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面受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聚物混凝土,预制夹芯保温墙体,FRP筋,FRP拉结件
单面受火论文文献综述
黄俊旗,戴建国,徐玉野,黄豪[1](2019)在《带有纤维增强复材拉结件的地聚物混凝土夹芯保温墙单面受火下温度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制混凝土夹芯保温墙体主要由内外混凝土叶板、核心保温板和连接内外叶板的拉结件构成。针对传统预制混凝土夹芯保温墙体进行了改进,采用了地聚物混凝土代替普通硅酸盐混凝土、BFRP筋代替钢筋,同时采用了新开发的六角筒型GFRP拉结件。共进行了5片预制混凝土夹芯保温墙体试件的单面受火试验以研究其温度场特性,测试参数为混凝土种类(地聚物混凝土和普通硅酸盐混凝土)、配筋种类(钢筋和BFRP筋)、叶板厚度(75 mm和100 mm)和拉结件种类(板式和六角筒型GFRP拉结件)。归纳对比了试验所得温度-受火时间曲线以及温度梯度曲线。同时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了试件温度场的模拟分析。结果主要表明:1)地聚物混凝土试件在单面受火条件下的温度场特性与普通硅酸盐混凝土试件基本相同; 2)采用BFRP筋的试件整体温度场略低于采用钢筋的试件; 3)核心保温板具备较高的阻热性能,受明火约4 h后背火面叶板温度均低于247℃; 4)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预制混凝土夹芯保温墙体的温度场,为下一步墙体受火下力学性能的研究建立基础。(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9期)
韩逸尘[2](2018)在《不同阻燃涂料处理樟子松木板单面受火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了4组不同受火时间共12块樟子松木板的单面受火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受火时间、不同阻燃涂料处理对樟子松木板燃烧性能和炭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阻燃涂料Ⅰ和阻燃涂料Ⅱ均能有效延缓木板表面火焰的蔓延、燃烧范围减小,在受火初期延缓效果更为显着。两种阻燃涂料处理试件的失重、炭化深度均小于对比试件,但随着受火时间增加,失重、炭化深度差值逐渐减小。两种阻燃涂料均能增加木材产炭量、减少挥发物产量。(本文来源于《绿色建筑》期刊2018年06期)
张玉琢,吕学涛,刘发起,刘雨杰[3](2018)在《单面受火的方钢管约束钢筋再生混凝土柱耐火极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单面受火的方钢管约束钢筋再生混凝土柱的耐火极限,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ISO-834标准火灾作用下单面受火的方钢管约束钢筋再生混凝土柱有限元模型,相关试验验证之后、分析了截面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取代率、混凝土强度、荷载比、含钢率、荷载偏心率、荷载角、配筋率、截面尺寸和钢材强度等参数对构件耐火极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荷载偏心率和荷载角对构件耐火极限影响较为复杂,当荷载角为180°时,荷载偏心率由0.2增加到0.4,构件耐火极限增加11.2%;当荷载偏心率为0.8时,荷载角由0°增到90°,构件耐火极限降低32.2%;荷载比和截面尺寸对构件耐火极限影响明显,当含钢率为5.33%时,荷载比由0.4增到0.5,其耐火极限降低37.1%;当钢材强度为Q345时,截面尺寸由200 mm增到300 mm时,构件耐火极限增加66.73%。基于上述规律并结合计算结果给出了单面受火的方钢管约束钢筋再生混凝土柱的耐火极限简化计算式,可为该类柱抗火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付倩,朱筱俊,梁书亭,杨建,李向民[4](2018)在《预制复合保温墙体单面受火后轴压承载力试验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内、外页钢筋混凝土墙板、EPS板及钢套筒连接件组成的预制复合保温墙体火灾后的轴压承载能力,对4个预制复合保温墙体试件(2个常温试件及2个火后试件)进行了火灾后轴压承载力试验.观察了其破坏形态、裂缝开展情况;测试了其轴压承载力、墙体面外位移、混凝土及钢筋应变.试验结果表明:火后试件的抗压极限承载力均低于常温试件的极限承载力;保温层厚度40 mm,降幅为20.8%,厚度为60mm,降幅为16.8%;火后墙体的最大平面外位移值明显比常温墙体大,在相同荷载作用下,保温层厚度越大,墙体的平面外位移越大;火后墙体的混凝土、钢筋应变总是比常温墙体的大,保温厚度较大墙体的混凝土、钢筋应变均大于保温层厚度较小墙体的应变.(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期刊2018年02期)
吕学涛,许扬,张玉琢[5](2017)在《单面受火的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短柱耐火极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单面受火的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短柱耐火极限,在合理选择材料本构关系和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高温下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短柱温度场和力学场分析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结果吻合良好。基于此模型,对不同的混凝土强度、钢管强度、内钢管厚度、空心率、荷载比进行耐火极限参数分析,并定量给出计算此类构件耐火极限的简化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荷载比是构件耐火极限的主要影响参数。荷载比越大,构件的耐火极限越小。(本文来源于《火灾科学》期刊2017年04期)
马锦芳,霍静思,肖岩[6](2016)在《胶合竹材单面受火炭化及温度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格鲁班(Glubam)胶合竹材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研究其耐火性能并与木材进行比较,对胶合竹材单板及杉木单板分别进行了恒温及ISO 834标准升温条件下的单面受火试验,测得了其炭化速率及不同受火条件下试件内部的温度-时间变化曲线。结果表明,胶合竹材的炭化速率低于杉木,其炭化规律与木材相似,即在受火初期炭化层厚度增加较快,炭化速率较大,随时间延长炭化速率逐渐降低,且受火温度越高,材料的炭化速率越大,同时试验测得在标准火灾条件下,胶合竹材受火20 min的平均炭化速率为0.64 mm/min。此外,通过温度场数据的分析比较发现,胶合竹材的传热速率明显低于杉木,其具有优于杉木的隔热性能,且能够满足相关规范对建筑构件隔热性能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韦芳芳,杜金娥,胡雪峰,王永泉,吴京[7](2016)在《单面受火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耐火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结构的耐火性能,对3榀采用不同剪力件连接(螺栓连接、栓钉连接、栓钉和剪力杆组合连接)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进行了轴压力和单面ISO-834标准升温作用下的耐火性能试验,得到这种新型组合剪力墙结构在火灾下的温度场分布、轴向变形及破坏模式,并就不同剪力连接件对组合剪力墙耐火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剪力连接件能够保证钢板与混凝土共同工作;采用不同剪力连接件连接的组合剪力墙在火灾下的破坏模式是相同的,但不同剪力件对组合剪力墙耐火性能的影响不同,采用螺栓连接的组合剪力墙的耐火极限最短,采用栓钉和剪力杆组合连接的剪力墙耐火极限最长.(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高明珠[8](2015)在《单面受火预制复合保温墙体灾后轴压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节能工作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其中建筑节能已成为提高社会能源使用效率的首要方面。预制复合保温墙体可实现预制、承重、保温节能于一体,符合当今我国大力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政策,因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随之而来的建筑火灾隐患也增大,为了对此种新型墙体进行准确的损伤鉴定及火灾后的修复与加固工作,对其进行火灾后的力学分析显得尤为紧迫。基于此,本文进行了预制复合保温墙体的火灾后轴压性能的试验研究,并结合有限元软件对其灾后力学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系统整理和归纳了高温后混凝土的残余抗压强度、残余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受压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和受拉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以及高温后钢筋的极限强度、屈服强度、弹性模量、延伸率和应力-应变本构关系。(2)分别进行了两榀常温预制复合保温墙体及两榀相应保温层厚度的火灾后墙体的轴压承载力试验研究,对四榀剪力墙的试验过程进行了描述,并将两组常温墙体和火后墙体的极限抗压承载力、荷载-位移曲线、荷载-混凝土应变曲线及荷载-钢筋应变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保温层厚度为40mm和60mm的火灾后保温墙体的极限承载力分别比常温降低21.8%和16.8%;保温层厚度相同时,在相同荷载作用下,火灾后墙体的位移、混凝土应变及钢筋应变均大于常温墙体;无论是常温墙体还是火后墙体,在相同荷载作用下,由于墙体总厚度不变,有效的混凝土厚度随保温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故保温层厚度较大墙体的位移、混凝土应变及钢筋应变均稍大于保温层厚度较小的墙体。(3)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各个墙体在轴压下的力学性能,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理论分析提供了思路。(4)基于规范给出的剪力墙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采用叁台阶模型作为钢筋和混凝土高温后强度计算模型,并考虑受火时间、轴压比及保护层厚度等因素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对单面受火后预制复合保温墙体正截面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和分析。(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5-05-01)
魏少林[9](2015)在《单面受火预制复合保温墙体抗火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集中度越来越高,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青睐。快速发展也带来诸多问题,建筑火灾的不断增多成为影响城市安全因素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的发展,同样带来资源的消耗,减少建筑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既要注重节能,又要抵抗人为的、自然的火灾的影响,研究既有保温隔热作用,又有防火墙作用的墙体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本文对四榀预制复合保温墙体进行了保温性能分析和抗火分析。首先,研究了在夏热冬冷地区对节能保温墙体的保温性能的要求,验证了该墙体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其次,通过火灾试验研究了预制复合保温墙体的抗火性能,以及火灾下墙体的温度场、变形;通过有限元分析讨论了保温材料种类、保温材料层厚度、是否具有轴压等条件对墙体抗火性能的影响。上述分析研究表明:本文所制作的四榀预制复合保温墙体可以达到夏热冬冷地区节能保温墙体保温性能要求;不同保温材料对墙体保温性能和抗火性能影响不同,EPS和XPS保温材料对墙体保温性能和抗火性能影响比较相近,岩棉保温材料对墙体抗火性能有较大提高;不同保温材料层厚度对墙体的保温性能和抗火性能影响较大,合适的保温材料层厚度对保温防火性能提高最好;轴压比对墙体挠度有一定影响,但是并非轴压比越小墙体平面外挠度越小,合适的轴压比反而可以降低火灾下墙体平面外的挠度。借助有限元软件对火灾下预制复合保温墙体的温度场进行了比对分析,发现本文所采用的模型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误差在于没有考虑到墙体的水蒸气和排气孔的影响。随后建立不同厚度的保温材料层的墙体模型。研究了不同厚度的保温层对墙体的抗火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叁种不同保温材料墙体同一墙体不同厚度处的温度-距离曲线和公式,以及不同墙体同一位置处温度场的温度-厚度公式和曲线,对其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提高预制复合保温墙体的抗火性能的方法,提出提高墙体防火性能的构造措施。(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5-05-01)
徐蕾,包延红,王文达,王明涛[10](2014)在《钢管混凝土迭合柱单面受火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平台,对钢管混凝土迭合柱单面受火下的耐火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合理确定钢材和混凝土的热工参数和热力学性能参数,利用热-力耦合分析方法,建立钢管混凝土迭合柱的温度场和力学分析模型;利用现有相关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二者符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钢管混凝土迭合柱单面受火时的温度分布、耐火性能、破坏模态以及钢管与核心混凝土及外部钢筋约束混凝土之间接触性能的变化进行研究,为完善钢管混凝土迭合柱耐火性能分析的理论体系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大连民族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单面受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进行了4组不同受火时间共12块樟子松木板的单面受火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受火时间、不同阻燃涂料处理对樟子松木板燃烧性能和炭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阻燃涂料Ⅰ和阻燃涂料Ⅱ均能有效延缓木板表面火焰的蔓延、燃烧范围减小,在受火初期延缓效果更为显着。两种阻燃涂料处理试件的失重、炭化深度均小于对比试件,但随着受火时间增加,失重、炭化深度差值逐渐减小。两种阻燃涂料均能增加木材产炭量、减少挥发物产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面受火论文参考文献
[1].黄俊旗,戴建国,徐玉野,黄豪.带有纤维增强复材拉结件的地聚物混凝土夹芯保温墙单面受火下温度场研究[J].工业建筑.2019
[2].韩逸尘.不同阻燃涂料处理樟子松木板单面受火试验研究[J].绿色建筑.2018
[3].张玉琢,吕学涛,刘发起,刘雨杰.单面受火的方钢管约束钢筋再生混凝土柱耐火极限[J].建筑结构学报.2018
[4].付倩,朱筱俊,梁书亭,杨建,李向民.预制复合保温墙体单面受火后轴压承载力试验研究(英文)[J].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EnglishEdition).2018
[5].吕学涛,许扬,张玉琢.单面受火的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短柱耐火极限[J].火灾科学.2017
[6].马锦芳,霍静思,肖岩.胶合竹材单面受火炭化及温度场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6
[7].韦芳芳,杜金娥,胡雪峰,王永泉,吴京.单面受火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耐火性能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高明珠.单面受火预制复合保温墙体灾后轴压承载力研究[D].东南大学.2015
[9].魏少林.单面受火预制复合保温墙体抗火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5
[10].徐蕾,包延红,王文达,王明涛.钢管混凝土迭合柱单面受火性能分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