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臂试验论文-胡卫东,祝新念,周喜宇

悬臂试验论文-胡卫东,祝新念,周喜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悬臂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力学,有限土体,被动土压力,位移量

悬臂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胡卫东,祝新念,周喜宇[1](2019)在《有限宽度无黏性砂土悬臂排桩柔性挡墙被动土压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黏性砂土,采用自制模型设备,模拟悬臂式排桩等柔性挡墙前倾挠曲变形位移模式,开展有限宽度范围土体变形破坏特征及被动土压力分布规律的室内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柔性挡墙后被动区土体滑动破裂面不通过墙踵而交于墙身,接近或达到被动极限状态时形成贯穿的连续曲面,墙后剪切滑裂面与墙土界面之间形成竖向土拱,活动挡墙与滑裂面底部夹角处部分土体被"楔紧"。随着水平位移增大,挡墙上部被动土压力增大较明显且在有限宽度范围内一直呈增大趋势,挡墙下部土压力较易达到稳定;随着宽高比增大,达到临界状态进入半无限状态时,被动区砂土土压力均趋于稳定。柔性挡墙被动土压力呈非线性分布,随着深度增加,被动土压力逐渐增大,然后快速减小,有限宽度内宽高比越小,被动土压力的峰值越大,相同宽高比条件下,挡墙嵌固深度越大,土压力峰值越大。(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黄伟,孙乐乐,丁建峰[2](2019)在《风电主轴轴承试验机悬臂梁静力学分析与结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集成应用Solidworks叁维软件和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风电主轴轴承试验机悬臂梁的叁维模型和静力学分析模型,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到了悬臂梁在试验加载力作用下的变形、应力和应变分布,根据相应分析结果提出了机构优化方案,改善了该悬臂梁的静态力学性能,为保证轴承运行的稳定性提供了技术手段支持。(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9年24期)

姜晓伟,汪海[3](2019)在《复合材料双悬臂梁试验Ⅰ型分层扩展的叁维近场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s,PD)模拟复合材料分层损伤,相较于传统的数值方法有一定优势。双悬臂梁试验(double cantilever beam,DCB)是测量复合材料Ⅰ型层间断裂韧性GIC的标准试验。本文研究了复合材料双悬臂梁试验Ⅰ型分层扩展过程的叁维近场动力学模拟。计算模型选用了球型域的常规态近场动力学复合材料模型,并引入了基于能量的失效判定准则。结果表明,近场动力学模拟的载荷-位移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得很好,并且模拟结果能够捕捉到DCB试验的"指甲盖形"分层前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Ⅰ型分层扩展过程的近场动力学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文采用的复合材料近场动力学模型计算Ⅰ型分层扩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1期)

田原[4](2019)在《悬臂式掘进机自动定位技术研究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巷道断面自动截割技术中,悬臂式掘进机自动定位精度直接影响断面成型精度。针对悬臂式掘进机自动定位精度要求高、作业环境恶劣的问题,在分析悬臂式掘进机运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利用零速修正提高悬臂式掘进机惯性导航系统定位精度的方法。建立了悬臂式掘进机惯性定位系统,利用零速修正法提高其定位精度并完成实验室验证和工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0~90 s零速修正间隔时,按照悬臂式掘进机移动速度和工作节拍,惯性导航系统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实验室试验中,持续170 min的间断行进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零速修正算法后,惯性导航系统累积定位偏差没有明显增大趋势,惯性导航系统中与时间有关的定位偏差得到有效抑制;工业性试验中,在约120 min的试验过程中,定位偏差呈现缓慢增大趋势,表明振动工况对零速修正算法的有效性有一定的抑制。(本文来源于《矿山机械》期刊2019年07期)

祝伟程,曹周红,彭云溪,王志鹏[5](2019)在《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悬臂式排桩力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悬臂式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力学特征,结合某大型二线船闸深基坑工程,通过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分析排桩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位移和土压力的变化规律,并借助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验证及分析开挖过程中桩身的弯矩及剪力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桩基挡土侧土压力在固结时期接近静止土压力状态,二级基坑开挖时接近主动土压力理论值,并且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土压力逐渐减小;受基坑开挖的影响,基坑侧土体因支护桩挤压而发生破坏,土压力重新分布,且相同深度处被动区土压力大于主动区土压力;桩身弯矩因土压力差的影响而呈"C"形分布,剪力呈"S"形分布,最大弯矩及剪力突变位置都随基坑开挖而向桩身下移。(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叶金铋,俞缙,林植超,周先齐,刘士雨[6](2019)在《变刚度悬臂式双排抗滑桩水平推桩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排抗滑桩常用于加固大型滑坡,其中悬臂式双排抗滑桩由于施工便利,受到工程界广泛重视。已有研究表明,后排桩承受的滑坡推力大于前排桩,是困扰设计的重要问题。文章借鉴变刚度调平设计原理,通过改变前后排桩间距实现前后排桩刚度的调整,设计了变刚度悬臂式双排抗滑桩支护形式,并进行了室内水平推桩模型试验,得到桩顶及坡顶位移、桩身弯矩以及滑体内土压力分布。结果表明:水平推桩模式下,桩顶位移和桩身弯矩随荷载增大而增大,模型边坡沿着滑动面破坏,根据桩顶的荷载-位移曲线,双排桩在推力作用下的发展过程被划分为叁个阶段;适度增大前排桩的桩间距并不会明显降低双排抗滑桩的临界荷载;采用变刚度调平设计悬臂式双排抗滑桩,前排作用被充分调动,前后排最大弯矩差值变小;双排抗滑桩存在明显的叁维土拱效应,在推力方向上被划分为后排桩后土拱效应、桩排间土拱效应、前排桩前土拱效应,在深度方向上,滑体中部土拱效应与滑体下部有所不同;适度扩大前排桩的间距,桩排间土体保持稳定,未见土体绕流现象,桩排间土拱效应作用明显。(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史浩[7](2019)在《表面粗糙度对悬臂梁小试样蠕变试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标准试样单轴拉伸蠕变试验是测试材料蠕变性能的成熟方法,然而标准单轴试样尺寸大,从在役构件取样将造成设备的破坏报废,对于焊缝等特狭小特殊结构甚至根本无法取样。针对在役设备及特殊结构的蠕变性能检测,当前已经发展出多种小试样试验方法,但小试样因试样尺寸的缩小,对多种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增加,如尺寸、表面状态、气氛环境等,都是试验中不可忽略的因素。本文基于K-R蠕变本构模型,分析了悬臂梁弯曲小试样蠕变试验结果与传统单轴拉伸蠕变试验之间关联的理论基础,针对悬臂梁弯曲小试样蠕变试验,采用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实现不同表面粗糙度试样的加工,通过设计专用的试样夹具并搭建试验平台,在系列载荷下进行蠕变试验,研究了表面粗糙度对试样蠕变试验过程产生影响的规律。研究发现悬臂梁弯曲小试样蠕变试验得到的蠕变变形曲线包含蠕变第一、二两个阶段,但难以出现蠕变第叁阶段。试样表面粗糙度对试样蠕变过程的影响明显,且与载荷大小有关。在同一载荷下,表面粗糙度越大,试样在相同试验时间内的蠕变变形量相对越小,最小稳态蠕变速率也相对较小。随着试验载荷的增大,表面粗糙度对试样蠕变变形的影响程度增大,表面粗糙度不同的试样的蠕变变形量差别可达0.3~0.4 mm。不同试样试验结果反演得到的蠕变参数接近理论值,且差别不大。(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6)

孔德森,张杰,王士权,刘一[8](2019)在《倾斜悬臂支护桩受力变形特性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坑支护工程中采用倾斜悬臂桩作为支护桩,可以有效减小桩顶位移以及桩身弯矩,改善桩身受力和变形特性。根据基坑支护倾斜悬臂桩模型试验,对5种不同工况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倾斜角度、布桩方式、桩顶约束方式、桩位置四种因素对基坑支护倾斜悬臂桩受力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支护桩倾斜角度、增加桩顶约束都可以有效减小桩顶水平位移,改善桩身的变形和受力状态;斜直交替布桩方式较单纯全斜或全竖直布桩方式能更大地提高桩体抗倾覆能力,保持基坑稳定。(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3期)

杨长剑,吴东,张浩,孙保光[9](2019)在《XTR260型悬臂式隧道掘进机切割机构性能试验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水力测功机对新设计的XTR260型悬臂式隧道掘进机的切割机构进行模拟加载试验,利用计算机控制负载变化,对切割机构性能参数进行动态分析,对不合理的参数进行调整,使该机的切割机构的质量得到保障。(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与维修》期刊2019年01期)

房霆宸,马剑威[10](2018)在《局部裂纹悬臂梁结构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局部带裂纹悬臂梁结构的动力学特性,考虑带有2条贯通裂纹的悬臂梁结构,首先建立3种不同状态下带裂纹悬臂梁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仿真得到振动频率和叁阶振型图。然后,将3种状态下的悬臂梁制成试验试件,并进行模态分析试验,将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以及方法的准确性,基于验证后的模型和数值仿真方法,通过对大量不同参数模型的计算分析不同裂纹深度和不同裂纹位置对缺陷悬臂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并发现一定规律:带裂纹悬臂梁振动频率受裂纹的影响较大,阶数越高对频率的影响越大,然而对振型幅度的影响越小;随着裂纹的加深,对悬臂梁振动频率影响也越显着;裂纹距离对悬臂梁动力学特性也有一定影响,当距离悬臂端越近,悬臂梁第一阶和第二阶振动频率将受到较大的影响,而当裂纹远离悬臂端时,第叁阶振动频率受到较大影响;对比叁阶振动,裂纹对悬臂梁第一阶振动的影响最为显着,且当裂纹深度较小时,叁阶振动频率随裂纹位置的变化均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8年S4期)

悬臂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集成应用Solidworks叁维软件和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风电主轴轴承试验机悬臂梁的叁维模型和静力学分析模型,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到了悬臂梁在试验加载力作用下的变形、应力和应变分布,根据相应分析结果提出了机构优化方案,改善了该悬臂梁的静态力学性能,为保证轴承运行的稳定性提供了技术手段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悬臂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胡卫东,祝新念,周喜宇.有限宽度无黏性砂土悬臂排桩柔性挡墙被动土压力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2].黄伟,孙乐乐,丁建峰.风电主轴轴承试验机悬臂梁静力学分析与结构优化设计[J].机电信息.2019

[3].姜晓伟,汪海.复合材料双悬臂梁试验Ⅰ型分层扩展的叁维近场动力学模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4].田原.悬臂式掘进机自动定位技术研究与试验[J].矿山机械.2019

[5].祝伟程,曹周红,彭云溪,王志鹏.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悬臂式排桩力学特性[J].水运工程.2019

[6].叶金铋,俞缙,林植超,周先齐,刘士雨.变刚度悬臂式双排抗滑桩水平推桩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9

[7].史浩.表面粗糙度对悬臂梁小试样蠕变试验的影响[D].华东理工大学.2019

[8].孔德森,张杰,王士权,刘一.倾斜悬臂支护桩受力变形特性模型试验[J].工业建筑.2019

[9].杨长剑,吴东,张浩,孙保光.XTR260型悬臂式隧道掘进机切割机构性能试验与分析[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9

[10].房霆宸,马剑威.局部裂纹悬臂梁结构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J].施工技术.2018

标签:;  ;  ;  ;  

悬臂试验论文-胡卫东,祝新念,周喜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