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合成论文-钟心燕,吴斌,池华春,杨超

通道合成论文-钟心燕,吴斌,池华春,杨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通道合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通量微通道反应器,乙酸甲酯,液-液均相,N,N-二甲基乙酰胺

通道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钟心燕,吴斌,池华春,杨超[1](2019)在《微通道反应器内合成N,N-二甲基乙酰胺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在Corning高通道微通道反应器内,以聚四氢呋喃装置副产物乙酸甲酯,二甲胺为原料,甲醇钠为催化剂,液-液均相反应合成N,N-二甲基乙酰胺。考察了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催化剂的含量,原料摩尔比对单程转化率及选择性的影响。优化筛选出了较优的工艺参数:反应温度140℃,停留时间72 s,n(乙酸甲酯)∶n(二甲胺)=1∶1. 1,n(甲醇钠)∶n(乙酸甲酯)=0. 02∶1,乙酸甲酯单程转化率达到97. 5%,N,N-二甲基乙酰胺选择性达到100%。(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20期)

朱桂琴,何伟,方正,郭凯[2](2019)在《微通道反应器中1-甲氧基-2-丙醇的连续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微通道反应器中,以甲醇和环氧丙烷为原料合成1-甲氧基-2-丙醇。考察尺度效应(管径和微反应器类型)对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反应物摩尔比、停留时间和反应温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内径为0.5 mm、体积为10 mL的聚四氟乙烯毛细管及T形混合器能有效促进物料间混合;甲醇与环氧丙烷在微通道反应器中的最优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0.5%、甲醇与环氧丙烷摩尔比3∶1、120℃下反应7 min、压力2 MPa。在最优反应条件下,环氧丙烷转化率为99.4%,产率可高达99.1%。(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朱梅,漆亚云,甘宜远,胡伟男,唐思雨[3](2019)在《微通道反应器在合成工艺改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低耗能、环保、连续化生产工艺的不断探索,微通道反应器极佳的传质传热性能、精确的反应条件控制及反应过程的安全性等优势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微通道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工艺参数优化、连续化合成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对反应器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9年11期)

杨丙连,王建博[4](2019)在《微通道反应器法合成1-乙酰基-1-氯环丙烷的工艺优化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5-二氯-2-戊酮为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在微通道反应器中连续反应制备1-乙酰基-1-氯环丙烷。对催化剂、液碱用量、反应温度以及流速条件等进行优化。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3,5-二氯-2-戊酮进料流速50 mL·min~(-1),苄基叁乙基氯化铵为催化剂,n(碱)∶n(苄基叁乙基氯化铵)∶n(3,5-二氯-2-戊酮)=1.20∶0.02∶1.00,优化条件下,收率可达81.96%。(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中间体》期刊2019年04期)

盛炳琛,李从,刘颖雅,王安杰,王瑶[5](2019)在《微通道连续合成UiO-66系列改性MOF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内交叉指型微反应器连续合成Ui O-66材料.连续微通道法强化了物料之间的混合,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晶体产物呈六面体形,粒径在100 nm以下.考察了温度、总进料流量和停留时间等条件对合成过程及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温度有助于晶粒的生长;随着总进料流量增大,晶体粒径减小;晶体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停留时间,超过该停留时间,晶体粒径不再增大.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可以实现系列纳米级Ui O-66-X材料(X=NH_2,NO_2,Br)的连续合成.(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健,陈砺,严宗诚[6](2019)在《微通道反应器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通道反应器是一类具有极高的传质和传热效率的新型反应器,具有许多常规反应器无法比拟的优势,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化工生产等领域。综述了微通道反应器的优点及其在均相反应、非均相反应、生物有机反应、气-液两相反应、液-液两相反应、气-液-固叁相反应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微通道反应器在化学与化工行业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12期)

马海云[7](2019)在《基于微通道内液滴流技术合成纳米材料的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材料独特的理化性质与其尺寸分布、形貌等息息相关,而这些因素主要由其合成反应中的晶体成核与生长过程决定。在工业合成中,反应器混合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晶体成核与生长过程。但在传统反应器中反应条件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不均给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带来了挑战。微流控技术的出现为合成反应的精确控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基于微流控技术,实现了液-液两相流的精准调控,制备出了粒径小、尺寸分布窄的纳米材料,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四部分。(1)微通道反应器的结构优化设计:采用T型单级微通道进料方式,反应主通道为螺旋结构,可强化液滴内及液滴间混合。通过优化微反应器的出口结构,缓解了出口处的固体颗粒聚集,避免了纳米材料合成过程的通道堵塞问题。氧化锆(ZrO_2)、普鲁士蓝(Fe_4[Fe(CN)_6]_3)等材料的合成过程连续运行24小时无堵塞,微通道壁面与出口均无纳米颗粒的附着,产物收率达94%以上。(2)微反应器内液-液两相流流动行为研究:以CaCO_3的沉淀反应为模型反应,对液-液两相流体系中液滴的流动行为进行了精确调控。采用显微成像技术,实时监控液-液两相流中液滴整体流动行为。将液滴整体流动分为叁个阶段:液滴形成、液滴配对与液滴融合,通过操作条件的精确调控,研究了液滴流动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形成机理,确保其应用于纳米材料合成过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3)Fe_3O_4纳米粉体的制备及表征:基于新型防堵塞微反应器中液-液两相流动过程的优化,采用直接沉淀法获得了平均粒径尺寸为6-8 nm、粒度分布窄的Fe_3O_4粉体。考察了组分浓度、反应温度、进料速率等因素对粒径及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尺寸与粒度分布依赖于液滴尺寸及合成过程的精确调控。(4)其它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采用微流控技术与传统熟化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合成了ZrO_2、Fe_4[Fe(CN)_6]_3等纳米材料,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具有粒径小、纯度高、粒度分布均匀等特点,合成工艺简便易操作,普适性较好。(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9-06-10)

郭书丽[8](2019)在《基于二芳烯比色-荧光双通道传感器的合成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比色和荧光检测方法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具有即时响应,选择性好,高灵敏度,低花费,易于操作等优良特性,被广泛报道。在众多报道的比色和荧光化学传感器中,发现基于二芳烯类的比色和荧光传感器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这是由于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本身具有优于其他光致变色材料的优良特性,如卓越的热稳定性,优异的抗疲劳性以及快速响应等被称为最具有潜力的光致变色材料。然而大多数的二芳烯类比色或荧光传感器仅能通过一种分析方法来单一识别一种分析物,极少数的传感器能通过比色和荧光两种分析方法来同时检测目标分析物。另外,用单一受体来同时识别不同的分析物将更高效,它与一对一的分析方法相比也能节省相应的开支。所以,目前我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具有简单,高效的二芳基乙烯类比色和荧光传感器,使其不仅具有离子响应,氨基酸响应,还具有光响应的特点。本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概述了比色和荧光化学传感器的概念和识别机理,以及基于二芳烯比色和荧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二章设计合成以8-羟基喹啉-2-甲醛基团修饰的二芳烯传感器DT-1O。通过紫外和荧光光谱发现DT-1O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与荧光开关性能。并且DT-1O能通过比色和荧光两种分析方法来专一性的检测Hg~(2+),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较好的抗干扰性能。通过质谱与核磁进一步验证了DT-1O与Hg~(2+)的络合机制。第叁章设计合成以2-(甲硫基)苯胺基团修饰的二芳烯传感器DT-2O。通过紫外光谱发现DT-2O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及抗疲劳性能,其能用于专一性的比色识别Cu~(2+),且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另外,通过荧光光谱研究发现,DT-2O对Zn~(2+)具有高选择性与高灵敏度的识别效果。第四章设计合成了4-羟基-3-氨基香豆素修饰的二芳烯传感器DT-3O。紫外吸收光谱研究表明DT-3O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并且对Arg与Cu~(2+)具有高度的比色选择性。值得注意的是,Arg与Cu~(2+)引起DT-3O的紫外吸收光谱和对应溶液颜色的变化均不相同。荧光光谱表明其能用于专一性的检测Al~(3+),Al~(3+)的加入能使DT-3O的荧光强度增强106倍。竞争性实验进一步表明其对Al~(3+)的识别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另外,DT-3O对Al~(3+)的检测限低至8.5 nM,能成功的用于真实水样中Al~(3+)的检测,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3)

刘红玲[9](2019)在《基于二芳烯双通道金属离子传感器的合成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芳烯作为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光响应分子之一,以其优异的光致变色现象、卓越的抗疲劳性、出色的热稳定性、快速响应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在光存储设备、分子开关、逻辑门、化学传感器、生物成像等领域。本论文以二芳烯分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反应在二芳烯分子的侧基引入荧光基团或离子识别基团,合成了具有优良光致变色的现象的金属离子传感器。第1章首先概述了传感器的研究概况,然后介绍了二芳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最后说明了本论文的设计依据。第2章将活性基团呋喃甲酰肼引入到二芳烯结构中,该化合物选择性识别Ca~(2+)和Sr~(2+),在开环态和闭环态加入Ca~(2+)和Sr~(2+),荧光都显着地增强。该化合物在离子和光的调控下,表现出多重响应性质。此外,该传感器可以应用在实际样品中检测Ca~(2+)和Sr~(2+),所得回收率在误差允许的范围。这为设计碱土金属离子传感器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第3章在二芳烯结构中引入离子识别基团,得到一个Hg~(2+)的比色传感器,该传感器表现优异的抗干扰性,可以应用在实际样品中检测Hg~(2+),回收率在误差允许的范围。第4章把N-氨基酞亚胺单元连接到二芳烯结构,得到具有多重响应的传感器。该化合物可以作为Cd~(2+)的荧光传感器,且Zn~(2+)没有任何干扰,该化合物也可以作为Cu~(2+)的比色传感器。此外,该化合物对两种离子的检测限均很低,并可以应用在实际样品中检测Cd~(2+)和Cu~(2+)。第5章本课题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3)

董均阳[10](2019)在《二茂铁类和咔唑类多通道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有二茂铁基团的新型分子探针具有电子传递速率高,充放电性能好,稳定性好和耐受性强等优点,鉴于二茂铁基团作为分子受体和电化学传感器组成部分的显着影响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咔唑类和萘酰亚胺类荧光染料具有好的平面共轭性质,分子内电荷转移和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等优势,这两类荧光染料也被广泛应用。因此,本论文利用二茂铁、咔唑和萘酰亚胺为母体设计合成了四类多通道荧光探针应用于检测水环境和活体细胞内的Cu~(2+),Hg~(2+),pH和H_2S。同时,对新型二茂铁基探针的合成及识别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以二茂铁腙(1 equiv.),二硫代铵盐(3 equiv.)为原料,通过对反应条件的筛选,最终在LiO~tBu(3 equiv.)做碱,dioxane(3 mL)为溶剂,在90~oC惰气条件下反应12小时,一锅法合成了二茂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产物产率21-81%。产物3a和3e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认了结构。该方法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底物普适性较好。同时,该方法也为合成新型含氮和硫原子的二茂铁基探针提供了新的途径。第二部分采用简便的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二茂铁-萘酰亚胺类多通道探针3-1。含有探针3-1的溶液在分别加入Cu~(2+)和Hg~(2+)后颜色由黄色变为无色。有趣的是,探针3-1在含水溶液中显示高选择性的荧光增强型识别铜离子并且荧光淬灭型识别汞离子。探针3-1是一个Cu~(2+)和Hg~(2+)离子电化学传感器,其中Fc/Fc~+氧化还原电位在络合时分别发生显着偏移(ΔE_(1/2)=178 mV和ΔE_(1/2)=53 mV)。因此,探针3-1可以分别作为检测Cu~(2+)和Hg~(2+)的裸眼探针、电化学探针和荧光探针。此外,这是首次报道的可以通过荧光成像双功能荧光检测细胞内的Cu~(2+)和Hg~(2+)的探针。(?)第叁部分在无金属催化条件下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1-取代和1,1'-二取代的二茂铁基不对称吖嗪衍生物。3k,5i和5g的晶体结构显示出二茂铁,苯环与整个吖嗪片段之间存在共轭相互作用此外,我们的电化学和光学分析实验结果为共轭效应的存在提供了支持,这表明在该类衍生物系统中存在较大的取代基效应。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也证明了该结论。因此,这些实验结果揭示了二茂铁,苯环与整个吖嗪片段之间存在较强的共轭相互作用。同时,为二茂铁基吖嗪类探针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开发的1-Hg~(2+)复合物可以通过简单地观察水溶液的颜色变化来监测各种酸性pH(1.0-7.0)环境,具有良好的荧光稳定性(>120 min)和可逆性。同时,在酸度(pH=4)下,探针也可以通过荧光成像应用于活体细胞中检测pH。此外,探针5-1具有低检测限(73 nM)并且可用作为比色和荧光增强型探针,用于测定含水样品和活体细胞中的Hg~(2+)离子。考虑到这些优点,探针5-1可以为新的比色和荧光Hg~(2+)离子化学传感器和pH指示剂的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第五部分通过简单的一步反应设计合成了二茂铁基咔唑类荧光探针6-1。该探针可以在含水体系中高选择性的对Hg~(2+)进行可逆的荧光增强型识别并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加入Cu~(2+)离子后,探针6-1的溶液的颜色从无色变为黄色。因此,探针6-1可以作为检测Hg~(2+)的荧光化学传感器和含水环境中检测Cu~(2+)的比色探针。紫外滴定光谱分析表明,探针6-1对铜离子和汞离子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6.15×10~(-7) M和3.16×10~(-7) M。实验结果证明,二茂铁基团对该探针的离子识别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最后,探针6-1已经成功的通过荧光成像应用于在活体细胞中测定汞离子的浓度。(?)第六部分设计合成了第一例能可逆检测H_2S和tBuO.的荧光探针7-1。加入H_2S后,探针7-1溶液的颜色从黄色变为无色。同时,探针7-1在检测H_2S时显示出优异的性质,例如良好的选择性,定性检测(1-10μM),低检测限(21 nM)和非常快的响应时间(<50s)。细胞成像研究已证实探针7-1可用于检测活体细胞中的H_2S和tBuO.。考虑到H_2S稳态调节的快速代谢的特点,这些优点在H_2S实际检测中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5-26)

通道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微通道反应器中,以甲醇和环氧丙烷为原料合成1-甲氧基-2-丙醇。考察尺度效应(管径和微反应器类型)对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反应物摩尔比、停留时间和反应温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内径为0.5 mm、体积为10 mL的聚四氟乙烯毛细管及T形混合器能有效促进物料间混合;甲醇与环氧丙烷在微通道反应器中的最优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0.5%、甲醇与环氧丙烷摩尔比3∶1、120℃下反应7 min、压力2 MPa。在最优反应条件下,环氧丙烷转化率为99.4%,产率可高达99.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通道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1].钟心燕,吴斌,池华春,杨超.微通道反应器内合成N,N-二甲基乙酰胺工艺研究[J].广州化工.2019

[2].朱桂琴,何伟,方正,郭凯.微通道反应器中1-甲氧基-2-丙醇的连续合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朱梅,漆亚云,甘宜远,胡伟男,唐思雨.微通道反应器在合成工艺改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合成化学.2019

[4].杨丙连,王建博.微通道反应器法合成1-乙酰基-1-氯环丙烷的工艺优化初探[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9

[5].盛炳琛,李从,刘颖雅,王安杰,王瑶.微通道连续合成UiO-66系列改性MOF材料[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6].张健,陈砺,严宗诚.微通道反应器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化工.2019

[7].马海云.基于微通道内液滴流技术合成纳米材料的调控研究[D].烟台大学.2019

[8].郭书丽.基于二芳烯比色-荧光双通道传感器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

[9].刘红玲.基于二芳烯双通道金属离子传感器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

[10].董均阳.二茂铁类和咔唑类多通道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标签:;  ;  ;  ;  ;  

通道合成论文-钟心燕,吴斌,池华春,杨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