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群密钥交换论文-李勇,熊裕聪,张晓菲

组群密钥交换论文-李勇,熊裕聪,张晓菲

导读:本文包含了组群密钥交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云计算,弹性应用程序,群密钥交换,分类预测

组群密钥交换论文文献综述

李勇,熊裕聪,张晓菲[1](2011)在《用于移动设备应用程序的群密钥交换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当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弹性应用程序模型安全通信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群密钥管理方案。这一方案使用分类预测和基于公钥密码学的密钥交换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数据挖掘中的分类预测方法来完成密钥协商过程中的认证操作,并使用公钥密码学中的密钥共享技术实现密钥的交换。对所设计的方案进行了能耗分析并与其他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密钥交换协议的能量消耗,适用于移动设备安全通信。(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10期)

潘嘉昕,马昌社,王立斌[2](2010)在《基于口令的高效语义安全群密钥交换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基于口令的群密钥交换协议大都借助分组密码算法和Hash函数确保协议的安全性.本文仅借助Hash函数,构造了一种高效、可证明安全的协议.该协议在随机预言模型下是语义安全的,并能对抗离线字典攻击.与相关工作比较,本文设计的协议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邓少锋,邓帆,李益发[3](2010)在《有效的强安全组群密钥交换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组合公钥密码(CPK)体制无需证书来保证公钥的真实性,克服了用户私钥完全由密钥管理中心生成的问题。基于CPK设计了一个常数轮的组群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在CDH假设下可证安全并具有完美的前向安全性,只需两轮通信即可协商一个组群会话密钥,在通信和计算方面都很高效;并且高效地支持组群成员动态加入/离开,尤其对于多成员加入/离开的情况,只需额外的少量通信和计算即可更新组群密钥,确保了前向保密性和后向保密性。此外,本协议提供了强安全性保证,它能保持密钥的秘密性,除非某一方的临时私钥和长期私钥同时被泄露。最后,该协议提供了一个设计常数轮强安全组群密钥交换协议的方法,大部分的秘密共享体制均可直接应用于该协议。(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0年07期)

邓少锋,邓帆,李益发[4](2009)在《基于CPK的可证安全组群密钥交换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CPK组合公钥密码体制无需证书来保证公钥的真实性,克服了用户私钥完全由密钥管理中心生成的问题。文中基于CPK设计了一个高效常数轮的组群密钥交换协议,并且协议在CDH假设下可证安全和具有完美的前向安全性。该协议只需两轮通信即可协商一个组群会话密钥,无论在通信以及计算方面均很高效。此外该协议提供了一个设计组群密钥交换协议的方法,大部分的秘密共享体制均可直接应用于该协议。(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保密通信与信息安全现状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08-21)

金月娥[5](2008)在《一个基于口令的群密钥交换协议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应用环境的日益复杂,开放性网络环境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分布式集群通信应用,这种集群通信对于网络环境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组群密钥交换协议已经日趋成为新一代网络环境、特别是当代无线移动伯组网络环境中最基本的安全机制之一。实现密钥交换协商的方法有很多,而基于口令的身份认证的密钥交换协议由于其简单性和实用性近年来受到很多研究。但大多数对于基于口令的密钥交换协议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2方密钥协商的情形。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口令的组群密钥交换协议。本文基于组群Diffie-Hellman判定性问题的难解性假设构造一个基于口令的组群密钥交换协议Pw/GAKE。在协议中,所有组群成员共享一个口令,以及一组公开的参数,组群中各个成员的地位平等,任何一个成员都不能独立的生成共享密钥,也不能独立的恢复出共享的密钥,每位成员都要提供必要的信息,从而动态的生成共享密钥。在协议每一次计算中都伴随有认证机制,只有通过了认证才能最终完成密钥协商。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其安全性。在整个协议的执行过程中,每个组群成员仅需参与一轮消息传输和一次广播、仅需进行幂指数运算和散列运算而无需借助任何复杂的公钥密码方案,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特别适合于无线/移动自组网络环境中的中小规模组群。该协议具有随机oracle模型下的安全性,并且对其效率进行了详细分析。对于该协议所涉及的算法论文也给出了详细描述和软件实现。最后详细讨论了其在无线自组网络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8-12-09)

金锋[6](2008)在《一个新型组群密钥交换协议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群密钥交换协议是新一代网络环境、特别是当代无线移动/自组网络环境中最基本的安全机制之一,并且涉及一系列新特性和新问题,较之传统的两方安全协议更为复杂。因此,目前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设计了一种针对局域网上动态组群环境的组群密钥交换协议、给出了安全性分析,并基于椭圆曲线密码学体制给出了软件实现。本文首先应用Canetti的UC理论建立起关于组群密钥交换和组群安全信道的理想UC模型,该模型精确刻画组群安全通讯应具备的一系列重要性质。然后,基于所谓组群Diffie-Hellman判定性问题的难解性假设,具体构造一个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的、适合于动态组群环境的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除了具有身份认证和密钥保密这些基本性质之外,还具有无线移动/自组网络环境下常常要求的后期身份认证及匿名性质(包括对非法成员匿名及合法成员彼此之间匿名)。并且,本文明确限定攻击者的攻击能力来仿真攻击行为。该协议还具有良好的结构特征,很容易根据所需要的安全性质进行设计剪裁和折衷。本文还进一步实现了基于椭圆曲线公钥密码体制软件实现的功能模块,并且在此模块基础上开发了适用于局域网的组群密钥交换协议系统。本文的主要模块包括加/解密模块、数字签名模块、资源管理模块和I/O操作模块。本文详细分析了该协议中各个子协议安全性的各个方面,并且结合椭圆曲线本身所具有的安全性,可知该协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知,该协议具有较高的效率。而且本文所设计的程序具有易于扩展、可移植性强、稳定性强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8-12-01)

组群密钥交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有的基于口令的群密钥交换协议大都借助分组密码算法和Hash函数确保协议的安全性.本文仅借助Hash函数,构造了一种高效、可证明安全的协议.该协议在随机预言模型下是语义安全的,并能对抗离线字典攻击.与相关工作比较,本文设计的协议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群密钥交换论文参考文献

[1].李勇,熊裕聪,张晓菲.用于移动设备应用程序的群密钥交换方案[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2].潘嘉昕,马昌社,王立斌.基于口令的高效语义安全群密钥交换协议[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

[3].邓少锋,邓帆,李益发.有效的强安全组群密钥交换协议[J].计算机应用.2010

[4].邓少锋,邓帆,李益发.基于CPK的可证安全组群密钥交换协议[C].第十一届保密通信与信息安全现状研讨会论文集.2009

[5].金月娥.一个基于口令的群密钥交换协议及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8

[6].金锋.一个新型组群密钥交换协议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8

标签:;  ;  ;  ;  

组群密钥交换论文-李勇,熊裕聪,张晓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