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相关性信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车联网,非平稳信道,信道模型,信道仿真
相关性信道论文文献综述
杨颖[1](2019)在《车联网非平稳传播信道建模及空时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道路交通密度的快速增加,道路安全和交通流量管理问题亟待解决。车联网通信能够有效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已成为第5代(Fif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标准的关键技术之一。车联网通信场景具有车辆高速行驶和移动区域受限等特点,其传播信道与传统移动信道有着显着差别,故蜂窝系统获得的信道特性不能直接用于车联网通信场景。针对车联网通信场景的无线信道实测、建模与仿真模拟,已成为当前车联网通信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针对车辆匀速运动和任意运动轨迹场景,分别提出了两种车对车(Vehicle-to-Vehicle,V2V)非平稳传播信道模型,给出了相应的时变信道参数演进算法,并详细推导分析了车联网信道的空时相关特性,包括空域互相关函数(Spatial Correlation Function,SCF)和时域自相关函数(Temporal Correlation Function,TCF)的闭式解和近似解。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面向车联网传播信道的仿真应用软件。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简述了V2V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信道建模理论基础,介绍了V2V MIMO系统及其信道特点,给出了几种典型的V2V信道模型,包括确定性信道模型和随机性信道模型,同时对信道的SCF和TCF等统计特性进行分析。(2)针对匀速运动场景和任意叁维轨迹场景这两种典型场景,分别给出了基于几何的随机信道模型(Geometry-Based Stochastic Model,GBSM)的V2V非平稳信道的改进模型,并给出了有效路径数目、时延、功率和二维角度等时变参数的演进算法。在此基础上,详细推导了两种场景下SCF和TCF的闭式解和近似解,并利用数值仿真和实测数据验证了本文信道模型和理论推导结果的正确性。(3)基于前述V2V非平稳信道模型和空时相关性推导结果,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车联网传播信道仿真分析软件,该软件包括用户配置界面、车联网信道实时模拟和统计特性分析等功能。在此基础上,针对南航江宁校园传播场景,通过外场实测的方法对该软件进行系统验证,将星座图和误码率等指标的软件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该软件的系统性能与实测结果一致。因此,该软件可以用于未来对车联网传播信道状况进行实时模拟与分析。(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1-01)
李金兴,赵友平[2](2018)在《室内大规模天线系统无线信道空间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信道空间相关性直接影响大规模天线系统的实际性能.基于大型报告厅内的无线信道测量数据,分析了基站天线阵列中不同阵元之间及不同用户之间的无线信道空间相关性.首先对阵元相关系数随阵元间隔的变化进行拟合建模分析,然后研究多用户信道相关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负指数衰减余弦模型对其拟合建模.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平面内,阵元相关系数随阵元间隔增加近似为负指数衰减波动较小;在垂直面内,阵元相关系数随阵元间隔增加而呈现振荡衰减,基站天线数量增加对多用户信道相关性有明显改善,基站天线数量超过30以后,改善幅度变小但是仍有较明显提升.此外,不同用户之间的大尺度衰落会降低多用户信道正交性,且水平面内用户间大尺度衰落比垂直面内严重.但是基站阵列中不同阵元间的大尺度衰落对多用户信道正交性的影响十分微弱.(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杨颖,朱秋明,陈小敏,李伟东,陈应兵[3](2018)在《叁维移动-移动场景非平稳MIMO信道空时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叁维移动-移动场景的非平稳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信道模型,该模型改进了不同信道状态之间衰落相位的连续性,可保证输出多普勒频移的正确性。同时,针对该新模型研究了非平稳衰落特性引起的时变空时相关性,并针对收发端信号角度谱服从通用Von Mises Fisher(VMF)分布情况,详细推导了归一化空域互相关函数和时域自相关函数的表达式。最后,针对低速和高速移动两种场景的仿真结果表明,获得的理论结果与数值仿真具有很好的拟合度,但能极大地减低计算复杂性,进而有效提高了分析和仿真复杂动态场景下MIMO通信系统的效率。(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雷勇[4](2018)在《基于测量的大规模多天线信道容量及空间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显着提高,移动通信技术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各种新兴应用的推动下,无线频谱资源日益紧张,容量需求急剧膨胀,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且备受关注,传统的通信系统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2012年国际电信联盟对电信行业领军企业在5G标准化的初步研究基础上,确定并公布了频谱效率,能效,峰值数据速率,流量密度等关键性能指标,以实现更全面,更好的服务配置和用户体验。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大规模多天线技术(Massive Multi-input Multi-output,Massive MIMO)应运而生。它能够显着地提高系统的容量以及系统频谱资源的整体利用率,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无线信道传播特性决定了信息论容量,即无线通信的最终性能限制,也决定了特定无线系统的表现,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参数设计的首要条件。而理解传播现象并描述信道的随机统计特性,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则是进行信道测量。当前,大规模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相关研究工作通常基于信道是适宜传播的假设条件。但真实的无线传播环境往往无法满足适宜传播条件,即各个子信道两两相互正交。因而,基于实测数据,研究大规模MIMO的信道特征,尤其是信道容量和空间相关性的特性,将为大规模MIMO系统实际部署和网络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鉴于以上,论文首先介绍了无线通信理论的基础知识,对无线通信理论知识进行了清晰的整理和分类,然后根据研究需要,对自主研发的测量系统的原理以及设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首先,对室外场景进行信道测量,通过对比实测数据下的大规模MIMO系统的信道矩阵与独立同分布瑞利信道矩阵的奇异值扩展可知,真实场景下各子信道之间的正交性并不能完全正交,为非适宜传播;并计算了在等功率条件下的信道容量的表现并进行分析,随着基站端天线数的增加,奇异值扩展逐渐与瑞利信道奇异值扩展接近,且容量值也逐渐趋近。收发端各天线之间空间相关性是导致非适宜条件的重要因素,这给大规模MIMO的系统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影响。基于室外真实场景的实测数据,通过对不同的阵列类型在不同的场景中的相关性的表现做了深入的解析和规律总结,总体上随着天线数的增加,空间相关性都逐渐降低。并且进行室内环境的测量,对比虚拟的大规模MIMO和基于TDM(Time-DivisionMultiplexing)的大规模MIMO在空间相关性上的差别。上述研究对大规模MIMO技术的战略部署提供一定的支撑和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3-01)
郭心悦,李双双[5](2018)在《室内可见光通信MIMO信道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室内可见光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信道相关性是影响其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研究了影响MIMO信道相关性的主要因素。首先,根据朗伯辐射模型,从理论上建立了MIMO信道模型并推导了MIMO信道相关性与空间距离参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实验验证平台,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结果。理论及实验结果都表明:MIMO信道相关性随着发光二极管(LED)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光电探测器(PD)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随着LED平面与PD平面距离的减小而减小。研究结果对于室内可见光MIMO通信中LED及PD的布局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8年01期)
邵敏,王士欣[6](2018)在《基于空间相关性的信道反馈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下一代通信系统的重要技术之一是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技术。该技术信道容量大、信道可靠性高、绿色低碳,但大规模多天线技术在MIMO系统中的应用大大提升了信道反馈,使系统性能下降。所以,研究大规模MIMO系统下信道状态反馈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应用于MIMO系统且天线排列紧凑,使得信道的空间相关性得以体现,促使压缩感知技术可以被应用在这样的场景下进行信道信息的反馈。鉴于此,重点探究该方案的具体操作步骤,并完成了这个方案详细的原理解析和对应的模拟试验。(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李金兴[7](2017)在《大规模天线系统信道测量方法与空间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兴应用不断兴起,无线流量呈现爆炸性增长,给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G)带来巨大挑战。作为5G的关键使能技术之一,大规模天线技术在基站侧使用数十甚至上百根天线利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为多达数十个用户提供服务,具有高频谱效率、高能量效率和高可靠性等突出优势,能够满足未来高速移动通信需求。无线信道特性对大规模天线系统设计与性能评估至关重要。信道估计、天线选择和信道状态信息回传等算法均可利用基站阵元信道相关性进行优化,而预编码方案的复杂度与多用户信道相关性直接相关。因此,大规模天线系统中阵元和用户信道相关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已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局限:1)在信道测量系统与场景方面,现有信道测量系统多采用商用信道测量仪器,或者利用信号发生器、信号分析仪及矢量网络分析仪等多台商用设备搭建测量系统,高昂的成本限制了信道测量活动的广泛开展;同时,现有信道测量场景多集中于室外,室内热点场景尚未得到充分研究。2)在阵列维度上信道相关衰落特性研究方面,多数优化算法仍然使用传统阵元相关模型,它们基于平面波假设获得,在大规模天线中的适用性需要更多实测验证;此外,视通场景中大规模天线阵列维度上信道空间连续性和随机性需要进一步建模分析。3)在多用户信道相关性研究方面,信道矩阵特征值扩展和条件数等表征参数存在一定局限性;同时,实际系统参数与多用户信道渐近正交性的关系缺乏数学模型进行定量描述。本文综合利用实际信道测量、系统仿真和理论分析建模等方法,研究实际无线场景中大规模天线系统的信道空间相关性。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与贡献:1)基于多子频段切换的宽带无线信道测量方案设计、实现、校准与性能验证。本文提出的宽带信道测量方法在一个测量周期内连续探测多个相邻子频段从而成倍扩展测量带宽。此方法相比逐点扫频可以显着降低测量时间,对于低速移动信道尤为适用。同时,此方法无需使用高速宽带硬件,成本与实现复杂度较低。测量系统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实现,利用本文提出的系统校准方法,可以有效消除系统硬件的影响。通过多径信道仿真、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实测,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2)大规模天线阵列维度上信道衰落的自回归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ARMA)建模,并利用莱斯K因子的ARMA模型改进了视通场景的相关信道模型。本文将线性大规模天线阵列中不同阵元的接收信号功率和莱斯K因子变化序列作为分析对象,使用ARMA模型分别进行建模。利用K因子的ARMA模型,提出了基于变化K因子的相关信道模型,以反映阵列维度上直达径与反散射径相对强度变化的空间连续性与随机性。3)大规模天线阵列中阵元信道相关系数分析与拟合建模。利用不同场景的实测数据,分析多种现有阵元相关模型在不同空间维度、不同房间尺寸条件下的适用性。垂直面内,由于天线增益方向性与环境的影响,阵元相关系数随阵元间隔增加呈现明显的振荡衰减。针对此特殊规律,本文提出了一种负指数衰减余弦模型对其进行有效拟合。4)多用户信道渐近正交性理论分析,并利用实测数据建立了对应的经验公式。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多用户大规模天线系统容量的上限值,然后利用实际信道容量与其上限值的比值衡量多用户信道正交性。利用不同场景和不同系统配置下的实测数据,建立了多用户信道渐近正交性与系统参数的经验公式。此经验公式可以定量分析不同系统参数对信道容量的影响,对系统设计与性能评估具有实际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9-01)
白曜铭,蒋建中,刘世刚,孙有铭[8](2016)在《基于信道相关性的半盲信道辨识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全盲信道辨识算法无法辨识含公零点信道且对信道阶数误差敏感的问题,本文基于信道的CR相关性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半盲信道辨识算法。算法通过输出数据构造相关矩阵W,根据相关矩阵W与信道向量的正交性构造约束方程,并利用少量已知符号和改进的最小二乘(Modified least square,MLS)准则建立额外的约束,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得信道响应的闭式解。该算法有效地克服了全盲信道辨识算法的诸多局限性,避免了传统半盲方法面临的最优加权选择问题,算法复杂度较低且性能稳定,对信道噪声及信道阶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本文来源于《数据采集与处理》期刊2016年05期)
薛翠薇,朱秋明,陈小敏,廖志忠,刘星麟[9](2016)在《天线物理特性对MIMO信道空域相关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天线物理特性会对MIMO信道空域相关性产生影响的问题,分析耦合和极化效应的产生及影响机理,构建非均匀散射环境下综合天线物理特性的单极化MIMO信道模型,据此导出MIMO信号的空域相关性理论表达式,并针对3GPP SCM标准信道场景参数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耦合效应随天线间距变小而更显着,极化因子则与不同极化天线组合有关,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MIMO信道的空域相关性,但均不能有效提高系统容量性能.(本文来源于《应用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万晨[10](2016)在《基于信道相关性的下行传输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设备与应用软件激增,带来的是对无线网络更高速率和更高带宽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业界提出了大规模天线技术。在频分双工系统中,该技术会造成较大的信道估计和反馈的开销,且在数据处理时,矩阵运算的计算量随着矩阵维度增加显着上升。本文考虑利用信道相关特性有效地压缩信道维度,同时消除用户组间干扰,简化整个下行传输的复杂度。在现实场景中,用户智能终端往往呈现相对稳定的地理群聚分布。地理散射条件受限的用户组信道会存在自相关性,本文研究了信道相关性的物理建模和特定模型下信道相关矩阵的特性,以及信道相关性对多天线多用户系统的影响。这些特性是能够对用户信道进行分组、干扰消除和维度压缩处理的基础。本文基于该思想研究了蜂窝网络下行传输的两步预编码方案。其中,外层预编码由分组后的用户信道相关矩阵得到,目的是先利用统计信息来消除组间干扰,降低用户有效信道维度,且使得下行传输能独立成若干子组并行处理;内层预编码再根据降维后瞬时等效信道进行子组的多用户预编码和用户选择。本文通过仿真分析不同情形下的系统和速率与导频开销,验证了该方案能有效的兼顾系统性能和复杂度开销。本文还针对外层预编码中的用户矩阵聚类问题做了进一步研究和补充,提出了一种结合多元信号追踪的聚类方法,且对用户聚类中的离群点和分组值问题做了初步分析。在具体应用上,研究和验证了半正交用户选择和迫零预编码可作为内层用户选择和预编码的方案,完善了整个下行传输过程。此外,本文还扩展到异构网络情景中,分析研究了存在信道相关性的情形下,采用两步预编码,宏、微用户组间干扰和对应组空间位置的关系特性,给出了一种基于空域的干扰管理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18)
相关性信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线信道空间相关性直接影响大规模天线系统的实际性能.基于大型报告厅内的无线信道测量数据,分析了基站天线阵列中不同阵元之间及不同用户之间的无线信道空间相关性.首先对阵元相关系数随阵元间隔的变化进行拟合建模分析,然后研究多用户信道相关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负指数衰减余弦模型对其拟合建模.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平面内,阵元相关系数随阵元间隔增加近似为负指数衰减波动较小;在垂直面内,阵元相关系数随阵元间隔增加而呈现振荡衰减,基站天线数量增加对多用户信道相关性有明显改善,基站天线数量超过30以后,改善幅度变小但是仍有较明显提升.此外,不同用户之间的大尺度衰落会降低多用户信道正交性,且水平面内用户间大尺度衰落比垂直面内严重.但是基站阵列中不同阵元间的大尺度衰落对多用户信道正交性的影响十分微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关性信道论文参考文献
[1].杨颖.车联网非平稳传播信道建模及空时相关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2].李金兴,赵友平.室内大规模天线系统无线信道空间相关性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8
[3].杨颖,朱秋明,陈小敏,李伟东,陈应兵.叁维移动-移动场景非平稳MIMO信道空时相关性[J].微波学报.2018
[4].雷勇.基于测量的大规模多天线信道容量及空间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5].郭心悦,李双双.室内可见光通信MIMO信道相关性研究[J].半导体光电.2018
[6].邵敏,王士欣.基于空间相关性的信道反馈方案[J].通信技术.2018
[7].李金兴.大规模天线系统信道测量方法与空间相关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8].白曜铭,蒋建中,刘世刚,孙有铭.基于信道相关性的半盲信道辨识算法[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6
[9].薛翠薇,朱秋明,陈小敏,廖志忠,刘星麟.天线物理特性对MIMO信道空域相关性的影响[J].应用科学学报.2016
[10].万晨.基于信道相关性的下行传输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