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仁磷酸蛋白论文-王昊然,白晓,闫丽,任燕红,孙威

核仁磷酸蛋白论文-王昊然,白晓,闫丽,任燕红,孙威

导读:本文包含了核仁磷酸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核仁磷酸蛋白1,人类宫颈癌细胞,基因敲除,细胞增殖

核仁磷酸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王昊然,白晓,闫丽,任燕红,孙威[1](2019)在《核仁磷酸蛋白基因NPM1敲除人宫颈癌细胞株的构建及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CRISPR/Cas9系统定向敲除人类宫颈癌细胞(HELA)的核仁磷酸蛋白1基因(nucleophosmin1, NPM1),探讨敲除对HEL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http://crispr.mit.edu sgRNA在线设计工具设计sgRNA,通过T7E1系统筛选合适的sgRNA,将设计好的质粒通过转染的方式转入HELA细胞株,通过博来霉素(zeocin)抗生素进行筛选,通过Western blot,PCR,基因测序等手段确认敲除细胞系的建立,通过免疫荧光的方式观察敲除细胞株。结果 T7E1酶切PCR退火产物之后琼脂糖凝胶结果表明,CRISPR/Cas9系统对HELA细胞基因组进行了切割,并在同源重组时发生了碱基错配;Western blot结果说明基因敲除后NPM1蛋白表达消失;基因测序的结果表明敲除细胞系建立的成功;免疫荧光的结果表明该细胞系出现异常核仁现象。结论 NPM1敲除后细胞核仁异常,可能影响细胞正常生命进程。(本文来源于《解剖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陈思颖,郑小维,孟媞,尤海生,董亚琳[2](2016)在《核仁磷酸蛋白在人乳腺癌耐药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核仁磷酸蛋白(nucleophosmin,NPM)在人乳腺癌耐药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低浓度持续诱导法建立甲氨蝶呤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MTX);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倍增时间;倒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应用Western-blot和Real-time PCR测定NPM及耐药因子在细胞中的表达,运用siRNA干扰技术降低MCF-7/MTX细胞中NPM的表达,探究细胞的耐药机制。结果成功建立甲氨蝶呤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MTX,耐药倍数为64倍;耐药细胞生长偏慢呈梭形,并且内部结构发生变化;MCF-7/MTX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都具有交叉耐药性;NPM及多药耐药相关因子P-gp、MRP1、BCRP在耐药细胞株中的表达均上调;高表达的NPM进一步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并抑制下游的凋亡因子;干扰降低NPM表达后,MCF-7/MTX细胞的耐药性明显降低,PI3K/Akt通路受到抑制促进下游的细胞凋亡。结论 NPM高表达在人乳腺癌耐药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乳腺癌耐药的新的分子靶标。(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6年21期)

贺兼斌,刘理静,向志,易高众,张平[3](2016)在《核仁磷酸蛋白和c-Src在耐药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耐药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核仁磷酸蛋白(nucleophosmin,NPM)和c-Src蛋白在耐药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顺铂浓度梯增渐进式给药法筛选出不同程度的肺腺癌耐药细胞,并将其接种于小鼠皮下。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小鼠皮下接种耐0.0μg/m L顺铂的Lewis肺癌细胞)、非耐药组(小鼠皮下接种耐0.0μg/m L顺铂的Lewis肺癌细胞)、低耐药组(小鼠皮下接种耐10.0μg/m L顺铂的Lewis肺癌细胞)和高耐药组(小鼠皮下接种耐20.0μg/m L顺铂的Lewis肺癌细胞)。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非耐药组、低耐药组和高耐药组小鼠腹腔注射顺铂(4 mg/kg)进行化疗,观察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和肺转移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NPM和c-Src蛋白及m RNA的表达。结果 :非耐药组、低耐药组和高耐药组小鼠皮下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均小于对照组(P值均<0.01),非耐药组、低耐药组和高耐药组的抑瘤率分别为73.23%、51.45%和32.74%。低耐药组和高耐药组小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NPM和c-Src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非耐药组和对照组(P值均<0.01),高耐药组小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NPM和c-Src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低耐药组(P值均<0.01),而非耐药组与对照组小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NPM和c-Sr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NPM和c-Src在耐药的Lewis肺癌细胞中表达上调,可能与肺腺癌细胞对顺铂耐药有关。(本文来源于《肿瘤》期刊2016年06期)

王娟,陈莎娜,全静,贺金刚,张帅帅[4](2014)在《干扰核仁磷酸蛋白对人白血病OCI/AML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抑制核仁磷酸蛋白(nucleophosmin,NPM)1基因对人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空载慢病毒p GIPZ和NPM干扰慢病毒sh NPM分别感染携带NPM1突变的OCI/AML3白血病细胞株以及对照白血病细胞株HL60。采用q 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白血病细胞的sh NPM组以及Mock和p GIPZ组细胞及NPM1 A型突变(NPM1-m A)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和瑞氏染色法观察OCI/AML3的sh NPM组以及Mock和p GIPZ组细胞凋亡情况,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OCI/AML3的sh NPM组以及Mock和p GIPZ组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p-ERK信号分子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处理后OCI/AML3的sh NPM组以及Mock和p GIPZ组细胞凋亡率的改变。结果:干扰NPM1明显抑制OCI/AML3细胞株NPM1-m A的m RNA水平(F=20.078;P=0.000,PMock vs.sh NPM=0.001,Pp GIPZ vs.sh NPM=0.003,PMock vs.p GIPZ=0.333)和蛋白水平,伴有胞质NPM突变蛋白表达明显减弱;干扰NPM1能明显上调OCI/AML3细胞凋亡率(F=25.236,P=0.000,PMock vs.sh NPM=0.001,Pp GIPZ vs.sh NPM=0.001,PMock vs.p GIPZ=0.729),同时光镜下观察到干扰组细胞出现凋亡小体等凋亡形态学特征。此外,干扰NPM1可上调OCI/AML3细胞中促凋亡分子Bax的蛋白和m RNA表达(F=7.649,P=0.000;PMock vs.sh NPM=0.015,Pp GIPZ vs.sh NPM=0.015,PMock vs.p GIPZ=0.984)、下调抗凋亡分子Bcl-2的蛋白和m RNA表达(F=5.190,P=0.000;PMock vs.sh NPM=0.034,Pp GIPZ vs.sh NPM=0.029,PMock vs.p GIPZ=0.909);干扰NPM1能明显下调p-ERK的表达,PD98059抑制剂阻断MAPK通路可促进OCI/AML3细胞凋亡(F=25.643,P=0.007)。结论:NPM1突变基因在白血病细胞抗凋亡特性中发挥重要作用,潜在的分子机制可能与ERK信号分子及Bax/Bcl-2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王凌燕,胡建达[5](2014)在《核仁磷酸蛋白(NPM)基因沉默可逆转淋巴细胞白血细胞系Molt-4及其耐阿霉素细胞株的多药耐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NPM基因沉默是否对Molt-4细胞及其耐阿霉素耐药株MAR的耐药性产生影响,并探讨其引起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构建耐阿霉素(ADM)的Molt-4细胞系Molt-4/ADR(简称MAR),应用MTT法比较Molt-4及MAR对化疗药ADM、DNR、VCR、CTX、VP-16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应用流式细胞术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耐药细胞对阿霉素的外排功能,检测耐药相关基因及蛋白在耐药细胞中的表达,从而鉴定耐药株。设计并构建针对NPM的m RNA的小干扰质粒,由慢病毒介导分别沉默Molt-4及MAR细胞的NPM基因。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及克隆形成实验比较转染前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同时检测耐药相关基因及蛋白,探讨可能的机制。结果成功构建耐ADM的耐药株MAR,其高表达药物外排基因MDR-1。MAR细胞对ADM的IC50为22.56±1.94μmol/L,而敏感株Molt-4对ADM的IC50为0.584±0.113μmol/L,即耐药倍数(IC50-MAR/IC50-Molt-4)为38.63,MAR对其他化疗药DNR、VCR、CTX、VP-16也有交叉耐药现象。NPM基因沉默后,生长曲线及克隆形成试验显示Molt-4细胞及MAR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抑制;耐药株MAR及亲本Molt-4细胞对ADM敏感性均有增加,干扰后MAR细胞的IC50为3.83±0.381μmol/L,而Molt-4细胞的IC50为0.186±0.019μmol/L。NPM沉默后药物外排基因MDR-1及其编码蛋白P-gp的表达均有明显下调。同时,Akt/m TOR信号通路在NPM沉默后也有下调。结论ADM诱导下可使敏感株Molt-4产生多药耐药,NPM基因沉默后可增加Molt-4及MAR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逆转MAR的多药耐药,逆转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下调药物转运蛋白P-gp及Akt/m TOR信号通路调节等途径。(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全国淋巴肿瘤诊治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10-23)

薛晓芮,尹香花[6](2014)在《核仁磷酸蛋白(NPM/B23)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核仁磷酸蛋白(NPM/B23)是一类穿梭于核仁、核质和胞质的多功能蛋白质。核仁磷酸蛋白参与核糖体的生物合成,控制中心体复制,并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参与肿瘤的发生。近年来对NPM/B23的研究多集中于NPM/B23基因突变与血液肿瘤的关系,另有许多研究表明NPM/B23在一些实体肿瘤中过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核仁磷酸蛋白可能是许多实体肿瘤的肿瘤标志物之一,但其在子宫内膜癌中作用的报道较少。因此,该文就核仁磷酸蛋白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4年11期)

谭诗,张慧娟,王娟,陈莎娜,覃凤娴[7](2012)在《核仁磷酸蛋白基因突变对K562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核仁磷酸蛋白基因(nucleophosmin,NPM1)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与白血病分化阻滞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为探讨NPM1基因突变对白血病细胞体外分化的影响,将携带NPM1 A型突变(NPM1-mA)的表达质粒载体pEGFPC1-NPM1-mA转染白血病K562细胞系,构建稳定表达NPM1-mA蛋白的细胞株(K562 mA),同时设立野生型NPM1转染组(K562 wt)、空载体转染组(K562 C1)和未处理组(K562)为对照。利用豆蔻酰佛波醇乙酯(PMA)诱导各组细胞分化,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分化的形态改变,计算诱导分化率;相差显微镜计数贴壁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41的表达。结果显示,PMA作用72 h后,与对照组相比,K562 mA组细胞的诱导分化率及贴壁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同时,CD41的表达受到显着抑制(P<0.01)。提示NPM1基因突变能够阻滞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体外分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刘默[8](2012)在《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探讨CD33的量化水平跟核仁磷酸蛋白和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突变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初诊的AML病例中通过平均荧光强度(MFI)和抗体结合能力(ABC)研究CD33的量化水平与NPM1和FLT3基因突变的存在或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常规检查诊断出的64名AML患者,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筛选出的AM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64名患者白细胞的CD33表达量集中在69%(范围12%-91%)。存在NPM1突变的病例和不存在的相比,CD33的MFI和ABC值有显着的差异(P<0.05)。其中28名NPM1突变的患者MFI中心值为436(范围16~1 830),而36名不存在NPM1突变的患者的MFI中心值为215(范围32~986),差异显着(P<0.05)。选择27个病例研究CD33的ABC值,结果显示,10个存在NPM1突变病例的ABC值集中在12 236(范围2 580~18 356),剩余17个没突变病例的ABC值集中在4 205(范围366~16 720)(P<0.05)。此外,在存在NPM1突变的患者中白血病患者的CD33的MFI值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增高(P<0.05)。相反,不存在NPM1突变的白血病患者与正常人的MFI值之间没有发现差异(P>0.5)。通过对NPM1+/FLT3+和NPM1+/FLT3-两个患者组的检测发现,两个组的CD33的MFI值(平均456.3 vs.536.2,P>0.5)和ABC值(平均9243.6 vs.10150.2,P>0.5)无显着差异。结论携带NPM1突变的AML患者显示出较高的CD33表达强度,这可为AML的一个更好的相关治疗方案提供思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15期)

李丽丽[9](2012)在《脑膜瘤1基因、同源异型盒基因5、ETS相关基因及核仁磷酸蛋白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脑膜瘤1基因(MN1)、同源异型盒基因5(HOXA5)、ETS相关基因(ERG)、核磷蛋白(NPM1)4种基因在急性随细胞性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使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定量检测216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MN1、同源异型盒基因5(HOXA5)、ETS相关基因(ERG)、核磷蛋白(NPM1)4种基因在216例成人AML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各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及与AML预后的相关性。以ABL基因为内参照。结果1.MN1表达在初诊AML比缓解AML高(P<0.05);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比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非M3)型AML低(P<0.05);初诊AML一次标准诱导治疗完全缓解(CR)组比未缓解(NR)组低(P<0.05);MN1表达在初诊AML年龄≥60岁、<60岁组及男、女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OXA5在初诊AML、缓解AML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诊M3型、初诊非M3型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R组、NR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ERG在初诊AML、缓解AML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诊M3型、初诊非M3型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R组、NR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NPM1在初诊AML、缓解AML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诊M3型、初诊非M3型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R组、NR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MN1、HOXA5、ERG、NPM1表达之间无相关性;MN1、HOXA5、ERG、NPM1表达与年龄、初诊时血象(WBC、HB、PLT)、骨髓原始细胞比、免疫表型(CD34、HLA-DR、CD33)均无相关性。6. Logistic回归分析MN1、HOXA5、ERG、NPM1、年龄、初诊时血象(WBC、HB、PLT)、骨髓原始细胞比、免疫表型(CD34、HLA-DR、CD33)与初诊AML患者标准方案化疗1次缓解情况显示无相关性(P>0.05)。MN1、ERG、年龄、WBC数、PLT数、CD34均是初诊AML患者标准方案化疗1次不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OR>1)。HOXA5不是初诊AML患者标准方案化疗1次不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OR<1),但与MN1共同是初诊AML患者标准方案化疗1次不缓解的危险因素(OR<1)。NPM1表达情况不是初诊AML患者标准方案化疗1次不缓解的危险因素(OR<1)。结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影响预后的基因众多,本文分析MN1、HOXA5、ERG、NPM1在AML的表达。MN1表达在初诊AML较缓解AML、NR病例比CR病例、非M3型比M3型中均高,可能是AML的一个重要不良预后因素。HOXA5、ERG、NPM1表达量在以上分组中未有差异,未明显显示与AML预后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2-03-15)

马亮,殷奖悠,湛玉良[10](2012)在《核仁磷酸蛋白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对白血病分子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中存在多种不同的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的改变,目前对核仁磷酸蛋白基因1(nucleophosminfamily,member 1,NPM1)研究较多,该基因突变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有很大的相关性,现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日友好医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核仁磷酸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核仁磷酸蛋白(nucleophosmin,NPM)在人乳腺癌耐药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低浓度持续诱导法建立甲氨蝶呤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MTX);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倍增时间;倒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应用Western-blot和Real-time PCR测定NPM及耐药因子在细胞中的表达,运用siRNA干扰技术降低MCF-7/MTX细胞中NPM的表达,探究细胞的耐药机制。结果成功建立甲氨蝶呤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MTX,耐药倍数为64倍;耐药细胞生长偏慢呈梭形,并且内部结构发生变化;MCF-7/MTX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都具有交叉耐药性;NPM及多药耐药相关因子P-gp、MRP1、BCRP在耐药细胞株中的表达均上调;高表达的NPM进一步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并抑制下游的凋亡因子;干扰降低NPM表达后,MCF-7/MTX细胞的耐药性明显降低,PI3K/Akt通路受到抑制促进下游的细胞凋亡。结论 NPM高表达在人乳腺癌耐药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乳腺癌耐药的新的分子靶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仁磷酸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昊然,白晓,闫丽,任燕红,孙威.核仁磷酸蛋白基因NPM1敲除人宫颈癌细胞株的构建及功能[J].解剖科学进展.2019

[2].陈思颖,郑小维,孟媞,尤海生,董亚琳.核仁磷酸蛋白在人乳腺癌耐药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6

[3].贺兼斌,刘理静,向志,易高众,张平.核仁磷酸蛋白和c-Src在耐药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耐药之间的关系[J].肿瘤.2016

[4].王娟,陈莎娜,全静,贺金刚,张帅帅.干扰核仁磷酸蛋白对人白血病OCI/AML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

[5].王凌燕,胡建达.核仁磷酸蛋白(NPM)基因沉默可逆转淋巴细胞白血细胞系Molt-4及其耐阿霉素细胞株的多药耐药[C].第四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全国淋巴肿瘤诊治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2014

[6].薛晓芮,尹香花.核仁磷酸蛋白(NPM/B23)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

[7].谭诗,张慧娟,王娟,陈莎娜,覃凤娴.核仁磷酸蛋白基因突变对K562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影响[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2

[8].刘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探讨CD33的量化水平跟核仁磷酸蛋白和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突变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

[9].李丽丽.脑膜瘤1基因、同源异型盒基因5、ETS相关基因及核仁磷酸蛋白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2

[10].马亮,殷奖悠,湛玉良.核仁磷酸蛋白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2

标签:;  ;  ;  ;  

核仁磷酸蛋白论文-王昊然,白晓,闫丽,任燕红,孙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