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结合活性论文-王玉姣,郭永丽,罗修鑫,高明春,王君伟

受体结合活性论文-王玉姣,郭永丽,罗修鑫,高明春,王君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受体结合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Ⅰ型干扰素受体α链(IFNAR1),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抗病毒活性

受体结合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姣,郭永丽,罗修鑫,高明春,王君伟[1](2018)在《牛Ⅰ型干扰素受体α链与其配体结合活性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牛Ⅰ型干扰素受体α链(IFNAR1)与其配体结合的生物学性质,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感染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的犊牛原代肾细胞中扩增得到IFNAR1基因,然后构建了表达BoIFNAR1胞外区多肽(BoIFNAR1-EC)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a-BoIFNAR1-EC,在RosettaTM(DE3)pLysS宿主菌中表达出重组蛋白rBoIFNAR1-EC,并以纯化后的rBoIFNAR1-EC作为免疫原制备兔抗牛IFNAR1的多克隆抗体,随后鉴定BoIFNAR1与其配体的结合活性。结果表明,试验成功克隆得到1 685bp的牛IFNAR1基因,编码560个氨基酸,由24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414个氨基酸组成的胞外区、23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区及99个氨基酸组成的胞内区组成,与其他物种IFNAR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63%~91%,在进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其与羊的亲缘关系最近。随后构建了含牛IFNAR1胞外区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并诱导表达了重组牛IFNAR1胞外区蛋白rBoIFNAR1-EC,其在大肠杆菌中几乎全部为可溶性表达,经纯化透析后作为免疫原制备了兔抗牛IFNAR1的特异性抗体,抗体效价高达1∶204 800。配体结合试验表明,牛IFNAR1重组蛋白可与牛IFN-αA和IFN-ε结合,其多克隆抗体可阻断牛IFN-αA和IFN-ε与细胞表面的IFNAR1特异性结合,进而阻断牛IFN-αA和IFN-ε的抗病毒信号传导。(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09期)

李佳虹,唐旗羚,郭纪全,王其友,祝曙光[2](2016)在《基于受体配体结合技术研究酸枣仁镇静催眠活性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受体配体结合法探索酸枣仁中镇静催眠的活性成分,以及该成分的镇静催眠作用机制与苯二氮卓受体的关系。方法首先,对酸枣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乙醇粗提;其次,制备Wistar大鼠脑组织匀浆液;根据受体-配体结合原理,采用体外饱和分子竞争的方法,利用高浓度的地西泮作为阳性竞争药,竞争低浓度的酸枣仁中可与脑组织中苯二氮卓受体结合的配体化合物;收集这些镇静催眠有效化合物,利用HPLC和LC-MS方法对酸枣仁与脑组织孵育提取化合物、地西泮与脑组织孵育提取化合物、地西泮+酸枣仁与脑组织孵育提取化合物进行谱图表征差异性分析鉴定,以确认被地西泮竞争置换出的酸枣仁中的有效镇静催眠化合物。结果 HPLC检测结果显示,与地西泮组、酸枣仁+地西泮组对比,酸枣仁作用组在出峰时间2.71min和46.87min处出现特殊峰。LC-MS检测结果表明,酸枣仁中与苯二氮卓受体结合的配体化合物分别为274.28 m/z、453.34 m/z、496.34 m/z和608.38 m/z,根据酸枣仁指纹图谱的比对这些化合物可能是脂肪酸类物质和叁萜类化合物。结论利用受体配体结合技术的原理,结合HPLC和HPLC-MS分析技术研究酸枣仁中镇静催眠活性成分,实验结果发现,酸枣仁中镇静催眠的活性成分可能是脂肪酸类物质棕榈酸(palmitic acid,C_(16)H_(32)O_2)、叁萜类化合物麦珠子酸(alphitolic acid,C_(30)H_(48)O_4)和斯皮诺素(spinosin,C_(28)H_(32)O_(15)),这3种化合物由于与地西泮竞争结合苯二氮卓受体,可能具有类似的镇静催眠作用,这为进一步开发新型镇静催眠药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6年04期)

陈洁,姜超,陆征宇,张琦君[3](2015)在《针药结合疗法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纹状体区多巴胺D1、D2受体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针药结合疗法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纹状体区多巴胺D1、D2受体活性的影响。方法将C57B 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中药组、西药组及针药结合治疗组,每组再随机分为7天组(n=7)和14天组(n=7),应用腹腔内注射(MPTP)的方法制备PD模型小鼠。针刺组针刺百会、运动前区(双侧)、哑门;西药治疗组灌胃美多巴;中药组灌胃中药PD方;针药结合组针刺和中药同时施行,方法同中药组和针刺组。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治疗后PD模型小鼠脑内纹状体区多巴胺(DA)D1、D2受体活性的影响。结果针药结合组、西药治疗组小鼠脑内纹状体区DA的D1、D2受体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治疗PD模型小鼠,其模型小鼠纹状体区D1、D2受体活性改善最佳,最接近正常组D1、D2受体活性指标。针药结合治疗改善PD模型小鼠纹状体区D1、D2受体活性优于单纯中药治疗及针刺治疗。结论西药美多巴治疗PD,改善该病多巴胺D1、D2受体活性且具有明显优势,针药结合对PD的治疗优于传统单纯中药治疗及针刺治疗。(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曹玲[4](2013)在《麻痹性贝类毒素受体蛋白Saxiphilin的表达及其结合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s,PSPs)是有毒赤潮中的一些有毒藻的天然产物。当贝类摄食这类有毒藻后,PSPs在其体内累积但并不造成伤害;人食入此贝类后,毒素经消化迅速扩散,出现头痛恶心、流涎发烧和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导致肌肉麻痹,呼吸困难,甚至死亡。麻痹性贝类毒素受体蛋白—Saxiphilin (SAX)是一种可溶性蛋白,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中。在本研究中,我们从牛蛙肝脏内提取总RNA后,反转录得到saxiphilin(sax)目的基因。利用特异引物克隆得到N端不带信号肽序列但C端带有组氨酸标签的sax-p基因,并克隆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后转化到BL21(DE3)表达菌株中,得到能大量表达SAX-p(SAX expressed in prokaryotic expression system)的BL21(DE3)-sax-p菌株。通过优化表达条件,发现在诱导温度为23℃、诱导前菌体OD600值为0.415和IPTG浓度为1mmol/L下,诱导培养9.5h时,SAX-p以包涵体形式大量表达,采用高浓度盐酸胍溶液溶解包涵体使SAX-p溶解释放,再逐步降低盐酸胍浓度,使蛋白在镍柱上缓慢复性,进而洗脱得到纯化的SAX-p。利用特异引物克隆得到N端带有信号肽序列且C端带有组氨酸标签的sax-e基因,并克隆到pEASY-T3载体,然后亚克隆至pFastBac1质粒,得到pFB1-sax-e,将此质粒转化进DH10Bac中,构建出一株超量表达SAX-e(SAX expressed ineukaryotic expression system)的重组病毒vAc-sax-e。感染的Sf9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72h后,收取培养基上清,得到分泌到细胞外的可溶性SAX-e,通过超滤管进行初步浓缩并替换缓冲液,再在镍柱上进行蛋白纯化,得到纯化的SAX-e。毛细管电泳,又叫高效毛细管电泳,是粒子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在毛细管中按物质淌度或分配行为的差异进行高效分离的一种电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本研究采用该技术对SAX-e与PSPs的结合能力进行测定。首先对毛细管电泳中进样时间和分离电压进行摸索,得到最佳电泳条件为进样20sec和分离电压15kv,在此条件下对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脱氨甲酰基石房蛤毒素(decarbamoyl saxitoxin,dcSTX)和新石房蛤毒素(neosaxitoxin,neoSTX)进行电泳分离。再以不同浓度的SAX-e溶液为运行缓冲液,以毒素为分离样品进行毛细管电泳,探究SAX-e和毒素的结合,分析相应出峰时间得到回归方程,经过计算得出SAX-e与毒素的结合能力大小依次为STX> neoSTX>dcSTX。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表达纯化的SAX-e具有PSPs的结合活性,可望用于食品中PSPs毒素的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期刊2013-05-01)

宋春红,高杰,陈志恒,张惠云[5](2013)在《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郁证大鼠下丘脑ERβ的表达及配体受体结合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郁证发病的微观分子机理和中药经前舒颗粒对PMS肝气郁证的干预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经前舒组。慢性束缚应激法复制PMS肝气郁证大鼠模型,以经前舒颗粒进行药物干预。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技术测定下丘脑中雌激素受体β亚型(ERβ)的结合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下丘脑中ERβ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MS肝气郁证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中ERβ的配体受体结合活性、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经前舒组可纠正其异常升高。结论下丘脑中ERβ表达量、配体受体结合活性的升高可能是导致PMS肝气郁证的重要病因;经前舒颗粒对下丘脑中ERβ表达、配体受体结合活性的异常变化有纠正作用。(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3年02期)

毕华,高凯,范文红,陶磊,丁有学[6](2012)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受体结合活性检测方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抗体融合蛋白的受体结合活性检测方法进行改进。方法采用夹心ELISA法对系列稀释的重组人Ⅱ型TNFR-抗体融合蛋白供试品和参比品进行检测,通过四参数方程拟合,计算二者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析其受体结合活性。对改进的方法进行精密性和准确性验证,并与原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重组人Ⅱ型TNFR-抗体融合蛋白供试品和参比品均存在量效关系,符合四参数方程y=(A-D)/[1+(X/C)B]+D;3批重组人Ⅱ型TNFR-抗体融合蛋白经3次测定,受体结合活性分别为(133±8)、(114±4)和(138±9)BU,符合其质量标准中受体结合活性65~135 BU的规定,变异系数分别为6.02%、3.51%和6.52%;1批供试品经3次重复测定,回收率为(107.67±7.50)%;3批供试品采用原方法和改进方法分别重复测定3次,受体结合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的方法精密性好,准确性高,可作为重组人Ⅱ型TNFR-抗体融合蛋白受体结合活性的常规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2年09期)

王志中[7](2012)在《雌激素类衍生物对雌激素受体结合活性的QSAR和分子对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雌激素是由人体产生的一类能够和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的配体分子,雌激素的存在对人体的生殖系统、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等都有显着影响。雌激素相关的疾病包括生殖系统癌症、神经系统紊乱、肥胖等。这些疾病的发生是由雌激素和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引发的。雌激素受体结合雌激素后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进而参与或调节不同的生物通路,因此选择合适的雌激素类化合物和特定受体结合是相关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个重要途径,并且以雌激素受体为靶标的药物设计在化学和制药行业一直都是一个热点。本研究选取82个雌激素受体配体分子构建QSAR模型和分子对接学习,以期能够为雌激素药物设计和筛选提供良好的工具。我们共采用MLR、PLSR、和BRNN叁种方法分别对ERα、ERβ的结合活性以及配体对两者间的结合选择性建立QSAR模型,其中对ERα和ERβ活性,MLR和PLSR模型的结果要优于BRNN模型(ERα:MLR的统计结果为Rtr~2=0.72, Qte~2=0.63; PLSR模型的统计结果为Rtr~2=0.92,Qte~2=0.84。 ERβ: MLR统计结果为Rtr~2=0.75, Qte~2=0.75;PLSR统计结果为Rtr~2=0.98, Qte~2=0.80)。对于ER受体选择性来说,MLR模型也是表现最好的Rtr~2=0.74,Qte~2=0.80。Surflex-dock技术被用来进行配体结合蛋白质受体的对接学习,结果表明这类分子的8位取代基和母核平面间的夹角对分子结合有很大影响。通过使用多个蛋白质结晶进行对接学习,我们探讨了一些对接中出现的问题,结果表明对接得分和结合活性间线性关系极弱。而且蛋白质结晶的不同以及分子处理方式的不同对分子对接有很大的影响。这在使用分子对接时应该给予充分重视。(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2-05-01)

毕华,高凯,范文红,陶磊,饶春明[8](2011)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受体结合活性分析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etanercept)的受体结合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夹心ELISA方法定量测定etanercept的受体结合活性。用重组hu-TNF-α包被微孔板,加规定浓度范围的标准品和供试品孵育,然后加入HRF标记的山羊抗人IgG,通过过氧化物酶检测系统进行其受体结合活性检测,实验中所得到的吸光度与etanercept的结合量成正比关系。用标准品计算供试品的结合活性,并对该方法进行精密性和准确性验证。结果:etanercept标准品与供试品在该方法中均存在量效关系,符合四参数方程y=(A-D)/[1+(X/C)~B]+D。3批etanercept经3次测定,受体结合活性分别为(133±8)BU(BindingUnit)、(114±4)BU、(138±9)BU。变异系数分别为5.68%、3.54%、6.44%。1批etanercept经3次测定,回收率为(107.67±7.50)%。结论:建立了etan-ercept受体结合活性分析方法,该法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可作为etanercept受体结合活性的常规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2011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暨第十一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1-09-21)

韩白玉,李法曾,程龙,徐小洁,蒋凯[9](2011)在《SUMO-2/3与孕激素受体的共价结合及其对该受体转录活性的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B型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B type;PRB)是否能被SUMO-2、SUMO-3类泛素化修饰,并探讨这种修饰对孕激素受体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人的MCF-7 cDNA为模板进行PCR反应,扩增出SUMO-2、SUMO-3的cDN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FLAG-SUMO2与pcDNA3FLAG-SUMO3;将质粒pXJ40-myc-PRB分别与pcDNA3-FLAG、pcDNA3FLAG-SUMO2、pcDNA3FLAG-SUMO3共转染人胚肾细胞293T,运用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印迹的方法检测其是否发生类泛素化修饰;运用测定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方法检测类泛素化修饰对孕激素受体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构建成功表达载体pcDNA3FLAG-SUMO2与pcDNA3FLAG-SUMO3;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sumo2/3均可以与PRB共价结合;SUMO-2、SUMO-3能以孕激素依赖的方式增强PRB的转录活性。结论 SUMO-2、SUMO-3分子能够对孕激素受体PRB进行类泛素化修饰,并调节其分子功能。(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范文红,毕华,王兰,饶春明[10](2011)在《人源化抗叶酸受体抗体的抗原结合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直接ELISA法检测人源化抗叶酸受体抗体的抗原结合活性。方法:以固定量的重组人叶酸受体a做包被抗原,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抗人IgG(H+L)为二抗,直接测定不同浓度参比品和供试品与抗原的结合活性,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对结果绘图,根据供试品及参比品EC50值计算供试品的相对结合力。结果:同一批次的3支供试品分别经3次测定,相对结合活性分别为参比品的(80.61±12.19)%,(88.82±12.70)%,(103.57±6.07)%,平均值(91.0±13.72)%。3次试验的RSD分别为15.12%,14.30%,5.86%。结论:直接ELISA法精密性良好,结果客观,影响因素少,可用于人源化叶酸受体抗体抗原结合活性的常规检测。(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1年07期)

受体结合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利用受体配体结合法探索酸枣仁中镇静催眠的活性成分,以及该成分的镇静催眠作用机制与苯二氮卓受体的关系。方法首先,对酸枣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乙醇粗提;其次,制备Wistar大鼠脑组织匀浆液;根据受体-配体结合原理,采用体外饱和分子竞争的方法,利用高浓度的地西泮作为阳性竞争药,竞争低浓度的酸枣仁中可与脑组织中苯二氮卓受体结合的配体化合物;收集这些镇静催眠有效化合物,利用HPLC和LC-MS方法对酸枣仁与脑组织孵育提取化合物、地西泮与脑组织孵育提取化合物、地西泮+酸枣仁与脑组织孵育提取化合物进行谱图表征差异性分析鉴定,以确认被地西泮竞争置换出的酸枣仁中的有效镇静催眠化合物。结果 HPLC检测结果显示,与地西泮组、酸枣仁+地西泮组对比,酸枣仁作用组在出峰时间2.71min和46.87min处出现特殊峰。LC-MS检测结果表明,酸枣仁中与苯二氮卓受体结合的配体化合物分别为274.28 m/z、453.34 m/z、496.34 m/z和608.38 m/z,根据酸枣仁指纹图谱的比对这些化合物可能是脂肪酸类物质和叁萜类化合物。结论利用受体配体结合技术的原理,结合HPLC和HPLC-MS分析技术研究酸枣仁中镇静催眠活性成分,实验结果发现,酸枣仁中镇静催眠的活性成分可能是脂肪酸类物质棕榈酸(palmitic acid,C_(16)H_(32)O_2)、叁萜类化合物麦珠子酸(alphitolic acid,C_(30)H_(48)O_4)和斯皮诺素(spinosin,C_(28)H_(32)O_(15)),这3种化合物由于与地西泮竞争结合苯二氮卓受体,可能具有类似的镇静催眠作用,这为进一步开发新型镇静催眠药奠定了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受体结合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玉姣,郭永丽,罗修鑫,高明春,王君伟.牛Ⅰ型干扰素受体α链与其配体结合活性的鉴定[J].中国畜牧兽医.2018

[2].李佳虹,唐旗羚,郭纪全,王其友,祝曙光.基于受体配体结合技术研究酸枣仁镇静催眠活性成分[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6

[3].陈洁,姜超,陆征宇,张琦君.针药结合疗法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纹状体区多巴胺D1、D2受体活性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

[4].曹玲.麻痹性贝类毒素受体蛋白Saxiphilin的表达及其结合活性测定[D].中山大学.2013

[5].宋春红,高杰,陈志恒,张惠云.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郁证大鼠下丘脑ERβ的表达及配体受体结合活性的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

[6].毕华,高凯,范文红,陶磊,丁有学.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受体结合活性检测方法的改进[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2

[7].王志中.雌激素类衍生物对雌激素受体结合活性的QSAR和分子对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8].毕华,高凯,范文红,陶磊,饶春明.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受体结合活性分析方法的建立[C].2011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暨第十一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9].韩白玉,李法曾,程龙,徐小洁,蒋凯.SUMO-2/3与孕激素受体的共价结合及其对该受体转录活性的调节[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

[10].范文红,毕华,王兰,饶春明.人源化抗叶酸受体抗体的抗原结合活性测定[J].药物分析杂志.2011

标签:;  ;  ;  ;  

受体结合活性论文-王玉姣,郭永丽,罗修鑫,高明春,王君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