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DN值轴承损伤容限设计准则(论文文献综述)
孙春一,石彬[1](2009)在《考虑裂纹时谐波齿轮传动刚度系数的计算》文中研究指明运用断裂力学、材料力学和系统动力学理论来研究裂纹的存在对谐波齿轮传动扭转刚度的影响,推导了考虑裂纹后各构件的柔度、刚度系数解析计算公式,给出了求解传动扭转刚度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这种方法简单,适合工程计算。
孙春一,石彬[2](2009)在《裂纹对谐波齿轮传动扭转刚度的影响》文中指出运用断裂力学、材料力学和系统动力学理论来研究裂纹的存在对谐波齿轮传动扭转刚度的影响。推导了考虑裂纹后各构件的柔度、刚度系数解析计算公式。给出了求解传动扭转刚度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这种方法简单,适合工程计算。
庞俊禄[3](2009)在《平板网架焊接空心球节点疲劳寿命估算》文中指出近年来空间结构在我国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在悬挂吊车作用下焊接空心球节点网架结构在国内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焊接空心球节点所产生的疲劳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工程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而疲劳最终问题在于疲劳寿命的确定,疲劳寿命的确定一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通过实验来确定,一种是利用合适的疲劳寿命估算公式来确定。但是,由于疲劳试验周期长、耗资大并且其影响因素众多,因此找到合适的公式进行疲劳寿命估算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针对钢管与钢板和球与十字板这两种节点做如下研究:1利用Paris公式和Forman公式推导焊接空心球节点处裂纹扩展阶段疲劳寿命计算公式。2在假定不同的初始缺陷的情况下利用Paris公式计算裂纹扩展阶段的疲劳寿命,并进行对比。3在假定不同的初始缺陷的情况下利用Forman公式计算裂纹扩展阶段的疲劳寿命,并进行对比。4在假定不同的断裂韧性的情况下利用Forman公式计算裂纹扩展阶段的疲劳寿命,并进行对比。5对比利用两种计算公式所计算出的疲劳寿命,找出两种计算结果之间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6简要介绍残余寿命估算方法并进行对比分析。
谷鸣[4](2009)在《民机襟翼滚针轴承磨损试验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民用飞机起飞、着陆、低速飞行的安全性能与其襟翼机构的可靠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襟翼机构的可靠性分析、设计和试验验证方法对于保障民用飞机的安全是非常必要的。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所承担的民用飞机襟翼运动机构可靠性设计与试验验证技术研究项目,致力于开展必要的磨损试验和评估技术研究,建立、完善民机襟翼运动机构零组件产品的磨损可靠性模型和寿命数据。襟翼滑轨机构关键组件滚针轴承是易损元件,其失效将导致滑轨机构的失效,针对滚针轴承的磨损试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以该项目为研究背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针对滚针轴承使用过程进行了力学计算,由于滚轮滑轨机构主要由滑轨、滚针轴承等组成,分析滚针轴承与滑轨相对运动时的载荷、应力及速度等试验要素,为试验机的设计提供参数依据。其次,进行了襟翼滚针轴承磨损试验机的设计。以试验要求为依据,从试验机功能、试验机安全系数、试验机测量范围及精度(载荷、转速、振动)等角度出发,提出了滚针轴承磨损试验机的设计方案。最后,针对滚针轴承进行了试验方案设计。针对实际工况进行分析,并以理论分析和试验机的设计目标为基础,进行襟翼滚针轴承疲劳磨损试验的试验方案设计。该方案将作为日后试验过程的操作指导。
谢志东[5](2008)在《结构疲劳强度分析及工程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机械设备承受一定交变循环载荷的时候,设备常常会在经历一定载荷次数后发生疲劳破坏而失效。有统计数据表明,在现代工业的各种领域中,因疲劳破坏而引起的结构强度破坏事件就占了80%,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服役设备发生疲劳破坏,使设备在设计疲劳寿命内不发生失效成为了人们的重要课题。疲劳破坏的发生区域带有一定局部性,一般发生在存在应力集中、结构疲劳强度薄弱的部位。对于承受交变载荷的压力容器和输送水泥用的斗式提升机来说,前者的开孔接管处尤其是开孔率较高的一些部位如人孔结构,由于开孔破坏了容器结构的连续性,削弱了该处的承载面积,容易引起应力的高度集中和结构抗疲劳强度的降低。后者的工作环境恶劣,工况复杂多变,提升机服役时,输送链上的销轴受交变剪切和弯曲等载荷作用,销轴的中部位置受到的合应力最大,若销轴的加工过程伴有冶金缺陷,销轴的中部位置就可能成为抵御疲劳破坏的脆弱之处,在一定的受载次数后发生疲劳破坏,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生产安全带来隐患和危险。本文首先利用有限单元法,运用计算机分析软件ANSYS,依据JB4732-1995《钢制容器——分析设计标准》,对一氧气储气罐的人孔补强管结构进行了应力强度和疲劳强度的分析和校核。在解决一个工程问题的同时,还就人孔补强管的两个几何参数即补强管向筒节的内伸深度和补强管补强段的壁厚对结构应力强度和疲劳强度的影响,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性分析,得出一些一般性的结论,即:在当前人孔开孔率下,人孔补强管相贯区附近区域将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内伸式补强管比平齐式补强管更能有效降低结构应力,提高设备的抗疲劳性能;补强管内伸深度的增加对结构和应力线性化校核线所在部位的各类应力强度的影响则有所差别;同样内伸深度条件下,补强段壁厚的增加可以持续地对结构部分类别的应力强度和疲劳强度起降低作用,但不能有效减小峰值应力,而且最后设计所取的内伸深度和补强段壁厚应当采用“适当原则”。随后,通过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和裂纹、断口特征的分析以及应力强度计算校核,对一斗式提升机输送链销轴的断裂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销轴表面偏大的弯曲正应力和淬火裂纹的存在是导致销轴发生疲劳断裂的重要原因。同时,利用Paris公式对疲劳裂纹的扩展寿命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如果销轴工作时存在一定尺寸的初始裂纹,则偏大的弯曲正应力以及初始裂纹尺寸的大小会成为影响销轴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关键性因素。
季少华,陈光,赵红平,冯西桥,施惠基[6](2007)在《预制表面缺陷对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10Cr4Ni4Mo4V是在Cr4Mo4V的基础上研制的航空发动机轴承材料。为研究表面损伤对这两种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通过含预制表面缺陷和无表面缺陷的滚动接触疲劳实验,研究了表面洛氏缺陷及其边缘突起对这两种材料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含表面缺陷试样疲劳发展过程及失效形貌,用X射线应力测定仪测量了试样实验前后残余应力随表面至芯部距离的分布。结果表明,表面缺陷以及缺陷边缘的突起均使材料疲劳性能劣化,10Cr4Ni4Mo4V的接触疲劳性能优于Cr4Mo4V。
张萍[7](2003)在《高DN值轴承损伤容限设计准则》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航空发动机主轴承断裂的机理 ,指出在高速下轴承元件存在较大内应力 ,或轴承材料断裂韧性不足 ,有可能导致轴承元件在出现严重剥落前 ,材料内部的原始缺陷迅速扩展 ,超过临界裂纹尺寸而发生快速断裂。给出了两个高速轴承元件损伤容限设计准则 ;在实际中 ,应尽量提高轴承材料的高断裂韧性并采用先进探伤技术以加强对主轴承的监控及监测。
张锷,陆震,战明学,林基恕[8](1999)在《高DN值轴承损伤容限设计准则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断裂力学的角度探讨了航空发动机主轴承结构、材料引起套圈断裂问题。并给出了两个高DN值轴承套圈损伤容限设计准则。
二、高DN值轴承损伤容限设计准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DN值轴承损伤容限设计准则(论文提纲范文)
(3)平板网架焊接空心球节点疲劳寿命估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疲劳问题研究的重要性 |
1.2 疲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疲劳寿命估算理论概述 |
2.1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概述 |
2.1.1 疲劳损伤的概念 |
2.1.2 累积损伤理论 |
2.1.3 影响疲劳累积损伤的主要因素 |
2.2 疲劳裂纹扩展阶段断裂力学理论评述 |
2.2.1 疲劳裂纹扩展概念 |
2.2.2 疲劳裂纹扩展规律 |
2.2.3 影响裂纹扩展的主要因素 |
2.3 疲劳寿命估算理论研究评述 |
2.3.1 疲劳寿命估算的概念 |
2.3.2 疲劳寿命估算方法 |
2.3.3 疲劳寿命预估的几种方法: |
2.4 小结 |
第三章 焊接空心球与十字板连接节点疲劳寿命的估算 |
3.1 概述 |
3.2 常幅疲劳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
3.2.1 十字板与球连接节点数据分析 |
3.2.2 钢管-端板连接节点数据分析 |
3.3 应力幅与疲劳寿命的关系 |
3.4 应用断裂力学计算疲劳寿命 |
3.4.1 应用Paris 公式对十字板与球连接节点疲劳寿命估算 |
3.4.2 应用Paris 公式对钢板与钢管连接节点疲劳寿命估算 |
3.4.3 应用Forman 公式对十字板与球连接节点疲劳寿命估算 |
3.4.4 应用Forman 公式对钢板与钢管连接节点疲劳寿命估算 |
3.5 小结 |
第四章 焊接空心球节点剩余寿命的估算方法 |
4.1 剩余寿命的理论概述 |
4.2 剩余寿命的估算方法 |
4.2.1 名义应力估算法 |
4.2.2 疲劳裂纹扩展寿命估算方法 |
4.2.3 计算机仿真估算法 |
4.2.4 电阻变化率预测疲劳剩余寿命原理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民机襟翼滚针轴承磨损试验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 |
1.2 项目来源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襟翼滑轨机构滚针轴承试验机参数确定 |
2.1 襟翼滚轮滑轨机构简述 |
2.2 滚针轴承受力分析 |
2.2.1 滚针轴承接触应力公式的推导 |
2.2.2 滚针轴承应力计算参数 |
2.2.3 滚轮架上滚针轴承应力计算 |
2.2.4 滚轮架下滚针轴承应力计算 |
2.2.5 应力分析的验证 |
2.3 其他试验参数分析 |
2.3.1 滚轮架非标准螺栓弯曲应力的计算 |
2.3.2 滚针轴承转速的计算 |
2.4 小结 |
第三章 试验机液压加载部分的设计 |
3.1 液压加载控制原理 |
3.2 液压加载系统的原理图 |
3.3 油缸的选择 |
3.3.1 油缸的计算 |
3.3.2 油缸的选择 |
3.4 液压泵的选择 |
3.4.1 液压泵的计算 |
3.4.2 液压泵的选择 |
3.5 小结 |
第四章 试验机试验部分和监测部分的设计 |
4.1 整体概述 |
4.2 试验机主要技术指标 |
4.3 试验机主体部分设计 |
4.4 驱动轴支架与可更换夹具部分的设计 |
4.5 驱动轴轴承的选用 |
4.6 数据测量与在线监测 |
4.6.1 转速的监测 |
4.6.2 载荷的监测 |
4.6.3 振动的监测 |
第五章 实验方案的设计 |
5.1 试验背景 |
5.2 摩擦磨损类型分析 |
5.2.1 磨料磨损分析 |
5.2.2 疲劳磨损分析 |
5.2.3 腐蚀磨损分析 |
5.2.4 粘着磨损分析 |
5.3 摩擦磨损的影响因素分析 |
5.3.1 载荷的影响 |
5.3.2 速度的影响 |
5.3.3 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5.3.4 硬度的影响 |
5.4 利用S- N 曲线预测疲劳磨损寿命 |
5.4.1 S-N 曲线的近似估计方法 |
5.4.2 有试验数据时的疲劳模型 |
5.5 滚针轴承磨损试验方案设计 |
5.5.1 试验件数量的确定 |
5.5.2 试验环境 |
5.5.3 试验件装入试验机的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
5.5.4 试验机的开机后的调整 |
5.5.5 试验具体步骤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5)结构疲劳强度分析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的意义 |
1.2 疲劳问题的历史发展过程 |
1.3 有限元法在工程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概述 |
1.4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疲劳破坏的理论基础 |
2.1 疲劳的定义及特征 |
2.2 疲劳破坏与应力集中 |
2.3 疲劳破坏的发生过程 |
2.3.1 疲劳裂纹萌生阶段 |
2.3.2 疲劳裂纹扩展阶段 |
2.3.3 失稳断裂阶段 |
2.4 影响结构疲劳强度的因素 |
2.4.1 形状因素 |
2.4.2 尺寸效应 |
2.4.3 零件表面加工及表面状态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裂纹寿命估算与有限元基本原理 |
3.1 应力强度因子 |
3.2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和裂纹扩展寿命估算 |
3.2.1 疲劳裂纹扩展区域及帕里斯公式 |
3.2.2 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估算 |
3.3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
3.3.1 几何方程—位移与应变的关系 |
3.3.2 物理方程—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
3.3.3 平衡方程 |
3.3.4 边界条件 |
3.4 变分原理简介 |
3.4.1 变分原理的概念 |
3.4.2 里兹法 |
3.5 静态问题的有限元方程建立 |
3.5.1 用形函数矩阵表达单元应变与应力 |
3.5.2 有限元方程的建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氧气储气罐人孔接管处疲劳强度分析研究 |
4.1 常规设计与分析设计 |
4.1.1 常规设计 |
4.1.2 分析设计 |
4.2 应力的分类及应力线性化 |
4.2.1 应力的分类依据 |
4.2.2 应力的分类 |
4.2.3 应力的等效线性化 |
4.3 氧气储气罐人孔补强管的应力与疲劳强度分析 |
4.3.1 载荷分析 |
4.3.2 有限元结构模型分析 |
4.3.3 应力分析 |
4.3.4 应力强度评定分析 |
4.3.5 结构的疲劳强度评定分析 |
4.3.6 分析结论 |
4.4 补强管内伸深度对结构应力强度及疲劳强度的影响 |
4.5 补强管补强段厚度对结构应力强度和疲劳强度的影响 |
4.6 补强段内伸深度与其壁厚对结构强度所起影响的比较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提升机输送链销轴断裂分析 |
5.1 斗式提升机概述 |
5.2 销轴失效情况与技术参数 |
5.2.1 链条结构及销轴失效情况 |
5.2.2 提升机基本技术参数 |
5.3 理化分析 |
5.3.1 化学成分分析 |
5.3.2 断口宏观形貌分析 |
5.3.3 金相分析 |
5.3.4 裂纹分析 |
5.3.5 硬度测定 |
5.4 销轴的结构强度分析 |
5.4.1 纯剪切计算 |
5.4.2 销轴心部最大剪切应力和表面最大弯曲正应力计算 |
5.5 销轴表面弯曲拉伸下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估算 |
5.6 销轴断裂原因总结 |
5.6.1 销轴金相组织对疲劳断裂的影响 |
5.6.2 销轴受力状态对疲劳断裂的影响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6.1 结论 |
6.2 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附录8 |
附录9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完成的项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项目 |
(6)预制表面缺陷对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方法 |
1.1 试样制备 |
1.2 实验方法 |
1) 疲劳寿命实验: |
2) 疲劳控制实验: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1 表面预制缺陷及缺陷边缘突起对试样疲劳寿命的影响 |
2.2 试样疲劳发展过程及失效形貌 |
2.3 残余应力 |
3 结 论 |
四、高DN值轴承损伤容限设计准则(论文参考文献)
- [1]考虑裂纹时谐波齿轮传动刚度系数的计算[J]. 孙春一,石彬.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09(04)
- [2]裂纹对谐波齿轮传动扭转刚度的影响[J]. 孙春一,石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16)
- [3]平板网架焊接空心球节点疲劳寿命估算[D]. 庞俊禄. 太原理工大学, 2009(S2)
- [4]民机襟翼滚针轴承磨损试验设计[D]. 谷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S1)
- [5]结构疲劳强度分析及工程应用[D]. 谢志东. 浙江大学, 2008(09)
- [6]预制表面缺陷对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J]. 季少华,陈光,赵红平,冯西桥,施惠基.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
- [7]高DN值轴承损伤容限设计准则[J]. 张萍. 沈阳大学学报, 2003(04)
- [8]高DN值轴承损伤容限设计准则探讨[J]. 张锷,陆震,战明学,林基恕. 航空发动机, 19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