与正常对照组亦无显着差异(P>0.05)。3、高糖、高脂均可诱导β细胞PTP-1B表达增高(1)免疫细胞化学:不同处理因素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因素PTP-1B的表达均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0)。高糖33.3mmol/L组与正常对照组PTP-1B表达无明显差异,高脂250umol/L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TP-1B表达亦无显着性差异,但仍有表达增高趋势。正常组与高脂125umol/L组间PTP-1B表达存在显着差异(P=0.000),正常组与高糖40mmol/L组间PTP-1B表达也存在显着差异(P=0.000);高糖40mmol/L组PTP-1B表达较高脂125umol/L组略增高,但差异无显着意义(P=0.211)。(2)Realtime-PCR提示高糖、高脂诱导后,PTP-1B基因表达水平增高高糖40mmol/L组、高脂125umol/L组诱导胰岛β细胞PTP-1B基因表达增高PTP-1B/β-actin基因的溶解曲线;显示呈单峰,无明显引物二聚体,峰值与目的扩增片段Tm一致;各组PTP-1B/β-actin基因的表达量及其相对比值可见:高糖和高脂诱导组PTP-1B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升高50倍及25倍,高糖40mmol/L组PTP-1B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脂125umol/L组高约1倍。(3)Western-blot提示高糖、高脂作用于β细胞,使PTP-1B蛋白表达增高。高糖40mmol/L、高脂125umol/L组PTP-1B表达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高糖组PTP-1B表达又显着高于高脂组(P<0.05)。[结论]高糖、高脂均可诱导β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减少,发生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但二者对β细胞的分泌功能的影响略有差异,β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同时,PTP-1BmRNA、蛋白表达均升高。高糖、高脂等外源性因素可能通过PTP-1B表达升高,抑制胰岛素的信号转导。PTP-1B在高糖、高脂诱导的β细胞胰岛素抵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部分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在慢性炎症因子诱导β细胞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目的]研究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的诱发因素及其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关系。[方法]传代培养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胰岛beta细胞MIN6细胞株分为四组,①TNF-αA组:加入终浓度为1.0 ug/L TNF-α,孵育24 h;②TNF-αB组:加入终浓度10 ug/L TNF-α,孵育24h;③TNF-αC组:加入终浓度20 ug/L TNF-α,孵育24h;④正常对照组:不加TNF-α,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应用Trizol试剂盒分别提取各组的细胞总RNA。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PTP-1B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PTP-1B蛋白表达水平。每组分别加入含2.8、16.7mmol/L葡萄糖的KRB缓冲液,37℃分别孵育1 h,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水平。[结果] 1.当不同浓度TNF-α(1ug/L、10ug/L、20ug/L)分别诱导胰岛细胞胰岛素抵抗时,可以发现: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能力明显下降,但各干预组之间并未呈现剂量依赖性变化趋势(P<0.01)。各组基线水平的胰岛素释放均较正常组降低,高糖刺激后胰岛素释放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但TNF-α10ug/L、20ug/L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2.TNF-α诱导β细胞PTP-1B基因表达变化:各组TNF-α均诱导β细胞PTP-1B基因表达增多,其中20ug/L、1ug/L干预组PTP-1B表达明显增多(P<0.01),10ug/L干预组PTP-1B表达亦明显增加(P<0.05)。3.TNF-α诱导β细胞PTP-1B蛋白水平变化: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经内参照β-Actin蛋白校正后,TNF-α干预各组较正常对照组,PTP-1B表达增加(P<0.05)。[结论] TNF-α可诱导β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减少,发生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但各干预组之间并未呈现剂量依赖性变化趋势。TNF-α通过PTP-1B表达升高,抑制胰岛素的信号转导。PTP-1B在慢性炎症诱导的β细胞胰岛素抵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三部分过表达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对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目的]明确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EK293细胞,扩增Ad-PTP-1B腺病毒,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病毒并测定病毒滴度;传代培养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胰岛beta细胞MIN6细胞株转染MIN6细胞株,分叁组:①转染Ad-PTP-1B胰岛β细胞组;②转染Ad-EGFP胰岛β细胞组;③胰岛β细胞正常对照组。应用Trizol试剂盒分别提取各组的细胞总RNA。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PTP-1B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PTP-1B蛋白表达水平。每组分别加入含2.8、16.7mmol/L葡萄糖的KRB缓冲液,37℃分别孵育1 h,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水平。[结果] 1、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病毒后,取病毒液1:1稀释后测得A260为0.029,根据公式计算病毒滴度为:3.19×1010pfu/ml。2、重组腺病毒PCR鉴定:经RT-PCR对病毒DNA鉴定,在大约85bp处可见一清晰条带。鉴定PTP-1B病毒。3.以MOI 1:10,1:50,1:100分别感染MIN6细胞,western-blot检测可见:随着感染复数的升高,PTP-1B转染效率逐渐升高,其中,以MOI 1:100感染效率最高,故在后续的实验中拟用MOI 1:100感染MIN6细胞。4.PTP-1B过表达MIN6细胞,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Ad-PTP-1B转染MIN6细胞24小时后,可见转染PTP-1B组的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显着(P<0.01),而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对照病毒的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Ad-PTP-1B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亦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重组腺病毒感染MIN6细胞,PTP-1B蛋白表达结果:PTP-1B感染MIN6细胞后,表达明显增强,与GFP和空白对照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 PTP-1B在胰岛β细胞表达升高后,可诱导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降低。提示:PTP-1B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引发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PTP-1B在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四部分PTP-1B诱导β细胞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信号途径变化[目的]观察PTP-1B诱发β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及其对胰岛素信号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EK293细胞,扩增Ad-PTP-1B腺病毒,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病毒并测定病毒滴度;传代培养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胰岛beta细胞MIN6细胞株转染MIN6细胞株,分叁组:①转染Ad-PTP-1B胰岛β细胞组;②转染Ad-EGFP胰岛β细胞组;③胰岛β细胞正常对照组。应用Trizol试剂盒分别提取各组的细胞总RNA。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PTP-1B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胰岛素受体β亚单位(IR-β)、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沉淀法检测IR-β、IRS-1磷酸化水平。每组分别加入含2.8、16.7mmol/L葡萄糖的KRB缓冲液,37℃分别孵育1 h,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水平。[结果] 1.转染PTP-1B的β细胞在无胰岛素刺激时,胰岛素受体β亚单位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受到胰岛素刺激后,IRβ磷酸化明显减弱。而转染GFP对照病毒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PTP-1B表达增高,可引发IRβ去磷酸,阻碍胰岛素信号转导;2.转染PTP-1B的β细胞在无胰岛素刺激时,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略偏低,但差异不显着。当受到胰岛素刺激后,IRS-1磷酸化明显减弱。而转染GFP对照病毒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PTP-1B表达增高,可引发IRS-1去磷酸,阻碍胰岛素信号转导。[结论]胰岛细胞过表达PTP-1B后,胰岛素受体β亚单位(IRβ)、胰岛素底物1(IRS-1)磷酸化程度明显减弱,提示PTP-1B通过负调控胰岛素信号通路上IRβ、IRS-1磷酸化程度,使胰岛素信号转导发生障碍,从而诱导胰岛细胞胰岛素抵抗。(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09-05-01)

张景燕,孟艳,王蓉,姬志娟,盛树力[10](2008)在《PI3K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和APP17肽对SY5Y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PI3K的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阻断体外培养的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Y5Y细胞的存活信号转导通路,观察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PP)17肽对SY5Y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Wortmannin组、APP17肽组、APP17肽+Wortmannin组、葡萄糖组、葡萄糖+APP17肽组、葡萄糖+Wortmannin+APP17肽组,观察各组细胞的噻唑蓝(MTT)代谢率、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细胞轴突长度、胞体面积。结果(1)APP17肽可促进SY5Y细胞MTT代谢率升高、LDH漏出率降低、细胞轴突长度和胞体面积增加,但经Wortmannin作用后,其作用减弱。(2)APP17肽对高糖环境下的SY5Y细胞也有上述作用,且经Wortmannin作用后其作用减弱。结论APP17肽能通过激活胰岛素的PI3K信号转导通路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糖尿病杂志》期刊2008年07期)

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旨在探究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通过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抑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凋亡的调节。将UC-MSCs和BMECs利用TranswellTM小室双层共培养,以BMECs单纯培养为对照,给予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抑制剂AG1024进行干预,并用信号阻断剂AG490处理细胞,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UC-MSCs和BMECs共培养组BMECs的凋亡率极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1);UC-MSCs和BMECs共培养组Bcl-2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较BMECs组极显着上调(P<0.01),Caspase-3、Bax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则显着或极显着下调(P<0.05或P<0.01);AG1024和AG490单独处理或二者共同处理升高了单独培养的BMECs和与UC-MSCs共培养的BMECs的凋亡率,并上调了Bax、Caspase-3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下调了Bcl-2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由此得出,UC-MSCs能够通过IGF-Ⅰ介导JAK/STAT信号通路调节BMECs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BMECs的凋亡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论文参考文献

[1].邵江健.基于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探讨丹瓜方含药血清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调控作用[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

[2].赵艳坤,邵伟,雒诚龙,武开乐,余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介导的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17

[3].王进,霍颖浩,万永占.多西他赛对鼠骨骼肌细胞的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上各种蛋白表达及活性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7

[4].杨浩,谢欣梅,庞晓斌.覆盆子酮对HepG2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SHP-1和IRS-1表达的影响[J].中成药.2014

[5].张龙.Aβ_(1-42)寡聚体对PC-12细胞胰岛素PI3K/PK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D].遵义医学院.2013

[6].张静.软脂酸诱导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P13K/PKB信号转导通路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2

[7].刘丽娟,苏恒,徐艳,严新明,薛元明.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β-TC-6细胞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反应中的作用探讨[C].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

[8].刘丽娟.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β-TC-6细胞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反应中的作用[D].昆明医学院.2011

[9].吴鸿.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及其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9

[10].张景燕,孟艳,王蓉,姬志娟,盛树力.PI3K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和APP17肽对SY5Y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

标签:;  ;  ;  ;  

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论文-邵江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