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工学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职业型高等教育,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
工学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任小文,任浩楠[1](2019)在《探析工学结合在职业型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工学结合是实现职业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有效的途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型高等院校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市场用人需求、企业科技创新、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精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采用工学结合的职业型教育模式,不但能够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而且能够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大量优秀人才,并能提升职业型高等院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采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培养现阶段、新时期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紧缺人才的有效模式。(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9期)
耿立进[2](2019)在《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之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后,德国建立了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基于对德国职业教育之研究,从组织机构、教学方案、校企合作等方面,论述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之启示。(本文来源于《南方论刊》期刊2019年11期)
王军,沈新华[3](2019)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双联系人”制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实施"双联系人"制的意义分析,提出具体建议、意见,旨在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4期)
曾锦昌[4](2019)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推动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也逐渐形成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一般以技术型为主,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达到为企业培养出更多技术型应用人才的目标。但是,国内众多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仍旧存在较大的问题。基于此,主要就"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究,从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进一步改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匮乏局面,推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稳定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技术性人才。(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30期)
韦新建[5](2019)在《基于工学结合视角的大学英语教育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学结合是企业优秀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有效结合的重要方式,本文就从工学结合视角来对大学英语教育模式进行详细的探究。(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3期)
袁玲[6](2019)在《基于景区实习的高职旅游专业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构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景区实习的高职旅游专业工学结合教育不仅是为产业优化培养高素质人才,也是促进产业健康及可持续发展。其战略方向除了院校、企业、景区深度融合,也包括围绕"就业"的关键核心,兼顾就业与创业。因此,院校需要打造"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型实习实训教育基地,及"走出去、请进来",构建导师型、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80期)
赵世军[7](2019)在《通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夜读班解决党员工学矛盾》一文中研究指出通渭讯(通讯员赵世军)9月17日晚,在通渭县各级党组织会议室、党员培训室里灯火通明,党员齐聚一堂,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研讨交流学……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学习氛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夜读班学习安排时间紧凑,学习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研讨(本文来源于《定西日报》期刊2019-09-21)
栾辉,唐明军[8](2019)在《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高职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相衔接的重要理论模式。我国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庞大,专业设置种类繁多,同一学校不同专业实施相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高职院校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条件,按照专业特点与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差异性、多元化的"工学结合",搭建院校、学生和企业桥梁,实现多主体协同并进的教育格局。(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玮谦,刘芩利,杨娜,钟雪,耿达军[9](2019)在《工学交替模式下的中职生职业适应性教育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工学交替模式要求学校和企业建立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这样既能让学生获得专业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通过对工学交替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多种方式对中职生职业适应期现状的分析,以期能为中职生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顺利度过职业适应期,找到方法对策做好中职生的职业适应性教育。(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70期)
李双双[10](2019)在《八大素养下的中职教育——论八大素养与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中职教育的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形势下,深圳市教育局提出要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即八大素养。这为深圳市新鹏职业高级中学"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学生的素质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高度。(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4期)
工学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战后,德国建立了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基于对德国职业教育之研究,从组织机构、教学方案、校企合作等方面,论述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之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工学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任小文,任浩楠.探析工学结合在职业型高等教育中的作用[J].智库时代.2019
[2].耿立进.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之启示[J].南方论刊.2019
[3].王军,沈新华.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双联系人”制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
[4].曾锦昌.“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9
[5].韦新建.基于工学结合视角的大学英语教育模式研究[J].校园英语.2019
[6].袁玲.基于景区实习的高职旅游专业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构建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
[7].赵世军.通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夜读班解决党员工学矛盾[N].定西日报.2019
[8].栾辉,唐明军.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9].李玮谦,刘芩利,杨娜,钟雪,耿达军.工学交替模式下的中职生职业适应性教育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
[10].李双双.八大素养下的中职教育——论八大素养与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中职教育的融合[J].现代职业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