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脱碳的工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煤化工,低温甲醇,工艺对比
脱碳的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池振忠,张玉兰[1](2019)在《煤化工尾气脱碳与低温甲醇洗集成工艺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大型煤化工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煤化工项目规划和煤油项目的建设,带来了投资大、过程长、工艺材料复杂、污染严重、品种繁多等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煤与石油工程甲醇洗生产的综合优化过程漫长而复杂,原料工艺也不尽相同。(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34期)
王茹洁,刘闪闪,陈博,寇自阳,黄一峻[2](2019)在《MEA活化MDEA工艺天然气选择性脱硫脱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甲基二乙醇胺(MDEA)的天然气选择性脱硫脱碳性能,降低溶剂再生能耗,提出采用一乙醇胺(MEA)活化MDEA法进行天然气选择性脱硫脱碳,并采用Aspen HYSYS对工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添加MEA加速了吸收剂的H_2S、CO_2吸收速度,提高了脱硫脱碳效率,H_2S选择因子由55.5提高至96.6,贫液循环量下降,综合考虑吸收性能和再生能耗,以4%的MEA添加量为宜;MEA活化MDEA工艺可将再生能耗由3.54 GJ/t CO_2显着降低至2.15GJ/t CO_2。该工艺可显着活化传统MDEA工艺的选择性脱硫脱碳性能,并大幅降低溶剂的再生能耗,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严静,邓峰[3](2019)在《减少重轨钢脱碳加热工艺研究及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的脱碳会使其硬度、耐磨性等性能降低,本文通过收集、分析重轨钢脱碳层深度、加热工艺参数,找出了脱碳与加热工艺之间的关系,从而改进了重轨钢加热制度,减少了重轨钢脱碳,提高了重轨品质。(本文来源于《工业炉》期刊2019年05期)
张海利,王宝川,贾志伟,王项龙,杨平[4](2019)在《取向硅钢脱碳退火工艺对氧化层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取向硅钢氧化层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以及研究不同脱碳退火工艺对氧化层组成结构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分析了取向硅钢不同脱碳退火过程形成的氧化层。结果表明,脱碳板表层的氧化层主要由铁素体、SiO2、Fe2SiO4和少量铁的氧化物组成。脱碳工艺的变化使得氧化层内各组成相的含量不同,加热温度和水浴温度的升高,氧化层中Fe2Si O4的含量增加;保温时间的延长,氧化层中SiO2的含量增加;加热温度的影响最显着;水浴温度的提高,脱碳板表层生成了Fe3O4、Fe2O3等氧化物,不利于Si的氧化物的形成,对于后续玻璃层的形成不利。不同颜色工业脱碳板氧化物的组成验证了上述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期刊2019年03期)
官莉萍,爨莹[5](2019)在《基于天然气脱碳工艺的溶液循环量组合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天然气脱碳工艺工业生产中,优化脱碳工艺流程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益。文章首先对脱碳工艺参数进行分析,采用Shapley值法对单预测模型进行分配权重,构建组合预测模型。实验对比表明,基于Shapley值的组合预测模型可以有效提高预测模型的稳定性,在优化脱碳工艺参数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智能计算机与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徐小虎,郭伟,马振华,林涌涛[6](2019)在《工艺安全改造后对MDEA脱碳效果的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处理含有H_2S、CO_2等酸性气体的天然气净化装置普遍采用MDEA(氮-甲基二乙醇胺)溶液吸收法。本文针对某天然气终端厂MDEA脱碳系统出现的运行不稳定、吸附效率低、操作成本高等问题,提出基于工艺安全改造,增加再生塔底重沸器与凝结水分离器高度差实现蒸汽流量控制稳定的方案。改造后重沸器的工作温度提高,MDEA溶液再生效果明显改善,脱碳系统运行趋于稳定,MDEA溶液中的腐蚀因素得到抑制,泵及管道的振动明显减少。通过工艺安全方案设计,优化现场工艺,提升脱碳单元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环保性,可节约燃料气费用12万元/年,减少设备检修费用支出15万元/年。(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9年08期)
乔杰,白笃,邢宏鹏[7](2019)在《30CrMnSiA淬火件表面脱碳的补碳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碳合金结构钢薄板冲压件冲压成型经淬火后表面硬度低于工艺要求。通过对零件进行金属元素分析得知,造成零件热处理后硬度低的主要原因为零件表面脱碳。经分析认为,材料在以热轧退火态交货时,板材由于在退火过程中气氛保护不好引起了板材表面脱碳,为使材料达到要求,提出了材料表面补碳后重新淬火的工艺方法研究。用常规高渗碳方法不能达到标准规定的碳含量,通过在氮-甲醇密封箱式多用炉内,设定不同的碳势气氛、不同的渗碳温度和固定的补碳时间。通过研究对比找出适合中碳合金结构钢薄板材料的表面补碳工艺,通过此工艺表面增碳后的零件,达到了规定的含碳量,而且经淬火后的硬度合格。中碳合金结构钢薄板材料表面脱碳后,可以通过控制氮-甲醇密封箱式多用炉内的碳势气氛、渗碳温度和补碳时间,达到材料表面补碳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9年06期)
张志男,金自力,张欣,李东岳[8](2019)在《稀土及初次再结晶退火工艺对取向硅钢脱碳退火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稀土及初次再结晶退火的气氛、温度、时间和成分因素对取向硅钢脱碳效果的影响,探讨了这些影响因素的主次要顺序,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初次再结晶退火后的显微组织,并采用EBSD技术分析了稀土元素对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退火的影响.结果表明: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退火脱碳效果的影响因素依次为退火气氛、时间、温度和稀土元素.当温度为830℃、时间7 min、N2∶H2的比例为3∶1,加入稀土元素对脱碳效果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毕恩君[9](2019)在《超低碳钢RH脱碳工艺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了超低碳钢RH脱碳工艺的应用现状,介绍了RH脱碳过程,提出超低碳钢RH脱碳工艺的优化要点,有效提升了钢材的利用率,希望为有关学者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10期)
蒋洪,杨仁杰,陈小榆[10](2019)在《天然气脱碳工艺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天然气常规脱碳工艺的基础上研究其改进工艺(一段吸收+闪蒸+汽提)再生工艺,采用活化MDEA配方溶液作为吸收剂,研究2种流程的净化效果、关键参数分析、装置运行能耗,对比2种流程,分析改进流程。结果表明,贫胺液进塔温度和原料气温度提高均不利于天然气脱碳,但在达到净化效果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贫胺液进塔温度来降低装置运行综合能耗;同一工况条件下,一段吸收+(闪蒸+汽提)再生工艺比常规天然气脱碳工艺更节能,若汽提塔采用板式塔,塔板数建议采取5块左右。(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脱碳的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改善甲基二乙醇胺(MDEA)的天然气选择性脱硫脱碳性能,降低溶剂再生能耗,提出采用一乙醇胺(MEA)活化MDEA法进行天然气选择性脱硫脱碳,并采用Aspen HYSYS对工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添加MEA加速了吸收剂的H_2S、CO_2吸收速度,提高了脱硫脱碳效率,H_2S选择因子由55.5提高至96.6,贫液循环量下降,综合考虑吸收性能和再生能耗,以4%的MEA添加量为宜;MEA活化MDEA工艺可将再生能耗由3.54 GJ/t CO_2显着降低至2.15GJ/t CO_2。该工艺可显着活化传统MDEA工艺的选择性脱硫脱碳性能,并大幅降低溶剂的再生能耗,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脱碳的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1].池振忠,张玉兰.煤化工尾气脱碳与低温甲醇洗集成工艺对比分析[J].化工管理.2019
[2].王茹洁,刘闪闪,陈博,寇自阳,黄一峻.MEA活化MDEA工艺天然气选择性脱硫脱碳研究[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9
[3].严静,邓峰.减少重轨钢脱碳加热工艺研究及实践[J].工业炉.2019
[4].张海利,王宝川,贾志伟,王项龙,杨平.取向硅钢脱碳退火工艺对氧化层形成的影响[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9
[5].官莉萍,爨莹.基于天然气脱碳工艺的溶液循环量组合预测模型[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9
[6].徐小虎,郭伟,马振华,林涌涛.工艺安全改造后对MDEA脱碳效果的提升[J].石油化工应用.2019
[7].乔杰,白笃,邢宏鹏.30CrMnSiA淬火件表面脱碳的补碳工艺[J].新技术新工艺.2019
[8].张志男,金自力,张欣,李东岳.稀土及初次再结晶退火工艺对取向硅钢脱碳退火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9
[9].毕恩君.超低碳钢RH脱碳工艺优化研究[J].南方农机.2019
[10].蒋洪,杨仁杰,陈小榆.天然气脱碳工艺改进[J].现代化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