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隔震砌体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砌体结构,迭层轮胎隔震垫,简化计算,时程分析法
隔震砌体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张广泰,才增霞,陆东亮,张梦[1](2019)在《基于ETABS模拟砌体结构的迭层轮胎隔震垫隔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ETABS建立叁层砌体结构有限元模型,并用迭层轮胎隔震垫进行隔震设计。时程分析法计算出隔震前后的地震动响应,并用规范中的简化计算方法验证建立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①所建砌体结构隔震模型合理;②将迭层轮胎隔震垫用于砌体结构隔震设计中可有效延长结构自振周期8~9倍,提供0.49的减震系数,具有良好的隔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曹晓辉,刘军生,税浩旭[2](2019)在《砌体结构滑移隔震构造详图》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建筑物滑移隔震技术为基础,介绍了砌体结构使用滑移隔震支座的构造详图,为砌体结构滑移隔震施工提供了参考及标准施工图。(本文来源于《陕西建筑》期刊2019年05期)
刘湘莅,郭正位,陈兆仁,尚守平,周可威[3](2018)在《钢筋沥青隔震层振动台试验及其在不同高度砌体结构电力用房中的地震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弥补试验的不足,对试验室里难以实现的情况进行研究,如大比例甚至足尺模型的动力试验,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SC.MARC对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层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利用钢筋非线性子程序UBEAM和非线性弹簧子程序USPRNG,分别模拟了钢筋和砖墩-上梁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非线性情况,引入了沥青油膏的温度影响系数。为验证该模型,在钢筋沥青隔震层试件振动台试验的基础上,对振动台试验中各试件的模态进行了计算、对各工况进行了叁维有限元时程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最后利用该模型,建立了不同高度的砌体结构有限元模型,设计并建立了相应的墙下条形隔震层模型,对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层在不同高度的砌体结构中的动力性能和隔震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有用的结论。(本文来源于《震灾防御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周海涛[4](2018)在《隔震技术在超限底框砌体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近年来发生的地震灾害来看,底框砌体结构在地震中遭受到的破坏尤为严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因底框砌体结构的破坏而得不到保障,损失严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镇,临街建筑对底部大开间和上部住宅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涌现出大量底部框架层数、上部砌体层数或建筑总高度严重超过规范要求的超限底框砌体结构房屋。由于这类房屋底部框架层大多未按照规范设置抗震墙或设置了少量的抗震墙使得结构出现”下柔上刚”的特点,结构的抗震性能大打折扣,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对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加固方案迫在眉睫。目前,较为成熟的房屋结构加固方法有增大截面法、外包型钢法、外粘钢法、外粘碳纤维布法、增设钢支撑等加固方法。但以上加固方法一般均需要对原结构的结构构件进行较大改动,存在施工周期长,施工过程无法使用、加固综合成本高等问题。随着我国隔震技术的日益成熟和隔震支座的推广应用,隔震加固技术逐渐成为既有结构的一种新的抗震加固方法。本文通过对某超限底框砌体结构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探寻了隔震技术在加固该类型房屋中的应用,分析了结构在隔震加固后的抗震性能。依据现场调研资料和原设计图纸建立分析模型,运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结构分别在EL-Centro地震波、唐山地震波和人工合成地震波作用下进行线性时程分析和非线性时程分析,找出了该类型结构存在的薄弱环节,对该类超限结构的基本周期做了简单推导。结合结构隔震原理,对抗震性能不足的超限底框砌体结构分别采用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两种加固方法进行加固处理,计算了加固后结构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隔震后,结构的周期得以延长,结构的加速度、层间位移、层间位移角、地震剪力等均得到有效的控制,且隔震支座的耗能性能良好。研究了该类超限底框砌体结构上部砌体层层数超限一层、两层和叁层时隔震层设置的问题。通过对比隔震前后结构各项地震反应,得到基础隔震对隔震层以下结构加速度的调节优于层间隔震、而对隔震层以下结构层间位移的调节却恰好相反的结论,因此更宜采取基础隔震对上述不同超限情况的超限结构进行加固处理。(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期刊2018-05-01)
梅东明[5](2018)在《既有砌体结构隔震加固钢—砌体组合托换梁受力性能及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隔震技术对砌体结构进行加固时,隔震支座布置在托换梁下,当托梁达到强度后,安装隔震支座,拆除托换梁下的墙体。托换梁作为新增的加固构件,应能有效传递上部结构荷载,但托换梁的受力较为复杂,目前对托换梁的荷载分布、受力分析等研究还非常粗略,大多是依据工程经验,参照建筑物平移技术中的托换梁受力来分析。实际上,隔震加固中的托换梁支撑在隔震支座处,支撑形式与建筑平移用的托换梁不同,其次,托换梁采用钢-砌体组合梁时,是否能与上部墙体共同工作,是否有墙梁效应,目前的研究并不明确。因此,本文针对既有砌体结构隔震加固用的钢-砌体组合托换梁,给出了该体系的构造、工作机理和施工工艺,采用有限元分析,分析了该体系的墙梁效应,给出了该体系的内力修正公式和计算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既有砌体结构隔震加固的特点,提出一种钢-砌体组合托换梁,给出了该梁的构造方法、工作机理和施工工艺。(2)针对既有砌体结构隔震加固用的钢-砌体组合托换梁的特点,分析了支撑条件和梁托换形式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分别对上部墙体不开洞和上部墙体开洞的钢-砌体组合墙梁进行详细的有限元分析,给出了上部墙体应力分布、破坏模式、托梁截面受力状态和内力变化,说明砌体结构隔震加固用的钢-砌体组合墙梁的墙梁效应与一般框支墙梁不同。(3)对上部墙体不开洞的钢-砌体组合墙梁,考虑托梁高跨比和上部墙体高跨比,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设计试验构件,采用有限元分析得到各试验构件中的托梁内力,线性回归出托梁的内力修正公式,给出上部墙体不开洞的既有砌体结构隔震加固用的钢-砌体组合托换梁的内力计算及设计方法。(4)对上部墙体开洞的钢-砌体组合墙梁,考虑托梁高跨比、上部墙体高跨比和墙体开洞位置,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设计试验构件,采用有限元分析得到各试验构件中的托梁内力,线性回归出托梁的内力修正公式,给出上部墙体开洞的既有砌体结构隔震加固用的钢-砌体组合托换梁的内力计算及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张又超,王毅红,权登州,丁思远,郑瑶[6](2018)在《低矮砌体结构隔震与非隔震振动台对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将橡胶支座隔震技术应用到在我国村镇低矮砌体结构房屋,在室内地坪以上设置隔震层,设计和制作了隔震与非隔震结构模型试件,对其进行振动台对比试验。模型选取未设置构造柱圈梁的两层砖砌体结构,采用1/2的缩尺比例制作。通过对隔震和非隔震结构模型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层间位移反应、层间剪力和结构剪重比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低矮砌体结构隔震技术的减震效果,验证了相应构造措施的适用性。振动台试验表明:隔震结构模型在峰值加速度800gal(相当于10度设防)的地震波激励下,没有开裂和破坏,支座复位情况良好;设置隔震层可有效降低结构的自振频率,对加速度、层间位移、基底剪力的减震效果明显,在输入峰值加速度400gal的地震波时,顶层加速度减震率达67%,层间位移减小率为34%,基底剪力减震率达68%;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呈增加趋势。研究结果为低矮砌体结构民居隔震技术的应用和相关标准的编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郑瑶[7](2017)在《低矮隔震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历次震害调查显示,较大比例的村镇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中破坏严重,抗震性能较好的新型村镇隔震砌体结构房屋的研究已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低矮隔震砌体结构是将滑移隔震垫、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等隔震装置应用于村镇低矮砌体结构中,阻止地震作用向上部砌体结构传递,达到减小地震反应的效果。因此,推广应用隔震技术,提高以砌体结构为主体的村镇房屋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工程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采用隔震垫水平刚度试验、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砖砌体墙体的隔震性能、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以及低矮隔震砌体结构房屋的隔震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分析了输入不同地震波的砌体结构的反应规律,采用ETABS软件对低矮隔震砌体结构村镇房屋及多层隔震砌体结构村镇示范楼进行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分析村镇民居结构形式和砌体结构的震害,总结归纳国内外隔震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村镇低矮砌体结构隔震技术存在的问题,将一种适用于低矮砌体结构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置于承重墙体中的新型隔震体系,应用于传统砌体结构中,形成新型村镇隔震砌体结构房屋。(2)对4片设置3种不同规格橡胶隔震支座的砌体墙进行拟动力试验,研究隔震层在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和滞回性能,分析不同规格隔震垫、墙体隔震层厚度、加载地震等级等多种非线性因素对墙体隔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砖砌体墙设置隔震支座后抗震抗剪能力因隔震层变形而显着增强,所设置的隔震支座能达到预期效果,满足多数村镇砌体房屋的抗震要求。(3)对5种小直径铅芯迭层橡胶隔震支座进行水平刚度试验,研究隔震支座水平剪应变、第二形状系数对其等效水平刚度、屈服后刚度、滞回性能等的影响,分析隔震支座水平刚度与结构模型减震系数、水平位移的相关性关系,给出相应拟合公式,确定了村镇建筑橡胶隔震支座的相关参数,为振动台试验中隔震支座的设计和选取提供参考依据。(4)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输入不同地震波的隔震和非隔震砌体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和时程分析,研究隔震和非隔震结构在输入不同地震波时的反应规律。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了地震波的选取原则、传感器的测点位置以及震动台试验的加载方案,为低矮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动台试验设计提供依据。(5)对1:2缩尺的隔震和非隔震典型二层村镇砌体结构房屋进行振动台试验,验证本文使用的墙体中设置隔震层体系的可行性,观察隔震和非隔震模型、隔震填充层、隔震层防水及附属材料在地震中的破坏形态,对比分析隔震和非隔震房屋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层间位移反应和结构剪重比,研究模型的扭转、塑性积累、纵横墙输入反应、多种地震反应的差别。试验结果表明:房屋模型在800gal相当于10度设防的地震作用下无明显破坏,支座复位情况良好,说明采用合理构造的隔震砌体结构房屋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为隔震技术在村镇低矮砌体结构房屋中的应用提供试验支持。(6)以低矮隔震砌体结构村镇房屋及多层隔震砌体结构村镇示范楼为设计案例,按照村镇砌体结构民居技术规程,采用ETABS软件对其进行模拟建模,归纳了村镇砌体结构房屋设计的隔震计算方法,对隔震支座的布置、隔震分析计算、下部结构和基础设计、隔震层的连接构造、隔震支座的施工安装以及验收、维护提出了合理建议。(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7-10-11)
赵曦[8](2017)在《既有多层砌体结构隔震加固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层砌体结构作为我国广泛存在的结构形式,在地震中极易发生脆性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比例居高不下,抗震加固尤为必要,隔震技术作为革新性的加固技术,正逐渐被运用其中,因此对隔震加固后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隔震加固的多层砌体结构具体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砌体结构震害特征、现有加固技术及隔震技术在砌体结构加固中的运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介绍。2.本文所研究的实例是采用一层楼盖下部隔震方式的多层砌体结构,为了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该结构的两种整体模型,即等效框架模型与有限元模型,并对该结构隔震加固前的原有结构与将隔震装置布置在基础上部的结构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3.对原有结构和两种隔震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反应谱分析,为结构提供基本性能参数,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节点进行对比分析,由节点位移对比发现两种隔震方式相较原有结构节点位移有所增大,且一层隔震结构位移反应优于基础隔震结构。4.对原有结构和两种隔震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对位移反应、加速度反应及基底剪力进行对比探讨,与反应谱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随后进一步对一层隔震结构的等效框架模型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得到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和塑性铰分布图,并与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一层楼盖下部隔震结构与基础隔震结构较原有结构抗震性能皆有大幅提高,且一层隔震结构在地震反应分析中表现较基础隔震结构有所优势,适用于多层砌体结构,由此对于年代久远不易做基础隔震的多层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提供了新的隔震布置方式的参考,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郑瑶,侍雪雷,王毅红,张又超,靳娜[9](2016)在《村镇隔震砌体结构振动台试验方案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铅芯橡胶支座隔震技术应用于村镇砌体结构,将隔震层设置于地坪以上,本文给出了隔震构造的具体做法。选取典型村镇2层未设构造柱的砖砌体结构房屋为试验原型,按1:2缩尺,设计有隔震层和无隔震层的振动台对比试验。首先采用反应谱分析方法,对隔震和非隔震结构分别选取叁条地震波,然后通过数值分析,研究隔震和非隔震结构在输入不同地震波时的地震反应规律,根据数值模拟的分析结果设计结构振动台试验中的传感器布置和加载方案。本文设计的砌体隔震振动台试验方案已试验成功,可为振动台试验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震灾防御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靳娜[10](2016)在《低矮砌体结构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试验及构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村镇地区分布广泛,人口较多,但村镇建筑抗震性能差,村镇地区成为历次地震中受灾严重的区域。砌体结构作为我国村镇的主要结构形式,震灾中大量低矮砌体结构民居的破坏及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低矮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是解决我国村镇建筑抗震问题的关键。迭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在城市多、高层建筑及重要性较高的建筑中应用较为普遍,隔震设计研究比较成熟。由于支座直径较大,需设置隔震沟、底层楼板等,导致造价高、施工复杂,难以在我国广大村镇建筑中得到应用。鉴于我国村镇低矮砌体结构房屋的结构特点,设计小直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提高隔震层的位置并设计相应构造措施,降低成本,简化施工。因此,需对所设计的小直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隔震效果、隔震层构造做法的可行性及合理性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开展并完成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1.针对低矮砌体结构房屋一般布局对称、平面尺寸较小、竖向荷载较低的特点,根据常见墙体尺寸,设计了5种小直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并进行了竖向性能和水平性能的试验研究,得到了等效水平刚度、屈服后刚度、等效阻尼比、竖向刚度等力学性能参数,分析了水平剪应变、试验加载速率及第二形状系数对支座等效水平刚度、屈服后刚度、滞回性能的影响;2.计算对比了各支座的减震系数和水平位移,并对影响支座隔震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到水平位移、减震系数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关系曲线和拟合公式,为应用于低矮砌体结构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设计及选取提供参考;3.为降低造价和便于施工,不设隔震沟和底层楼板,将隔震层设置于室内地坪以上,并解决相应设计带来的门洞口和楼梯在隔震层处断开、隔震层密封防水等问题,提出的构造措施在地震中不影响隔震支座变形。并将该设计及相应构造做法用于整体结构模型试验研究中,验证其可行性;4.应用有限元模拟软件对砌体结构隔震和非隔震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加速度、位移及剪力等进行了分析,通过与非隔震模型对比,隔震模型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并通过模拟地震作用下整体结构模型试验得到验证。论文研究结果是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村镇砌体结构民居迭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编制的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6-05-28)
隔震砌体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建筑物滑移隔震技术为基础,介绍了砌体结构使用滑移隔震支座的构造详图,为砌体结构滑移隔震施工提供了参考及标准施工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隔震砌体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张广泰,才增霞,陆东亮,张梦.基于ETABS模拟砌体结构的迭层轮胎隔震垫隔震性能研究[J].建筑科学.2019
[2].曹晓辉,刘军生,税浩旭.砌体结构滑移隔震构造详图[J].陕西建筑.2019
[3].刘湘莅,郭正位,陈兆仁,尚守平,周可威.钢筋沥青隔震层振动台试验及其在不同高度砌体结构电力用房中的地震响应分析[J].震灾防御技术.2018
[4].周海涛.隔震技术在超限底框砌体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研究[D].西华大学.2018
[5].梅东明.既有砌体结构隔震加固钢—砌体组合托换梁受力性能及计算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
[6].张又超,王毅红,权登州,丁思远,郑瑶.低矮砌体结构隔震与非隔震振动台对比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8
[7].郑瑶.低矮隔震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其应用[D].长安大学.2017
[8].赵曦.既有多层砌体结构隔震加固数值模拟[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9].郑瑶,侍雪雷,王毅红,张又超,靳娜.村镇隔震砌体结构振动台试验方案设计研究[J].震灾防御技术.2016
[10].靳娜.低矮砌体结构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试验及构造研究[D].长安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