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点阵加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板料成形,温拉深,点阵热源,有限元法
点阵加热论文文献综述
王会廷,沈晓辉,曹杰,章静,闫军[1](2012)在《点阵热源加热板料成形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初步试验验证板料温成形中,采用离散化热源和均匀热源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板料成形性能的基础上,提出点阵热源加热板料温成形新技术。基于有限元仿真,采用0Cr18Ni9不锈钢板料对点阵热源加热成形过程进行验证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点阵热源加热板料成形工艺是完全可行的,在相同热量的情况下,通过控制点阵热源的分布可以得到比均匀热流加热更大的极限拉深比;采用点阵热源加热拉深得到的零件壁厚分布一般存在两个明显的谷值,第一个谷值点在凸模圆角处,和最大拉深力有关,第二个谷值点在零件直壁上,是由于凸缘部位的高温材料拉深成直壁变成传力区以后因温度高承载能力下降引起的。(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16期)
褚伟光[2](2012)在《翼型金属结构温度梯度场点阵加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速飞行器正常飞行情况下,其表面蒙皮受复杂的热载荷作用,从而产生非均匀温度场。为验证其安全性需要进行相关热试验。而今的加热手段多为辐射加热和风洞气流加热,这些加热方法对外界温度影响较大,进行相关试验时近距离的操作不方便,且对相关设备的要求较高。为此本文选用了感应加热线圈为加热源,提出了点阵布置加热线圈和点阵加热系统的控制思想,并通过有限元仿真得到了点阵加热线圈的加热效果图。具体工作如下:1、基于麦克斯韦理论对感应加热线圈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电磁理论,推导出了线圈感应磁场的特点,基于板件为加热对象得到了感应线圈的加热功率。2、简要介绍了点阵加热的特点,通过热传导理论分析了点阵加热载荷的数学模型。基于有限元理论,分析了点阵加热的传热特点和边界条件,通过从空间域和时间域两方面分析了点阵加热系统瞬态热传导的温度场的计算方法。介绍了点阵加热方案设计思想和点阵的控制方案,基于热传导理论,提出了点阵加热载荷控制过程的点阵梯度原则和最高温度原则。3、基于翼型金属结构进行点阵加热方案的设计,建立了有限元模型,提出了连续调节方法、增量调节方法和间断调节方法,并根据点阵梯度原则和最高温度原则,利用APDL语言分别编制了控制载荷的循环命令流,通过瞬态加热分析得到了在以上叁种控制方案下翼型结构的温度场,使其与目标温度场的差值均达到了一定的范围内。通过对载荷的变化曲线分析得到了其调节过程中的一定规律性,并验证了以上本文提出了两个调节原则。4、讨论了感应线圈加热的功率调节方法,基于间断控制加热方案,设计了感应线圈的控制电路,以IGBT管为导通开关,控制感应线圈加热的通断,以此来调节其功率(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杨永春,石继程,赵金赛[3](2008)在《红外检测中的点阵加热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热像检测中的热激励方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提出了点阵加热热激励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存在表面裂纹和内部气孔缺陷的试件分别进行点阵加热下的热传导计算,分析温度分布规律。将计算结果与同样缺陷下热波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试验表明,点阵加热不仅能用于检测构件的内部缺陷,同时也能用于发现其表面裂纹缺陷。(本文来源于《无损检测》期刊2008年12期)
刘毅,谷月峰,林栋梁,陈世朴,洪建明[4](1994)在《金属间化合物Ni_3Al中超点阵位错的原位加热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弱束成像技术对金属间化合物Ni_3Al单晶中的超点阵位错进行原位动态观察。结果发现,在(001)面上分解的位错,其分解宽度在室温至773K之间没有明显变化,在773K恒温30分钟后两分解位错之间出现连结点,在898K恒温20分钟后两分解位错完全束集。说明(001)面上反相畴界的能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本文讨论了这一现象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1994年04期)
点阵加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高速飞行器正常飞行情况下,其表面蒙皮受复杂的热载荷作用,从而产生非均匀温度场。为验证其安全性需要进行相关热试验。而今的加热手段多为辐射加热和风洞气流加热,这些加热方法对外界温度影响较大,进行相关试验时近距离的操作不方便,且对相关设备的要求较高。为此本文选用了感应加热线圈为加热源,提出了点阵布置加热线圈和点阵加热系统的控制思想,并通过有限元仿真得到了点阵加热线圈的加热效果图。具体工作如下:1、基于麦克斯韦理论对感应加热线圈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电磁理论,推导出了线圈感应磁场的特点,基于板件为加热对象得到了感应线圈的加热功率。2、简要介绍了点阵加热的特点,通过热传导理论分析了点阵加热载荷的数学模型。基于有限元理论,分析了点阵加热的传热特点和边界条件,通过从空间域和时间域两方面分析了点阵加热系统瞬态热传导的温度场的计算方法。介绍了点阵加热方案设计思想和点阵的控制方案,基于热传导理论,提出了点阵加热载荷控制过程的点阵梯度原则和最高温度原则。3、基于翼型金属结构进行点阵加热方案的设计,建立了有限元模型,提出了连续调节方法、增量调节方法和间断调节方法,并根据点阵梯度原则和最高温度原则,利用APDL语言分别编制了控制载荷的循环命令流,通过瞬态加热分析得到了在以上叁种控制方案下翼型结构的温度场,使其与目标温度场的差值均达到了一定的范围内。通过对载荷的变化曲线分析得到了其调节过程中的一定规律性,并验证了以上本文提出了两个调节原则。4、讨论了感应线圈加热的功率调节方法,基于间断控制加热方案,设计了感应线圈的控制电路,以IGBT管为导通开关,控制感应线圈加热的通断,以此来调节其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点阵加热论文参考文献
[1].王会廷,沈晓辉,曹杰,章静,闫军.点阵热源加热板料成形技术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2
[2].褚伟光.翼型金属结构温度梯度场点阵加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3].杨永春,石继程,赵金赛.红外检测中的点阵加热方法[J].无损检测.2008
[4].刘毅,谷月峰,林栋梁,陈世朴,洪建明.金属间化合物Ni_3Al中超点阵位错的原位加热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