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阿霉素长循环脂质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射频,热疗,阿霉素
阿霉素长循环脂质体论文文献综述
王雪莉,马红岩[1](2016)在《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联合射频热疗的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doxorubicin long-circulating thermo-sensitive liposomes,DOX-LCTSLs)与射频(radiofrequency,RF)热疗联合对人宫颈癌He La荷瘤裸鼠的抗肿瘤效果及相关药效。方法构建人宫颈癌He La荷瘤裸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RF热疗组、DOX组、DOX-LCTSLs组、DOX+RF组和DOX-LCTSLs+RF组。分别在给药0.5 h、4 h及12 h后检测组织中药物的含量,确定DOX在各时间段主要组织及肿瘤中的分布情况;治疗期间观察裸鼠的生活状态,隔天测量肿瘤体积变化并计算抑瘤率;治疗结束后将主要器官及肿瘤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细胞形态学变化;使用TUNEL染色法考察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组织分布结果表明,DOX-LCTSLs组在心脏分布明显比DOX组减少;DOX-LCTSLs+RF组抑瘤率达82.14%,与DOX组及DOX+RF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组织切片表明DOX-LCTSLs对裸鼠主要脏器无明显毒性,而肿瘤组织细胞出现不规则及核溶解现象;TUNEL凋亡检测表明,经过DOX-LCTSLs+RF组尾静脉注射治疗后,肿瘤组织出现明显凋亡现象。结论 DOX-LCTSLs与其他治疗组相比,具有明显的热敏控释性、低毒性,联合RF热疗可显着增强DOX抗肿瘤活性。(本文来源于《肿瘤防治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周金幸,臧新龙,李季,胡海洋,乔明曦[2](2015)在《甘草次酸介导pH敏感主动靶向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药物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介导的pH敏感主动靶向长循环阿霉素(doxorubicin,DOX)脂质体(liposomes,LP)(GA-PEG2000-N=CH-DOXLP)并测定其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参数。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甘草次酸介导pH敏感主动靶向长循环阿霉素脂质;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微柱离心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动态激光散射法测定脂质体的粒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形态;透析法测定脂质体在不同pH条件下的体外释放;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阿霉素血浆药物浓度,得到药-时曲线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甘草次酸介导的脂质体(GA-PEG2000-N=CH-DOXLP)和普通脂质体(DOXLP)的粒径分别为(135.5±2.6)nm和(105.6±4.0)nm;包封率分别为(53.8±5.8)%和(52.9±3.5)%,载药量质量分数分别为(2.35±0.16)%和(2.39±0.26)%;Zeta电位分别为-(5.19±0.73)mV和-(1.53±0.57)mV;GAPEG2000-N=CH-DOXLP的AUC(0-72)分别是DOXLP的2.33倍和DOX溶液的5.62倍。结论所制备的甘草次酸修饰的pH敏感主动靶向长循环脂质体制剂学性质稳定并能显着延长其在大鼠体内的循环时间。(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刘艳芳,袁苗苗,轩亚茹,朱佳,唐辉[3](2014)在《表阿霉素-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经聚乙二醇(PEG)修饰的表阿霉素-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考察长循环脂质体体外释药行为,并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表阿霉素-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SRB法评价体外抗肿瘤作用。结果采用薄膜分散法-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的长循环脂质体中表阿霉素与白藜芦醇包封率可达89.80%、65.01%。体外释放研究表明,表阿霉素-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较普通脂质体及原料药释药速度更慢,稳定性更好。体外细胞毒试验显示,长循环脂质体对C6胶质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制备长循环脂质体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包封率较高,体外释放具有缓释特征,体外抗肿瘤作用强。(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15期)
黄兴亮[4](2014)在《达托霉素长循环脂质体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病原体耐药防控难度的持续增大,除不断研发新型抗生素之外,对已有抗生素进行递送研究与新制剂创制具有同等重要性。达托霉素是近年来上市的-种新型脂肽类抗生素,目前仅有其普通溶液型注射剂用于临床。本文采用聚乙二醇修饰的脂质体作为载体,考察并系统评价经优化制备的长循环达托霉素脂质体(PLD)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252)全身感染。通过优化制备得到的达托霉素脂质体粒径(111.5±15.4)nm、载药量较高(5.81±0.19)%,并具有良好稳定性。体内外评价结果显示,在相同剂量下PLD与达托霉素原料药及普通脂质体制剂相比,对MRSA252有更持久的抑制效果,并能显着提高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全身感染模型小鼠的存活率。此外,PLD能显着提高达托霉素在肺部的分布并显示良好的安全性。上述研究结果提示,长循环脂质化达托霉素对抗MRSA严重感染(血源性肺炎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为达托霉素新制剂的研发及临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达托霉素长循分析方法的建立确定达托霉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21nm,并且还确定了HPLC检测达托霉素的色谱条件:色谱柱:Inertsil ODS-SP C18柱(150mm×5mm,5μm)流动相:乙腈-0.5%磷酸二氢铵缓冲液=40:60流速:0.7mL/min;检测波长:221nm进样量:20μ L;柱温:30℃出峰时间:6.5±0.2min最低检测限:0.60ng还通过回收率实验、精密度实验得出此种检测方法准确且重现性好。(2)达托霉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相关性质考察通过考察制备达托霉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几个影响因素:氢化卵磷脂(HSPC)与胆固醇的摩尔比、脂药质量比以及高压均质机循环次数。最终得出制备达托霉素长循环脂质体的最优处方为,氢化卵磷脂:胆固醇:mPEG2ooo-DSPE=18:6:1(摩尔比),脂药比=15:1(质量比),水化液经高压均质机1000bars循环均质10次,就能得到稳定的达托霉素长循环脂质体。由最优制备工艺所制得的脂质体,粒径为(111.5±15.4)nm, Zeta电位为(-15.1±2.8)mV,载药量为(5.81±0.19)%,包封率为(92.56±3.15)%,并且性质稳定,在4-C的冰箱中保存2个月后几乎无泄漏、无沉淀现象发生。(3)体外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实验主要考察达托霉素叁个制剂:达托霉素原料药水溶液DS、普通达托霉素脂质体CLD、达托霉素长循环脂质体PLD对MRSA252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LD对MRSA252的抑制效果更持久。(4)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研究结果表面达托霉素长循环脂质体延长了达托霉素在大鼠血液里的循环时间,且明显的增加了达托霉素在肝、脾、肺的分布量。(5)体内药效学、安全性评价通过比较DS、CLD、PLD对MRSA252致全身感染KM小鼠的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显示,尾静脉注射单次次给药达托霉素长循环脂质体就能使感染KM小鼠的存活率在观察期(7天)提高到80%。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达托霉素长循环脂质体未对KM小鼠有明显毒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4-04-26)
尹飞,贺霞,姜伟化,杨磊,刘慧[5](2013)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表阿霉素长循环脂质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表阿霉素长循环脂质体。方法: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脂质体处方及工艺。结果:大豆磷脂浓度2.5%,药物磷脂比1∶12.5,磷脂胆固醇比例4∶1,硫酸铵浓度200 mmol·L-1,载药孵育温度50℃,载药时间30 min,PEG2000-DSPE摩尔比4%,药物包封率达97.84%。结论:用优化后的处方制备的盐酸表阿霉素长循环脂质体包封率高,粒度分布范围较窄,平均粒径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3年19期)
吴燕,马亚中,张福成[6](2011)在《盐酸表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盐酸表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药效学。方法建立小鼠皮下Lewis肺癌肿瘤模型,静脉给药,盐酸表阿霉素注射液及盐酸表阿霉素长循环非热敏脂质体作为阳性对照,氯化钠注射液为阴性对照。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各组肿瘤抑制率并进行肿瘤切片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各给药组肿瘤重量与阴性对照组肿瘤重量相比均有极显着性差异,而盐酸表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组与盐酸表阿霉素注射液及盐酸表阿霉素长循环非热敏脂质体组间均有显着性差异。盐酸表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组肿瘤抑制率为61.1%,其他两组分别为39.6%和43.1%。盐酸表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组肿瘤相比其他各组坏死较彻底。结论制备的盐酸表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具有较高的肿瘤抑制率。(本文来源于《解放军药学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卞冬燕,白小玉,白娟,王坚成,陈大为[7](2010)在《联合包载Combretastatin A-4和阿霉素的长循环脂质体的体外体内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一种具有程序释药功能的联合包载抗肿瘤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DOX)和新生血管抑制剂(combretastatin A-4,CA-4)的新型长循环脂质体并进行体内药动学评价。方法以卵磷脂、胆固醇和聚乙二醇磷脂衍生物(1,2-dioleoyl-sn-glycero-3-phosphoethanolamine-polyethylene gly-col,DSPE-PEG)为载体材料,采用薄膜分散法和硫酸铵梯度法分步包载CA-4和DOX制备得到脂质体。通过单因素考察,筛选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并评价其体外释放情况。采用正常大鼠考察该制剂在静脉注射后的药动学行为。结果 m(卵磷脂)∶m(胆固醇)∶m(DSPE-PEG)为85∶10∶5、m(药)∶m(脂材)为1∶20、水化脂材浓度为50 mmol.L-1时,CA-4的包封率最高(>85%),DOX的包封率也在95%以上,平均粒径小于80 nm。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联合包载DOX和CA-4的脂质体在pH7.4磷酸盐介质中可以快速释放CA-4,而DOX释放相对较慢。体内药动学实验结果表明,脂质体包载可明显增加CA-4的体内循环时间,但CA-4的联用并未对DOX体内药动学行为产生明显干扰。结论联合包载CA-4和DOX的脂质体可有效地实现程序释药,并延长药物体内循环时间,将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策略。(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11期)
吴燕,张福成,吴诚,梅兴国,吕万良[8](2010)在《盐酸表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大鼠药代动力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微量的盐酸表阿霉素(EPI)浓度的方法。以盐酸柔红霉素为内标,血浆样品用甲醇沉淀蛋白后进样,采用CAPCELLPAKC18色谱柱(3.0mm×50mm,3μm),甲醇-0.1%甲酸水溶液(80∶20)为流动相,以HP1200-6410QQQLC/MS型质谱仪多重监测(MRM)扫描方式检测。大鼠尾静脉注射等剂量(12mg·kg-1)的EPI溶液、普通脂质体(EPI-LIP)及长循环热敏脂质体(EPI-LTSL),采用DASver2.0软件拟合分析并求算各组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中EPI的线性范围为:0.01~50μg·mL-1,定量下限为0.01μg·mL1;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1.9%;平均萃取回收率分别为89.3%和92.1%;3组药物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均符合叁室模型,EPI-LTSL组的t1/2α、t1/2β、t1/2γ、AUC0-∞、MRT0-∞分别是EPI溶液组及EPI-LIP组的7.5、1.3、12.6、12.9、3.7倍及1.6、1.4、12.3、2.9、2.6倍,而后两组的平均清除率(CL)约为EPI-LTSL组的13.4倍。EPI-LTSL能显着提高AUC并延长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循环时间。(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于美丽,王勇,舒贵明,朱争艳,方叔昌[9](2008)在《卵磷脂和氢化卵磷脂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大鼠体内释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比较卵磷脂(Eggphos phatidylcholine,EPC)和氢化卵磷脂(Hydrogenated egg phosphatidylcholine,HEPC)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在大鼠体内释药的差异,选择良好的靶向性药物载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EPC和HEPC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结果表明,HEPC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在血中平均驻留时间(MRT)为23·3h,EPC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在血中平均驻留时间(MRT)为12·0h。HEPC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是更好的靶向性药物载体。(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08年03期)
吴燕[10](2008)在《盐酸表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与复方脂质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一些抗肿瘤药物脂质体的成功上市,特别是一些新型脂质体结合物理或化学手段提高靶向性及疗效的不断深入研究,人类对攻克肿瘤充满了新的期待。如长循环热敏抗肿瘤脂质体不仅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而且还能通过在肿瘤局部加热,促使药物在肿瘤病变部位大量释放,提高疗效并且减小药物对全身的毒副作用。而复方脂质体则可以同时包载两种或多种作用机理不同的抗肿瘤药物而可能发挥协同或相加作用,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本课题分两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为盐酸表阿霉素(Epirubicin hydrochloride,EPI)长循环热敏脂质体(long circulating thermosensitive liposomes,LTSL)的研究。首先对模型药物表阿霉素进行了系统的药剂学性质考察,采用了葡聚糖G-50凝胶柱层析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建立了紫外、HPLC等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荧光自淬灭法测定热敏脂质体的体外释药特性。考察了药物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状态,初步探讨了脂质体的载药及热敏释药的原理。载入脂质体内相的EPI与缓冲盐形成的胶态沉淀在42℃溶解,并在脂质体发生相变的同时迅速释放出来。而脂质体在低温储存时,由于药物在脂质体内相以稳定的胶态沉淀存在而不易发生泄露。以包封率及体外累积释药量为指标,进行了单因素考察,确定了脂质体的基本处方和工艺。采用pH梯度法载药,不同磷脂比例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不大(药脂比为1:20时)。但磷脂浓度对脂质体的包封率影响较大,以脂质体理论药物浓度为2 mg·mL~(-1)为例,当磷脂浓度从75 mg·mL~(-1)降至30 mg·mL~(-1)时,脂质体的包封率由99%降至80%。加入少量DSPG既可以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又不影响脂质体的相变温度。MSPC及DSPG在处方中的比例对热敏脂质体的释药影响较大,随着MSPC含量的增加或DSPG含量的减少,脂质体的释药量增加。以药脂比、DPPC/MSPC及水化介质浓度为影响因素,以37℃及42℃热敏累积释药量为指标进行正交实验优化了脂质体的处方和工艺,其中水化介质的浓度对热敏释放影响较大。最优处方为药脂比1:10,DPPC/MSPC为82:8,水化介质为250mM pH4.0柠檬酸盐;最优工艺为脂质体15000psi均质6次,挤压过100nm聚碳酸酯膜3次,控制粒径<100nm。建立了HPLC法测定制剂的有关物质,方法专属性良好。叁批最优处方制备的脂质体理化性质如下:药物含量2.4mg·mL~(-1),有关物质2.6%,包封率>99%,粒径<100nm,pH 7.6~7.7,DSC图谱显示相变温度为42.8℃左右。在体外热敏实验中,脂质体在37℃水浴15min释药不足5%,而在43℃水浴下,4min内体外累积释药达到90%以上。EPI-LTSL放样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4℃和-20℃储存150d包封率和pH均无明显变化,粒径分别增大约20nm和50nm,含量分别下降了约9.6%及2.9%。EPI-LTSL用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10倍稀释放置2h后粒径和包封率无明显变化,用新生牛血清等体积稀释后37℃放置24h后粒径增大20nm,包封率下降约1.5%。进行水溶性药物脂质体的冻干并且保持较高的包封率和较小的粒径变化是脂质体研究的一个难题。试验中通过调整处方、筛选冻干保护剂及冻干程序而制备了符合要求的EPI-LTSL冻干脂质体。处方中加入适量的DSPG,可减小冻干脂质体用水复溶时因发生聚集而导致的粒径增大。试验中发现冻干保护剂在脂质体内外相的浓度对产品冻干后的性状和复溶的速度以及复溶后的稳定性影响显着。优选脂质体内外相的乳糖浓度均为9%,冻干品颜色均匀,呈鲜亮的橘红色或红色疏松块状结构,纯水复溶迅速,粒径增大较小,且基本无药物泄露。试验中还发现预冻和冻干程序也可影响产品性状及复水的快慢,中速预冻及缓慢的解吸干燥得到的脂质体冻干品外观较好,表面平整无塌陷。进行了大鼠体内药动学实验,建立了盐酸表阿霉素体内样品分析方法,采用LC-MS进行样品的测定,该方法简单、快捷,最低定量限可达到10ng·mL~(-1)。体内结果表明,静脉注射相同剂量(12mg·kg~(-1))的EPI溶液、EPI-LIP及EPI-LTSL后,药物在体内快速分布,较缓慢消除,均符合叁室模型。采用DAS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EPI-LTSL的t1/2α、t1/2β、t1/2γ、AUC、MRT分别是EPI溶液组及EPI-LIP组的7.8,1.3,12.6,15.1、6.2倍及1.6,1.4,12.3,3.0,3.6倍,而后两组的CL约为EPI-LTSL组的14倍。可见EPI-LTSL能显着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采用小鼠皮下Lewis肺癌肿瘤模型,以EPI非热敏长循环脂质体(Non-thermosensitive long circulating liposomes, NTSL)和EPI注射液为对照组,生理盐水为空白组,进行叁次静脉给药。绘制了肿瘤生长曲线和体重变化曲线,称取瘤重并计算抑瘤率。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EPI-LTSL组、EPI-NTSL、注射液组均与生理盐水组的瘤重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EPI-LTSL组与EPI-NTSL组或注射液组的抑瘤率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EPI-NTSL组与注射液组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EPI-LTSL组、EPI-NTSL组及注射液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1.1%,39.6%,43.1%。并且注射液组小鼠体重相比两个脂质体制剂下降更多,可见EPI-LTSL较EPI注射液的药效增强而毒性减小。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EPI-LTSL试验组肿瘤较非热敏长循环脂质体和注射液组坏死较彻底,而各实验组小鼠心肌均未见明显异常,可能是累积给药量较小的原因。第二部分为表阿霉素-紫杉醇(TAX)复方脂质体的研究。首先考察了EPI与TAX单独或联合使用时对人乳腺癌细胞体外细胞生长抑制作用,采用金氏公式计算联合作用效果。实验表明人乳腺癌细胞MCF-7,ZR75~(-1)对EPI的敏感性均明显高于TAX,两药单独使用时,不同浓度的EPI与TAX对MCF-7细胞或ZR75~(-1)细胞的抑制率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且两药联合使用在高浓度下(>1μg·mL~(-1))对上述两种细胞的生长抑制有相加作用。采用薄膜分散-pH梯度法将两个理化性质相差较大的抗肿瘤药按临床联合用药比例共同包载于脂质体中,制备复方脂质体,进行了处方和工艺的优化并建立了同时测定EPI与TAX的HPLC方法。复方脂质体中TAX与EPI的含量分别为0.83mg·mL~(-1)和0.27mg·mL~(-1),包封率分别为95%和99%,粒径100nm左右。进行了高低两个剂量的荷瘤小鼠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剂量治疗时(TAX 30mg·kg~(-1),EPI 10mg·kg~(-1)),复方脂质体组相比两个单方脂质体制剂组对肿瘤生长抑制有相加作用,但无论是高剂量治疗还是低剂量治疗时(TAX 15mg·kg~(-1),EPI 5mg·kg~(-1))复方脂质体组和物理混合脂质体组的抑瘤率之间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本课题第一部分制备的表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EPI-LTSL)工艺稳定、热敏释药性质良好,初步探讨了该制剂的热敏释药规律。EPI-LTSL不仅显着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并具有良好的热敏靶向性,可在局部加热的条件下使药物在肿瘤组织局部浓集,提高了小鼠Lewis肿瘤的治疗效果,减小了全身的毒副作用。虽然表阿霉素普通脂质体和长循环脂质体均有文献报道,但表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体内药动和药效研究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第二部分对表阿霉素-紫杉醇(TAX)复方脂质体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建立了同时包载脂溶性药物和水溶性药物的复方脂质体的制备工艺,且两药的包封率均较高,并且首次建立了同时测定EPI和TAX的HPLC方法,该复方制剂的研究未见文献报道,考察了EPI与TAX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ZR75~(-1)对EPI的敏感性,计算了联合作用效果,并进行了不同剂量组的小鼠体内药效学实验,该部分研究未见文献报道。本课题对热敏脂质体处方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并进行了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及复方脂质体的体内外评价,为盐酸表阿霉素新剂型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药物新制剂的临床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08-06-07)
阿霉素长循环脂质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制备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介导的pH敏感主动靶向长循环阿霉素(doxorubicin,DOX)脂质体(liposomes,LP)(GA-PEG2000-N=CH-DOXLP)并测定其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参数。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甘草次酸介导pH敏感主动靶向长循环阿霉素脂质;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微柱离心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动态激光散射法测定脂质体的粒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形态;透析法测定脂质体在不同pH条件下的体外释放;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阿霉素血浆药物浓度,得到药-时曲线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甘草次酸介导的脂质体(GA-PEG2000-N=CH-DOXLP)和普通脂质体(DOXLP)的粒径分别为(135.5±2.6)nm和(105.6±4.0)nm;包封率分别为(53.8±5.8)%和(52.9±3.5)%,载药量质量分数分别为(2.35±0.16)%和(2.39±0.26)%;Zeta电位分别为-(5.19±0.73)mV和-(1.53±0.57)mV;GAPEG2000-N=CH-DOXLP的AUC(0-72)分别是DOXLP的2.33倍和DOX溶液的5.62倍。结论所制备的甘草次酸修饰的pH敏感主动靶向长循环脂质体制剂学性质稳定并能显着延长其在大鼠体内的循环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阿霉素长循环脂质体论文参考文献
[1].王雪莉,马红岩.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联合射频热疗的药效学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2016
[2].周金幸,臧新龙,李季,胡海洋,乔明曦.甘草次酸介导pH敏感主动靶向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药物动力学[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5
[3].刘艳芳,袁苗苗,轩亚茹,朱佳,唐辉.表阿霉素-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
[4].黄兴亮.达托霉素长循环脂质体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4
[5].尹飞,贺霞,姜伟化,杨磊,刘慧.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表阿霉素长循环脂质体[J].中国新药杂志.2013
[6].吴燕,马亚中,张福成.盐酸表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药效学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1
[7].卞冬燕,白小玉,白娟,王坚成,陈大为.联合包载CombretastatinA-4和阿霉素的长循环脂质体的体外体内初步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
[8].吴燕,张福成,吴诚,梅兴国,吕万良.盐酸表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大鼠药代动力学考察[J].药学学报.2010
[9].于美丽,王勇,舒贵明,朱争艳,方叔昌.卵磷脂和氢化卵磷脂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大鼠体内释药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8
[10].吴燕.盐酸表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与复方脂质体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