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含氟碳丙烯酸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合成,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水性,热稳定性
含氟碳丙烯酸酯论文文献综述
黄俊丹,高举,刘灿培,王志国,吴文静[1](2016)在《自乳化含氟碳链水性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含羟基或羧基或含氟烷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与反应型乳化剂发生乳液自由基共聚,制备含羟基和羧基且可自乳化的水性含氟烷基侧链丙烯酸酯共聚物(WFP).经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凝胶色谱、粒径和黏度及扫描电镜的测试分析,表征了其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WFP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8℃,在氮气氛中热失重5%时对应的温度为151℃,最大热降解速率温度在403℃.WFP分子内存在因含氟长碳侧链段与聚丙烯酸酯,或与羟基、羧基、酯基等不相容形成微相分离平衡的结构效应,在涂布和水分挥发过程中含氟碳链段向气-液表面运动而聚集,显示出WFP可保护被涂覆的基材.(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高晓辉,李玉峰,祝晶晶[2](2014)在《电化学方法研究磷化氟碳丙烯酸酯涂料的防腐蚀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磷化氟碳丙烯酸酯(磷化氟丙)乳液为成膜物质,制备不同填料的防腐蚀涂料。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涂料的表面形貌,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EIS)、开路电位(OCP)等电化学手段研究成膜物质及填料对涂料防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选用磷化氟丙乳液为成膜物质,在填料中添加蒙脱土时,制备的涂料表面致密,涂层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本文来源于《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期刊2014年04期)
孙世东[3](2011)在《自交联氟碳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其抗菌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氟碳乳液树脂具有优异的耐候性以及拒水、拒油等特性,广泛用于纺织、建筑、皮革、包装等领域。为了进一步提高乳液树脂的硬度等机械性能,本文合成了室温自交联具有核壳结构的氟碳乳液。并通过在氟碳乳液中添加适量的纳米银粒子制备了抗菌性能良好的抗菌自交联氟碳乳液。首先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等丙烯酸酯单体,通过半连续乳液聚合制备了一系列含氟丙烯酸酯乳液。对乳液聚合的工艺进行了优化,最佳聚合工艺为:以SDS和OP为复合乳化剂,SDS/OP=1/2~1/3,加入量为1~2%;反应温度为80~85℃;APS加入量为0.4~0.6%;搅拌速率为250~300rpm。制得的乳液单体转化率大于98%;凝胶率为小于0.5%。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激光散射粒度对乳胶粒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制得的氟碳乳液呈现单分散性,约100-150纳米。通过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接触角分析仪、吸水率等方法对乳胶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随着DFHM量的增加,乳胶膜的表面接触角增大,吸水率降低。当DFHM量为10%时,乳胶膜接触角从65°增大到101.7°,吸水率从28%降低到7.8%。含氟的高分子链段有向涂膜表面自动富集的趋势,乳胶膜与空气接触的界面具有更高的接触角。其次在合成上述氟碳乳液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为交联单体合成了一系列室温交联氟碳乳液。通过红外光谱对酮羰基和酰肼的交联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对于非氟碳乳液,酮羰基和酰肼在室温下反应48h时基本反应完全;对于氟碳乳液,室温下反应较慢,需72 h后时酮羰基才基本反应完全。通过水接触角测试、吸水率和拉伸强度等方法对非氟碳乳液及氟碳乳液交联前后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乳胶胶膜未交联时,随着DAAM质量分数的增大接触角下降,而交联后的胶膜接触角随着DAAM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DAAM为4 %时出现一个极大值,且在DAAM质量分数相同的条件下,非含氟乳胶膜接触角低于含氟乳胶膜,没有交联的乳胶膜都低于经过ADH交联的。当DAAM从0%增加到8%时,交联前的非含氟乳胶膜接触角从62.9°降低到44.3°,含氟乳胶膜从99.8°降低到88.4°;交联后非含氟和含氟乳胶膜在DAAM =4 %时处的极大值分别为80.6°和96.8°。乳胶膜交联前,涂膜吸水率随着DAAM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乳胶膜交联后,涂膜的吸水率随着DAAM质量分数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大,在4 %处出现极小值。非氟碳乳胶膜的吸水率比氟碳乳胶膜的高,交联前吸水率比交联后高。当DAAM从0%增加到8%时,交联前的非含氟乳胶膜吸水率从35%降低到15%,含氟乳胶膜从16%降低到7.5%;交联后非含氟和含氟乳胶膜在DAAM =4 %时处的吸水率极小值分别为13%和6%。涂膜交联前的拉伸强度随着DAAM量的增加变化较小;交联后的拉伸强度随着DAAM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氟碳乳胶膜交联前后拉伸强度的变化幅度较非氟碳乳胶膜交联前后的拉伸强度变化幅度小。当DAAM从0%增加到8%时,交联后非氟碳乳液拉伸强度从7.5MPa增加到32MPa;氟碳乳液拉伸强度从12.5MPa增加到30MPa。最后利用上述合成的室温自交联氟碳乳液与纳米银粉共混制得了抗菌性乳液。对乳液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银和乳液的相容性良好,抗菌性优异。随着纳米银加入量增大,涂料的抗菌能力显着增加。但当纳米银粉含量达到0.02%时,3小时后灭菌率达到93.6%后,再增加纳米银粉含量灭菌率趋缓。(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1-03-20)
李玉峰,赵向飞,高晓辉[4](2010)在《叔碳改性氟碳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叔碳酸酯、含氟丙烯酸酯、丙烯酸(酯)等为共聚单体,制备微交联叔碳改性氟碳共聚乳液。研究了叔碳酸酯、含氟丙烯酸酯、交联剂等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对制备的乳液及涂料进行了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EDS)等表征。结果表明:叔碳与氟碳的协同效应促进了氟原子的表面迁移,在改善成膜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了乳胶膜的接触角和耐水性。利用此乳液制备的涂料成膜性和二次涂刷性好,最低成膜温度低。漆膜具有较强的附着力,其耐水性、耐碱性、耐沾污性、疏水疏油性优良。(本文来源于《涂料工业》期刊2010年09期)
高晓辉,赵向飞,李玉峰[5](2010)在《微交联氟碳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有机氟碳单体、丙烯酸酯等为共聚单体,引入交联剂制备微交联氟碳丙烯酸酯乳液。探讨交联剂、乳化剂、引发剂、氟单体等对乳液的影响。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氟碳单体已键接到聚合物主链上。在单体中加入交联剂二乙烯基苯(DVB),使用R-A/R-D复配乳化剂,n(R-A)︰n(R-D)=0.5,w(引发剂)=0.4%,w(氟单体)=20%时制备的乳液性能较好,转化率达到98.31%,凝聚物量0.42%,乳胶膜接触角达到77°,吸水率仅为8.89%。(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王云芳,孔瑛,杨金荣,辛伟[6](2005)在《氟碳丙烯酸酯对聚丙烯酰胺的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用N-丙基,N-羟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FC)与丙烯酸反应得到了N-丙基,N-羟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丙烯酸酯(FCA),再通过与丙烯酰胺共聚得了氟碳改性聚丙烯酰胺P(AM-FCA)。考察了共聚物中FCA单体含量、溶液温度、盐浓度、P(AM-FCA)质量分数对溶液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共聚物溶液的表观粘度随P(AM-FCA)质量分数和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溶液温度和FCA单体含量的增加出现极值,共聚物和聚丙烯酰胺相比,具有良好抗温、耐盐性能,可望作为叁次采油用驱油剂。(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5年01期)
含氟碳丙烯酸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磷化氟碳丙烯酸酯(磷化氟丙)乳液为成膜物质,制备不同填料的防腐蚀涂料。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涂料的表面形貌,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EIS)、开路电位(OCP)等电化学手段研究成膜物质及填料对涂料防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选用磷化氟丙乳液为成膜物质,在填料中添加蒙脱土时,制备的涂料表面致密,涂层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含氟碳丙烯酸酯论文参考文献
[1].黄俊丹,高举,刘灿培,王志国,吴文静.自乳化含氟碳链水性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表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高晓辉,李玉峰,祝晶晶.电化学方法研究磷化氟碳丙烯酸酯涂料的防腐蚀性能[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4
[3].孙世东.自交联氟碳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其抗菌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1
[4].李玉峰,赵向飞,高晓辉.叔碳改性氟碳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应用[J].涂料工业.2010
[5].高晓辉,赵向飞,李玉峰.微交联氟碳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王云芳,孔瑛,杨金荣,辛伟.氟碳丙烯酸酯对聚丙烯酰胺的改性[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