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议题论文-王冰

日常议题论文-王冰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常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媒介城市,偏向,日常,广州

日常议题论文文献综述

王冰[1](2018)在《媒介城市的“日常”议题与偏向——以20世纪初的广州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常生活是社会活动与社会制度和结构的连接处,是文化现象的基础。城市作为一种关系和环境,是媒介的表现形态。20世纪初是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期,城市空间的剧变对城市生活变化的影响具有时代性。20世纪二叁十年代的广州市井提供了一个从日常生活的变迁中寻找媒介城市影响现代中国历史进程隐匿偏向的独特样本。市民的主体意识伴随着社会空间发展逐渐建立,娱乐空间的开放带来了性别对立的瓦解。报刊与公园、广场、电影(剧)院、体育馆等共同组成了城市公共文化和舆论空间,并通过意识形态的日常化形成控制,推进城市空间的生长,促进民主革命的萌发与现代社会的重新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媒介城市不仅产生意义不同的信息,还定义人们的日常行为,从而干扰生活的偏向。(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范晨虹[2](2018)在《日常风险议题的现实图景与报道逻辑——以电梯风险议题报道为考察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相较于环境风险、核风险和化学风险等,民众在生活中更多面临的其实是与衣食住行相关的日常风险,因而媒体的常规风险报道就成为民众认知风险的基础,形塑着大众的风险感知样态。本文以电梯风险议题为例,意在考察新闻媒体如何建构常规风险的图景,揭示新闻媒体常规风险报道的现实逻辑和生产悖论,以校准民众准确感知风险的坐标,丰富风险传播的内容。(本文来源于《新闻知识》期刊2018年07期)

王骏阳[3](2016)在《日常:建筑学的一个“零度”议题(上)》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建筑学思想中的演变发展的回顾,以及对当代中国建筑在实践、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相关案例的讨论,试图在城市、建筑和文化意义等不同层面阐述"日常"作为一个"零度"议题与建筑学的关系,进而为一种基于日常的的建筑学观念进行理论上的思考。(本文来源于《建筑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肖云[4](2008)在《《人民日报》与人民网中日论坛的日常议题之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关于BBS与传统媒体的“日常议题”关系研究尚付诸阙如。因此本文以“媒介间议程设置”理论和“框架”理论为支撑,致力于探讨传统媒体和网络论坛在“日常议题”框架间的相关性。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就《人民日报》的155篇中日关系议题文章和中日论坛的232篇帖子,从信息来源、题材、主题、基调4个具体方面进行框架分析。卡方检验的结果显示,在中日关系议题方面,《人民日报》和中日论坛的议题框架并不显着相关。论坛中不同ID类型各自的议题框架类型与《人民日报》也不具备显着相关性。总体说来,《人民日报》的中日关系议题框架多采取官方视角,理性凸显、聚焦中日友好;中日论坛的议题框架则秉持多元视角,基调交织,友好冲突兼顾。具体分析发现,在中日关系议题方面,《人民日报》以国内传统官方媒体为重点信息来源;侧重政治、经济题材;在“战争历史问题”和“靖国神社问题”这些会触动中日双方敏感神经的主题上,所给予的关注度不及中日论坛;其理性反日基调重点针对“靖国神社问题”,绝大部分借助转载日本媒体文章来反映。中日论坛的信息来源分布则相对均衡、广泛;侧重政治、文化、历史题材;在“中日经济发展与合作”主题方面的关注度不及《人民日报》;其理性反日情绪主要停留在“战争历史问题”上。论文继而深入剖析“中日论坛”不同类型活跃ID与《人民日报》议题框架之相关性,发现:“中日论坛”舆论领袖类ID与《人民日报》在主题和基调方面存在显着不同,在论坛广泛遭到拍砖的靶子类ID在此方面更为接近《人民日报》。因此,一定程度上“中日论坛”实现了“另类公共领域”的功能。此外,议题互动分析表明,在发生了“互向联合设置”之处,《人民日报》对中日论坛的议题影响强于中日论坛对《人民日报》的议题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8-06-01)

日常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相较于环境风险、核风险和化学风险等,民众在生活中更多面临的其实是与衣食住行相关的日常风险,因而媒体的常规风险报道就成为民众认知风险的基础,形塑着大众的风险感知样态。本文以电梯风险议题为例,意在考察新闻媒体如何建构常规风险的图景,揭示新闻媒体常规风险报道的现实逻辑和生产悖论,以校准民众准确感知风险的坐标,丰富风险传播的内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常议题论文参考文献

[1].王冰.媒介城市的“日常”议题与偏向——以20世纪初的广州为中心的考察[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

[2].范晨虹.日常风险议题的现实图景与报道逻辑——以电梯风险议题报道为考察对象[J].新闻知识.2018

[3].王骏阳.日常:建筑学的一个“零度”议题(上)[J].建筑学报.2016

[4].肖云.《人民日报》与人民网中日论坛的日常议题之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标签:;  ;  ;  ;  

日常议题论文-王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