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免疫响应论文-毛奎荣

抗肿瘤免疫响应论文-毛奎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肿瘤免疫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肿瘤酸性微环境,肿瘤免疫治疗,M-CSF,CaCO_3纳米颗粒

抗肿瘤免疫响应论文文献综述

毛奎荣[1](2019)在《钙交联的肿瘤微环境响应的纳米颗粒递送细胞因子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癌症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寻找有效的癌症治疗策略十分紧迫。与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相比,免疫疗法显示出了很多特有的优势。但是由于肿瘤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特性,以及免疫治疗中的副作用限制了免疫治疗的应用。M-CSF是集落刺激因子家族中的一员,通过与巨噬细胞等单核吞噬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调节其增殖、分化和存活,从而通过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免疫系统的抗肿瘤作用。然而,M-CSF对全身免疫系统中巨噬细胞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药物递送体系可以携带不同性质的药物分子,改善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和生物分布,并增强药物在肿瘤组织的富集和控制释放,从而提高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增强安全性。肿瘤细胞代谢产生的大量乳酸、氢离子使肿瘤细胞外具有弱酸性微环境(pH=6.5-6.8),为设计具有肿瘤酸度响应的靶向纳米递送体系提供了可行性。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一种钙交联的肿瘤微环境响应的纳米载体靶向肿瘤递送M-CSF,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免疫系统的抗肿瘤作用。研究方法:通过钙交联的方式制备出了一种具有pH响应的递送细胞因子(M-CSF)的纳米药物载体(NP/M-CSF/CaCO_3)。然后,对NP/M-CSF/CaCO_3的粒径和电势进行了表征,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貌。其次,在体外检测NP/M-CSF/CaCO_3在不同酸性缓冲溶液中孵育后的粒径及形貌变化,验证了该纳米药物载体的酸度响应性。利用小动物成像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纳米颗粒在肿瘤组织中的富集和分布情况。利用荷瘤小鼠评估了NP/M-CSF/CaCO_3的肿瘤治疗效果,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通过钙交联得到NP/M-CSF/CaCO_3纳米颗粒,其粒径为512.4±7.1 nm,表面电荷为-19.7±0.3 mV,具有规整的球形结构。2.NP/M-CSF/CaCO_3纳米颗粒在pH 6.5弱酸性溶液中,随着孵育时间延长,粒径逐渐变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纳米颗粒结构崩解。3.利用小动物成像发现CaCO_3纳米颗粒能够在肿瘤部位富集,且在肿瘤细胞间质中释放药物。4.通过尾静脉注射NP/M-CSF/CaCO_3能够显着提高肿瘤组织中CD8~+/CD4~+和M1/M2的比例,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同时NP/M-CSF/CaCO_3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研究结论:本研究课题通过利用钙交联的方式制备了能够递送细胞因子M-CSF的纳米颗粒,且具有很好的pH响应性。CaCO_3纳米颗粒能够在肿瘤部位快速富集,释放的细胞因子M-CSF主要分布在肿瘤间质中,保证了M-CSF发挥其作用。通过对CaCO_3纳米颗粒的肿瘤治疗效果的探究,发现CaCO_3纳米颗粒通过增强T细胞功能和影响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的极化平衡来抑制肿瘤生长。该研究为级联放大抗肿瘤作用和调节肿瘤微环境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段飞[2](2017)在《pH响应的抗原和免疫激动剂共载体系的构建及其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纳米载体能够提高肿瘤相关抗原(TAAs)被抗原呈递细胞的摄取率,因此,基于纳米载体肿瘤免疫治疗策略被认为是非常有前景得治疗手段。然而,目前的肿瘤相关抗原装载手段太过复杂,而且其负载率并不理想,更重要的是,基于纳米载体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往往无法有效的活化CD8+T淋巴细胞,从而导致较低的肿瘤治疗效果。因此,发展一种更为理想的肿瘤相关抗原运载体系,对于抗肿瘤的免疫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本论文中,制备了一个结构简单但功能强大的基于pH响应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通过一步法直接将TAA装载到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中,在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中,由于金属配体键不稳定,MOFs纳米材料发生降解;从而促进纳米材料从内涵体/溶酶体中逃逸,进而增加抗原的交叉呈递。此外,未甲基化的胞嘧啶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CpG)通过Watson Crick碱基配对与MOFs中的鸟苷叁磷酸腺苷(GMP)结合,CpG能够进一步增强CD8+T细胞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MOFs共载抗原和佐剂的合成方法非常简单、方便、有效,在体外和体内实验结果均表明共载体系无明显毒性。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抗原负载能力,最大抗原包封率约为55%(w/w)。此外,我们建立了B16-OVA的小鼠荷瘤模型,结果显示,给予pH响应的共载体系治疗的小鼠的肿瘤得到很好的抑制(100%存活)。最后,我们通过对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表明共载体系治疗的肿瘤组织发现大量的杀伤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浸润,证明抗肿瘤的作用是激活免疫应答产生的。本文结果表明,构建的具有pH响应溶酶体逃逸能力的共载体系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免疫对癌症进行治疗。(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7-06-01)

王程成,苏嘉炎,蔡继炎,吴瑜华,崔莉[3](2016)在《响应面优化朝鲜淫羊藿多糖提取条件及其肿瘤免疫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旨在提高朝鲜淫羊藿多糖的提取效率,并建立C57BL6小鼠Lewis肺癌模型,对所得多糖进行肿瘤免疫活性的初探。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提取时间、温度和料液比进行考察,对试验数据进行二项式拟合,得到提取多糖的最佳条件:温度为87℃,时间为3.84 h,料液比为1∶16.33。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预测值为1.045%,验证值1.023%,相对误差2.15%。该模型拟合度高,操作方便可行,为朝鲜淫羊藿多糖的提取提供了参考。动物实验表明,所得朝鲜淫羊藿多糖可以维持荷瘤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正向免疫因子水平,调节负向免疫因素,具有明显体内抗肿瘤活性。(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王羿,王浩[4](2016)在《微环境响应纳米颗粒原位转化巨噬细胞表型用于肿瘤免疫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治疗是目前非常有效的一种肿瘤治疗手段,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调控免疫系统对抗肿瘤治疗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免疫细胞在肿瘤发展过程中也会发挥促进作用,比如影响肿瘤的发生,生长及转移。因此,调控免疫系统使其发挥正向的治疗效果也是目前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此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对肿瘤微环境的酸性响应的聚氨酯类高分子材料,通过温和的麦克尔加成获得这种聚合物,然后通过复乳法包载白介素-12(IL-12)形成IL-12P纳米颗粒。纳米尺寸的IL-12P纳米颗粒能够通过EPR效应被动靶向到肿瘤区域,并在微环境的酸性作用下释放出IL-12,调控浸润在实体瘤内部的巨噬细胞,使其由促肿瘤的M2表型向具有抗肿瘤的M1型转变,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这种方法能很好地规避免疫细胞不能有效浸润实体瘤的问题,对肿瘤免疫治疗的思路有新启发。(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期刊2016-07-01)

董佳祥[5](2008)在《冷热交替热物理治疗引起小鼠乳腺癌抗肿瘤免疫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将冷冻结合温热的热物理治疗方法应用于小鼠4T1扩散型乳腺癌模型中,评价了其疗效并检测了冷热处理后机体产生的抗肿瘤免疫响应。结果表明,对于体内已有微转移的小鼠,常规手术切除原位肿瘤无法治愈小鼠,但经过冷热交替治疗后,17只小鼠中有15只得到完全治愈,而单独冷疗或热疗则无法产生这样的疗效。同时,相同的冷热治疗参数却完全无法治愈带有4T1肿瘤的裸鼠;病理切片分析结果显示,冷热处理后原位肿瘤区域仍然有活性肿瘤细胞残留;对治愈小鼠进行二次接种试验发现小鼠对4T1肿瘤产生了抵抗力,以上结果均显示,对于肿瘤的直接杀伤作用并不是冷热交替热物理治疗产生较好疗效的唯一机制。同时,本研究对冷热处理后,小鼠机体的免疫水平进行了检测。分别通过体外细胞毒反应测定、ELISA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发现,相比于手术切除,冷热处理后小鼠体内脾细胞对4T1肿瘤的细胞毒响应较强,且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的含量存在显着上升。另一方面,对原位肿瘤进行冷热处理后,T淋巴细胞对于肿瘤区域的渗入量相比处理前大大上升。以上结果都显示了冷热交替治疗能够激发机体产生较强的抗肿瘤的免疫响应。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会对其中免疫响应的具体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8-06-01)

抗肿瘤免疫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纳米载体能够提高肿瘤相关抗原(TAAs)被抗原呈递细胞的摄取率,因此,基于纳米载体肿瘤免疫治疗策略被认为是非常有前景得治疗手段。然而,目前的肿瘤相关抗原装载手段太过复杂,而且其负载率并不理想,更重要的是,基于纳米载体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往往无法有效的活化CD8+T淋巴细胞,从而导致较低的肿瘤治疗效果。因此,发展一种更为理想的肿瘤相关抗原运载体系,对于抗肿瘤的免疫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本论文中,制备了一个结构简单但功能强大的基于pH响应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通过一步法直接将TAA装载到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中,在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中,由于金属配体键不稳定,MOFs纳米材料发生降解;从而促进纳米材料从内涵体/溶酶体中逃逸,进而增加抗原的交叉呈递。此外,未甲基化的胞嘧啶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CpG)通过Watson Crick碱基配对与MOFs中的鸟苷叁磷酸腺苷(GMP)结合,CpG能够进一步增强CD8+T细胞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MOFs共载抗原和佐剂的合成方法非常简单、方便、有效,在体外和体内实验结果均表明共载体系无明显毒性。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抗原负载能力,最大抗原包封率约为55%(w/w)。此外,我们建立了B16-OVA的小鼠荷瘤模型,结果显示,给予pH响应的共载体系治疗的小鼠的肿瘤得到很好的抑制(100%存活)。最后,我们通过对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表明共载体系治疗的肿瘤组织发现大量的杀伤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浸润,证明抗肿瘤的作用是激活免疫应答产生的。本文结果表明,构建的具有pH响应溶酶体逃逸能力的共载体系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免疫对癌症进行治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肿瘤免疫响应论文参考文献

[1].毛奎荣.钙交联的肿瘤微环境响应的纳米颗粒递送细胞因子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段飞.pH响应的抗原和免疫激动剂共载体系的构建及其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D].河北大学.2017

[3].王程成,苏嘉炎,蔡继炎,吴瑜华,崔莉.响应面优化朝鲜淫羊藿多糖提取条件及其肿瘤免疫活性研究[J].药学学报.2016

[4].王羿,王浩.微环境响应纳米颗粒原位转化巨噬细胞表型用于肿瘤免疫治疗[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2016

[5].董佳祥.冷热交替热物理治疗引起小鼠乳腺癌抗肿瘤免疫响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标签:;  ;  ;  ;  

抗肿瘤免疫响应论文-毛奎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