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作为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与课程改革同步的教科书的改革是必不可少的。新课标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思想和新的理论,这被称为“新理念”。比较起原来的教学大纲,新课标出现了许多新的提法和做法。
1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新教材是依据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编撰的,它体现着时代的气息和开拓创新精神。它不仅在教纲上明确提出教育目的是“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而且在教材的“说明”里开宗明义的指出教材的编写:“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素质良好的合格人才。”旧教材虽然在教纲中有相近的教学要求,教材方面则没有说明,反映出新教材在教学要求上比旧教材更突出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要求,更强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使用好新教材,更新教学观念尤为紧迫。教师必须更新的观念:由“以教师和知识为本”转变到“以学生和能力为本”;由“为应试而教”转变为“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由“依靠教材来教”转变为“利用教材来教”;由“填灌式”转变为“启导式”的教;由使用传统媒体转变为使用现代媒体;由单一的校内教育转变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等。
2全面把握教材内容
2.1宏观结构方面:使用新教材,教师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全书的总体结构,然后指导学生找出教材的特点线索。普通初中历史课程由《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构成。包括25个按时序编排的学习单元,是全体初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
2.2具体内容方面:与以住的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相比,有很多具体内容是相同的,尽管因单元教学的需要而编排在不同的模块中。当然,根据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的理念和原则,课程内容也有一些大胆的调整与更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增加了与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②增加了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内容。随着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加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世界史和有关民主政治的内容在课程内容有所增加。③增加了与学生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密切相关的内容,使学生通过身边的历史变迁来感悟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④增加了及时反映历史学科研究新趋势和新成果的内容。针对这些新的变化,作为教师应及时把握
2.3辅助内容方面:就北师大版而言,前言、单元引言和课前导学很有特色。新教材图文并茂,材料丰富。以北师大版为例,各类图片、照片有130多幅,形势图20多幅,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和认识历史。此外,还以资料卡片、注释、学习思考、知识链接、自我测评和材料阅读与思考等形式,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或其他材料,以利于学生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展开。
3了解学情,灵活运用教材
3.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根据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根据《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总体要求,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来确定教学目标;一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关于本课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以北师大版《世界历史》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为例,“内容标准”中关于这一课的内容和要求是“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我们要把“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两者结合起来,确定每一课具体的教学目标。
3.2教材内容重新组合。在实际教学中就有不少学生认为:教科书的“条理性不太好,内容跳跃大,一会儿宋代朝历史,一会儿元代历史,我们难以适应”。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可以适当的调整专题的顺序,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科书单元顺序的调整,尽管其中也可能存在某些不完全合理之处,但毕竟是找出了教科书与教学实际之间存在的一定差距。
3.3组织活动课。例如,分析辛亥革命这一节内容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而失败;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你赞同哪种看法?我认为这实质上是让学生有一次研究性学习的机会,我上这节课的具体做法是: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课本上提供的有关论文资料,然后动手写出来,表明自己观点的小论文提纲。在上这节课时,让选择相同观点的学生坐在一起,这样学生就会形成两大组,让他们从中备选出七八名代表用类似辩论赛的形式,然后每组代表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自圆其说。由于让学生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又是一正一反轮番上阵辩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要求学生将所表述的内容整理出来。通过这样新颖的活动课,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4充分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材不再是惟一的,诸如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等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课程资源。应该说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关键在于如何的整合利用。我认为课程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应遵循以下基本方法和原则:①尽可能地从各种渠道收集与课程有关的各类资源,并注意积累和保存;②资源的使用必须符合课程理念和“内容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③课程资源的使用必须有助提高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激起学生的探究的热情;④课程资源的使用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包括硬件和软件条件,如教学设备、课时安排、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等等。
作者单位:山东省郓城县杨庄集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