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系统血液免疫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银屑病,系统血液免疫反应,固有免疫,CD4+,CD25+T细胞
系统血液免疫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郭志丽,郭峰,高志祥,顾军,张志勇[1](2011)在《银屑病患者体外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反应中CD4~+ CD25~+ T细胞及CD4~+ CD25~(high) T细胞的变化与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体外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反应体系研究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 CD25+T细胞及CD4+ CD25highT细胞的变化,并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灭活大肠杆菌悬液(3×108/mL)0.2mL作为免疫原激活剂加入枸橼酸抗凝的全血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中,37℃水浴1h,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 CD25+T细胞及CD4+ CD25highT细胞的比例。结果在加入大肠杆菌的银屑病全血细胞组(银屑病实验组)CD4+ CD25highT细胞比例(1.88%)明显高于银屑病对照组(1.41%)(P﹤0.01),CD4+ CD25+T细胞及CD4+ CD25highT细胞的比例(16.86%,1.88%)明显低于加入大肠杆菌的健康实验组(24.26%,2.81%)(P﹤0.01);银屑病对照组CD4+ CD25+T细胞及CD4+ CD25highT细胞的比例(15.97%,1.41%)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21.75%,2.17%)(P﹤0.01);健康实验组CD4+ CD25+T细胞及CD4+ CD25highT细胞的比例群(24.26%,2.81%)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1.75%,2.17%),(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CD4+ CD25+T细胞及CD4+ CD25highT细胞比例降低,外来抗原刺激后比例升高,但与健康正常人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其复杂的系统免疫学发病机制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1年12期)
郭志丽,郭峰,顾军,张志勇[2](2011)在《IL-10与IL-12在银屑病患者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银屑病患者IL-10及IL-12在体外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体系中的表达。方法:将灭活大肠杆菌(3×10~8/mL)0.2 mL做为免疫原加入抗凝全血细胞悬液0.2 mL和血浆0.3 mL中,37℃水浴1 h,离心,取上层血浆,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IL-10及IL-12含量。结果:银屑病血液经免疫原激活后IL-12含量明显上升,IL-10含量无明显上升,但正常人免疫原激活后IL-12和IL-10含量都明显上升。银屑病血液经免疫原激活后IL-12/IL-10比值增高。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浆中IL-12与IL-10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是固有免疫反应亢进的一种表现,可能与银屑病的系统免疫学发病机制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期刊2011年05期)
丁素菊,郭鹏,仇一清,朱立勋[3](2010)在《脑梗死急性期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中红细胞DARC IL-8、IL-10、变化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体外采用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实验体系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对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0-09-23)
郭鹏,丁素菊,郭峰,刘康[4](2010)在《脑梗死急性期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中IL-8、IL-10、红细胞DARC变化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体外采用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实验体系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对白细胞介素-8、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白细胞介素-10表达的调控作用,丰富脑梗死急性期炎症反应机制,寻找上游调控机理。方法选择发病72小时之内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病例组和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但从未发生(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0-07-09)
郭鹏[5](2010)在《脑梗死急性期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中IL-8、IL-10、红细胞DARC变化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体外采用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实验体系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对白细胞介素-8、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白细胞介素-10表达的调控作用,丰富脑梗死急性期炎症反应机制,寻找上游调控机理。[方法]选择发病72小时之内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病例组和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但从未发生过脑血管病的体检者为正常组。每个标本分为大肠埃希菌激活全血细胞实验组(0.2ml灭活大肠埃希菌悬液+0.2ml全血细胞悬液+0.3ml血浆)和生理盐水全血细胞对照组(0.2ml生理盐水+0.2ml全血细胞悬液+0.3ml血浆)。均37℃水浴1小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反应液中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10的浓度,采用直标法流式细胞术,应用PE-DARC-单抗检测红细胞表面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水平。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结果]1、病例组生理盐水全血细胞对照组白细胞介素-8浓度(154.55±46.83)明显高于正常组生理盐水全血细胞对照组(29.82±5.31),P<0.01;病例组生理盐水全血细胞对照组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平均荧光强度(13.41±1.87)高于正常组生理盐水全血细胞对照组(7.34±2.36),P<0.01;而病例组生理盐水全血细胞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2.02±1.59)与正常组生理盐水全血细胞对照组(1.47±0.98)之间无差异,P>0.05。提示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炎症反应中:白细胞介素-8和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高表达,而白细胞介素10表达水平无显着变化。2、病例组/正常组:大肠埃希菌激活全血细胞实验组白细胞介素-8浓度(577.29±73.46)/(135.11±28.26)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全血细胞对照组(154.55±46.83)/(29.82±5.31),P<0.01;大肠埃希菌激活全血细胞实验组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平均荧光强度(16.33±7.35)/(8.91±2.83)高于生理盐水全血细胞对照组(13.41±1.87)/(7.34±2.36),P<0.05;而大肠埃希菌激活全血细胞实验组白细胞介素10(1.82±1.74)/(1.56±0.88)与生理盐水全血细胞对照组(2.02±1.59)/(1.47±0.98)无差异,P>0.05。提示无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还是正常人,灭活大肠埃希菌作为一种强抗原激活剂,均可在体外快速激活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反应,并参与对白细胞适应性免疫反应和红细胞固有免疫反应的调控。3.病例组大肠埃希菌对白细胞介素-8的激活率(5.06±0.83)高于正常组(3.34±0.82),P<0.05;而病例组大肠埃希菌对白细胞介素-10的激活率(0.44±0.52)与正常组(0.56±0.27)无差异,P>0.05;病例组大肠埃希菌对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平均荧光强度的激活率(0.28±0.09)与正常组(0.26±0.09)也无差异,P>0.05;提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对适应性免疫的调控处于失平衡状态,对致炎因子IL-8的正调控作用增强,对IL-8“沉默”受体DARC的正调控作用变化不明显,而对抑炎因子IL-10为负调控作用,使炎性因子网络失平衡,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反应发生发展的网络机制之一。[结论]1、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炎症反应中:白细胞介素-8和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高表达,而白细胞介素-10表达水平无显着变化。2、无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还是正常人,灭活大肠埃希菌作为一种强抗原激活剂,均可在体外快速激活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反应,并参与对白细胞适应性免疫反应和红细胞固有免疫反应的调控。红细胞膜上DARC受体是一种固有免疫分子,且可在体外被诱导表达。3、急性脑梗死患者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反应失衡,表现在与正常人相比对致炎因子工L-8的正调控作用增强,对IL-8“沉默”受体DARC的正调控作用变化不明显,而对抑炎因子IL-10为负调控作用,使炎性因子网络失平衡。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反应发生发展的网络机制之一。4、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体外实验体系是一种简单可行的实验体系,为机体复杂系统血液免疫反应的网络机理研究提供了思路方法,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有一定的理论与应用价值,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10-05-01)
郭峰,张志勇,钱宝华,花美仙,张微微[6](2010)在《大肠杆菌在体外快速激活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反应中红细胞CD59、淋巴细胞CD4、CD8表达量的性质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D4、CD8以及CD59分子在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性质与意义。方法:采用大肠杆菌在体外快速激活全血细胞固有免疫反应的研究体系:实验组0.2mL灭活大肠杆菌(3×108/mL),加0.2mL全血细胞悬液加0.3mL新鲜血浆,对照组用生理盐水0.2mL取代大肠杆菌悬液,2管放37℃水浴1h后,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法测定红细胞CD59,淋巴细胞CD4和CD8分子表达量变化。结果:全血实验组红细胞CD59,淋巴细胞CD4和CD8分子表达量明显高于全血对照组各测定值(P<0.05)。结论:红细胞CD59与淋巴细胞CD4和CD8分子共同参与了快速固有免疫反应,红细胞CD59,淋巴细胞CD4和CD8分子同属固有免疫分子,此免疫网络关系属于系统免疫学研究范畴,这一新的认识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0年01期)
郭峰[7](2010)在《免疫原快速激活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反应研究思路的演变与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1953年Nelson发现人类红细胞可与特异调理过的梅毒螺旋体及肺炎双球菌结合,称为免疫黏附,并推测红细胞膜表面可能存在免疫黏附受体,免疫复合物与该受体结合可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期刊2010年01期)
郭峰,张志勇,张微微,花美仙,钱宝华[8](2009)在《大肠杆菌在体外激活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中CD4和CD8表达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体外大肠杆菌激活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中CD4和CD8的变化规律。方法分两组,全血实验组管0.2ml灭活大肠杆菌悬液(3×10~8/ml)加0.2 ml全血细胞悬液加0.3 ml血浆,全血对照组0.2 ml生理盐水加0.2 ml全血细胞悬液加0.3 ml血浆,混匀37℃水浴1h,离心后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法测定淋巴细胞CD4和CD8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测定15例献血员试验,二项指标实验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前者淋巴细胞CD4表达量为43.74±3.60,CD8表达量为46.96±5.33,后者淋巴细胞CD4表达量为41.11±3.29,CD8表达量为42.87±4.24。结论大肠杆菌可在体外激活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淋巴细胞CD4与CD8在固有免疫反应中表达量明显上升,表明淋巴细胞CD4和CD8分子参与大肠杆菌进入血循环快速激活系统固有免疫反应,此体外系统实验免疫研究体系值得推广与应用。(本文来源于《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9-07-03)
郭峰,李平,卞琦,花美仙,张薇薇[9](2009)在《肺癌患者抗原激活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比较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体外采用自然实验体系研究肺癌患者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的变化。[方法]全血细胞自然实验管(0.2ml全血细胞悬液,0.2ml5×106/mlS180细胞悬液,0.3ml血浆)和全血自然对照组(0.2ml全血细胞悬液,0.2ml生理盐水,0.3ml血浆),均37℃温育1h,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红细胞CD59和白细胞的CD25分子的表达。[结果]肿瘤细胞能激活全血细胞,增强正常人和肺癌患者的CD59和CD25分子的表达,但CD59表达量正常人实验组(33.04±2.93)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29.96±5.40)、肺癌患者实验组(29.60±6.48)和肺癌患者对照组(28.36±4.69)(P<0.01);CD25表达量正常人实验组(7.29±3.00)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5.28±1.78),肺癌患者实验组CD25表达量(5.99±1.96)和肺癌患者对照组(4.60±1.78)(P<0.01)。[结论]在体外肿瘤细胞能激活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但肺癌患者抗肿瘤的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抗肿瘤的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水平。(本文来源于《肿瘤学杂志》期刊2009年06期)
张志勇,郭志丽,顾军,郭峰[10](2009)在《银屑病患者体外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反应中血浆IL-10和IL-12分子的表达与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体外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反应体系研究银屑病患者血浆IL-10和IL-12分子的表达与变化,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灭活大肠杆菌悬液(3×108/mL)0.2mL作为免疫原激活剂加入枸橼酸抗凝的全血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中,37℃(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06-13)
系统血液免疫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检测银屑病患者IL-10及IL-12在体外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体系中的表达。方法:将灭活大肠杆菌(3×10~8/mL)0.2 mL做为免疫原加入抗凝全血细胞悬液0.2 mL和血浆0.3 mL中,37℃水浴1 h,离心,取上层血浆,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IL-10及IL-12含量。结果:银屑病血液经免疫原激活后IL-12含量明显上升,IL-10含量无明显上升,但正常人免疫原激活后IL-12和IL-10含量都明显上升。银屑病血液经免疫原激活后IL-12/IL-10比值增高。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浆中IL-12与IL-10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是固有免疫反应亢进的一种表现,可能与银屑病的系统免疫学发病机制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系统血液免疫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郭志丽,郭峰,高志祥,顾军,张志勇.银屑病患者体外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反应中CD4~+CD25~+T细胞及CD4~+CD25~(high)T细胞的变化与意义[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
[2].郭志丽,郭峰,顾军,张志勇.IL-10与IL-12在银屑病患者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中的表达[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
[3].丁素菊,郭鹏,仇一清,朱立勋.脑梗死急性期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中红细胞DARCIL-8、IL-10、变化及意义[C].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0
[4].郭鹏,丁素菊,郭峰,刘康.脑梗死急性期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中IL-8、IL-10、红细胞DARC变化及意义[C].第六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论文集.2010
[5].郭鹏.脑梗死急性期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中IL-8、IL-10、红细胞DARC变化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10
[6].郭峰,张志勇,钱宝华,花美仙,张微微.大肠杆菌在体外快速激活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反应中红细胞CD59、淋巴细胞CD4、CD8表达量的性质及意义[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
[7].郭峰.免疫原快速激活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反应研究思路的演变与创新[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0
[8].郭峰,张志勇,张微微,花美仙,钱宝华.大肠杆菌在体外激活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中CD4和CD8表达量的变化[C].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9
[9].郭峰,李平,卞琦,花美仙,张薇薇.肺癌患者抗原激活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比较实验研究[J].肿瘤学杂志.2009
[10].张志勇,郭志丽,顾军,郭峰.银屑病患者体外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反应中血浆IL-10和IL-12分子的表达与意义[C].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