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盘的破坏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泥石流,建筑物,破坏特征,力学模型
盘的破坏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曾超,崔鹏,葛永刚,张建强,雷雨[1](2014)在《四川汶川七盘沟“7·11”泥石流破坏建筑物的特征与力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7月11日,四川省汶川县威州镇七盘沟暴发大规模泥石流。通过实地调查和测量,获取了98份建筑物破坏样本。泥石流中大石块、漂木和生活废弃物是参与破坏的主要介质;建筑物长轴方向与流向垂直时,更易遭受破坏;而长轴方向与流向平行且规则分布时,首个遭遇泥石流的建筑物会严重破坏,但也起到阻挡泥石流和耗能的作用,较好地保护了其后的建筑物;当建筑物分布不规则时,首个和凸出的建筑物均遭受冲击破坏;距泥石流出口和主流线越近,建筑物破坏越严重。分析建筑物破坏特征发现:受损建筑物表现的破坏模式因结构类型不同而异;若以梁和柱为承重构件,其破坏主要因柱体受冲后产生塑性铰或被剪断,致建筑物倾斜或倒塌,而以砌体为承重构件者,其破坏表现为承重墙体产生裂缝或垮塌致建筑物整体倒塌。参照建筑物破坏模式,以静力学极限平衡理论为基础,提出建筑物柱体和墙体破坏的临界条件计算公式。最后,依据泥石流的破坏方式和建筑物受损模式,将七盘沟建筑物的破坏划分为5个等级,并讨论了甘肃舟曲泥石流和本次灾害期间建筑物破坏特征的异同。本研究从案例分析的角度,为泥石流危险区城镇及居民点建筑物规划布局和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陶春虎,刘庆瑔,习年生,钟培道,张炎炎[2](2000)在《压气机盘片燕尾形连接破坏模式及其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非均匀接触下燕尾形榫头连接的应力状态 ,并借助于模拟试验 ,提出了非均匀接触导致疲劳破坏的基本痕迹特征。失效源位于叶片叶根截面中间段 ,裂纹朝叶片最大弯曲应力方向扩展 ,失效盘片接触处存在局部接触痕迹 ,接触区附近区域存在有微动损伤迹象。榫槽凸缘危险截面可能易于出现低周疲劳断裂。为避免非均匀接触导致的疲劳破坏 ,盘片燕尾形连接的实际接触面积 S应大于 Pb/( 2σ0 .2 sin α2 )。(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00年05期)
王青[3](1991)在《石人沟露天矿工程地质特征及下盘总体边坡破坏模式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阐述了下盘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对开采终了时总体边坡的破坏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判定为双平面滑动类型。(本文来源于《勘察科学技术》期刊1991年01期)
盘的破坏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非均匀接触下燕尾形榫头连接的应力状态 ,并借助于模拟试验 ,提出了非均匀接触导致疲劳破坏的基本痕迹特征。失效源位于叶片叶根截面中间段 ,裂纹朝叶片最大弯曲应力方向扩展 ,失效盘片接触处存在局部接触痕迹 ,接触区附近区域存在有微动损伤迹象。榫槽凸缘危险截面可能易于出现低周疲劳断裂。为避免非均匀接触导致的疲劳破坏 ,盘片燕尾形连接的实际接触面积 S应大于 Pb/( 2σ0 .2 sin α2 )。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盘的破坏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曾超,崔鹏,葛永刚,张建强,雷雨.四川汶川七盘沟“7·11”泥石流破坏建筑物的特征与力学模型[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4
[2].陶春虎,刘庆瑔,习年生,钟培道,张炎炎.压气机盘片燕尾形连接破坏模式及其特征的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2000
[3].王青.石人沟露天矿工程地质特征及下盘总体边坡破坏模式的确定[J].勘察科学技术.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