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力特征论文-庄源,罗嘉远,陈涌,高芬,张曦

毒力特征论文-庄源,罗嘉远,陈涌,高芬,张曦

导读:本文包含了毒力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腹泻,毒力基因,定植因子

毒力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庄源,罗嘉远,陈涌,高芬,张曦[1](2019)在《上海地区2015—2018年产毒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及定植因子携带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上海地区2015—2018年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毒力基因及定植因子(CF)的携带特征,为相关腹泻疾病防控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重荧光PCR的方法,对上海地区2015—2018年分离到的300株ETEC所携带的毒力基因(est,elt)及部分主要定植因子(CFA/I,CS1/PCFO71,CS2-8,CS12,CS14,CS17-19,CS21)进行检测,统计分析其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等。【结果】目标菌株中,57.00%(171/300)携带est基因,30.33%(91/300)携带elt基因,12.67%(38/300)同时携带est与elt基因;68.33%(205/300)的菌株根据所检测的14组定植因子可分为18种型别,其中最常出现的3种型别为13型(CS6,85/300),18型(CS21,65/300)和7型(CS2+CS3+CS21,17/300);出现频次最多的定植因子为CS21与CS6,其携带者在年龄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S21携带者多为40岁及以下患者,而CS6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结论】上海地区2015—2018年检出的ETEC中est毒力基因比例较大;虽然不同年份间ETEC菌株携带的毒力基因和定植因子在构成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大多菌株携带的定植因子种类相对集中;其主要携带的定植因子为CS6(以elt为主)与CS21(均为est),并呈现出一定的年龄分布特征。(本文来源于《上海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于永忠,段旭阳,刘圆圆,赵蕊,李岩[2](2019)在《羊口疮病毒OV-HLJ05株及其VEGF毒力因子的遗传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羊口疮在我国呈区域流行态势,各地分离株基因型混杂不清,严重制约该病的区域性防控。本研究针对黑龙江大庆地区某小型私营羊场出现的疑似羊口疮病例,采集发病的波尔山羊痂皮病料,通过病毒的分离、电镜形态学观察、本体动物回归试验、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获得一株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命名为OVHLJ05株。进而,病毒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OV-HLJ05在其主要的囊膜蛋白编码基因F1L上,与近年来国内众多分离株相差不大;同源性达95%~98.5%。而在其毒力因子编码基因VEGF方面,OV-HLJ05与9个国内外代表毒株相比,则出现了较大分歧。OV-HLJ05株与OV-SA00(USA)、OV-GO(China)和OV-SJ1(China)等3个毒株亲缘关系密切;同源性分别是93.2%、91.9%和87.2%。而与NZ2(New Zealand)、IA82(USA)、B029(Germany)、D1701(Germany)OV-YX(China)和OV-NA-1-11(China)距离较远。但是,VEGF分子同源建模及其功能性结构域VHD分析表明,各毒株毒力因子仅在Loop3处差别明显,Loop3多态性是否决定ORFV毒力的多样性有待于进一步比较研究。本研究结果说明ORFV不同基因型在我国南北分布的复杂性,这为羊口疮分子流行病学和羊口疮的区域防控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牡丹,朝鲁门其其格,王俊瑞[3](2019)在《肺炎链球菌毒力基因致病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分子生物学等检验手段的不断发展,肺炎链球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对其生物学特征、组成及其作用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本文就肺炎链球菌毒力基因致病特征进行一系统综述。(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黄俊莉,黄万洋[4](2019)在《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感染特征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患者各种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作为实验菌株。拉丝试验阳性的菌株确定为hvKP。回顾性分析检出的hvK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脓肿液标本检出率最高。hvKP中呼吸道标本构成比最高。(2)hvKP整体耐药性不高,但是发现2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hvKP菌株。(3)检出hvKP的患者中42.1%合并糖尿病,36.8%合并慢性心肺疾病。结论 (1)医院hvKP检出率不高,主要为呼吸道标本,存在一定比例的呼吸道定植。(2)hvKP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性高,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指导临床可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hvKP感染。(本文来源于《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期刊2019年02期)

叶璟,黄金伟[5](2019)在《致肝脓肿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表型及分子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究导致肝脓肿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特征。方法 用VITEK-2细菌鉴定仪鉴定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丽水市中心医院肝脓肿患者脓肿穿刺液中分离的细菌。应用拉丝试验鉴定菌株的高黏性,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血清型分型(K分型)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并用S1核酸酶脉冲场凝胶电泳(S1-PFGE)对菌株质粒谱进行分析。结果 57例肝脓肿患者接受肝脏脓肿穿刺引流并做脓液培养。44例患者的脓液培养到不同的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77.2%。在培养到的44株病原菌中,其中2株为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1株,而肺炎克雷伯菌为40株,占肝脓肿致病菌的90.9%。4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拉丝阳性率为67.5%(27/40),K1为主要血清分型,占62.5%(25/40),其次为K2型,占17.5%(7/40)。ST23为主要ST分型,占47.5%(19/40),其次为ST86和ST65,各占7.5%(3/40)。同时发现一些未报道过的致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新ST分型,如ST218、ST1941、ST76、ST2159、ST660和ST485。40株致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中总共检测到12种质粒谱,包括带有一个质粒、多个质粒或不带质粒的谱型。其中带有一个近220 kb的质粒谱为主要谱型,共涉及19株菌,占47.5%,12株菌带有一个质粒,大小为140~250 kb。4株菌带有2个或3个质粒,5株菌不含有质粒。结论 拉丝试验和血清学分型不能鉴定所有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很多为ST23型,但其进化整体上较为分散;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可以不携带质粒。(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慧娟,张恩民,贺金荣,李伟,魏建春[6](2019)在《蜡样芽胞杆菌在不同标本中的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在不同标本中的分布特征。方法分离自环境监测标本(米粉、奶粉、土壤)和疾病相关标本(米饭、凉皮、眼内炎和肿瘤患者)的蜡样杆菌333株,PCR扩增蜡样杆菌11个毒力基因,包括溶血性BL基因(hblC、hblD、hblA、hblB)、非溶血性基因(nheA、nheB、nheC)、肠毒素FM基因和T基因(entFM、bceT)、细胞毒素K基因(cytK)和呕吐毒素相关基因(ces),统计不同标本菌株中毒力基因的携带数目和各毒力基因的携带率,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比较毒力基因在不同标本中,尤其是在疾病相关标本与环境监测标本中的携带差异。结果研究菌株携带毒力基因平均数目为5.97个,88.29%的菌株携带至少3个毒力基因,12.31%的菌株携带除ces外的所有基因。标本携带毒力基因数目从高到低依次为患者(8.75)、凉皮(8.20)、米饭(7.13)、土壤(6.22)、米粉(5.78)和奶粉(5.71)。患者、凉皮分别与奶粉的基因数目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显着性。菌株各毒力基因的携带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非溶血性基因(89.19%)、entFM基因(79.88%)、bceT基因(49.85%)、溶血性BL基因(48.35%)、ctyK基因(47.75%)和ces基因(1.50%)。溶血性基因在疾病相关标本中的携带率比环境监测标本高(χ~2=8.230,P<0.01),其余基因携带率则在两类标本中无统计学差异。环境监测标本中,土壤的溶血性基因携带率高于米粉和奶粉(χ~2=15.071,P<0.01),非溶血性基因和entFM基因的携带率则低于后两者,检验值分别为(χ~2=9.603,P<0.05)和(χ~2=21.634,P<0.01)。结论蜡样杆菌毒力基因在不同标本中的分布,尤其是毒力基因数目和溶血性基因在疾病相关标本中较高的携带特点,为研究蜡样杆菌的致病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崔姗姗[7](2019)在《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部分毒力相关基因分子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羊传染性脓疱病(contagious ecthyma,CE),也被认为是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contagious pustular dermatitis),通常被称为羊口疮(sore mouth),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ORFV)引起的一类接触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在动物的口腔黏膜、唇部、齿龈、鼻孔周围、尾根等处形成丘疹、水疱、脓疱、溃疡以及结痂,绵羊、山羊等反刍动物还有人都可以感染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暴发不仅会给养殖场和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可能会威胁到养殖户的身体健康,因此该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2017年11月,吉林长岭某羊场病羊出现典型的口疮症状,该羊场共饲养小尾寒羊120只,先后有10余只发病,主要是2月龄左右的羔羊。感染初期,羔羊的唇部、鼻孔周围皮肤出现红色斑点,随后形成脓疱,最后皮肤脓疱破溃形成灰褐色结痂,甚至形成大面积的坚硬痂皮。当口腔周围出现大量水疱和脓疱时,严重影响其采食,导致患病羊消瘦,发育不良。为了明确该羊群出现口疮症状的原因,本实验首先从病理学和病原学两方面进行系统的检测分析。1病理学诊断剖检临床送检病羊,可见其唇部、鼻孔周围有大量灰褐色、质硬、隆突的痂皮,肠系膜淋巴结部分肿大,其它内脏器官无肉眼可见病变。采集皮肤痂皮及其它脏器固定,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皮肤表皮棘细胞层增厚,棘细胞发生颗粒变性,部分严重者表现为空泡变性;皮肤毛囊周围组织出血,部分毛囊发生坏死;脾脏髓质部(红髓)散在有大量含铁血黄素颗粒,脾小体的副皮质区鞘动脉周围可见有大量淋巴细胞聚集,淋巴鞘增厚;淋巴小结副皮质区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2病原学诊断利用革兰氏染色和细菌培养等方法对患病羊进行细菌学检测,未发现致病菌感染,进而排除细菌感染的可能性;为进行类症鉴别,分别设计合成针对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V)、口蹄疫病毒(FMDV)、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和羊痘病毒(CaPV)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或RT-PCR扩增,扩增结果显示,仅针对ORFV的引物可扩增出与预期目的片段相符合的条带;取唇部痂皮研磨,反复冻融,离心取上清,加入20%双抗感作过夜,接种胎羊鼻甲骨细胞(OFTu)进行病毒分离,在盲传4代后出现典型的CPE;取细胞病变液进行电镜负染观察,可见线团状、椭圆形的病毒粒子;将细胞病变液经皮下注射接种4月龄新西兰兔,在接种第8d出现典型的脓疱病变。通过上述试验,成功分离获得1株ORFV病毒株,命名为ORFV-CL17;从病原学角度证实该起病例为ORFV感染所致。为进一步了解该分离毒株的分子特性,选取了部分毒力相关基因ORF120、ORF122、ORF125、ORF132进行核苷酸测序,并通过核苷酸序列推导出氨基酸序列,分析相应序列的氨基酸位点突变、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ORFV-CL17毒株的ORF122基因氨基酸序列中存在一个突变位点,第102位氨基酸由A突变为T(A102T),ORF132基因氨基酸序列中存在两个突变位点,第19位氨基酸由N突变为D(N19D),第69位氨基酸由G突变为R(G69R);ORFV-CL17毒株的ORF120、ORF125、ORF132基因与SY17株(登录号:MG712417)对应的基因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5%、100%、98.5%,ORF122基因与NP株(登录号:KP010355)的相应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为99.7%;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ORFV-CL17毒株与国内毒株SY17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与国外毒株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为临床上针对羊传染性脓疱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同时针对地方分离毒株ORFV-CL17分子遗传特性的研究对于该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唐婕[8](2019)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耐药、毒力特征及其与Abal/AbaR群体感应系统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为重要的临床机会性致病菌,在院内感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所引发的临床抗感染治疗失败以及院内感染的爆发流行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通过感知群体密度来协调自身群体行为的一种机制,在细菌中广泛存在,参与包括细菌毒力和致病过程在内的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调节。鲍曼不动杆菌QS系统新近发现,由AbaI/AbaR二组分系统组成,目前关于鲍曼不动杆菌群体感应系统对细菌毒力和耐药的调控作用和机制尚不明晰。本研究从吉林省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入手,明确其耐药和毒力特征,分析AbaI/AbaR群体感应系统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中的存在状况,探究其与细菌毒力和耐药的关系。上述问题的阐明,对于我们应用QS系统调控鲍曼不动杆菌毒力,有效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与结果:(1)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耐药特征:本研究共收集鉴定吉林省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80株,通过药物敏感性测定、耐药基因的筛选及国际克隆分型明确了菌株的耐药特征。当前吉林省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高达75%,除对米诺环素和多粘菌素尚保持较高敏感性外,对氨苄西林等17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大于50%;临床株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主要包括bla_(TEM)(40/80,50%)、bla_(IMP1)(61/80,76.25%)、bla_(AmpC)(33/80,41.25%)、bla_(OXA-23-like)(42/80,52.5%)和bla_(OXA-51-like)(80/80,100%);克隆分型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国际克隆II型(IC-II)菌株最为流行。(2)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毒力特征:我们分别检测了所有临床分离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表面运动性、对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的黏附、侵袭能力以及对大蜡螟的感染毒性。结果显示:不同临床株各项毒力特征差异较为显着。95%(76/80)的Ab临床株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其中38株表现出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4株未见明显生物膜形成(-)。细菌表面相关运动能力总体较弱,仅有5株(5/80,6.25%)表现出较强的表面相关运动能力。不同临床株对A549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差别较大,其中35株(35/80,43.75%)表现出较强的黏附能力,56株(56/80,70%)表现出一定的侵袭能力。大蜡螟感染实验发现有16株(16/80,20%)具有较强的大蜡螟感染毒性(感染1天后存活率小于50%,感染6天后存活率为0)。(3)群体感应系统携带状况及与细菌耐药和毒力的相关性研究:通过PCR方法检测群体感应系统abaI、abaR基因的携带状况,应用生物传感菌检测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信号分子的产生情况。结果显示:62株(62/80,77.5%)临床株携带abaI及abaR基因,其中有24株(24/80,30%)通过生物传感菌检测到AHLs信号分子产生。对鲍曼不动杆菌群体感应系统携带状况与其耐药情况、毒力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abaI和abaR基因的携带与细菌耐药显着相关;所有表现出表面相关运动能力的菌株都携带abaI基因和abaR基因并检出AHLs信号分子;携带abaI基因和abaR基因以及产AHLs的临床株表现出更强的侵袭A549细胞的能力。AHLs检测阳性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对大蜡螟的感染毒性高于AHLs检测阴性的菌株。结论:(1)当前吉林省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抗生素广泛耐药,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临床株以国际克隆II型(IC-II)菌株最为流行。(2)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毒力特征差异较为显着,具有较普遍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部分菌株表现出较强的表面相关运动能力、对A549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及大蜡螟感染毒性。(3)临床菌株广泛携带AbaI/AbaR群体感应系统,且该系统与细菌耐药、对A549细胞侵袭能力及大蜡螟感染毒性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高艳,张士尧,张淑,顾琳,齐啸[9](2019)在《北京市朝阳区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流行特征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感染性腹泻样本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流行特征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2014—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哨点医院感染性腹泻样本,分离培养后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DEC的主要毒力基因。其中利用eae、stx1、stx2、lt、st、aggR和ipaH 7种毒力基因进行DEC的分型鉴定,此外,检测并分析bfpA、astA、escV、pic、perA、ehxA、pet和ipaBCD等重要的毒力基因分布情况。结果从1 977份腹泻样本中共分离出94株DEC,检出率为4.75%。DEC的检出率具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0~5岁年龄组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构成比分别是59.62%、23.08%。5岁以上年龄组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构成比是59.52%。81.25%EPEC(13/16)未携带bfpA,为非典型EPEC(aEPEC)。38株EAEC中astA、pic和pet的携带率分别为39.47%、68.42%和92.11%。30株ETEC的st、lt和astA携带率分别是46.67%、56.67%和53.33%;仅1株(3.33%)ETEC同时含有st和lt。4株EHEC全部携带eae、escV和ehxA。6株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中ipaBCD、astA携带率为16.67%和33.33%。结论北京市朝阳区流行的DEC以EAEC、ETEC和EPEC为主,其中EPEC主要为aEPEC。婴幼儿主要感染EAEC,成年人主要感染ETEC。DEC中存在多种毒力基因,其中astA广泛存在于多种DEC中。(本文来源于《疾病监测》期刊2019年04期)

毛婷婷[10](2019)在《金黄色葡萄球菌CRISPR结构及耐药毒力分子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葡萄球菌中的CRISPR-Cas系统的结构特征,比较CRISPR阳性菌与CRISPR阴性菌之间耐药、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2.比较MRSA与MSSA菌株耐药、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分析SCCmec分型及不同型别携带耐药、毒力基因的差异。3.了解金葡菌MLST和spa分型,比较不同型别携带耐药、毒力基因的差异。方法1.从GenBank上下载基因组完成图的金葡菌序列,利用CRISPRs finder和CRISPRCas Finder进行CRISPR位点和cas基因的识别。根据cas基因的序列使用BLAST搜索同源序列。RNAfold web server对重复序列进行RNA二级结构的预测。CRISPR Target为间隔序列匹配前间隔序列,并查看其所在基因编码产物。使用MEGA-X为cas基因绘制进化树。2.在Center for Genomic Epidemiology中检测金葡菌的耐药、毒力基因,预测金葡菌的SCCmec、MLST和spa型别。3.使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CRISPR阳性菌与CRISPR阴性菌、MRSA与MSSA菌株之间耐药、毒力基因阳性率的差异。结果1.获得335株葡萄球菌全基因组序列,52株携带68个确证CRISPR位点,其中15株携带CRISPR-Cas系统。纳入研究的27组CDRs中24组能形成保守的哑铃状RNA二级结构。130组间隔序列被用于匹配前间隔序列,其中61组匹配到了807个前间隔序列,大约70%的前间隔序列位于假设蛋白或未注释的基因上。识别到180组PAM,其中保守基序5'-ACGAGAA-3'广泛分布于crRNA5'端。cas1,cas2和cas基因簇系统发育树的整体拓扑结构没有差异。前导序列L1显示出明显的种内保守倾向,但金葡菌、假中间葡萄球菌和施氏葡萄球菌的L1一致。在前导序列L2中,除2株路邓葡萄球菌外,其余葡萄球菌基本一致。2.在325株金葡菌中共携带到6类26种耐药基因,阳性率最高的是mecA(64.31%),最低的是erm(C)、erm(T)、cat(pC194)、cat(pC233)和cfr,其阳性率均为0.31%。共携带3类32种毒力基因,阳性率最高的是hlgA和hlgB,其阳性率均为100%,阳性率最低的是eta(1.54%)。3.与CRISPR阴性菌株相比,阳性菌株中耐药基因blaZ、vga(A)V、fexA、tet(M)、tet(K)和tet(L)的阳性率高(P<0.05);CRISPR阳性菌株中毒力基因splE、splB、splA、ACME、scn、sak、lukF-PV、lukS-PV、lukD、lukE、seg、sen、seu、sei、sem、seo、sea/sep、sek、seq和hlgC的阳性率低(P<0.05)。4.在325株金葡菌中共有211株MRSA。与MSSA菌株相比,MRSA中耐药基因aadD、aac(6')-aph(2'')、ant(6)-Ia、ant(9)-Ia、aph(3')-III、blaZ、mecA、erm(A)、vga(E)、tet(M)、tet(K)和dfrG的阳性率高(P<0.05);MRSA中毒力基因ACME、scn、sak、lukF-PV、lukS-PV、sek和seq的阳性率高(P<0.05),而splE、eta和tst的阳性率低(P<0.05)。在211株MRSA中共有16种SCCmec型别,在金葡菌中最常见的型别是Ⅳa型。SCCmecⅤ型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种类最多,但大多基因的阳性率偏低,SCCmecⅢ型菌株携带耐药基因数目最多,SCCmecⅣ型菌株携带毒力基因种类最多,但大多数毒素基因的阳性率偏低,SCCmecⅡ型菌株携带毒力基因数目最多。5.在325株金葡菌中,有318株可以进行MLST分型,共有58种ST型别,其中ST8型别的菌株所占比例最高。ST398型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种类最多,但大多基因的阳性率偏低,ST239型菌株携带耐药基因数目最多,ST8和ST5型菌株携带毒力基因种类最多,且大多数基因的阳性率偏高,ST5型菌株携带毒力基因数目最多。6.在325株金葡菌中,有317株可以进行spa分型,共有99种spa型别,其中t008型别的菌株所占比例最高。t034型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种类最多,t037型菌株携带耐药基因数目最多,t002型菌株携带毒力基因种类最多,且大多数基因的阳性率偏高,携带的毒力基因数目也最多。结论1.金葡菌中孤立的CRISPR阵列和CRISPR-Cas系统结构特征差别很大。CRISPR位点在金葡菌中的转移与SCCmec有关。2.与MSSA相比,MRSA中耐药、毒力基因的阳性率更高。3.在金葡菌中,不同MLST、spa型别的菌株携带的耐药、毒力基因差异大,但其中阳性率高的菌株大多属于MRSA。(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30)

毒力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羊口疮在我国呈区域流行态势,各地分离株基因型混杂不清,严重制约该病的区域性防控。本研究针对黑龙江大庆地区某小型私营羊场出现的疑似羊口疮病例,采集发病的波尔山羊痂皮病料,通过病毒的分离、电镜形态学观察、本体动物回归试验、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获得一株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命名为OVHLJ05株。进而,病毒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OV-HLJ05在其主要的囊膜蛋白编码基因F1L上,与近年来国内众多分离株相差不大;同源性达95%~98.5%。而在其毒力因子编码基因VEGF方面,OV-HLJ05与9个国内外代表毒株相比,则出现了较大分歧。OV-HLJ05株与OV-SA00(USA)、OV-GO(China)和OV-SJ1(China)等3个毒株亲缘关系密切;同源性分别是93.2%、91.9%和87.2%。而与NZ2(New Zealand)、IA82(USA)、B029(Germany)、D1701(Germany)OV-YX(China)和OV-NA-1-11(China)距离较远。但是,VEGF分子同源建模及其功能性结构域VHD分析表明,各毒株毒力因子仅在Loop3处差别明显,Loop3多态性是否决定ORFV毒力的多样性有待于进一步比较研究。本研究结果说明ORFV不同基因型在我国南北分布的复杂性,这为羊口疮分子流行病学和羊口疮的区域防控研究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毒力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庄源,罗嘉远,陈涌,高芬,张曦.上海地区2015—2018年产毒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及定植因子携带特征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9

[2].于永忠,段旭阳,刘圆圆,赵蕊,李岩.羊口疮病毒OV-HLJ05株及其VEGF毒力因子的遗传特征[J].病毒学报.2019

[3].牡丹,朝鲁门其其格,王俊瑞.肺炎链球菌毒力基因致病特征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

[4].黄俊莉,黄万洋.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9

[5].叶璟,黄金伟.致肝脓肿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表型及分子特征[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

[6].张慧娟,张恩民,贺金荣,李伟,魏建春.蜡样芽胞杆菌在不同标本中的毒力基因分布特征[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9

[7].崔姗姗.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部分毒力相关基因分子特征分析[D].吉林大学.2019

[8].唐婕.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耐药、毒力特征及其与Abal/AbaR群体感应系统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9

[9].高艳,张士尧,张淑,顾琳,齐啸.北京市朝阳区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流行特征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分析[J].疾病监测.2019

[10].毛婷婷.金黄色葡萄球菌CRISPR结构及耐药毒力分子特征[D].郑州大学.2019

标签:;  ;  ;  ;  

毒力特征论文-庄源,罗嘉远,陈涌,高芬,张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