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常用单音动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南亚华裔学生,单音动词,语义,偏误
常用单音动词论文文献综述
郭翠翠[1](2009)在《东南亚华裔学生常用单音动词使用情况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词汇语义学理论和中介语理论为基础,运用定量统计、偏误分析、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东南亚华裔学生语料中出现的6个偏误率最高的单音动词的使用情况及出现偏误的原因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关于东南亚华裔学生单音动词的考察方面(1)东南亚华裔学生使用单音动词时正确率较高,6个单音动词的平均正确率为73.0%,偏误率为27.0%,偏误率还是很高的。(2)东南亚华裔留学生使用单音动词时的偏误大部分与义项义相关,是语义的偏误。从总体上讲,与义项义相关的偏误占82.5%;从单个的单音动词的使用来看,6个单音词中5个受语义的影响,且比重都在60%以上。(3)本文始终围绕单音词的义项展开讨论,发现东南亚华裔学生学习单音词的义项时是循序渐进的,学生并不会在所有义项上都出现偏误,出现偏误的义项远比使用正确的义项少,而且出现偏误的义项都是单音词的常用义项。(4)东南亚华裔学生在学习单音动词时容易产生混淆的情况有:语义侧重点有差异的单音动词和双音动词;单音词和它的义项上的同义词;单音动词内部不同义项之间;单音词与跟它同义但搭配关系不同的词之间,以上都是语义上的混淆;另外单音动词用作助动词时也出现偏误,这是在用法上产生的偏误。(5)从混淆的特征看单音动词的混淆是一对多的混淆,但具体到不同的混淆词来讲,有的是混淆频次高且分布广的易混淆词对;有的属低频混淆词。从当用词的使用上看,有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系统性,体现了单音动词会和一类词产生混淆。(二)从偏误产生的原因来看(1)语言内部的原因包括搭配关系不同、词语的语义侧重点不同、单音词的义项多且关系复杂3个原因,其中搭配关系不同造成的混淆最多。(2)语言外部的原因主要考察东南亚华裔学生复杂的语言背景以及对其学习汉语的影响,结果发现英语对东南亚华裔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学习者的母语和方言。就方言对学习者的影响看也因人而异,具有同样方言背景的人在学习时的情况也不一样。(本文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期刊2009-06-01)
吴纪梅[2](2008)在《汉语常用单音动词带宾情况的历时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汉语中常用的113个单音动词的带宾情况进行了历时考察。文章主要从动宾结构框架、构宾成分、宾语语义类型等角度对这些动词构成的动宾结构的发展演变情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同时文章还对动词“坐”带处所宾语能力的历时发展情况进行了个案研究。包括结语在内,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文章论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等情况作了简要的回顾,并对本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等相关情况作了介绍。第二章讨论了动宾结构框架的历时演变情况。考察发现,从总体上来说,动宾结构的整体框架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简明化的趋势。动宾结构曾有“动词+单宾”、“动词+双宾”、“动词+叁宾”以及“多动共宾”等多种框架模式,在历时发展过程中,“动词+单宾”和“动词+双宾”框架由多种结构形式逐渐简化为以一种形式为主;“动词+叁宾”框架完全退出使用;“多动共宾”框架曾一度中止使用。这些变化都证明了汉语动宾结构框架在逐步趋于简明化。第叁章讨论了构宾成分的历时演变情况。考察发现,构宾成分在历时发展过程化中有丰富化、复杂化的趋势。我们考察得到,构成宾语的成分主要有词、短语和句子叁类,以词和短语为主。构宾成分的丰富化体现在无论是词还是短语,在历时发展过程中,能够充当宾语的下位类型不断增多,类型越来越丰富。构宾成分的复杂化体现在:(一)构成上最复杂的句子在宋代以后开始具备充当宾语的能力;(二)从元明时期开始,短语宾语的数量较之前代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词宾语和短语宾语在使用数量上的差距迅速缩小,二者之间的比例从原来的3:1变为1.5:1,短语宾语使用量的增长也说明了构宾成分的复杂化,因为和词相比,短语无疑在结构上更复杂;(叁)某些类型的短语宾语在历时发展过程中层次增多,结构有越来越复杂的倾向。第四章讨论了宾语语义类型的历时演变情况。考察发现,宾语语义类型在发展过程中基本稳定,没有太大的变化。本文考察的宾语语义类型涉及十叁类,在先秦时期已出现十类,只有材料宾语、方式宾语和时间宾语是在历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类型。这表明汉语的宾语语义类型从一开始就表现得较为丰富,在历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变化较小,呈现出基本稳定的发展态势。第五章为个案研究。本章选择动词“坐”作为考察对象,对“坐”带处所宾语能力的历时发展情况进行了个案研究。考察发现,动词“坐”带处所宾语的能力经历了一个曲线式的发展过程。在这样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然后又从顶峰下降的古今发展变化过程中,介词引导处所论元对“坐”带处所宾语能力的影响极大。第六部分为“结语”,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指出了文章的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做了初步的设想。总的来说,我们通过对汉语中常用的113个单音动词的带宾情况情况进行历时考察,得出以下结论:动宾结构在历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整体框架简明化,构宾成分丰富化、复杂化,宾语语义类型基本稳定”的发展态势。(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常用单音动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汉语中常用的113个单音动词的带宾情况进行了历时考察。文章主要从动宾结构框架、构宾成分、宾语语义类型等角度对这些动词构成的动宾结构的发展演变情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同时文章还对动词“坐”带处所宾语能力的历时发展情况进行了个案研究。包括结语在内,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文章论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等情况作了简要的回顾,并对本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等相关情况作了介绍。第二章讨论了动宾结构框架的历时演变情况。考察发现,从总体上来说,动宾结构的整体框架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简明化的趋势。动宾结构曾有“动词+单宾”、“动词+双宾”、“动词+叁宾”以及“多动共宾”等多种框架模式,在历时发展过程中,“动词+单宾”和“动词+双宾”框架由多种结构形式逐渐简化为以一种形式为主;“动词+叁宾”框架完全退出使用;“多动共宾”框架曾一度中止使用。这些变化都证明了汉语动宾结构框架在逐步趋于简明化。第叁章讨论了构宾成分的历时演变情况。考察发现,构宾成分在历时发展过程化中有丰富化、复杂化的趋势。我们考察得到,构成宾语的成分主要有词、短语和句子叁类,以词和短语为主。构宾成分的丰富化体现在无论是词还是短语,在历时发展过程中,能够充当宾语的下位类型不断增多,类型越来越丰富。构宾成分的复杂化体现在:(一)构成上最复杂的句子在宋代以后开始具备充当宾语的能力;(二)从元明时期开始,短语宾语的数量较之前代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词宾语和短语宾语在使用数量上的差距迅速缩小,二者之间的比例从原来的3:1变为1.5:1,短语宾语使用量的增长也说明了构宾成分的复杂化,因为和词相比,短语无疑在结构上更复杂;(叁)某些类型的短语宾语在历时发展过程中层次增多,结构有越来越复杂的倾向。第四章讨论了宾语语义类型的历时演变情况。考察发现,宾语语义类型在发展过程中基本稳定,没有太大的变化。本文考察的宾语语义类型涉及十叁类,在先秦时期已出现十类,只有材料宾语、方式宾语和时间宾语是在历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类型。这表明汉语的宾语语义类型从一开始就表现得较为丰富,在历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变化较小,呈现出基本稳定的发展态势。第五章为个案研究。本章选择动词“坐”作为考察对象,对“坐”带处所宾语能力的历时发展情况进行了个案研究。考察发现,动词“坐”带处所宾语的能力经历了一个曲线式的发展过程。在这样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然后又从顶峰下降的古今发展变化过程中,介词引导处所论元对“坐”带处所宾语能力的影响极大。第六部分为“结语”,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指出了文章的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做了初步的设想。总的来说,我们通过对汉语中常用的113个单音动词的带宾情况情况进行历时考察,得出以下结论:动宾结构在历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整体框架简明化,构宾成分丰富化、复杂化,宾语语义类型基本稳定”的发展态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常用单音动词论文参考文献
[1].郭翠翠.东南亚华裔学生常用单音动词使用情况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9
[2].吴纪梅.汉语常用单音动词带宾情况的历时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