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峰熊蜂论文-秦加敏,罗术东,廖秀丽,黄家兴,和绍禹

小峰熊蜂论文-秦加敏,罗术东,廖秀丽,黄家兴,和绍禹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峰熊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峰熊蜂,可溶型海藻糖酶基因,克隆,序列分析

小峰熊蜂论文文献综述

秦加敏,罗术东,廖秀丽,黄家兴,和绍禹[1](2015)在《小峰熊蜂可溶型海藻糖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a)可溶型海藻糖酶基因(soluble trehalase,Tre-1)全长c DNA序列,预测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明确该基因在小峰熊蜂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特性,为研究该基因在小峰熊蜂生长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地熊蜂(B.terrestris)和B.impatiens可溶型海藻糖酶基因Tre-1编码蛋白的保守区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设计简并引物扩增得到小峰熊蜂保守区片段;随后根据该片段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用RACE方法获得5'端和3'端片段。在此基础上,根据RACE扩增所得片段和保守序列,预测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分别在起始密码子近5'端和终止密码子的近3'端设计ORF区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ORF,最后采用Bio Edit软件比对、拼接获得小峰熊蜂Tre-1 c DNA全长序列。运用Ex PASy、Signal P 4.1、Net OGlyc 1.0 sever、Clustal W和MEGA 5.0等软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采用2-ΔΔCt方法检测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可溶型海藻糖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克隆所得基因c DNA全长为3 129 bp,命名为BhTre-1(Gen Bank登录号:KJ025078),其中包含5'端441 bp非编码区和3'端945 bp非编码区,ORF为1 743 bp,共编码580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预测分子质量为67.16 k D,等电点为5.95;有1个信号肽结构(1—21位),1个甘氨酸富集区(GGGGEY),2个特色"标签序列"(PGGRFKEFYYWDSY和QWDFPNAWPP),6个Asn-Xaa-Ser/Thr(N-X-S/T)序列,无跨膜区。序列分析发现BhTre-1氨基酸序列与地熊蜂BtTre-1和B.impatiens BiTre-1的一致性很高,分别为99%和98%,与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和云南小蜜蜂(A.florea)的Tre-1一致性也达到78%;系统发育分析也表明BhTre-1与BtTre-1、BiTre-1的亲缘关系最近,与AmTre-1、AfTre-1之间的亲缘关系次之。基因定量分析结果显示BhTre-1在成虫被检测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中肠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马氏管,其他各组织表达量较低。成年工蜂的BhTre-1表达量高于幼虫和蛹,工蜂出房后随着龄期的增加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在第15天表达量最高。【结论】克隆得到了BhTre-1全长c DNA序列,其分子生物学特性与其他昆虫Tre-1相似,该基因在小峰熊蜂中肠表达量最高,此外,幼虫和蛹的表达量低于成年工蜂,工蜂出房后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小峰熊蜂体内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徐希莲,王凤贺,杨甫[2](2013)在《两种液体饲料对小峰熊蜂蜂群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观察2种液体饲料对小峰熊蜂蜂群发育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选取冷藏(4℃)3个月的小峰熊蜂蜂王160只,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用60%蔗糖+花粉,60%新研制液体饲料+花粉进行饲喂,测定2种液体饲料对小峰熊蜂产卵、转箱、成群等各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研制的液体饲料对小峰熊蜂蜂王产卵、转箱、成群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影响显着(P<0.05)。第3天时,新研制的液体饲料对小峰熊蜂蜂王的产卵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产卵率为20.73%,而对照组的产卵率仅为3.75%,极大地缩短了小峰熊蜂的成群时间。采用新研制的液体饲料饲喂小峰熊蜂工蜂具有最大生存时间中值(t=51)。此外,新研制的液体饲料提高了小峰熊蜂蜂群的活跃程度,而且不出现结晶现象。(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3年23期)

高丽娇,黄家兴,吴杰[3](2013)在《小峰熊蜂蜂毒磷脂酶A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是蜂毒主要成分,也是蜂毒的主要过敏原,在熊蜂个体和群体防御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为了探究熊蜂A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a为材料进行了蜂毒PLA2基因的克隆、鉴定了与表达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为2 272 bp,GenBank登录号为KF214771,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编码区(CDS)长为543 bp,共编码180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序列相似分析显示,成熟的小峰熊蜂PLA2(含有136个氨基酸)与其他蜂类PLA2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均包含10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1个保守的Ca~(2+)结合位点和1个酶活性中心。基于PLA2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熊蜂属Bombus与蜜蜂属Apis在不同分支上,属单系群,且蜜蜂属分化较早。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LA2基因在小峰熊蜂各日龄均有表达,且随日龄增长,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0日龄时出现峰值,其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日龄(P<0.05)。半定量PCR结果表明,PLA2基因在毒腺、卵巢、中肠中表达量较高,在足、触角、食道腺中表达量较低,在脂肪体、肌肉、神经、气管、复眼、脑中未表达。本研究探明了小峰熊蜂PLA2的基因结构及其表达特性,丰富了熊蜂PLA2的生物学基础,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熊蜂PLA2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以及开发蜂毒生物制剂等鉴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高丽娇[4](2013)在《小峰熊蜂蜂毒磷脂酶A2基因(PLA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蜂毒(bee venom)作为重要的蜂产品,其在抗炎、抗癌、抗菌、抗辐射和杀虫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 PLA2)是蜂毒的主要成分之一,在蜂群个体和群体防御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为蜂毒的主要过敏原。本文以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a为材料,进行了蜂毒PLA2基因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取得如下研究结果:(1)PLA2基因的克隆利用RT-PCR及RACE技术克隆了小峰熊蜂蜂毒PLA2基因的cDNA全长,并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获得了PLA2基因的全长。该基因全长为2272bp,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编码区(CDS)长为543bp,共编码180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析,显示成熟的小峰熊蜂PLA2(含有136个氨基酸)与其他蜂类PLA2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其包含十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一个高度保守的Ca2+结合位点和一个活性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熊蜂属的PLA2在一个独立的分支上,属于单系群;而蜜蜂属为另一独立分支,蜜蜂属分化较熊蜂属早。氨基酸序列高级结构预测显示PLA2有一个独特的N端疏水螺旋结构,推测其可能参与PLA2与磷脂膜作用,并协助其识别底物。(2)PLA2基因的原核表达以小峰熊蜂的毒腺cDNA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将PCR产物酶切后与pCold I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oldI-PLA2。重组质粒经BomH I和Xba I酶鉴定。鉴定结果为阳性克隆后,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到表达菌株BL21感受态细胞,在IPTG诱导下进行表达。原核表达获得一条大小约为17kD目的条带,与预测的蛋白分子量相符。(3)PLA2基因在小峰熊蜂表达特性研究采用半定量PCR方法,检测PLA2基因在小峰熊蜂足、触角、食道腺、卵巢、脂肪体、肌肉、神经、气管、复眼、脑、中肠、毒腺共12个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脂肪体、肌肉、神经、气管、复眼、脑中未表达,在足、触角、食道腺中小量表达,在卵巢、中肠、毒腺中表达量较高,说明PLA2基因具有组织器官表达特异性。采用qRT-PCR的方法,检测了PLA2在小峰熊蜂工蜂0、5、10、15、20和25d日龄毒腺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PLA2在小峰熊蜂不同日龄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存在显着差异(P<0.05)。PLA2在工蜂发育早期的表达量相对较低,随后逐渐增加,在10d时达到高峰值,其后又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本研究为探索熊蜂PLA2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丰富熊蜂防御生物学基础及蜂毒生物制剂开发等提供了基础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3-05-01)

刘佳霖,伍翔,廖秀丽,和绍禹,罗术东[5](2012)在《4种杀虫剂对小峰熊蜂工蜂和雄性蜂的急性经口毒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小峰熊蜂在授粉过程中极易受到杀虫剂的影响,因此,研究杀虫剂对小峰熊蜂的急性毒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利用连续摄入法测定了4种杀虫剂对小峰熊蜂的急性经口毒性。[结果]4种农药对小峰熊蜂工蜂24 h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44.30、0.75、158.17、94.83 mg/L,48 h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10.68、0.54、31.19、62.82 mg/L,而4种农药对小峰熊蜂雄性蜂的24 h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24.23、2.16、1 16.63、239.95 mg/L,48 h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8.73、1.47、69.84、129.36 mg/L。[结论]吡虫啉和呋虫胺对小峰熊蜂的毒性为高毒,而氟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为中等毒性;同种农药对工蜂和雄性蜂的毒力不同,在不同型蜂中的累计致死作用效果也不一样。(本文来源于《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蜜蜂育种与授粉功能研究室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养蜂学会蜜蜂育种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第一次会议暨中国养蜂学会蜜源与蜜蜂授粉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第一次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2-07-30)

廖秀丽,罗术东,伍翔,吴杰[6](2012)在《小峰熊蜂头部乙酰胆碱酯酶测定条件的优化及其对六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a是我国优势熊蜂种群之一,因其易于饲养、群势较强且授粉性能优良而成为我国设施农业常用优良授粉蜂种,但常受到以乙酰胆碱酯酶(AChE)为靶标酶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危害,为合理规避这两类杀虫剂对熊蜂的危害,同时也为完善熊蜂授粉配套技术和保护野生熊蜂资源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利用正交试验对小峰熊蜂头部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并明确了6种常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测定因素对小峰熊蜂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酶浓度>pH>温度>底物浓度>反应时间。小峰熊蜂头部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最适反应条件为:酶浓度0.25 g蛋白质/L,底物浓度0.8 mmol/L,pH值7.5,温度40℃,反应时间5 min。毒死蜱、叁唑磷、丙溴磷、异丙威、仲丁威和残杀威6种杀虫剂对小峰熊蜂头部乙酰胆碱酯酶离体抑制作用均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抑制中浓度IC_(50)分别为0.39,1.79,0.42,0.04,0.43和0.63 mmol/L。这6种杀虫剂对小峰熊蜂AChE抑制作用的强弱依次为:异丙威>毒死蜱>叁唑磷>仲丁威>残杀威>丙溴磷,即小峰熊蜂对异丙威最敏感,而对丙溴磷的敏感性相对最弱。(本文来源于《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蜜蜂育种与授粉功能研究室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养蜂学会蜜蜂育种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第一次会议暨中国养蜂学会蜜源与蜜蜂授粉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第一次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2-07-30)

王瑞生,程尚,徐希莲,戴荣国,任勤[7](2012)在《小峰熊蜂野生和人工繁育蜂王及蜂群发育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小峰熊蜂,试验以采自河北雾灵山地区小峰熊蜂野生蜂王与人工繁育子代蜂王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2种蜂王的死亡率、产卵率、成群率、开始产卵日、蜂王寿命及蜂群始见工蜂日、始见雄蜂日、始见新生蜂王日、100只工蜂日、3个月后的工蜂数、3个月后的雄蜂数、新生蜂王数及新生蜂王交尾率等指标,研究野生与人工繁育的小峰熊蜂的蜂王和蜂群发育特征。结果表明:野生蜂王与子代蜂王的产卵率、成群率、开始产卵日及始见工蜂日、始见雄蜂日、始见新生蜂王日和100只工蜂日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但子代蜂王的死亡率及新生蜂王交尾率较野生蜂王高,子代蜂王的寿命较野生蜂王短,子代蜂王的新生蜂王数较野生蜂王数少。说明现阶段小峰熊蜂人工室内繁育的蜂王所繁育的蜂群完全可以替代野生蜂王繁育的蜂群,但人工繁育的子代蜂王与野生蜂王及其蜂群的发育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由它们的质量不同造成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2年13期)

刘佳霖,伍翔,廖秀丽,和绍禹,罗术东[8](2012)在《4种杀虫剂对小峰熊蜂工蜂和雄性蜂的急性经口毒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小峰熊蜂在授粉过程中极易受到杀虫剂的影响,研究杀虫剂对小峰熊蜂的急性毒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利用连续摄入法测定了4种杀虫剂对小峰熊蜂的急性经口毒性。[结果]4种农药对小峰熊蜂工蜂24 h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44.30、0.75、158.17、94.83 mg/L,48 h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10.68、0.54、31.19、62.82 mg/L,而4种农药对小峰熊蜂雄性蜂的24 h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24.23、2.16、116.63、239.95 mg/L,48 h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8.73、1.47、69.84、129.36 mg/L。[结论]吡虫啉和呋虫胺对小峰熊蜂的毒性为高毒,而氟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为中等毒性;同种农药对工蜂和雄性蜂的毒力不同,在不同型蜂中的累计致死作用效果也不一样。(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2年06期)

廖秀丽[9](2012)在《小峰熊蜂的乙酰胆碱酯酶时空表达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熊蜂是濒危、高寒植物和设施农业的主要授粉昆虫,农药的施用被认为是全世界熊蜂数量和种类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为靶标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杀虫剂。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熊蜂,本文以我国分布最广泛、最具有商业发展前景的小峰熊蜂为研究对象,利用酶活测定法和荧光定量PCR法研究了小峰熊蜂AChE的时空表达特性。另外,通过AChE离体抑制法和生物测定法测定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小峰熊蜂AChE的抑制作用和毒力。全文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得到了小峰熊蜂AChE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酶浓度0.25g蛋白质/L,底物浓度0.8mmol/L,pH值7.5,温度40℃,反应时间5min为小峰熊蜂AChE的最佳测定条件。这5个因素对小峰熊蜂头部AChE活性的测定均有极显着的影响(P≤0.01),影响大小依次为酶浓度、pH、温度、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2、对小峰熊蜂AChE活性分布的研究及ace2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分析明确了小峰熊蜂AChE的空间表达特性。组织分布结果表明,小峰熊蜂头部AChE活性(63.55%)显着高于胸部(18.44%)和腹部(18.01%)(P≤0.05)。进一步对头部AChE亚细胞分布结果表明,AChE活性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层,其他依次为微粒体层、胞质溶液以及细胞核和细胞碎片层。另外,对克隆得到的ace2片段(GenBank登录号: JQ359006)不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头部ace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胸部是头部的52%,腹部是头部的14%。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小峰熊蜂AChE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发达的头部,在亚细胞上主要存在于有膜的细胞器上。对不同发育期小峰熊蜂AChE活性的测定及ace2基因的时间表达特性分析表明,小峰熊蜂幼虫期和蛹期AChE活性较低,出房后的工蜂头部AChE活性开始升高,5日龄,20日龄和30日龄AChE活性相对较高。进一步对ace2mRNA表达分析表明,幼虫期和蛹期ace2的表达量相对较低,表达量高峰出现在20日龄,其次是10日龄、5日龄和25日龄。据此可知,小峰熊蜂工蜂幼虫和蛹AChE活性及表达量均显着低于成年工蜂,而成年蜂之间无显着性差异,表明采集蜂和哺育蜂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3、AChE离体抑制作用表明,辛硫磷、叁唑磷、残杀威和丙溴磷对小峰熊蜂头部AChE离体抑制中浓度(IC_(50))依次增加,抑制作用依次减弱。另外,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此4种药剂对小峰熊蜂致死中浓度(LC_(50))依次增加,毒力依次减弱,经此4种药剂亚致死剂量处理后的小峰熊蜂头部AChE活性均下降。说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小峰熊蜂AChE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杀虫剂LC_(50)和IC_(50)变化趋势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2-06-01)

廖秀丽,罗术东,伍翔,吴杰[10](2011)在《小峰熊蜂头部乙酰胆碱酯酶测定条件的优化及其对六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a是我国优势熊蜂种群之一,因其易于饲养、群势较强且授粉性能优良而成为我国设施农业常用优良授粉蜂种,但常受到以乙酰胆碱酯酶(AChE)为靶标酶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危害。为合理规避这两类杀虫剂对熊蜂的危害,同时也为完善熊蜂授粉配套技术和保护野生熊蜂资源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利用正交试验对小峰熊蜂头部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并明确了6种常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测定因素对小峰熊蜂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酶浓度>pH>温度>底物浓度>反应时间;小峰熊蜂头部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最适反应条件为:酶浓度0.25g蛋白质/L,底物浓度0.8mmol/L,pH值7.5,温度40℃,反应时间5min。毒死蜱、叁唑磷、丙溴磷、异丙威、仲丁威和残杀威6种杀虫剂对小峰熊蜂头部乙酰胆碱酯酶离体抑制作用均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0.39,1.79,0.42,0.04,0.43和0.63mmol/L。这6种杀虫剂对小峰熊蜂AChE抑制作用的强弱依次为:异丙威>毒死蜱>叁唑磷>仲丁威>残杀威>丙溴磷,即小峰熊蜂对异丙威最敏感,而对丙溴磷的敏感性最弱。(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小峰熊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观察2种液体饲料对小峰熊蜂蜂群发育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选取冷藏(4℃)3个月的小峰熊蜂蜂王160只,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用60%蔗糖+花粉,60%新研制液体饲料+花粉进行饲喂,测定2种液体饲料对小峰熊蜂产卵、转箱、成群等各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研制的液体饲料对小峰熊蜂蜂王产卵、转箱、成群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影响显着(P<0.05)。第3天时,新研制的液体饲料对小峰熊蜂蜂王的产卵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产卵率为20.73%,而对照组的产卵率仅为3.75%,极大地缩短了小峰熊蜂的成群时间。采用新研制的液体饲料饲喂小峰熊蜂工蜂具有最大生存时间中值(t=51)。此外,新研制的液体饲料提高了小峰熊蜂蜂群的活跃程度,而且不出现结晶现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峰熊蜂论文参考文献

[1].秦加敏,罗术东,廖秀丽,黄家兴,和绍禹.小峰熊蜂可溶型海藻糖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5

[2].徐希莲,王凤贺,杨甫.两种液体饲料对小峰熊蜂蜂群发育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

[3].高丽娇,黄家兴,吴杰.小峰熊蜂蜂毒磷脂酶A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昆虫学报.2013

[4].高丽娇.小峰熊蜂蜂毒磷脂酶A2基因(PLA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5].刘佳霖,伍翔,廖秀丽,和绍禹,罗术东.4种杀虫剂对小峰熊蜂工蜂和雄性蜂的急性经口毒性测定[C].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蜜蜂育种与授粉功能研究室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养蜂学会蜜蜂育种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第一次会议暨中国养蜂学会蜜源与蜜蜂授粉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第一次会议论文汇编.2012

[6].廖秀丽,罗术东,伍翔,吴杰.小峰熊蜂头部乙酰胆碱酯酶测定条件的优化及其对六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C].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蜜蜂育种与授粉功能研究室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养蜂学会蜜蜂育种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第一次会议暨中国养蜂学会蜜源与蜜蜂授粉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第一次会议论文汇编.2012

[7].王瑞生,程尚,徐希莲,戴荣国,任勤.小峰熊蜂野生和人工繁育蜂王及蜂群发育特征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

[8].刘佳霖,伍翔,廖秀丽,和绍禹,罗术东.4种杀虫剂对小峰熊蜂工蜂和雄性蜂的急性经口毒性测定[J].农药.2012

[9].廖秀丽.小峰熊蜂的乙酰胆碱酯酶时空表达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10].廖秀丽,罗术东,伍翔,吴杰.小峰熊蜂头部乙酰胆碱酯酶测定条件的优化及其对六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J].昆虫学报.2011

标签:;  ;  ;  ;  

小峰熊蜂论文-秦加敏,罗术东,廖秀丽,黄家兴,和绍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