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双语学校蔡连梅
现代的教育提倡要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而我认为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就是为了让学生利用这些学习方法自我学习,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从而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实现自己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知识与方法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做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在了解了自己班级的学生水平后,在大课题的前提下有一些自我的调节和变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比较专项的训练:
一、认真分析自学内容,确定合理的指导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内容可大致分为三个类型:概念、计算、解决问题类。对于不同的自学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
1.计算类知识自学指导
这类知识很大部分都是在一定基础上的后续学习,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可以自己发现和重新建构知识,比较适合大部分学生独立自学。比如在教学分数的简便算法时,让学生通过与以前整数简便算法的比较、迁移就可自学会分数的简便算法,促进大部分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这类知识不仅适合大部分学生课堂上自学也适合大部分学生提前课外自学,锻炼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
2.概念类知识自学指导。
这类知识,特别是最开始的基本概念,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推导、理解,所以在自学这类型内容时,一般要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学与教师教学辅导相结合,不太适合大部分学生在课外自学。比如在讲解圆有关概念时,教师可以先举出实物让学生分小组去观察、总结,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理解的概念;再在学生结合实物自学的基础上,去看教材,理解教材,从而自己获得知识。如果就放手让学生直接在课外自学概念,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深刻理解概念,不利于学生自学概念类知识能力的发展。
3.解决问题类知识自学。
这类知识很大部分都是在一定基础上的,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要求较高,所以这类知识不太适合大部分学生独立自学;比较适合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用集体自学的力量,通过与以前的知识比较来解决新问题。所以学生在自学解决问题类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小组从情景中得到有关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一起想想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那些问题,这些问题与以前的知识比较有什么联系,然后学生小组讨论怎样用旧知来解决新问题,从而通过学生集体自学掌握这类新知识。同时让学生在集体自学中,提高了大部分学生对这类知识的自学能力。
二、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指导方法
学生自学能力不是整齐划一的,存在较大的强弱差异,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
1.思维清晰,敏捷的学生。
这类学生,他们往往能很快完成教师的规定内容,并能准确解决问题,这类学生的自学能力经过培养后会发展较快。所以在课堂上自学时应充分利用他们思维清晰,敏捷的优势,让他们带动其他同学自学,一起提高自学能力。比如让他们成为小组合作的组长,在小组自学时为小组自主设计自学的问题,带领小组一起寻找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起完成自学任务。同时多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学的方法,既增强这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又带动其他学生自学,促进其他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在课外多有意识的鼓励这类学生自学课外较难的参考书籍,做课外有深度的练习题,提高自学能力。
2.思路较清晰,能力一般的学生。
这类学生处于中等水平,一般的知识没有问题,在拔高上还有所欠缺。这类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教师应多加强指导检查,让这类学生理清自学思路,找准自学方法,多与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交流,多给机会来汇报自学结果,增强自学的信心与能力。在课外多肯定这类学生,让他们多与能力强的学生一起讨论、自学,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学能力。
3.思维能力差的学生。
这类学生自学能力差,自学有较大困难,也缺乏自信心。其实这类学生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能有教师认为这类学生接受能力差,就课堂上的知识都不能完全吸收,如何培养其自学能力。其实就是要利用他们的这类特点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就因为课堂知识他们不能完全接受,那么下课后就可以利用课外时间既巩固自己掌握的知识,又通过自学来弥补教师课堂上讲过自己没接受或忘了的知识。这样长此以往,既提高了后进生的成绩和能力,也给教师减轻了一定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三、基本练习
以前数学布置学生回去预习某个内容,基本是空话,很多学生能做到的不过是第二天一上课就能叫出“我们今天学习(某个内容)”。而基本练习最低层度上,能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把新知识过一遍。稍加引导就可以发现我哪一步不明白,这里到那里是如何变过去的等等。这些不正是我们期望学生拥有的能力吗?当然,这个内容之前很多人已经有了很好的尝试研究并有了不错的效果,我只是模仿他人的做法。
四、质疑
我觉得如何提问,提什么问题并不是只提问本身这么简单,它其实包含了一个人所有的学识、能力、想象,是一个综合实力的厚积薄发。所以简单的说教会学生质疑是可笑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要“教”的只是培训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发问习惯。所以我的方法就是用加分、表扬等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哪怕是幼稚的、无聊的、为了提问而提问的,我都一概“滥鼓励”,为的就是保住而发扬学生那残留的一点点“质疑”精神。我想,这应该和古代大贤们所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怀疑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