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公辅论文-王承文

姜公辅论文-王承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姜公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唐朝,安南,姜公辅,廖有方

姜公辅论文文献综述

王承文[1](2018)在《唐代安南籍宰相姜公辅和文士廖有方论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唐朝安南都护府地处十分遥远的炎徼荒裔,然而在唐代后期却出现了两位具有重要影响的代表性人物,即宰相姜公辅和文士廖有方。姜公辅和廖有方其实均属于南迁安南的北方内地家族后裔,都是通过科举进士考试走上仕途的,而二人也因此成为古代安南开发和文化发展的象征。论文依据近年来所发现的墓志和地方志等新材料,对姜公辅和廖有方的家族背景、入仕经历以及历史影响等问题进行新的探讨,并从一个具体方面揭示了唐朝文化在安南地区的传播和发展。(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王晓晖[2](2012)在《金风未动蝉先觉——唐代姜公辅“见事早”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德宗开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制举取士。姜公辅于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后以进士身份参加制举考试,因对策文章卓异,夺得第一名,成为状元,被授予左拾遗之职。同年又召为翰林学士,仕历之顺速在唐代翰林学士中极为少见。因其才高且具器识,每逢觐见则奏禀详明、多获采纳,深得德宗赏识。(本文来源于《办公室业务》期刊2012年04期)

郑金顺[3](1999)在《姜公辅其人》一文中研究指出姜公辅, 越南人。曾为唐德宗时的宰相。因犯颜直谏, 获罪于德宗。被德宗贬于泉州, 后死于泉州。姜公辅清名直道标表百代, 深为人们所崇敬。自唐至清, 不断有人为之树碑、建祠、修墓、写祝文、赋诗、在摩崖上题刻或至在墓前恁吊(本文来源于《泉州师专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黄国安[4](1994)在《姜公辅籍贯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姜公辅是中唐时期的一位名臣,举进士,有高才,曾被召为翰林学士。他每次登殿陈述意见,言词恳切,说理透彻,所以唐德宗很器重他,后来升任谏议大夫,进中书门下平章事。但因反对唐德宗动用巨款造塔厚葬在途中死亡的女儿,触怒了唐德宗,结果被贬职,调任泉州别驾。唐顺宗即位后,起用姜公辅为吉州刺史,但还未上任便在泉州病故。嗣后,泉州隐士秦系将姜公辅遗体安葬在福建南安县九日山。姜公辅留名青史,千古并崇。历代文人曾赋诗歌颂他的高风峻节。宋代王十朋曾写下“嶷嶷姜公,嶑嶑东峰”八个字加以赞颂。那么,这位受人敬仰的名臣是何许人呢?钦州市志办公室李体团先生认为姜公辅是钦州遵化人;灵山县志办公室雷坚同志认定姜公辅是灵山县人。姜公辅究竟是何方人氏呢?下面我谈谈个人的意见。 姜公辅是爱州人。姜公辅,何许人也?答曰:他是唐代爱州人。这一点,在我国史籍中有(本文来源于《东南亚纵横》期刊1994年01期)

姜公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德宗开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制举取士。姜公辅于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后以进士身份参加制举考试,因对策文章卓异,夺得第一名,成为状元,被授予左拾遗之职。同年又召为翰林学士,仕历之顺速在唐代翰林学士中极为少见。因其才高且具器识,每逢觐见则奏禀详明、多获采纳,深得德宗赏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姜公辅论文参考文献

[1].王承文.唐代安南籍宰相姜公辅和文士廖有方论考[J].学术研究.2018

[2].王晓晖.金风未动蝉先觉——唐代姜公辅“见事早”的启示[J].办公室业务.2012

[3].郑金顺.姜公辅其人[J].泉州师专学报.1999

[4].黄国安.姜公辅籍贯辨析[J].东南亚纵横.1994

标签:;  ;  ;  ;  

姜公辅论文-王承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