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高龄白内障的疗效分析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高龄白内障的疗效分析

马宁

(哈尔滨市眼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高龄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选取于我院接受手术医治的106例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设对照组(47例)与研究组(59例),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研究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医治,比对两组手术前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对比(P>0.05);研究组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龄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医治能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患者术后视力,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

【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8-0077-02

白内障属于致盲性眼部疾病,发生于眼球内晶状体上,老年群体因新陈代谢衰退,成为白内障疾病高发群体[1]。目前多对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医治,为明确两种手术的医治效果,研究就我院收治的106例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选取于我院接受手术医治的106例高龄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设对照组(47例)与研究组(59例),前者女23例,男24例,年龄71~91岁,平均(79.45±6.21)岁,病程1~7y,平均(3.19±0.38)y;后者女29例,男30例,年龄72~90岁,平均(80.31±5.97)岁,病程2~8y,平均(3.01±0.35)y。比对两组基线资料具无显著差别(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术中使用相同的辅材与人工晶状体;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医治,应用抗生素散瞳及滴眼,清洗患者结膜囊,予以盐酸奥布卡因行表面麻醉,在角巩膜缘后的2毫米位置、12点位,以反眉形状切开患者巩膜达的1/2厚度做为巩膜隧道,切口约6毫米,持续性环形撕囊,其直径达5.5~6毫米,将超声乳化头置入囊袋,以乳化患者晶体核,待晶体皮质充分抽吸后,植入晶体。研究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医治,结膜囊散瞳、麻醉以及清洗方法同对照组。在角巩膜缘后的2毫米位置、12点位,以反眉形状切开患者巩膜达的1/2厚度,其巩膜隧道可扩至6毫米,水分离,致使皮质与囊膜、皮质与核进行分离。将巩膜隧道切口扩大,使外口小于内口,并注入黏弹剂于核下以及前房,使核从前房脱出,维护后囊膜与角膜内皮,并拖出其晶状体核。将核碎成2~3块,注吸残留皮质,于前房再次注射黏弹剂,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中,灌洗囊袋与前房,促使前房压力处于正常范围内,烧粘结膜瓣。

1.3观察指标

两组手术前后视力,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观察患者视力情况。两组并发症,包括后囊混浊、瞳孔变化、角膜水肿及后囊破裂。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2.0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正态计量数据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用χ2检验,两组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2.1两组手术前后视力

研究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以及3个月视力分别为(0.27±0.09)、(0.58±0.17)、(0.81±0.19)、(0.83±0.23);对照组为(0.25±0.09)、(0.47±0.11)、(0.67±0.14)、(0.81±0.21)。研究组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对比(P>0.05)。

2.2两组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后囊混浊、瞳孔变化、角膜水肿以及后囊破裂分别为2(3.38%)例、1(1.69%)例、2(3.38%)例、1(1.69%)例;对照组为5(10.63%)例、3(6.38%)例、3(6.38%)例、2(4.25%)例。研究组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白内障为常见性眼科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医治该病的有效方式为手术医治[2]。目前多对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医治,为探讨两种手术的医治效果,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106例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视力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提示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医治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术后视力。原因可能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因缝线张力与切口水肿因素常导致切口遭致挤压,致使水平径线的角膜曲率逐渐变平,切口径线角膜曲率逐渐变陡,继而产生较大的角膜散光,同时因超声能量过高,可能引起组织感染、角膜内皮损伤以及组织水肿负效应[3-4]。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具散光程度较轻、术后视力恢复快以及组织损伤较小的优点,是一种基于囊外手术的基础上,吸取超声乳化术的持续环形撕裂以及巩膜隧道技术的手术,在处理晶状体核的技巧方面取得较大改进,其手术操作较超声乳化术简单[5]。该手术方式在患者巩膜上取隧道切口,尽可能维护角膜原先形状,手术后眼角膜的弯曲度能较快恢复,散光的本质虽与超声乳化术无差别,可患者前期散光度却小于超声乳化术。本研究因多种因素影响,未探析患者术后散光度数,有待再研究。

综上所述,对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医治不仅能减少并发症,而且还能提高患者术后视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姚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4):548-550.

[2]胡蓉,王刚.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2014,25(1):94-95.

[3]邓吉安,夏桂兰,吴红玲等.高龄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3):523-525.

[4]孙洪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2013,24(112):142-144.

[5]孙铁节.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用于老年白内障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7):3-4.

标签:;  ;  ;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高龄白内障的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