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授时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北斗,授时,高速铁路,信号系统
授时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力,吴茜[1](2019)在《北斗授时技术在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地面设备时钟同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北斗授时技术实现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时钟自动同步,有利于提高系统信息安全和维护水平,但目前北斗授时技术在铁路信号系统中尚无应用先例。结合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地面设备时钟同步应用现状,分析信号地面设备时钟同步需求;通过分析世界上主流卫星导航系统优缺点,结合中国铁路信号系统需求,选择北斗授时技术作为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地面设备的时钟同步技术;构建基于北斗授时技术的总体方案和具体应用方案;最后对时钟同步设备功能、系统接口和测试方案进行说明。研究成果已在中国铁路广州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广深线实施,实现了信号系统地面设备的时钟自动同步。(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9年08期)
张浩,杨鸿珍,邵炜平,姚继明[2](2019)在《北斗RNSS授时技术在智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是一项重要的电力业务,其雷电定位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间同步的精度。研究并比较了3种北斗授时方式,发现RNSS授时方式最适合应用于雷电定位系统。进而研究了RNSS授时的原理和特点,并提出了一种低成本的用户终端授时软硬件架构和算法,利用经过卡尔曼滤波的北斗秒脉冲信号,通过PID算法,校准用户时钟并调节压控温补晶振,使得用户终端时间和GNSS时间的偏差在任何时刻都控制在100 ns以下,以满足雷电定位系统的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王宇,陈伟,范晓东[3](2018)在《BDS多模授时技术在电力时间同步装置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卫星信号受环境影响时,会出现授时系统可靠性不够高、安全性差等问题,在原卫星授时系统的基础上,加入IRIG-B时间码作为第3种外部时钟源,通过多模高精度授时算法和驯服守时技术,得到高精度时间同步。实验结果证明该电力时间同步装置能够满足设备的应用需求,可以明显提高授时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梁益丰,许江宁,吴苗,江鹏飞[4](2018)在《高精度授时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导航、航天、通信、电力特别是军事领域需求的发展,获得统一标准的时间显得越来越重要,时间频率体系的性能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综合实力。系统地介绍了当前具有代表性的高精度授时技术,主要包括无线电授时、卫星授时、光纤授时等,综合归纳了高精度授时方法的优缺点。针对美军提出的"授时战"概念,结合我国相关领域主要是军队需求,对不同授时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论述了构建光纤网络时间传递系统的必要性,并分析了所面临的技术难点。(本文来源于《现代导航》期刊2018年05期)
张浩,杨鸿珍,邵炜平,姚继明[5](2018)在《北斗RNSS授时技术及其在智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雷电定位系统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大面积、全自动、实时监测雷电活动的计算机在线系统,是目前电力系统研究雷电活动最先进的手段。雷电定位系统一般同时使用两种基本方法实现综合定位,一种是定向法,另一种是时差法。定向法的监测点可以探测到雷电的方向,并且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理论上,联合两个监测点的数据,就可以实现雷电定位。受探测器精度的限制,定向法的定位误差较大。而且雷电发生的位置距离监测点越远,误差越大。时差法的监测点可以记录下监测到雷电信号时的精确时间,通过对比多个监测点记录的监测到同一雷电信号的时间,实现雷电定位。这种方法和卫星定位以及基站AGPS(assiste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定位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利用时差换算成距离差来实现定位。从时差定位原理中不难看出,雷电定位系统时钟同步的精度直接决定了定位精度。如果按照北斗最低100 ns的授时精度计算,定位误差约为30 m。相比定向法,时差法是效果更好的一种定位方法,其定位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钟同步的精度。随着北斗授时精度的不断提高,利用RNSS(radio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授时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雷电定位系统时钟同步的精度,从而提升雷电定位系统的应用水平。北斗授时技术主要分为RDSS(radio determination satellite service,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单向授时、RDSS双向授时和RNSS授时。从时间同步精度上来说,RNSS授时的秒脉冲精度优于23.7 ns,虽然不是最高的,但是完全可以满足电力应用需要。而且RNSS授时方式可进行连续授时,具有用户机功率小、用户数量无限制、保密性高等优点,是北斗授时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时最佳技术选择。为了提高雷电定位系统的精度,本文研究了雷电定位和RNSS授时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一种基于北斗RNSS方式的授时终端。该终端主要由北斗授时模块、高精度温补晶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主控模块以及其他接口和显示模块构成。其中,FPGA主控模块及其软件算法是授时终端设计的技术核心。软件算法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北斗授时模块产生的1 pps脉冲信号经过卡尔曼滤波后,可以消除无卫星信号时脉冲信号异常带来的影响,并且提高1 pps信号的精度。晶振产生的信号经过计数器计数后,与1 pps信号进行频率比对,利用PID(proportion integral differential)算法来决定对晶振频率进行加快或减慢的调整。通过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数字模拟转换器)得到调节电压,对压控温补晶振进行调整,使其振荡频率更接近1 pps信号的频率,实现驯钟。以基准秒脉冲为准确的整秒时刻,在整秒时刻之间以驯服后的10 MHz振荡器输出波形为更小的时间单位,实现时钟同步与跟随,生成1 pps信号、IRIG-B信号以及用户钟面时间。该授时终端的每个整秒时间采用经过卡尔曼滤波的秒脉冲,其误差优于20ns。在之后的1 s内,采用振荡器的输出为时间刻度计时,其1 s内的累计误差优于10 ns,整体误差优于30 s,对于雷电定位系统优于100 ns的精度要求,完全能够满足。即使在8 s内失去北斗卫星信号,仅利用本地守时,也能够保证时钟的误差在100 ns以内。仿真和测试的结果表明,通过使用本文的终端授时和守时技术,可以实现低成本、高精度的电力系统北斗RNSS授时,完全能够满足雷电定位系统的应用需求,对进一步提高雷电定位的精度具有积极意义。而雷电定位系统是所有电力业务中对时间同步要求最高的应用系统,北斗授时技术在雷电定位系统中的成功应用也标志着北斗技术理论上可以满足所有电力业务对时钟同步精度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数字中国 能源互联——2018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9-15)
王睿[6](2018)在《北斗/GPS综合授时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间统一系统是一流航天发射场、靶场试验的关键设备,能够为地面测试控制用户提供各种同步信号和精准的时间尺度,是测控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深空探测、载人航天、武器试验、空间站建设、探月工程的快速发展,对时统设备的精确度、稳定性、集约化、多功能提出了很高要求。目前,武器靶场和航天发射场车载机动测控设备所应用的时统终端大都采用B码授时方式,较新的时统终端增加了GPS授时方式,目前所采用的时统终端都有较强的依赖性。B码授时必须依靠中心时统站,GPS授时必须依赖美国全球定位系统。随着我国航天技术实力增强,北斗导航卫星的建设发展,卫星授时的来源不单依靠美国的GPS,为自主可控打下坚实根基。本文综合北斗授时、GPS授时、B码授时的特点,利用FPGA技术设计与实现了综合授时系统,经过在靶场机动测控设备的测试使用,同步精度达到了小于0.5微秒的精度,优于目前普遍的1微秒精度,满足靶场体积小、高精度、多功能、高可靠、自主可控的使用要求。本文从系统组成、功能实现、国内外研究情况入手,通过研究掌握综合授时的北斗、GPS、B码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分析了总体时序关系、同步精度和守时精度,重点研究了综合授时的解码技术、编码技术和高精守时技术,利用FPGA技术设计与实现了综合授时系统,从工程技术方面提出了实现关键技术的方法。该系统在航天发射和武器试验的测控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刘皓蔚[7](2017)在《GPS授时技术在高速公路诱导灯全路段同步闪烁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PS高精度授时技术实现高速公路诱导灯全路段同步闪烁,本文通过硬件电路和软件流程描述了该技术的同步原理。本文采用型号为NEO-6M的GPS模块对诱导灯控制电路的时钟信号进行校准,达到所有诱导灯在同一个时钟节拍下闪烁,从而实现全路段所有诱导灯同步闪烁。(本文来源于《电子产品世界》期刊2017年12期)
马丽萌[8](2017)在《智能电能表主动授时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发展、电力先行。最近几年智能电表开始全面推广,智能电表安装后的维护管理工作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是电力公司的日常主要工作。电能表上比较大的维护工作量是电能表上的时钟维护,同时时钟是电网上功率统计、需求侧响应、电能计量同步的重要参考信息,因此时钟的准确性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电能表对主动授时技术的需求,阐述了卫星授时技术研究现状以及国外电能表时钟管理现状,详细介绍了GPS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低频时码授时系统的组成以及授时原理。基于电能表主动授时的需求以及国网规约,完成了两项工作,第一项是针对现有电能表设计了一款基于GPS/北斗主动授时的载波模块,给出了整体的设计方案,并且详细介绍了GPS/北斗的双模芯片的选择和外围电路的设计以及载波模块的MCU的选择,也包括软件流程的实现。同时并将设计好的主动授时模块进行性能测试。第二项是基于目前电能表的型式和功能规范,在尽可能减少对现有电能表设计方案改动的情况下,设计了基于低频时码的主动授时的电能表,主要包含电源模块、MCU模块、存储模块、计量模块、显示模块、485及红外通信模块、自动校时接收模块、负荷开关控制模块等硬件设计。对设计好的新型电能表进行了性能测试。本文设计的GPS/北斗的主动授时载波模块以及低频时码的主动授时的电能表,采用统一的时钟源进行对时,从根本上解决了时钟误差大的问题,可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7-12-01)
龚光华,李鸿明[9](2017)在《基于光纤以太网的高精度分布式授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White Rabbit(WR)时钟同步技术是综合了同步以太网、精密定时协议(IEEE1588v2)和数字相位测量技术而发展的分布式同步授时技术,能够实现数千米范围内多节点亚纳秒精度的时钟分发。该技术兼容标准以太网协议,不占用额外网络带宽,与数据链路直接集成,结构简单成本低。介绍了White Rabbit技术的基本技术原理及初步应用方法,并给出了各种拓扑结构下的测试结果。采用White Rabbit能很好地解决各种长距离多节点高精度授时需求,能够作为地基增强导航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与授时》期刊2017年06期)
王永军,冀彬[10](2017)在《重载组合列车机车设备统一授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重载组合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车载关键设备时间不同步,致使很多故障的原因定位和分析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本文提出并对比分析3种可以实现时间同步方案的可行性,最终采用GPS/北斗双模作为标准时间源的技术方案,使车载设备统一授时问题得到合理地解决。(本文来源于《神华科技》期刊2017年10期)
授时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智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是一项重要的电力业务,其雷电定位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间同步的精度。研究并比较了3种北斗授时方式,发现RNSS授时方式最适合应用于雷电定位系统。进而研究了RNSS授时的原理和特点,并提出了一种低成本的用户终端授时软硬件架构和算法,利用经过卡尔曼滤波的北斗秒脉冲信号,通过PID算法,校准用户时钟并调节压控温补晶振,使得用户终端时间和GNSS时间的偏差在任何时刻都控制在100 ns以下,以满足雷电定位系统的精度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授时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王力,吴茜.北斗授时技术在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地面设备时钟同步中的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19
[2].张浩,杨鸿珍,邵炜平,姚继明.北斗RNSS授时技术在智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中的应用[J].电信科学.2019
[3].王宇,陈伟,范晓东.BDS多模授时技术在电力时间同步装置中的应用[J].导航定位学报.2018
[4].梁益丰,许江宁,吴苗,江鹏飞.高精度授时技术发展现状分析[J].现代导航.2018
[5].张浩,杨鸿珍,邵炜平,姚继明.北斗RNSS授时技术及其在智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中的应用[C].数字中国能源互联——2018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2018
[6].王睿.北斗/GPS综合授时技术研究与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7].刘皓蔚.GPS授时技术在高速公路诱导灯全路段同步闪烁上的应用[J].电子产品世界.2017
[8].马丽萌.智能电能表主动授时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7
[9].龚光华,李鸿明.基于光纤以太网的高精度分布式授时技术[J].导航定位与授时.2017
[10].王永军,冀彬.重载组合列车机车设备统一授时技术研究[J].神华科技.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