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内蒙古通辽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母牛繁殖性能,提高措施,肉牛
内蒙古通辽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马万欣,王景山,张志宏,李淑岩,郭杰[1](2019)在《提高内蒙古通辽地区母牛繁殖性能的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母牛繁殖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通辽地区肉牛产业的经济效益。为保障肉牛养殖健康发展,提质增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该地区母牛繁殖性能,是直接促进通辽地区肉牛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现对以下几点提高措施进行介绍。(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牛业进展——第十四届(2019)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6)
包秀慧[2](2019)在《内蒙古牛产业文化研究——以通辽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辽地区的自然环境为当地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优良的草场造就了当地多样化的优良牛种质,并以此产生了一系列生态效益。通辽地区的生态环境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通辽地区的牛产业逐渐形成了工业化的生产模式,若干知名企业的发展又孕育并弘扬了当地的民族社会文化。基于当地蒙古牛种日益减少的局面,应提高保护蒙古牛地方品种的意识,并加强改良牛种及外来牛种的控制和检疫,保障通辽地区牛产业的安全和牛产业文化的传承。同时要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及推动牧区现代化。(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马婷婷,庄严,雷彤,张铁军,包秀芝[3](2019)在《内蒙古通辽地区过敏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近年来全球过敏性鼻炎(AR)的患病率不断增加,但有关中国内蒙古东部草原地区的相关研究甚少。目的调查内蒙古通辽地区AR的患病情况,并分析临床症状、过敏原因,为后期AR的预防、诊断及卫生管理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5—8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通辽市、扎鲁特旗、开鲁县常住居民2 013例。由专科医生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对草原地区常见的10种吸入性过敏原进行检测)。AR的诊断主要依据相关指南进行判定。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居民的社会学资料(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地区),临床症状(鼻部症状、眼部症状、其他症状),合并疾病情况及食物、药物过敏情况,临床症状随季节变化情况。分析确诊的AR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结果共发放问卷2 013份,回收有效问卷1 954份,回收有效率为97.1%。1 954例居民中,自报AR患病率30.8%(601例),确诊AR患病率18.1%(353例)。353例AR患者平均年龄(45.3±15.0)岁;男161例,女192例,男女比例1∶1.2;汉族193例,蒙古族143例,汉族、蒙古族比例1.3∶1。不同年龄、居住地、地区居民AR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民族居民AR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患者鼻部症状以打喷嚏(95.8%)、鼻痒(92.4%)、流鼻涕(85.3%)为主,眼部症状以眼痒(61.8%)为主,其他症状以乏力(42.5%)、嗜睡(40.5%)为主。在AR患者合并的疾病中,以合并结膜炎(64.0%)、荨麻疹(29.5%)、高血压(17.8%)为主。AR合并食物过敏患者占17.3%(61/353),AR合并药物过敏患者占24.9%(88/353)。该地区2015年AR患者临床症状的高峰期为4月份和7月份,花粉高峰期出现在4月份和8月份。该地区春季4月份AR临床症状的高峰期与花粉的高峰期高度吻合,但是夏季AR临床症状的高峰期在7月份,较花粉的高峰期提前1个月。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居前3位的吸入性过敏原为蒿属花粉(21.96%)、藜科花粉(21.49%)、葎草花粉(20.06%);且多为3种及以上花粉致敏[71.10%(251/353)]。结论内蒙古通辽地区AR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患者鼻部症状以打喷嚏、鼻痒为主,眼部症状以眼痒为主,其他症状以乏力、嗜睡为主。在AR患者合并的疾病中以结膜炎、荨麻疹为主,同时花粉暴露是引发AR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且春、夏季蒿属花粉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21期)
蔡建芳,严兆彬,张亮亮,封志兵,黄笑[4](2018)在《内蒙古通辽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灰色砂体成因及其与铀成矿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通辽地区姚家组中已发现多个大中型铀矿床,是松辽盆地重要的铀矿富集区。铀矿体与灰色砂体在空间上具有共生关系,研究发现姚家组灰色砂体主要有原生沉积型和后生还原改造型两种类型。其中原生沉积型灰色砂体主要受沉积相或古地貌控制,分布范围较小;后生还原改型灰色砂体主要受油气作用范围控制,砂体分布范围较大,还原剂充足。姚家组原生及后生形成的灰色砂体中铀丰度均较高,是本区重要铀源之一。古近纪氧化流体与还原流体长期相互作用,使得灰色砂体呈板状分布于上、下氧化带中,铀矿体则赋存于上、下氧化带之间的灰色砂体中,呈板状、似层状分布。(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李莉[5](2018)在《内蒙古通辽地区全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引导人们崇德向善,夯实思想道德基础,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通辽地区在全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进(本文来源于《通辽日报》期刊2018-12-13)
李亚东,吕芳,胡那顺,包金花,包玉荣[6](2018)在《内蒙古通辽地区蒙古族青少年首次遗精年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蒙古族地区男性首次遗精年龄。方法:对内蒙古通辽地区7所高中学生采用横断面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调查问卷回收率98.6%,有效问卷96.6%。调查的4260例青少年首次遗精年龄(14.3±1.3)岁,其中汉族(14.4±1.3)岁,蒙古族(14.2±1.3)岁;汉族城镇(14.1±1.2)岁、农村(14.6±1.4)岁,蒙古族城镇(14.1±1.3)岁,农村(14.3±1.4)岁。首次遗精发生在夏季占59.1%,发生在小学6年级、初中1、2、3年级分别占18.7%、28.2%、26.9%、13.0%。首次遗精为自然发生占90.0%,主动行为占10.0%(其中自己主动占8.3%,与他人一起占0.7%,性活动中占1.0%)。结论:首次遗精年龄蒙古族早于汉族、城镇早于农村。建议本地区男性青少年健康教育在小学5年级开始,6年级健康教育应包含有避孕节育方法等内容。本项调查首次报告了有10%的主动排精行为(替代遗精的通常认识为自然睡眠中发生)应给予社会关注和深入评估。(本文来源于《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李铁军,左家昕[7](2018)在《内蒙古通辽地区藏传佛教造像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藏传佛教,13世纪中期于蒙古高原开始传播,时至今日,蒙古族、裕固族等仍然信奉的是藏传佛教。16世纪下半叶,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迎进了宗喀巴的藏传佛教格鲁派。1578年阿拉坦汗和达赖叁世索南嘉措在青海仰华寺会面,召开法会,在法会上索南嘉措被阿拉坦汗封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达赖喇嘛称号由此产生。此后,在明、清两朝的支持和提倡下,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兴盛起来,哲里木盟(今通辽市)在藏(本文来源于《收藏》期刊2018年04期)
陈程,郭庆银,蔡煜琦[8](2018)在《内蒙古通辽地区姚家组沉积特征与铀成矿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通辽地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铀矿资源基地,近年来随着勘查投入持续加大,铀矿找矿不断取得新突破。为了深化对通辽地区砂岩铀矿控矿因素的认识,进一步扩大铀矿找矿成果,通过岩(矿)心观察、文献调研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对通辽地区找矿目标层姚家组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提出了姚家组沉积时期古气候经历了较湿热向半温湿的变迁,发育盆地拗陷期湖盆长轴方向冲积扇-河流-浅水叁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灰色砂体受次级凹陷控制等创新性认识,探讨了沉积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张志宏,郭杰,胡日查,辛春宝,戴雪[9](2018)在《内蒙古通辽地区中国西门塔尔牛母牛养殖分析与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内蒙古通辽地区中国西门塔尔母牛养殖基本情况,分析了母牛养殖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母牛养殖水平的综合措施,以期为促进内蒙古通辽市养牛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畜牧与饲料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蔡建芳,翟亮亮,佟术敏,唐国龙,王海涛[10](2017)在《内蒙古通辽地区热液蚀变与铀成矿作用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辽地区目前已发现了钱家店、宝龙山等多个大—中型铀矿床,铀矿体主要赋存于上白垩统姚家组中。铀矿体形成经历了原生预富集、后生氧化成矿、热液改造迭加等过程,矿化类型为"层间氧化+热液改造"复成因类型。其中层间氧化作用是主成矿作用,热液改造为铀矿的形成及扩大起了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五卷)——中国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上))》期刊2017-10-16)
内蒙古通辽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辽地区的自然环境为当地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优良的草场造就了当地多样化的优良牛种质,并以此产生了一系列生态效益。通辽地区的生态环境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通辽地区的牛产业逐渐形成了工业化的生产模式,若干知名企业的发展又孕育并弘扬了当地的民族社会文化。基于当地蒙古牛种日益减少的局面,应提高保护蒙古牛地方品种的意识,并加强改良牛种及外来牛种的控制和检疫,保障通辽地区牛产业的安全和牛产业文化的传承。同时要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及推动牧区现代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蒙古通辽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马万欣,王景山,张志宏,李淑岩,郭杰.提高内蒙古通辽地区母牛繁殖性能的措施[C].2019中国牛业进展——第十四届(2019)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2019
[2].包秀慧.内蒙古牛产业文化研究——以通辽地区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9
[3].马婷婷,庄严,雷彤,张铁军,包秀芝.内蒙古通辽地区过敏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
[4].蔡建芳,严兆彬,张亮亮,封志兵,黄笑.内蒙古通辽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灰色砂体成因及其与铀成矿关系[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李莉.内蒙古通辽地区全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N].通辽日报.2018
[6].李亚东,吕芳,胡那顺,包金花,包玉荣.内蒙古通辽地区蒙古族青少年首次遗精年龄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8
[7].李铁军,左家昕.内蒙古通辽地区藏传佛教造像赏析[J].收藏.2018
[8].陈程,郭庆银,蔡煜琦.内蒙古通辽地区姚家组沉积特征与铀成矿关系探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张志宏,郭杰,胡日查,辛春宝,戴雪.内蒙古通辽地区中国西门塔尔牛母牛养殖分析与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8
[10].蔡建芳,翟亮亮,佟术敏,唐国龙,王海涛.内蒙古通辽地区热液蚀变与铀成矿作用的探讨[C].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五卷)——中国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