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转移蛋白基因论文-李雪丹,魏昌赫,邵欢欢,吴燕,张义正

脂质转移蛋白基因论文-李雪丹,魏昌赫,邵欢欢,吴燕,张义正

导读:本文包含了脂质转移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甘薯,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氯化钠胁迫,基因克隆

脂质转移蛋白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丹,魏昌赫,邵欢欢,吴燕,张义正[1](2016)在《甘薯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特异脂质转移蛋白(ns LTP)是植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类涉及多种胁迫反应的可溶性蛋白。为了阐明甘薯中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IbLTP1和IbLTP2在盐胁迫反应中的功能,本研究运用PCR技术,对IbLTP1和IbLTP2基因进行了克隆,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序列结构、蛋白质保守结构域和系统进化关系;利用q RT-PCR方法检测了这两个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差异;将IbLTP1和IbLTP2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的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中,对重组菌BL21(p ET32a-LTP)的耐盐性进行分析。序列分析表明:IbLTP1和IbLTP2编码区均不含内含子并都具有等位基因。IbLTP1和IbLTP2基因的蛋白质序列分别包括114和94个氨基酸残基并且不含色氨酸残基,蛋白序列N端含有信号肽序列。保守结构域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IbLTP1和IbLTP2均含有ns LTP蛋白的保守结构域,IbLTP1属于TypeⅠ而IbLTP2属于TypeⅡ。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IbLTP1在幼叶中表达量最高,根中表达量最低;而IbLTP2在茎中表达量最高,成熟叶中表达量最低。在Na Cl胁迫条件下,IbLTP1和IbLTP2表达量在根中基本无变化而在茎和叶中上调。大肠杆菌BL21(DE3)中异源表达IbLTP1和IbLTP2基因能够提高转基因菌株对Na Cl的耐受性。因此,本研究推测IbLTP1和IbLTP2基因可能在甘薯盐胁迫反应中发挥了作用。(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李雪丹,吴燕,张义正[2](2015)在《甘薯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on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nsLTP)是植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类分子量小(通常6.5-10.5 kDa)、碱性(pI通常为8.5-12)、表达量高、涉及多种胁迫反应的可溶性蛋白质,因其在体外对各种脂质体具有广泛的亲和作用,所以被称作为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本研究首先从本实验室构建的甘薯品种徐薯18转录组库中筛选到2条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IbnsLTP1和IbnsLTP2),利用PCR(本文来源于《遗传多样性:前沿与挑战——中国的遗传学研究(2013-2015)——2015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5-08-14)

李蔚,曲春浦,许志茹,刘春,刘关君[3](2015)在《西伯利亚蓼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PsnsLTP的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农杆菌介导下,利用西伯利亚蓼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ROKII-PsnsLTP)对烟草进行遗传转化,经卡那霉素抗性分化筛选及PCR鉴定,获得6个转基因烟草株系。接种烟草炭疽病病菌和猝倒病病菌后观察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的表型差异,在Na Cl、Cd Cl2、7.5%PEG6000的胁迫下进行表型观察和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烟草相比,T1代转基因植株已具有较强的耐烟草炭疽病和猝倒病的能力;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着增强,丙二醛(MAD)含量显着降低,且幼苗具有较好的生长性状。由此证明,西伯利亚蓼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PsnsLTP增加了转基因烟草抵御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这些工作为深入研究PsnsLTP基因的抗逆机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裴徐梨,荆赞革,唐征,王岩,王镇[4](2015)在《青花菜脂质转移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质转移蛋白是植物生命活动中重要的活性蛋白质,在花粉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青花菜保持系‘WN12-95B’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技术获得脂质转移蛋白(LTP)基因c DNA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含有一个360 bp的开放阅读框,推导编码119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12.47 k D,p I值7.48,属疏水性蛋白。青花菜LTP蛋白氨基酸序列含有24个氨基酸长度的信号肽,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是其二级结构的主要成分,叁级结构则具有典型的LTP蛋白结构特征。分子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油菜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最高,其次为芥菜和芜菁。时空表达特性分析显示,青花菜LTP基因特异表达于花蕾中,且表达丰度较高。保持系和Ogu不育系不同发育阶段花蕾LTP基因的表达丰度差异明显,表达量随花蕾发育呈下降趋势。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LTP基因在青花菜绒毡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5年03期)

王海波,邹竹荣,龚明[5](2015)在《小桐子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A的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和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我们最近获得的小桐子低温驯化转录组和数字基因表达谱数据,本工作研究了低温驯化条件下差异表达变化较大的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A基因Jcns LTPA。克隆到该基因的c DNA序列全长833 bp,开放阅读框长度513 bp,编码170个氨基酸,存在ATT_LTSS典型保守功能基序。其启动子区域中鉴定到了TATA框、CAAT框、CATA框、W框等顺式作用元件以及CRT/DRE低温响应元件。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茎、根、叶中都有表达,以茎中表达量最高、且受低温诱导最显着。同时,酵母表达Jcns LTPA也提高了重组酵母菌的抗低温能力。这些结果充分说明了小桐子Jcns LTPA是与抗冷性密切相关的基因,可以用于小桐子的抗冷性遗传改良。(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金大伟,杨军,李锋,王燃,罗朝鹏[6](2015)在《烟草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阐明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Nt LTP1.1在烟草抗病抗逆反应中的功能,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从普通烟草中克隆了该基因全长,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c DNA序列结构、蛋白理化性质、保守基序、叁级结构以及系统进化关系;利用q RT-PCR检测了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Nt LTP1.1基因全长615 bp,编码蛋白含有129个氨基酸,为一种小分子碱性可溶性蛋白。蛋白序列N端含有信号肽,预测其可能定位于分泌途径中。Blast比对结果显示,烟草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与番茄ns LTP1序列相似性最高,含有8CM保守基序(8个半胱氨酸残基组成的保守基序)。蛋白叁级结构预测表明,Nt LTP1.1具有ns LTP典型的叁级结构,包括4个α-螺旋,4对二硫键,1个可结合和容纳脂质分子的疏水腔。多重比对结果显示,Nt LTP1.1 8CM结构域模式为C1-X9-C2-X13-C3C4-X19-C5XC6-X22-C7-X13-C8。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ns LTP进化形成5类,Nt LTP1.1属于Type I。表达模式分析显示,Nt LTP1.1基因主要在烟草叶片中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在低温胁迫条件下表达受到抑制,在水杨酸诱导条件下表达上调。因此,推测Nt LTP1.1基因可能在烟草防御反应中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烟草科技》期刊2015年01期)

朱敏,洪道俊,万慧[7](2013)在《江西地区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和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基因突变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脂质代谢性肌病是由于脂质代谢障碍导致肌肉受累的一组疾病;研究江西省RR-LSM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基因突变特点材料与方法:材料:选自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并进行肌肉病理检查的患者符合下列条件:不能耐受运动的肌无力,可伴有运(本文来源于《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3-10-26)

朱敏[8](2013)在《江西地区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和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基因突变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riboflavin responsive lipid storage myopathy,RR-LSM)大多属于MADDIII型,主要是由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基因(ETFDH)突变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近端肌无力、不能耐受疲劳。首次在1976年报道,我国第1例是在1995年报道,现已有100多例,目前主要在山东、北京、上海、福建、台湾、香港等地对RR-LSM有报道。相关研究发现南方和北方有各自的ETFDH基因突变热点,南方以c.250G>A突变热点,北方为c.770A>G与c.1227A>C,然而江西地区是否存在上述基因突变热点,以及临床表现是否遵循一般的规律尚不清楚,为此我们报道江西地区10例RR-LSM患者的临床表现和ETFDH基因突变的特点。材料与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至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就诊,行肌肉活检证实为脂质沉积性肌病,服用核黄素治疗症状在4周内缓解,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脂质沉积10例患者(均为江西本地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这些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进行ETFDH基因检查。结果:RR-LSM占该期间活检病例的7.14%(10/140)。9例患者为散发,1例有家族史。10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39.1±8.84)岁,临床特点为肌无力(100%),不能耐受疲劳(100%),肌痛(30%),肌肉酸胀(30%),感觉减退(20%)。其中肌无力累及下肢近端(100%),下肢远端(40%),颈肌(40%),咀嚼肌(40%),上肢近端(30%)。1例患者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呕吐明显。3例患者在发病前分别有腹泻、妊娠和运动。肌酸激酶(CK)升高在346-8298U/L之间(正常值为0-171U/L),有1例患者CK正常。10例患者的肌纤维内均出现大量的脂质沉积,以Ⅰ肌纤维为主。10例患者均存在ETFDH突变,5例为复合杂合突变,5例为单一杂合突变。共发现了14种突变,其中11种错义突变(含1种启动密码子突变)、2种无义突变、1种缺失突变,9种已知突变(c.1395T>G、c.l1773-1774del、c.1084G>A、c.3G>C、c.389A>T、c.1227A>C、c.1211T>C、c.770A>G、c.1399G>A)和5种新突变(c.303T>A、c.518T>G、c.1810G>T、c.295C>T、c.1586A>G)。结论:RR-LSM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近端肌无力、不能耐受疲劳、颈肌力弱、咀嚼肌无力、肌痛、肌肉酸胀伴或不伴轻微的骨骼肌外表现。ETFDH基因突变是其主要致病基因。江西地区ETFDH的突变谱存在较大异质性,存在较多的新发突变,,没有发现热点突变,也没有发现国内常见的热点突变。(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3-06-01)

孟令波,刘关君,李淑敏,徐丹丹,秦智伟[9](2013)在《黄瓜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及细菌性角斑病菌浸染下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sLTP)是植物中大量存在的小分子脂类结合蛋白,具有抗菌防御功能。分析黄瓜非特异性脂质转运蛋白基因nsLTP的序列特征及其在细菌性角斑病菌浸染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对其应用于黄瓜等农作物转基因工程,增强作物抗病性具有重要意义。在黄瓜叶cDNA文库中,获得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sLTP)cDNA序列,命名为CsnsLTP;该基因全长566 bp,编码121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N端信号肽,具有nsLTP家族共有的典型保守区域,属nsLTP家族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CsnsLTP在黄瓜叶中有表达。在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浸染下,该基因在黄瓜叶中表达增高,并随浸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明显受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诱导,推测该基因在抵御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浸染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冯冬林,赖燕,何水林[10](2012)在《辣椒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CaLTP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sLTPs)是植物中大量存在的小分子脂类结合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从辣椒cDNA文库中筛选得到1个nsLTPs基因,命名为CaLTP1;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1 211 bp,推测编码1个包含129个氨基酸残基的前体蛋白。CaLTP1蛋白含有典型的脂质转移蛋白N-端信号肽,保守的AAI结构域和半胱氨酸位点。预测CaLTP1蛋白含有多种功能位点,包括3个CK2磷酸化位点,3个N-豆蔻酰化位点和1个PKC磷酸化位点。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表明,CaLTP1在辣椒茎、叶、花中表达量升高。(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2年10期)

脂质转移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on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nsLTP)是植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类分子量小(通常6.5-10.5 kDa)、碱性(pI通常为8.5-12)、表达量高、涉及多种胁迫反应的可溶性蛋白质,因其在体外对各种脂质体具有广泛的亲和作用,所以被称作为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本研究首先从本实验室构建的甘薯品种徐薯18转录组库中筛选到2条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IbnsLTP1和IbnsLTP2),利用PCR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脂质转移蛋白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李雪丹,魏昌赫,邵欢欢,吴燕,张义正.甘薯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英文)[J].植物科学学报.2016

[2].李雪丹,吴燕,张义正.甘薯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C].遗传多样性:前沿与挑战——中国的遗传学研究(2013-2015)——2015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5

[3].李蔚,曲春浦,许志茹,刘春,刘关君.西伯利亚蓼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PsnsLTP的功能分析[J].植物研究.2015

[4].裴徐梨,荆赞革,唐征,王岩,王镇.青花菜脂质转移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5

[5].王海波,邹竹荣,龚明.小桐子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A的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和功能分析[J].植物生理学报.2015

[6].金大伟,杨军,李锋,王燃,罗朝鹏.烟草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烟草科技.2015

[7].朱敏,洪道俊,万慧.江西地区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和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基因突变特点[C].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

[8].朱敏.江西地区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和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基因突变特点[D].南昌大学.2013

[9].孟令波,刘关君,李淑敏,徐丹丹,秦智伟.黄瓜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及细菌性角斑病菌浸染下的表达[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

[10].冯冬林,赖燕,何水林.辣椒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CaLTP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2

标签:;  ;  ;  ;  

脂质转移蛋白基因论文-李雪丹,魏昌赫,邵欢欢,吴燕,张义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