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大红山元江撮科论文-邓明国

新平大红山元江撮科论文-邓明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平大红山元江撮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成矿系列,盆地,沉积岩,新平

新平大红山元江撮科论文文献综述

邓明国[1](2011)在《新平大红山-元江撮科铜铁多金属成矿系列》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平大红山—元江撮科铜铁多金属成矿带位于康滇地轴南端西缘,介于红河深断裂与绿汁江深断裂所夹持的滇中台坳内,处于南北向、北西向与东西向叁组构造线的交汇复合地带,系云南山字型前弧西翼与哀牢山构造带的交接部位。其西南则为青藏构造域的西南"叁江"褶皱系,是一个经过长期构造演化和多期构造迭加的构造(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1年S1期)

邓明国[2](2007)在《新平大红山—元江撮科铜铁多金属成矿系列及成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博士论文“新平大红山-元江撮科铜铁多金属成矿系列及成矿预测”是结合国土资源部“西南叁江云南段有色金属基地勘查”所属的“云南元江撮科-新平地区铜铁矿评价”项目(编号:资(2006)003-04)的科研需要而选题。本文应用成矿系列理论及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在广泛收集区域地质矿产、物化探、遥感、科研、勘查资料和吸取前人成果和认识的基础上,从野外大量的观察研究入手,厘定了研究区叁大成矿系列,并以第一成矿系列—与早元古代富钠质火山-沉积岩有关的变质铁、铜、金成矿系列—“大红山式”铁铜矿床为重点解剖对象,对早元古代大红山群的含矿性、岩石学、变质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地质研究;进行了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及岩石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和成矿规律等的系统研究工作;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遥感影像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在计算机及高新技术(GIS)支持下,对新平大红山—元江撮科铁铜多金属成矿带开展了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研究,获得了如下的主要成果:(1)确立了研究区地质构造演化及其对成矿的控制。研究区所处的康滇地轴成矿带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史,裂谷多旋回带来了成矿多旋回,并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矿产。“大红山式”铁铜矿床产于陆缘海型初生拗拉槽中,裂谷作用造就了相对封闭还原的海盆地,与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在其深谷中沉积了大红山群,来自古陆核深部上地幔岩浆柱的物质侧向上涌,于拗拉槽中爆发火山活动,大红山火山岩型铁铜矿床即产于该拗拉槽的细碧角斑岩-陆屑-碳酸岩建造的富钠质熔岩与凝灰岩中,其火山岩属洋脊拉斑玄武岩,具有铁铜矿成矿专属性。(2)厘定了研究区的成矿系列。在时间上由与早元古代富钠质火山—沉积岩有关的变质铁、铜、金成矿系列→与中元古代(喷流沉积)沉积改造有关的浅变质铁、铜、稀土成矿系列→与中生代早期沉积—改造作用有关的铜矿成矿系列,全面揭示了各个成矿系列的矿床类型、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考虑3个成矿系列的典型代表,划分出大红山式和撮科式,落雪式和易门式以及晚叁迭统砂砾岩中沉积-改造铜矿类型,并对其进行了解剖,为各个成矿系列的建立提供了实证研究。(3)重点研究了“大红山”式铁铜矿床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铁铜矿与富钠火山岩密切相关,含矿围岩、矿体及次火山岩具有近似或相同的形成条件和环境,矿床为与海底火山喷发作用有关的偏碱基性火山岩成矿系列;微量元素统计分析表明:矿石与围岩微量元素组合基本相同,说明二者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陡倾斜曲线和Eu的负异常,说明蚀变和变质已使原岩中的斜长石受到了强烈改造,Ce总体为弱负异常,(La/Sm)>1,具有洋中脊T型玄武岩特征,稀土总量普遍较低,且明显富集轻稀土,属轻稀土富集型。(4)对“大红山式”铁铜矿床成矿温度、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和成矿时代进行了系统研究。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2~370℃之间,可能存在两个成矿阶段:早期成矿阶段均一温度为290~330℃,盐度为16~32wt%,pH值为3.7~3.0,logfs_2为-70.2,logfo_2为-26.55,logfco_2为3.3~1.5;晚期成矿阶段为160~250℃,盐度为13.8~45wt%,pH值为4.5~3.4,logfs_2为-11.04,logfo_2为-34.37,logfco_2为4.63~3.9;铅同位素资料显示,成矿物质为不同源、不同环境、不同时间形成的混合铅;硫同位素分析表明,硫源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的还原作用,部分来自火山喷发作用从深部带来的地幔硫,是火山与海水两种来源的硫混合而成;从δ~(18)O_(H20)和δD_(H20)值判断,本区成矿流体水的来源比较复杂,火山沉积成矿期介质水的来源主要为原生岩浆水,并受到一定程度海水的影响,后期的区域变质改造过程中,则逐渐演化成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气降水混合效应的成矿流体。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从K/Ar同位素年龄看,主要集中在800Ma±20Ma,反映“大红山式”铜铁矿床后期变质改造的事件,代表了晋宁运动期间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及铀矿化的时间,也是大红山铜矿床的改造年龄。(5)运用成矿系列理论指导找矿预测。根据成矿系列阐述的矿床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时间上的演化规律,总结了大红山岩群寻找铁铜多金属矿床的5大控矿因素和8大成矿预测标志,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6)重点研究了“大红山式”铁铜矿床的地质-物化特征,建立了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模式。利用多元成矿信息理论对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及遥感地质特征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总结了研究区内“大红山式”铜铁矿床找矿勘查的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利用基于GIS的多元地学成矿信息对早元古代大红山群和昆阳群进行了找矿靶区定位预测,指出了找矿远景区,为矿山的找矿勘探指明了方向。(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7-09-01)

新平大红山元江撮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博士论文“新平大红山-元江撮科铜铁多金属成矿系列及成矿预测”是结合国土资源部“西南叁江云南段有色金属基地勘查”所属的“云南元江撮科-新平地区铜铁矿评价”项目(编号:资(2006)003-04)的科研需要而选题。本文应用成矿系列理论及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在广泛收集区域地质矿产、物化探、遥感、科研、勘查资料和吸取前人成果和认识的基础上,从野外大量的观察研究入手,厘定了研究区叁大成矿系列,并以第一成矿系列—与早元古代富钠质火山-沉积岩有关的变质铁、铜、金成矿系列—“大红山式”铁铜矿床为重点解剖对象,对早元古代大红山群的含矿性、岩石学、变质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地质研究;进行了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及岩石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和成矿规律等的系统研究工作;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遥感影像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在计算机及高新技术(GIS)支持下,对新平大红山—元江撮科铁铜多金属成矿带开展了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研究,获得了如下的主要成果:(1)确立了研究区地质构造演化及其对成矿的控制。研究区所处的康滇地轴成矿带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史,裂谷多旋回带来了成矿多旋回,并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矿产。“大红山式”铁铜矿床产于陆缘海型初生拗拉槽中,裂谷作用造就了相对封闭还原的海盆地,与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在其深谷中沉积了大红山群,来自古陆核深部上地幔岩浆柱的物质侧向上涌,于拗拉槽中爆发火山活动,大红山火山岩型铁铜矿床即产于该拗拉槽的细碧角斑岩-陆屑-碳酸岩建造的富钠质熔岩与凝灰岩中,其火山岩属洋脊拉斑玄武岩,具有铁铜矿成矿专属性。(2)厘定了研究区的成矿系列。在时间上由与早元古代富钠质火山—沉积岩有关的变质铁、铜、金成矿系列→与中元古代(喷流沉积)沉积改造有关的浅变质铁、铜、稀土成矿系列→与中生代早期沉积—改造作用有关的铜矿成矿系列,全面揭示了各个成矿系列的矿床类型、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考虑3个成矿系列的典型代表,划分出大红山式和撮科式,落雪式和易门式以及晚叁迭统砂砾岩中沉积-改造铜矿类型,并对其进行了解剖,为各个成矿系列的建立提供了实证研究。(3)重点研究了“大红山”式铁铜矿床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铁铜矿与富钠火山岩密切相关,含矿围岩、矿体及次火山岩具有近似或相同的形成条件和环境,矿床为与海底火山喷发作用有关的偏碱基性火山岩成矿系列;微量元素统计分析表明:矿石与围岩微量元素组合基本相同,说明二者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陡倾斜曲线和Eu的负异常,说明蚀变和变质已使原岩中的斜长石受到了强烈改造,Ce总体为弱负异常,(La/Sm)>1,具有洋中脊T型玄武岩特征,稀土总量普遍较低,且明显富集轻稀土,属轻稀土富集型。(4)对“大红山式”铁铜矿床成矿温度、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和成矿时代进行了系统研究。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2~370℃之间,可能存在两个成矿阶段:早期成矿阶段均一温度为290~330℃,盐度为16~32wt%,pH值为3.7~3.0,logfs_2为-70.2,logfo_2为-26.55,logfco_2为3.3~1.5;晚期成矿阶段为160~250℃,盐度为13.8~45wt%,pH值为4.5~3.4,logfs_2为-11.04,logfo_2为-34.37,logfco_2为4.63~3.9;铅同位素资料显示,成矿物质为不同源、不同环境、不同时间形成的混合铅;硫同位素分析表明,硫源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的还原作用,部分来自火山喷发作用从深部带来的地幔硫,是火山与海水两种来源的硫混合而成;从δ~(18)O_(H20)和δD_(H20)值判断,本区成矿流体水的来源比较复杂,火山沉积成矿期介质水的来源主要为原生岩浆水,并受到一定程度海水的影响,后期的区域变质改造过程中,则逐渐演化成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气降水混合效应的成矿流体。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从K/Ar同位素年龄看,主要集中在800Ma±20Ma,反映“大红山式”铜铁矿床后期变质改造的事件,代表了晋宁运动期间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及铀矿化的时间,也是大红山铜矿床的改造年龄。(5)运用成矿系列理论指导找矿预测。根据成矿系列阐述的矿床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时间上的演化规律,总结了大红山岩群寻找铁铜多金属矿床的5大控矿因素和8大成矿预测标志,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6)重点研究了“大红山式”铁铜矿床的地质-物化特征,建立了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模式。利用多元成矿信息理论对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及遥感地质特征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总结了研究区内“大红山式”铜铁矿床找矿勘查的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利用基于GIS的多元地学成矿信息对早元古代大红山群和昆阳群进行了找矿靶区定位预测,指出了找矿远景区,为矿山的找矿勘探指明了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平大红山元江撮科论文参考文献

[1].邓明国.新平大红山-元江撮科铜铁多金属成矿系列[J].矿物学报.2011

[2].邓明国.新平大红山—元江撮科铜铁多金属成矿系列及成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07

标签:;  ;  ;  ;  

新平大红山元江撮科论文-邓明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